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家長都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也做了很多努力。
很多家長選擇買育兒書,進育兒群,上育兒論壇,聽育兒講座,報早教班、興趣班等等。
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家長們個個都成了教育小能手,了解所有對寶寶或是有用、或是沒用的關於育兒的大小事兒。
◆ ◆ ◆ ◆ ◆
但是,在教育孩子上,不管你付出了多少,方法不對,也是白費。
以前,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這樣的家庭職責劃分:比如媽媽是負責嚴厲的,爸爸則是負責和稀泥、溫柔型的;或者爸爸是嚴厲管教的,媽媽是溫柔護孩子的。
這就是大家所謂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試圖達到管教孩子的目的。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樣教育孩子真的有好處麼?
其實父母教育不統一是十分不可取的教育方式,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教育對孩子成長非常不利:
01
產生疑惑,懷疑對錯
能夠管教孩子的人通常都是和孩子密切接觸的人,如果說家長在同一件事情上意見不統一,一個不滿,一個贊同,或是含糊其辭。
這樣對辨識能力尚且較弱的孩子來說,會造成孩子理解上的難以消化。
父母採用臉譜化的教育方式,其實只是想要其中的一方樹立威信,讓孩子有所畏懼,便於管教。
但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態度長期不一致,容易讓孩子混淆是非,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是對是錯。
那麼長此以往,面對這種情況,孩子們就會感到不安,同時發出這樣的疑惑:「自己到底有沒有犯錯誤?以後還要不要這樣做?」
從而無法對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做出判斷與決定。
02
容易將孩子養成「兩面派」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很聰明,他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爸爸媽媽誰會順著自己,誰會拒絕自己,因此他們很容易就學會了「趨利避害」。
當孩子犯錯誤時,他們會本能地尋找庇護,依賴對自己好的那一方,唱白臉的人將會成為孩子的避風港。
一犯錯誤就躲避,一想要東西就哭鬧,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錯了;
而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唱紅臉的一方面前,孩子會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經常是有話不敢說、有理不敢辯。
這樣的教育模式,會導致孩子可能出現這樣的行為:
在面對比自己強大或蠻橫的人面前,努力討好;而面對那些老實怯懦的人,則隨便欺負,惡意凌辱。
家長可以選擇在孩子犯錯時,先制止孩子的錯誤,然後與他平視,語氣溫和的和孩子對話,指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了解錯誤的嚴重性才是理想的做法。
03
親子關係緊張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是中國式家庭的常規操作。
就像電視劇《小別離》裡的方圓和童文潔夫婦,媽媽童文潔唱白臉,嚴肅批評、教育朵朵出現的問題,而爸爸方圓則負責唱紅臉,打圓場。
時間一久,孩子心理也清楚父母的小伎倆,同時會引起強烈的反感。
其實,很多家庭採取唱「紅白臉」的教育方法是為了凸顯讓孩子有一個怕的人。
但寶爸媽們需要思考的是,為什麼我們希望孩子有一個怕的人?我們為人父母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孩子一定要有怕的人嗎?」
當然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而真正意義上的「紅白臉」應該是同一教育理念下不同的教育方式,是教育均衡,互為補充。
唱紅臉是為了要讓孩子有所畏懼,有助於家長立規矩。但權威不是來自於表面的威嚴,而是要讓孩子內心有秩序感。
唱白臉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關愛和自由。但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這種愛和自由是有邊界的,要在教育中讓孩子明白底線和邊界。
Tips
△紅白臉教育如何改良活用?
①角色互換。
家長在用「紅白臉」教育孩子時,除了要保證思想統一外,也要注意適當的角色互換。
比如爸爸在平時生活中,多扮演「紅臉」的角色。但孩子總會有任性的時候,這時候爸爸就是嚴厲的「白臉」,媽媽就會負責唱紅臉。
要讓孩子慢慢懂得,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會嚴格,也都很愛他。
②單獨教育
在教育方式上,家長不能在孩子面前一唱一和,也不能在孩子面前就紅白臉同臺唱戲。
要等白臉教育完後,紅臉再出現。無論誰唱紅臉,都不應當著孩子的面,數落另一個人的不是。
無論是爸爸唱的「白臉」還是媽媽唱的「紅臉」,只要堅持的原則是一致的,只是在態度和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
這樣,既達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也沒有讓孩子對父母的態度產生誤解。
✎✎✎
父母樹立好原則,並在原則問題上保持統一性,就是傳遞給孩子最明確的價值觀,也是最正確的紅白臉策略的使用方法。
誰都不能做孩子的避風港,犯錯誤就會受到懲罰,做好事就會得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