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是否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可看出,有明顯特徵

2020-10-29 暖媽說說育兒

雖然讀書可以改變命運,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讀書。

在現在這個社會,家長都很重視自家孩子的學業。因為現在的人們非常看重學歷,有學歷的人,將來會有更好的未來。

但是,這也並不是說,沒有學歷的人以後就活不下去了,就沒有可能會成就一番大事業,只是他們需要經歷更多的困難罷了。

而作為家長,我們都心疼自己的孩子,誰也不願意讓孩子多吃苦。所以,家長們都更願意讓孩子多讀書。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讀好書的,對於那些天生不適合讀書的孩子來說,這就是白費功夫,不僅會浪費他們的時間,還不會有什麼大成果。

李玫瑾:孩子是否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可以看出,有明顯特徵

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研究了很多年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對於孩子的心理了如指掌,也很會教育孩子。

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是從孩子幼兒園時期就可以看出來的,因為他們身上會有非常明顯的特徵。

第一次聽到這話的你,也許會覺得李玫瑾教授這樣說毫無道理,怎麼能憑藉孩子小時候的一些小舉動,就斷定孩子的將來呢?

但其實李玫瑾教授所說的這番話,還真就有一定的道理。

為什麼說孩子是否是讀書的料,從孩子上幼兒園時期就能看出?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句話雖然是過去的人總結出來的,但是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因為孩子頭三年的教育很重要,會影響孩子的人生。

著名的兒童教育學家蒙臺梭利也曾提到過人生頭3年的重要性。她認為,這3年勝過以後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勝過3歲後到離世的總和。

所以說,不要小看這個時期,孩子3-7歲的時候,是非常關鍵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人們才會說啟蒙教育非常重要。

不管是孩子的性格,還是孩子的智商和學習能力,在3歲之前基本都會定型一大半,以後在想要改變,就不太容易了。

而且就算真的會有改變,也不再會像1-3歲時那樣迅速且明顯。

所以說,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始終堅持讓家長親自來教育,而不是讓老人來全權代替。因為這很關鍵,是無法替代的,一旦老人寵壞了孩子,孩子以後就很難再改了。

所以說,想要教育好孩子,讓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優秀、有出息的人,家長就要重視孩子1-3歲時的教育才行。

是讀書的料的孩子,身上多有這些特徵:

1. 自律

雖然說,學習這件事,家長用心管一管,孩子也會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家長畢竟不是孩子本人,依靠家長的管理才能變優秀的孩子不是真的優秀。

那些真正是讀書的料的孩子,自律性往往都非常強,他們無需家長過多管理,自己就可以打理好自己的生活。

所以說,想要知道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我們從孩子的自律能力就能看出。那些以後能成大事的孩子,往往都非常自律,自我約束能力極佳。

2. 專注力強

那些是讀書的料的孩子,從小做事情就非常專注,特別是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更是如此,會非常專注。

孩子的這種專注能力,在學習的時候非常重要。那些很容易分神的孩子,往往都很難做成一件事,上課也跟不上步伐,很難在學業上有什麼成就。

3. 堅持不懈

那些是讀書的料的孩子,往往也都非常能堅持。眾所周知,讀書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忍受這種枯燥的話,我們是不會成功的。

而那些從小就能忍受這些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也都錯不了。他們在對待學習的時候,會比其他人更能堅持,更能吃苦,也更容易取得成就。

想要學業有成,聰明固然重要,但是堅持也同樣重要。如果只有聰明,沒有堅持,最後一樣不會太成功,很可能會白白浪費了自己的聰明。

4. 有著超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那些學習好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也非常強。這一點還是非常困難的,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做到的。如果你的孩子從小就展現出了他非凡的邏輯思維能力,那他以後學習錯不了。

因為邏輯思維能力能夠決定孩子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像是孩子的觀察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學習好的關鍵。

如果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夠強的話,那他很可能就算再努力,也不會成功。

寄語:

