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想過,有一天我還能站在扶貧的角度來寫自己的故事。
2019年5月,我從水城縣猴場鄉老家搬到了雙水街道沙龍社區,成為了一名搬遷戶。 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下一步的日子怎麼過,成為了我第一個面對的問題。 「你來我們社區試試吧!」在一次入戶走訪中,社區的工作人員提議道。於是,我成為了「家門口的一名實習生」。 我沒有大智大慧,更沒有大富大貴的財力去幫助其他人,我只有一腔熱情和自己親身的經歷感染身邊的「貧困戶」。
入戶走訪的龍情(右)
上班以來,脫貧攻堅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我不記得有多少周末沒休息、又有多少節假日能按時放假了。 今年春節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疫情防控嚴峻的形勢下,我們社區設立了疫情防控服務點,並成立疫情防控服務點臨時黨支部,我與同事們在第一時間社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勇扛社區防疫第一旗。 參與防疫防控後,不分白天黑夜,我奔赴在入戶排查、宣傳第一線,每天早早來到社區,準備好入戶所需資料,隨後帶領社區其他工作人員進行地毯式排查,為社區疫情防控築起了堅實屏障。 為擴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覆蓋面,確保信息傳遞及時準確,我身先士卒,不辭辛勞穿行在一個個街口,一次次站在不理解、抱怨聲不斷的居民門前,用真情感染著轄區的每家每戶。 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宣傳,第一時間分享疫情防控的權威信息、工作動態、科普知識及服務信息,讓群眾看到從中央到地方,正全力防控疫情,有效穩定了社區居民的情緒。 「您好,我是沙龍社區居委工作人員,請問最近有無重點地區的親人來訪?」「請問家人有無感冒發燒的?」……這是我那段時間每天工作的開場白。
工作中的龍情
因為我知道,社區是抗疫第一線,疫情防控工作極為重要。為掌握社區住戶的活動軌跡,我和同事們一戶戶詢問,對不在家的住戶,就在門上張貼便條,並附上自己的電話號碼,提示居民回家後與她聯繫。 針對社區一些未意識到疫情嚴重性,依舊出門逛街、拒戴口罩、扎堆嘮嗑的人,我都會耐心上前勸導,告知疫情的嚴重性,向他們普及防疫措施等,督促引導居民增強自身防疫意識,積極配合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形成良好的防疫習慣。 自疫情開始,我除堅守一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還借走訪群眾的機會關心關愛睏難群眾、留守兒童和老年人,細緻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困難,並向他們宣傳相關惠民政策,介紹就業渠道,切實為困難群體排憂解難。同時,我還積極參與轄區環衛整治,給困難群眾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等,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堅守入黨的初心,那就是為人民服務。我雖做不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一定會盡力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樂於助人。只要我能辦的,我一定竭盡全力。
帶領社區工作人員重溫入黨誓詞的龍情(左一)
現在,我們社區脫貧攻堅已經從以解決衣食住行和教育、醫療保障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脫貧成果、改善民生、構建和諧合力的新階段。我也相信,在全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龍情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瑤
編輯 聶建雲
編審 馬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