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並非是紀念屈原的

2020-12-18 佳寧說歷史

端午節是一個比較古老的節日,它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經有2500~3000年的歷史,端午節的主要項目有賽龍舟,划龍船,吃粽子。不過作為北方人的我,只是吃粽子,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和傳說,大家比較認可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所設立的節日。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人,著名愛國詩人,浪漫主義詩篇的奠基者。

公元前278年,由於白起更進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頃襄王只好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屈原在極度絕望,悲傷,憤恨的情況下投江自殺,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5月5日,後人為了紀念投江的愛國詩人屈原,設立了端午節。但是關於端午節是不是因為紀念屈原而設立,後人也一直爭論不休。

論證之一,端午節的出現比屈原投江要早

端午節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朝普遍忌諱「五」字,他們認為五月也是毒月,初五又是毒日,兩毒加在一塊得想個辦法破解雙獨之害。於是早期的人們就想到了一種闢邪的方法划龍舟,吃粽子,因為粽子的原料有糯米,雄黃酒,菖蒲,艾葉,這些東西在古代都屬闢邪之物。神話小說《新白娘子傳奇》中,白娘子因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霧誤喝了雄黃酒而現出原形。

端午節是人們搞的一種祭祀活動,而這個划龍舟,最早卻是用來祭祀龍圖騰的,這些在屈原本人的詩裡也得到了論證:如《楚辭˙涉江》中就有:「乘舲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

論證之二,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也認為,端午節划龍舟賽龍船就是祭祀龍圖騰的。

近代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在他的《聞一多全集》裡,有一篇《端午考》在這篇文章裡,聞一多認為,把端午的源起派在祭屈大夫的頭上,實在是一個民俗上的「誤會」。聞先生戲稱為一個「謊」。 吃粽子的行為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而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兩大活動。

聞一多先生認為,這都與水神即所謂蛟龍有關係。龍舟之上有龍飾,而粽子之以楝葉塞、以五彩絲縛,雖那個「謊」裡說是因為蛟龍所憚,但這恰恰說明粽子與龍的淵源,最初應該是把粽子投入水中以娛蛟龍也,那麼,這個風俗或最早起於以龍為圖騰之族也。

