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數成功者的案例中,人們發現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擁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高情商。
情商是這幾年來很流行的詞彙,如今很多家長在談論孩子的話題時,更多的也已不是談論智商問題,而是情商教育。
情商不是天生的,但它會影響孩子一生。
有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即便成績好、各方面都很優秀,卻常常在與人交往時,暴露了低情商的缺點,讓人不得不敬而遠之,於是他們很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而這也正是家長們比較關心的地方。
這不,最近「情商班」火爆家長圈,有輔導班聲稱:3歲就能讓孩子成為「社交萬人迷」!
孩子內向、愛發脾氣,報個情商課,就能統統解決?
果真如此?
兒童「情商培訓班」火了,收費動輒上萬元!
9個月大的寶寶就能上
課程費用一年至少萬元出頭
近日,在南京的一家情商教育機構,一位爺爺帶著3歲多的孫子來上課。這位爺爺告訴記者,孫子還沒上幼兒園,爸爸媽媽希望報個情商課先鍛鍊鍛鍊膽量。
3歲就能上情商課?一位培訓老師告訴記者,課程面向的是3~12歲的兒童,根據不同年齡段的能力,他們設置了最適合的課程。而在另一家情商教育機構,他們的課程設置覆蓋了9個月到15歲的兒童。
據了解,多家情商教育機構針對不同年齡段推出了相應的收費套餐。比如,0~3歲一年的情商課收費在萬元出頭,3~6歲年齡段的則要近2萬元,兩年課程則要3.6萬元。平均下來,一個課時在100~200元之間,比普通的課外輔導、藝術類培訓價格還要高。
上課內容有啥?
包含情緒認知、社交能力等
那麼情商課上究竟有哪些內容?
在一家培訓機構的宣傳資料上,記者看到,0~3歲主要上的是親子課程,以體驗式遊戲為主,有包括「社交萬人迷」在內的一系列課程,涉及情緒認知、建立安全感等內容。
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這些課程在保護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較強的自信,包括和父母安然分離、願意與他人分享等。
不過,作為新興事物,情商課教師的師資能力暫時沒有來自管理部門的衡量標準。那麼,老師水平咋樣?多家情商教育機構表示,招聘的老師均需具備教育或心理相關的資質證書。上崗前內部還會有嚴格的培訓,涉及專業課程、應對家長、銷售等能力培訓。
到底有沒有用?
有家長說變化不大,有家長說還不錯
兩年前,李女士就給剛8歲的女兒報了一個情商班。談及最初報班的原因,李女士坦言,最開始覺得孩子性格稍稍偏內向,希望情商課能幫助孩子更善於表達自我、表現自己。但是兩年下來,李女士發現,女兒並沒有明顯的改變。
不過,也有家長表示,上了情商課後,孩子變化挺大。上二年級的小雨(化名)外婆告訴記者,「以前孩子不太愛說話,有些內向,現在活潑開朗了不少,還交了不少朋友。」
到底什麼是情商?孩子真的需要上「情商課」嗎?
情商是這幾年來很流行的詞彙。心理學家也普遍認為,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情商對一個人的影響比智商更重要。
那麼,到底什麼是情商?
記者採訪了南京師範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飛。在他看來,情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概念。殷飛告訴記者,大家在生活中所說的情商主要指懂得體察和理解別人的情緒、能正確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和正常的情緒表達。
比如,如果有情緒,在表達時能做到既不傷害自己,又不傷害別人,用類似寫日記、看電影、跑步等恰當的方式將情緒宣洩出來。
殷飛明確表示:「所有情商課包含的內容,我們生活場景中都已經具備。」他解釋說,孩子有情緒、發脾氣都是某個成長階段的表現,這些都需要在孩子成長發展的過程中解決,不需要上特定的課程。
「比如培養孩子的耐挫能力,只需讓孩子在生活中接受正常的磨鍊。家長不能有意識地掩蓋錯誤、幫助孩子承擔,而應該允許孩子在一定的消極情緒中不斷調整自己,在面對和解決困難中成長。」
最好的情商教育在家庭!
想要孩子情商高,做好這3件事很重要
情商的形成,跟學校教育和社會經歷有一定的關係。可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卻是家庭。
正如殷飛所說:「最好的情商教育在家庭。」
他指出,孩子處在正常的家庭裡,家庭的氛圍和父母的情緒是正常的,那麼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學會體察別人情緒、管理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那麼,家長怎樣做才能養出一個情商高的孩子呢?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人們常說情商高的人,常常能讓人感到溫暖,而溫暖往往就是同理心的功勞。
同理心是培養情商的關鍵,簡單來說就是換位思考。
沒有同理心的孩子,他們往往無法感知他人的情緒,在這個世界,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過天,他人的感受無關緊要。
所以想讓孩子情商高,我們就得想辦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懂得用同理心去對待孩子,比如孩子害怕打針,你可以說:「媽媽了解,你有點緊張和害怕,但媽媽會一直陪著你好不好?」
而不是兇狠狠地說:「這有什麼好怕的?勇敢一點。」
在生活中也可以多問問孩子:「如果是你,你會有什麼感受」。
多提醒孩子換位思考:「你願意別人怎樣對你們,你也要怎樣待別人。」
幫孩子認識和管理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情商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自身的情緒;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三是自我激勵;四是感知他人情緒的能力。
情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管理情緒的能力。一般來說,情商高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該發脾氣,什麼時候不該發脾氣。
一個人對情緒的認識和表達,往往是從家庭中學會的。正如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首先,我們要幫助孩子認識情緒,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讓孩子認識情緒的機會,比如:
「他搶了你的玩具,你覺得很憤怒?」
「他推你,讓你感到委屈?」
「你打我,我很難過。」
認識情緒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樣的練習多了,孩子不僅能說出自己的感覺和情緒,對他人的情緒也有了清楚的認知。
認識完情緒後,我們要做的是教孩子表達和管理情緒。比如有的孩子生氣憤怒,會大吼大叫,表達情緒的方式過於激烈,這個時候,你可以告訴孩子,生氣可以直接告知對方我生氣了,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自己冷靜下來。
父母做好榜樣,生活中注意說話方式
其實孩子就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畫筆,你給他描上怎樣的色彩,他就會展示出怎樣的圖畫。
生活中,如果你總是用埋怨、指責的語氣跟人說話,孩子也會學著對人冷漠、刻薄;如果你總是隨意對人發脾氣,他也會變得暴躁易怒、控制不好情緒。
但是如果你教給他尊重和理解,他的世界裡必定會充滿善良和寬容。
想讓孩子情商高,父母應該時刻做好榜樣,做好情緒管理,注意說話方式,不對別人的事情說長道短;不隨意負面評論他人……盡力給孩子展示世界美好、善良的一面。
父母的格局大了,孩子的情商也會更高,未來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