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不準過幾年就消失?不,還是得靠訓練來解決

2020-08-29 清語語言矯正

說話發音對於大多數成年人來說是一件相當簡單的事,畢竟都說了這麼十幾年、幾十年,要是一句話還說不清楚那就真說不過去了。可是對於孩子來說,說話可不代表他們的發音就一定準確。

不少孩子一張口就是非常不準確的發音,比如「開門」說成「抬門」、「哥哥」叫做「多多」(得得)。如果只是一次兩次還好,但對於部分孩子來說,發音不準是他們經常出現的問題。時間一長,不少家長心裡也著急,但他們又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其實對於孩子發音不準的情況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個方面指的就是兒童語言發展的正常表現。大家都知道,兒童語言發展要經歷好幾個階段,仿音期(語言模仿階段)就是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階段,這個時期孩子的字音本身就有些不太準確,所以家長們不用擔心。


但如果到了三四歲之後孩子的發音還是不太準確,那小編就要建議家長們及時帶著孩子前往醫院做一個檢查,看看會不會是生理缺陷導致的兒童發音不準。

接下來咱們再來說說第二個方面:確實出現了發音不準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說話不是天生註定的東西,它也需要在後天中一點一滴去學習,否則只靠自然發展很難掌握這個技能。發音不準的孩子就是這樣,他們對於字音的認識很混亂,比如舌尖音往往用舌根音發。

明明很簡單的字音在孩子口中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變化呢?這恐怕和諸多不良的語言環境、錯誤的發音方式以及發音器官發育異常有著很大的關係。


不少家長發現自家孩子一兩歲時的發音表達還算比較清楚,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差,尤其是到了三歲之後,這種問題變得更加明顯,連原來可以說準確的字音現在都說不準確了,難道孩子是生什麼病了嗎?

其實孩子發音不準的問題並不是什麼嚴重的疾病或者麻煩的生理缺陷,它更多地可能是在錯誤的語言環境養成了錯誤的發音習慣。如果一開始就被矯正了估計也不會這麼麻煩,可是長時間沒有矯正的發音不準只會越來越糟。

至於為什麼一兩歲時發音還算正常,三歲時卻暴露了出來。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就像是體重的增加一樣,沒有人的體重一天之內會增加到無法負擔的地步吧,語言問題的累積也是如此,錯誤發音習慣的養成也並非一日之功。


事實上,兒童發音不準也有著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有的孩子是舌尖中音發不準(d、 t、 n、 l),而有的孩子則是舌根音說不清楚。不少家長雖然發現了孩子發音不準的情況,但由於不清楚孩子發音不準的具體類型,所以也不太敢隨便幹預。

但不能因為不了解就放棄對孩子發音不準的改變,拖延太久只會讓孩子的語言發展持續落後。同樣都是三四歲的年紀,別人家孩子在那口若懸河地說,可自己家孩子張口閉口就是不準確的字音。我想,沒有幾個父母願意希望孩子這樣吧?

另外需要家長們注意一點:部分孩子的發音之所以不夠準確,可能也和他們口部肌肉的發育程度有關係。因此,想要讓孩子好好說話,發音足夠準確,那就要注意孩子口部肌肉的調動與配合,讓孩子聲音更加清晰明亮。

