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對於成人來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動作了,他們只需要張口就行,可對於剛開始學習說話的孩子來說,發音可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做到。
從這個方面看來,發音還真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過程。事實上,發音的簡單和複雜和我們想像中的簡單複雜不一樣,不信?那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般說發音簡單是因為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整個發音的過程:肺部呼出的氣流透過支氣管到達喉頭,引發喉頭中聲帶的顫動。而後氣流來到聲腔從固定的排出通道離開,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發音過程。
而說發音複雜是因為人類想要發音則需要三個部位互相配合,氣流從呼吸器官出發,一路經過喉頭和聲帶,然後來到聲腔(口腔、鼻腔、咽腔),最終從它正確的位置排出就形成了我們每個人的聲音。
對發音過程來說,呼吸器官、喉頭和聲帶、聲腔這三大部分缺一不可,一旦哪個方面出現問題,我們的聲音也會受到影響。這,就是發音不準出現的原因之一。
其實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發音不準這樣的問題非常常見,且一般出現於小孩三四歲的時期。主要表現為某些特定字音的不準確或者全部字音的不準確,比如平翹舌不分、NL不分等等。
有些孩子發音不準是正常的現象,屬於仿音期階段錯誤發音意識的殘留,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就會逐漸消失,這就是有些家長說自己小時候也有過發音不準的問題,但長大之後就消失的原因。因為他們的發音不準本身就不是一個語言問題,消失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是還有些孩子的發音不準問題卻很難消失,這可能與錯誤的發音方式、發音習慣或者發音器官配合錯誤等因素有關,如果不及時矯正可能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會得更加根深蒂固,難以消除。
一般來說,兒童發音不準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單個的字音說不清楚,比如「G、K」說不準或者「L音不準」等等,在語言發展階段中這種情況並不算少數,尤其是L音不準出現的概率大約在七百分之一左右。
第二種情況則是多音系的字音說不清楚,比如平翹舌不分。這一類問題兒童多數是受到方言環境或者複雜語言環境影響所導致,比如粵語區、吳語區以及西南官話等地區對平翹舌音的混淆和誤讀。在方言環境中可能很難看出來,但一說普通話就暴露的相當明顯。
不管是發音器官的配合錯誤還是方言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其實都和父母有著很大的關係。要知道父母是孩子語言的老師,大多數兒童初期的語言表達都是來自於父母的耳濡目染,因此父母對孩子語言的忽視很容易造成這種錯誤的語言問題。
所以這個黑鍋家長們不背也得背,如果你們在教孩子說話發音的時候讓孩子學習到了錯誤的發音,那麼孩子就會順著錯誤的發音一直說下去。這種語言表現在一兩歲的時候可能尚不明顯,但是到了三四歲的時候,發音不準就會表現得非常明顯。
當然,發音不準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後天因素所影響,只要家長們提早發現並且及時矯正的話,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影響應該不是很大。但如果發現問題而不去矯正,那孩子的說話發音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