端午節早在屈原投江以前就已經出現,是後人陰差陽錯的,將端午節來由張冠李戴的安排到屈原的身上。關於端午節來歷,有好幾個版本,也有人說是用來祭祀伍子胥的。不過我們最認可,最根深蒂固的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總結:歷史需要嚴謹,更需要一個一絲不苟的態度。不過關於端午節的來歷,究竟是不是紀念屈原,現在沒有必要拿出過多的佐證。因為屈原是一名愛國詩人,因國破而憤恨投江而死。這就給後人起到一個教育的作用,現在端午節又放三天假,又能教育這些後人的一個愛國主義情懷,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從小,長輩們就告訴我們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要包粽子吃,喝雄黃酒,還要在門前懸掛艾蒿來去惡闢邪,而且還有賽龍舟可以觀賞。
  • 端午節的起源竟不是為了紀念屈原?
    角黍為祭屈原,競渡為招忠魂。  吃粽子和龍舟競渡是端午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習俗活動,英語裡更是將端午節翻譯為「龍舟節」。在人們的普遍認知裡,這兩個習俗無一例外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認為端午起源於「屈原之死」。
  • 端午節到底是紀念誰的?屈原,還是伍子胥,抑或另有他人?
    ~端午節歷史悠久,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端午節來歷的傳說,主要有以下幾種:傳說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政治家。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最早在荊楚地區廣為流傳。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始於南朝的文獻。南朝梁宗懍編撰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 端午的起源可不是為了紀念屈原!你真的了解端午節嗎?
    由於古代南北風俗各異,端午節在全國各個地方的叫法也大不相同:有五月節、天中節、女兒節、端陽節等20多個名稱。要說端午節的起源,人們馬上想到的是,屈原五月五日懷石自沉汨羅江,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舉辦活動,後來才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節日端午節。
  • 端午節的歷史意外地久遠,和紀念屈原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
    大部分人對端午節的認識,可能都是來自於小時候老師或者家長的教導。「相傳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盡,愛戴他的民眾爭相划龍舟去救他,搜救失敗之後,又擔心江裡的魚會啃食屈原的遺體,於是紛紛把粽子投進江裡以求保護屈原。」——大家小時候所聽到的故事恐怕都和這個版本大同小異。
  • 中國有影響歷史人物眾多,惟有屈原享有全國性節假日端午節被紀念
    在端午節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講一位特別的人物:屈原。我們以此紀念屈原,體會他特別的力量。中國有影響的歷史人物眾多,但惟有屈原享有一個全國性的公眾節日被紀念。對今天的中國民眾來說,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有這麼一個傳說流行中國:屈原投江,百姓哀憐屈原,划龍舟到江中救屈原,向江裡投粽子給魚吃,讓魚別吃屈原。
  •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由來真是為了紀念屈原嗎?端午文化你還得知道這些!
    所以咱大可不必與他們「爭端午」,屈原同志的國籍也永遠還是中國(楚國)!在絕大數人的眼裡,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一事均與一位集才華和黴運於一身的美男子有關:據說當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是在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01 一個「騙人」的版本戰國時期的楚國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寫詩歌寫得特漂亮,吸引了一大波粉絲,不管男的、女的,都喜歡他。但是,人出名了就容易被人嫉妒,他又是個耿直的漢子。
  • 今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憶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文獻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端午節起源於何時──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說法不一,爭論不休。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共有多種說法,小編這裡選取了影響最大的三位:屈原、伍子胥和曹娥。
  • 端午節端字是什麼意思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和屈原關係是什麼
    那麼每年都有的端午節,關於它的「端」是什麼意思,你都了解嗎?  》》2018端午節高速免費嗎?今年端午節高速公路免費時間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端午節的端字是什麼意思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就如稱「初五」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
  • 高淳端午節紀念伍子胥 他與浣紗女的故事列入南京非遺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划龍舟?很多人都會回答「為了紀念屈原」。而在南京高淳的固城鎮,吃五黃、划龍舟等民俗卻是為了紀念吳國大夫伍子胥。相傳,春秋時期楚國大將伍奢之子伍子胥在楚王的追殺下一路逃到如今的固城鎮,在這裡被一個普通的浣紗女所救,「胥河」就是他率兵開鑿的。如今,固城鎮還豎了一尊伍子胥像,每到端午節很多高淳人都會紀念伍子胥。
  • 這是一篇端午節與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由來……
    一、端午節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被人們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我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說端午節跟我國古代一位名人有關——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戰國末期楚國歸鄉樂平裡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二、屈原與端午節有什麼關係?在公元前278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聽到了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
  • 端午節英語作文:端午節紀念屈原
    端午節英語作文:端午節紀念屈原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tradition of the Duanwu Festival has been pass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 今日端午節:那些關於節日、關於粽子、關於屈原的故事
    1、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這種說法在全國流傳很廣,老百姓也最為認可。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於是選擇以死明志,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 一年一度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賽龍舟是怎麼來的?
    吃粽子全國各地的人們大多數都會吃,但是賽龍舟在我國北方地區就比較少了,不過在南方依然是一項重要的賽事,看著龍舟上的健兒揮舞著堅實的臂膀,高喊著口號,端午節的氣氛也會被推到制高點。 那麼一年一度端午節的兩大習俗究竟是怎麼來的,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麼賽龍舟又是怎麼來的,和屈原有關係嗎?
  • 端午節究竟是為了紀念誰?不僅僅是屈原,還有其他人
    端午節是民間傳統的三大節日之一,這個節日究竟是為了紀念誰,民間有很多說法。在浙江一帶流行的是,端午節這天是為了紀念孝女曹娥。後人為了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的地方建造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並在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競渡以為紀念。也有傳聞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 端午科普|端午節的起源 文化習俗 屈原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
  • 端午節詩話:歷代文人雅士為紀念屈原投江,寫下頗多詩詞
    ****************端午佳節詩話作者:田大金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因古時的「端」是「初」的意思,又常將「五」寫成「午」,故「初五」寫成「端午」,古時「午時」稱「陽辰」,於是,端午節也稱端陽節。古時民間過端午節,有門上掛艾蒿避邪、住房周圍撒雄磺避蟲害等習俗。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下遊抱石投江,結束了62歲的生命。人們懷念屈原,每逢端午這一天,開展賽龍舟,食粽子等活動,一直沿襲至今。
  •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屈原的故事 屈原的詩詞 屈原列傳 okex
    端午節介紹: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的敘述中越發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