不過,家長們也不能忽略語言基礎的學習,要知道這才是孩子暢快表達的基礎所在。

相關焦點

  • 今天發音不準,明天吐字不清,孩子的語言還是得靠訓練
    很明顯不是,所以發音作為孩子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家長們重視起來。如果只顧著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而不重視他的語言發展,那麼語言問題的出現就會變得順理成章,比如發音不準、吐字不清一類的語言問題順著杆兒就爬了上來。從孩子語言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來看,發音不準出現的頻率並不低,但是父母的重視程度卻遠遠不夠。
  • 孩子發音不準,忍兩年就能消失了嗎?
    提到發音不準,大家也許能想到好幾個跟它一樣或相似的症狀,比如口齒不清、說話含混,這些情況其實都是構音障礙的顯著特徵。舉個例子來說,「姥姥,我要吃飯」這句話如果由患構音障礙的孩子來讀,可能就是這樣的——「腦腦,我要七飯」,或者是說話含混不清,經常一個音節還沒發完就跳到下一個音節,或者音節發不準。不少家長認為自家寶寶的問題只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語言系統的發育就會慢慢消失。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發音不準訓練:拯救孩子的語言,從現在開始
    或許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說話發音,所以很多人都不是很注重發音的準確與否,總覺得能說個大概就行了。然而,正是這種對發音無所謂的態度,卻讓孩子的語言出現了大問題。什麼問題?發音不準。顧名思義,發音不準就是說話發音不準確、不清楚的一種錯誤語言狀態。
  • 孩子發音不準是正常現象,用不著花錢矯正?
    我們之前接觸過很多因為語言障礙而不得不延遲進入幼兒園的孩子,也見到過因為大舌頭遭到同學的取笑,越來越不敢說話的寶貝。我們唯一的希望是不再出現這樣的孩子。發音不準、吐字不清其實是構音障礙的表現。顧名思義,構音障礙指的就是因為種種原因導致發音器官不能正常工作的一種問題。
  • 孩子拼音發音不準怎麼辦?
    語言是孩子未來成長中,至關重要的個人因素,俗話說人才不一定有好口才,好口才一定是人才,那麼有的孩子說話時,拼音發音不準怎麼辦呢?不及時糾正是不是會影響孩子的教育和自我成長呢?其實,正常語言發育過程中,很多孩子都會出現個別拼音發音不準的現象。
  • 專家:想要孩子的發音不準變準確,該做的語言訓練不能少
    可如果使用得少了,語言的發展自然就會停滯下來,甚至還很有可能出現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發音不準。一般意義上的發音不準指的就是說話發音時的一種吐字發音不準確狀態,並且在不同孩子身上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是單個的字音說不準確,但有的孩子可能是大部分字音說不準確。
  • 兒童發音不準訓練,有哪些辦法?
    但是還有一個擺在很多兒童面前的現實問題,那就是應該如何發音?很多人一聽發音就覺得很簡單,發音不就是嘴巴一張一合發出聲音就行了。這話對嗎?也對,但是要想真正能夠進行表達,能夠輸出自己的內容,那這個說法就不算對,畢竟啞巴人群他們嘴巴也能一張一合,那你能說他們在發音嗎?
  • 「狼來了」發音不準,用在意嗎?
    《狼來了》是朋朋最喜歡聽的一個睡前故事了,可是每次當他想聽這個故事時,總是因為發音不準,而放棄這個想法。對此,晨茜語言矯正專家表示:「狼來了」這個三字發音不準、吐字不清,是「L"音發音不準惹得禍。如果僅僅是L音發音不準,屬於功能性構音障礙(俗稱大舌頭)。
  • 孩子發音不準怎麼辦?抓住兩個方面,糾正孩子發音短板不難
    前天,後臺有位媽媽給我留言:「我小孩現在五歲多了,有幾個音老是說不準,比如公公說成東東,姑姑說成嘟嘟,苦不苦說成土不土,尤其是g和t這兩個音老是說不過來,不知道怎麼回事!」處於語言發展階段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個別發音不準的現象,我家兩個孩子也不例外。大寶寶小時候「奶」、「哥」發不準,二寶現在什麼都會說,就是「拿」發音不準。尤其是大寶寶說話比較早,但是有兩個音一直發的不準,比如:見到哥哥大寶寶都是喊「得得」,「奶奶」大寶寶喊「來來」。
  • 孩子平翹舌發音不準怎麼回事?是方言,還是其他問題?
    其實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中,發音不準是相當常見的事,一般出現於小孩三四歲的時期。主要表現為某些特定字音的不準確或者全部字音的不準確,比如平翹舌不分、NL不分等等。有些孩子發音不準是正常的現象,屬於仿音期階段錯誤發音意識的殘留,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就會逐漸消失。但是還有些孩子發音不準的問題卻很難消失,如果不及時矯正可能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會得更加根深蒂固,難以消除。
  • 說話不清楚,發音不準,繞口令是一種有趣的訓練方法
