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語言障礙?不要怕。
孩子不配合語言矯正?不要煩。
孩子訓練一說就準,回家就忘?別鬧心。
人小鬼大,熊孩子難搞,確實是特殊教育中常遇的難題。
特別是發音矯正中,單音節訓練枯燥、無趣,孩子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失去訓練目標,達不到訓練效果。
除去我們其他很多心理輔助課程,趣味功能課程外,在訓練教材中創編了很多兒歌,也借鑑了一些合轍規律的繞口令。在遊戲中訓練功能,在訓練中提升興趣,最後達到語言思維記憶,形成完美語言習慣。
日常語言障礙矯正很多是常見的原發性構音障礙,包括單音素髮音不準,或多音素不準,例如:L/N不分,姥姥發成腦腦或襖襖,H/F不分,花發成發,······等類似情況。
為了提高孩興趣和注意力,有趣的繞口令就會排上用場。
不要小瞧繞口令,前輩創造了十三轍的繞口令,絕對是漢語獨有的一種文化特色,這種語言遊戲是世界上其他任何語言都無法模仿的。
強大有趣的繞口令!
繞口令從表現形式上有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利用漢語發音中的若干疊詞、雙聲、近聲、同音異意等多種元素集中在一起,利用漢語獨有的語法組成,其韻律多變、語義多變的特點,使人讀起來幽默無比,妙趣橫生。很多藝術表演形式中都把繞口令當做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就是因為這種獨有的文化元素,不但能夠代表我們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更能讓人體會中式幽默的共鳴。
繞口令並不簡單!
現代的繞口令很多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眾語言,內容涉及廣泛,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拗口,正因為這樣,它才成為很多語言藝術的基本功訓練內容,說好繞口令需要舌、唇、齒等語言器官的精密協調,以及呼吸、節奏的精控掌握,更離不開記憶思維的高速反映。語言矯正師認為繞口令是語音訓練的「精密手術刀」。
正因為這樣,語音訓練課中,為了訓練學員的口齒伶俐,發音準確,吐字清晰,字正腔圓,節奏得當,語法合理,經常用繞口令種相近的詞語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在對比中尋找缺點,弱點,改正發音的錯誤,長段的繞口令還會刺激語言習慣、語言思維、語言記憶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