雖然說,學業非常重要,我們作為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學業。但是,如果孩子不適合這些的話,我們也沒有必要強求,畢竟強扭的瓜不甜。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有這些特徵嗎?你覺得孩子是否是學習的料,能從小就看出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交流。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能看出,特徵很明顯
    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很正常,不過,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讀書,有的孩子仿佛天生就是為讀書而生,別人需要學好久背好久的問題他們好像看一遍就會。而有的孩子即使再努力學習也始終攆不上他們。這樣的孩子是不是就不是讀書的料呢?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
  • 李玫瑾:孩子是否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可看出,特徵很明顯
    家長們從小就帶著孩子玩拼圖拼圖遊戲,上早教班,其實也為孩子的學業成績打下了基礎。因此,您必須特別考慮從孩子平日的表現來判斷他是否是學習的對象。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有其獨到的見解,她的家庭教育講課常能見微知著,指出兒童教養問題的根源。於是,李玫瑾在一次演講中說,這不是孩子們學習的材料,實際上在幼兒園可以看到。
  • 孩子是否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可看出,這幾個特徵很明顯
    在當今社會,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因為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會有更好的未來。但是,這並不是說學歷較低就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只是他們需要經歷更多的困難。作為父母,不會願意讓孩子承受更多的痛苦,因此,家長更願意讓孩子多讀書。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擁有這方面的天賦。
  • 李玫瑾教授: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期就可看出,有4大特徵
    李玫瑾教授: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時期就可看出,有4大特徵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都非常重視,因為家長非常清楚,孩子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學歷的話,將來很難在社會上立足。雖說有兩個孩子作伴每天都很開心,但是小玲也不得不為兩個孩子的前途感到擔憂。家裡的大寶從小就很懂事聽話,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已經認識不少字了,還會背詩和算術,學校裡的老師都很喜歡他。上了一年級後,孩子每天上課都很認真,寫作業也很仔細,特別受老師的歡迎。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特徵很明顯
    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每天早上背著小書包,家長送到幼兒園,分別的最後一句話都是:「要聽老師話,好好學習。」這句話可能一直延續到高中畢業。而孩子的興趣愛好,包括上課是否真的認真聽講了,都不是家長能掌控得了的。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上幼兒園就有跡可循,特徵非常明顯
    雖然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讀書絕對是一條捷徑,並且在該讀書的年齡就應該好好讀書,但是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學習好的孩子好像並不多,都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李玫瑾教授開玩笑回答:「這孩子長大適合當領導。」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老師非常喜歡,小嘴特別甜,跟小朋友也相處的很好,說明這是一個活躍的孩子,從小就能管理好小朋友,長大可不就適合做領導嗎?
  • 李玫瑾:娃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3個特徵很明顯
    不可否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讀書是走向成功的捷徑,是比較於其他的選擇是最輕鬆的一個選擇,所以大多數家長也很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希望孩子能通過讀書去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精彩人生。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讀書的,有一些孩子就不是讀書的料。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就能看出來,主要有三個特徵
    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讀書是走向成功的一步,所有大多數的父母也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認為只有學習成績好了,以後才能創造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而且不斷地給孩子增加壓力,讓孩子天天學習,但是有時候,孩子的學習都上不去,這讓大多數父母頭疼的事情。
  • 李玫瑾:小學前有這3個特徵,孩子是「讀書的料」,父母好好培養
    經常聽到身邊的評價某個小孩,"一看就是塊讀書的料"。或者完全相反,"這孩子完全不是讀書的料"。孩子究竟是不是"讀書的料",依據是什麼呢?絕大多數人覺得是"智商"。李玫瑾教授:3個特徵,看孩子是不是塊"讀書的料"很多父母會覺得自己孩子小時候特別聰明,可到了小學之後,這種印象就發生了顛覆,立刻感覺孩子簡直"太蠢了",完全不是讀書的料,感到特別失望。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6歲前就能看出來,李玫瑾:這3個特徵明顯
    文 | 嬌嬌媽育兒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大多數家長都有一個共識:讀書才有出路!可同樣是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有些孩子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回家主動做作業,家長几乎不用管。有些孩子上課經常溜號、要家長盯著才肯寫作業,考試還經常馬虎丟分,一看就不是讀書的料!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上幼兒園時便有明顯表現,不用等到小學