    孩子不配合語言矯正?不要煩。孩子訓練一說就準,回家就忘?別鬧心。人小鬼大,熊孩子難搞,確實是特殊教育中常遇的難題。特別是發音矯正中,單音節訓練枯燥、無趣,孩子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失去訓練目標,達不到訓練效果。除去我們其他很多心理輔助課程,趣味功能課程外,在訓練教材中創編了很多兒歌,也借鑑了一些合轍規律的繞口令。
  • 孩子五歲多仍舊發音不準,這種情況還有得矯正嗎?
    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如我們想像得那樣順利。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看待孩子各個方面的學習情況。身為上位者的家長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孩子是否努力達到父母的期望了,只對不符合自己預期的結果保持批評態度。
  • 寶寶發音不準的原因解析
    說話是人後天學到的第一個「高級技能」,對寶寶的成長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但是有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各種阻礙,發音不準就是其中之一,那麼寶寶發音不準怎麼辦呢?2、 發音器官本身功能的障礙發音是很複雜精確的動作,而且是很多動作的組合,一般每種語言中都會有幾十個音素,每一個音素對應一個發音動作,多數音節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素組成,無論是單個音素的發音動作做不到位,還是在音素組合過程中出現失誤,都會造成構音障礙。
  • 兒童發音不準的分類
    影響人的發音準確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方音問題。我們要判定什麼是地方口音,什麼是發音不準其實很簡單,任何有地方口音的朋友,如果你非要他說普通話的某個字或詞,他一定會很快的模仿著說出來,而且說得很清晰。例如一位江浙的朋友,兒音也許從來沒有說過,你可以試著讓他說「er」音,開始的時候,可能有些不習慣,發音並不太準確,但他在幾次努力之後,也能比較標準的發出「er」音來,這就說明這位朋友只是有地方口音而不是發音不準,人有地方口音並不存在著任何導致發音不準的實質性問題,只是一種單純的由地域語言環境造成的語音同化現象,只要按照視頻各音系《標準示範音》演示的發音器官位置、配合關係多加練習,就一定會發音標準。
  • 孩子發音不準,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發音不準,我們經常會在英語學習中聽到這個詞。畢竟是第二語言的學習,發音有所偏差是肯定的,因為語種之間發音習慣的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但要是放到中文裡,很多人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了,「母語還能說不明白?」沒錯,還真就有說不清楚母語的人存在。
  • 出現在孩子身上的發音不準,或許和家長有關,趕緊矯正
    事實上,發音的簡單和複雜和我們想像中的簡單複雜不一樣,不信?那我們接著往下看。一般說發音簡單是因為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整個發音的過程:肺部呼出的氣流透過支氣管到達喉頭,引發喉頭中聲帶的顫動。而後氣流來到聲腔從固定的排出通道離開,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發音過程。
  • 寶寶發音不準媽媽怎麼也教不會,原因在哪裡
    有位媽媽問,寶寶說話不清楚,尤其是L音不準,為啥自己教起來這麼費力!比如李(li)的發音學會了,可是啦(la),又讀不準了,老(lao)也讀不準。這樣下去什麼時候能學會啊!漢字大約將近十萬個,常用的也有幾千。這樣教孩子費力不討好,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 很萌很尷尬,l、n發音不準你遇到過嗎
    生活我們常常遇到說話時l、n不分的人,有的人是只會發n音,不會發l音,有的人是只會發l音不會發n音,還有的是有時候把l發成n,有時把n發成l,那麼l和n發音不準怎麼辦呢?可以看出都是舌尖抵住上牙床,只不過氣流通過的路線不一樣,所以才會有互相代償的情況。氣流是通過鼻腔還是口腔,是由顎咽閉合功能決定的。其實發音動作是很複雜精確的動作,需要各部位的配合,不會發l音或者不會發n音大多是肌肉協調性不足造成的。
  • 兒童發音不準矯正,有哪些地方要注意?
    在正常的說話發聲中,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節奏將文章或者句子念得聲情並茂,讓人聽起來也是格外的舒服,但是發音不準導致下的說話發音,卻讓語言變得模糊和複雜了起來。 孩子發音不準,常見原因是語音訓練不當,語言學習環境不佳等等。
  • 如何訓練F與H發音不準,繞口令來幫忙
    H/F發音混淆,一直是某些小夥伴的發音的特點,小夥伴們大概分布在「胡建、胡蘭、撕川」等地。這些發音習慣都是地方方言留下的特點,代表著地域文化特色,很多影視作品,綜藝節目中地方方言是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成為幽默顏值擔當。生活中那些帶有H/F發音不準的情況呢?《釜山行》VS《虎山行》,豆腐VS豆胡,豆花VS豆發,還有人盡皆知的「小腦斧」「發母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