今天,
2020年上海中考落下帷幕,
考試成績將於7月18日公布。
以下是2020年上海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階段工作日程表▼
今年,
也是上海630分制中考的最後一年,
從2021年起,
上海將推行750分制的新中考改革。
其實早在2018年3月,上海中考改革方案就已出臺,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除了考試科目和組織形式的變化外,上海「初升高」將推行「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中考滿分也將由630分改變為750分。
來源/上海發布
並且,為確保改革的平穩有序推進,規定具體改革措施將分步實施: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改革從2017年入學的六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和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辦法改革從2018年入學的六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轉眼間,2017年入學的六年級學生即將參加2021年的中考,成為中考改革下的首屆考生。今天,小編就帶各位家長回顧分析下此次中考改革的三大亮點,趕緊一起學習一下!
【亮點一】全學、全考、全用!負擔變重了嗎?
上海中考改革方案,最直觀的變化就是——要考15門!計入總成績的科目也從5門增加到8門:語數外理化、道法、歷史、體育。一起來看看:
語文 150分
數學 150分
外語 150分
道德與法治 60分 日常考核30分 統一開卷考試30分
歷史 60分 日常考核30分 統一開卷考試30分
體育與健身 30分 日常考核15分 統一測試15分
綜合測試 150分(包括70分物理題 50分化學題 15分跨學科案例分析題 15分物理和化學實驗操作題)
另外,還有7門等第制評價的科目:地理、信息科技,生命科學、科學和社會5門科目考試由市統一命題,統一制定評分標準,由各區在統一時間組織開卷考試。藝術和勞動技術2門科目考試,由學校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平時表現,綜合評定其考試成績。以上7門均以等第制進行評價。
專家解讀:全學、全考、全用的導向是為了引導學生在初中階段打好基礎,認真學習每一門課程,避免過度偏科。而且考試內容以初中課程標準為依據,不會過深過難,因此負擔是可控的。
【亮點二】道法與歷史成績計入總分 學生關心社會很重要
計入總分的科目中,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和歷史是新增加的,而且各佔60分,比例不低。
這樣的做法,它的側重點是強調教育立德樹人的功能。這兩門課是作為一個正在發展、不斷崛起的現代中國的公民,應該具備和了解的最基本的內容。強調學生應當關心、了解社會,有一種家國情懷和歷史使命感。
既然新增加了計分科目,那是不是又要去報個班、補補課呢?這兩門科目的考核,日常考核和統一開卷考試各佔30分。可見功夫在平時積累而不是死記硬背。靠報個培訓班或臨時突擊,效果一定不大。而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綜合測試中的實驗操作、英語考試中的聽說測試等,這些其實都體現了改革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所以,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多了解社會,多進行思辨,不要死讀書,讀死書。
專家解讀:讓孩子去一天到晚在各種培訓班上奔波,對學生的發展非常不利。這次中考改革方案本身就是有這樣一個出發點,幫助教育工作者,也幫助我們廣大的家長轉變一下思路,從孩子長遠的發展,從長遠的健康成長出發來考慮孩子的學習問題。
【亮點三】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 上公辦可能更合算哦!
這次中考改革方案不僅在考試方法上進行了大變革,高中的招錄製度也隨之變化。
根據方案,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是重點),將有不低於招生總計劃數65%的比例,採取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的方式來進行,而且其中的70%將指定分配給不選擇生源的初中學校,並逐步擴大這一比例。
計算一下就會發現,重點高中45.5%(65%中的70%)的招生計劃數,是只面向公辦初中學生的。而另外54.5%的招生計劃數,則包括35%裸考或自主招生和19.5%的地區統籌。可見,公辦初中生進入重點高中的機會大大增加,而大部分民辦初中學生要進重點高中,會面臨比過去更為激烈的競爭。
專家解讀:公辦初中裡表現較好的學生,通過名額分配方式進入進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機會更大。將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錄取名額,大比例地分配到這些不擇生源的初中,就是利用政策導向來扭轉不均衡。從民辦來講,未來一定要辦出特色,才能更有競爭力。
聽完了專家的解讀,家長一定明白了,這次中考改革的大方向,在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促進高中階段學校特色多樣發展。讓孩子多多接觸和了解社會,培養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才能更好地應對中考的大變革。
- END -
(本文內容綜合整理自文匯報、新民晚報、看看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