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去年的一部國產電視劇《虎媽貓爸》,一經播出,便在80後的家長圈裡引起了深深的共鳴。在看完這部劇之後,很多家長都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好?而且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也因為是要"虎媽"還是"貓爸"站成了許多派。
有些家長會認為,管教孩子就需要夫妻雙方各方面的配合,一個負責"嚴厲""一個負責"慈愛",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理想效果;但也有一些家長會認為這種方法並不可取,而且有很多弊端。
虎媽貓爸式教育到底是什麼呢?
虎媽貓爸式教育,就是爸爸媽媽一個負責唱白臉,一個則負責唱紅臉。當一個人開始對孩子進行嚴厲批評之後,另外一個人對孩子進行安撫、勸慰。
虎媽貓爸式教育的弊端
容易讓孩子產生"趨利避害"的習慣虎媽貓爸式教育表面看起來天衣無縫,其實對孩子並沒有利處。"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孩子又不傻,當然會喜歡那個寵著他的人,並對他產生一定的依賴性。
就像《紅樓夢》裡面的賈寶玉一樣,賈政和王夫人的教育方式就是賈政嚴厲,而王夫人則相反。所以每當賈寶玉見到他父親賈政的時候,都會選擇繞道走。
容易讓孩子分不清楚對與錯很多時候,母親都會跟孩子規定很多的飲食習慣,比如說"不可以吃太多的零食""不可以吃太多油炸的東西""不可以浪費糧食,要把飯都吃光"並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嚴格執行,因為這是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著想。
而作為爸爸,經常會給孩子"開葷"。"來,兒子,你媽媽不在家,爸爸給你買薯片吃。""女兒,爸爸帶你去買糖果吧。"
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形成一個固定的觀念:媽媽是不喜歡我的,因為她老是不讓吃這吃那,好小氣;爸爸才是愛我的,他會帶我玩,給我買好吃的。
長期的教育不一致,會讓孩子分不清楚誰是對的,誰是錯的。而且還讓他學會了鑽空子,媽媽不同意我就去找爸爸。
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父母雙方經常地去唱紅白臉,只會讓孩子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變得不快樂。也許你覺得夫妻兩個配合得相當默契,可是在孩子眼裡,他會覺得自己生活的家庭並不和諧,爸爸媽媽會因為我的問題而吵架,甚至讓孩子覺得"如果沒有我的話,爸爸媽媽是不是就會變得很幸福了?"
久而久之,孩子缺乏了安全感,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孩子得抑鬱症。
避免虎媽貓爸式教育的方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怎麼樣做才能避免出現"唱紅白臉"呢?
首先,夫妻雙方需要統一觀點如果兩個人都對孩子很嚴厲,那孩子不是很可憐嗎?如果是我,我才不想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面呢。
統一觀點,不是說兩個人整天都要板著個臉面對孩子,孩子犯錯都要嚴厲批評;也不是說對於孩子的要求都要答應,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要求在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或者習慣偏差的時候,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保持一致的觀點,平時跟孩子好好相處就可以了,畢竟孩子也不是每時每刻都在犯錯誤的。
黃磊老師也說過:如果小孩子知道了爸爸媽媽有不同的立場的話,那麼他就會鑽空子,在媽媽不同意的情況下,我就去找爸爸,這樣對孩子非常不好。
其次,如果不贊同對方的做法,也要保持沉默每個人受教育的方式和環境都不一樣,成長環境也不一樣,所以在對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也不可能兩個人的觀點都是一樣的。
當孩子出現了錯誤行為時,一方在指責孩子的時候,就算你不贊同他的做法,也要保持沉默,不要立即站出來說話。而是應該在事情過後再跟另一方說出自己的看法。
再者,夫妻雙方提前建立原則底線針對孩子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父母可以提前幫孩子建立一些原則底線。
比如說:"在公共場合,不可以大聲喧譁,因為會影響別人。"
"去別人家裡做客的時候,沒經過主人的同意,不可以隨便動別人家的東西。""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吃飯、洗澡、整理床鋪等等。"
這樣既有利於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也有利於夫妻雙方避免在一些事情上的爭吵,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會事半功倍。
以前過年的時候都會到親戚家裡拜年,桌子上面擺放的形形色色的、讓人垂涎欲滴的糖果,對於我們這群小孩子來說真的是一種誘惑。
但我的父母會在出發前先跟我們約法三章,"待會到了你舅舅家,記得先先拜年""如果你舅媽給你們拿糖果的話,記住了,只能拿一點。""要是沒有遵守約定的話,下次就別想去了。"
所以每當親戚們遞過來各種糖果的時候,我們也只是拿過一點。既解了饞,又遵守了約定。
最後,學會反思,夫妻雙方互相尊重在面對夫妻矛盾或者是家庭矛盾時,經常是夫妻中強勢的一方選擇大發雷霆,而弱勢的一方也會選擇迴避,選擇不溝通。
這樣的做法既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會讓破壞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孩子會覺得我的爸爸太強勢了,老是欺負媽媽;以為讓孩子覺得這家裡只會存在著無止境的爭吵。
父母要做的就是反思,反思自己的行為。強勢的一方往往會認為錯都在對方身上。但其實是因為自己太過於強勢,才會塑造了對方在家裡的不作為。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都是為了孩子,另外一方要聽自己的,不可以有異議。
但事實上,太過偏向某一方都會帶來一定的弊端。太過於依賴強勢的一方,也會讓孩子的性格和做事風格變得雷厲風行;而太過於依賴弱勢的一方,也會讓孩子變得優柔寡斷,處事唯唯諾諾。
在現代教育中,虎媽貓爸式家庭養不出好孩子,而當下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在教育孩子這一個問題上,做好觀念和方式的統一。學會反思自己的行為,不要讓孩子學會鑽空子。
每個人都想成為好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甚至很多人會選擇看各種各樣的教育方面的書,而當你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你又會顯得手足無措。這或許就是父母跟孩子相處的方式,一邊跟孩子相處,一起成長,一邊又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怕耽誤了孩子的成長。相信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也相信每個家庭的教育會越來越好的。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