    「孩子到底是不是讀書的料」,想必這個問題是每一位家長都想知道的。因為這關乎著孩子之後的走向。孩子到底是不是讀書的料,其實特徵已經在孩子幼兒園時期就很明顯了。媽媽作為幼兒園的資深教師身邊來來往往有很多孩子。媽媽說班裡有一個叫小偉的孩子,每天都會很迅速地做完老師們留的作業。時間久了,媽媽發現他上課時非常專注,緊跟老師的思路,而不像其他孩子會東看西望,心不在焉。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3個特徵明顯
    對於李玫瑾這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吧,李玫瑾教授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的教授,多年從事研究青少年兒童犯罪心理學,而且她的育兒理念在網上非常火爆,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同。李玫瑾教授分析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在一次講座中她表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其實在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主要體現在這3個方面。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這3個特徵很明顯,李玫瑾:3歲一看便知
    李玫瑾教授:「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學習,也不是成績好的孩子才有好的未來,其實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在3歲前一看便知,主要是這3個特徵很明顯」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看這3個明顯的特徵1.邏輯思維能力3歲前的小孩子,邏輯思維比較簡單,主要體現在是否有秩序性,比如在玩玩具的時候,不會分順序,做一件事有沒有邏輯性,如果經常是雜亂無章的,那麼邏輯思維能力可能就比較弱,上學後,學習理科類,就會比較吃力, 文科也難以有成績。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能看出來,特徵很明顯
    我在寶媽群中,會發現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問題,自己家的孩子平時看機靈的,但是好像學習方面並沒有什麼突出表現。難道自己家的孩子真的不是學習的料嗎?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教授也曾經表達過自己的看法:現在其實,很多人都發現,就是小嘴巴巴的,看著聰明伶俐的孩子往往學習都一般,相反,不吭不哈的孩子、話少的孩子學習都很好。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3個表現明顯
    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多年的李玫瑾教授,對於兒童心理分析與教育有著非常獨特的見解。李玫瑾教授表示,「並非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業和考試,難道選擇學音樂、美術的孩子就沒有一個好的未來嗎?」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話可以這麼說,但作為父母,有幾個真正能做到這一點!其中一位就有李玫瑾教授。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看得出,3個特徵一目了然
    這時,家長會納悶,是不是自家娃根本不是"讀書的料"呢?,幼兒園時期就看得出,3個特徵一目了然1、專注力強專注力就是做事的時候專心。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就表現出了超強的專注力,比如看電視時太投入,聽不到周圍人說話;玩玩具時全情投入,如果不是家長提醒,他們甚至可能忘記吃飯。專注力強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能夠聚精會神,聽課時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寫作業時也能專心致志,於讀書非常有益。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就看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這3個特徵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孩子的學習一直是所有父母最為關心的一件事情,在所有的父母心中,只有讀書才能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才能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性。記得龍應臺曾和他的兒子說過:讓你努力讀書並不是單純的想你有一個好成績,而是讓你有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6歲前就能看出端倪,主要看3個方面
    現在基本上每家每戶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並且教育水平和教育設施也變得越來越好,但是反而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孩子產生了厭學的心理。而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學習成績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優秀的唯一憑證,但卻是最明顯的憑證。很多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好好學習,但是卻發現孩子在進入學校後,總是跟不上老師的速度,成績在班級裡總是墊底。
  • 李玫瑾:身上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不是「學習的料」
    作者/苗媽媽編輯/苗媽媽學習成績自然無法反映出一個孩子智商的高低,因為很多時候學習成績僅僅是孩子學習成果的&34;,因此家長千萬不要用學習成績來決定孩子的成功還是失敗,然而對於能不能學習這件事,李玫瑾李玫瑾教授對學習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她表示:身上有三個特徵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不是&34;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上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這4種表現很明顯
    有多少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太大選擇了輕生。李玫瑾教授曾在講座中提到:「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難道孩子選擇去學習音樂,甚至是去學習刺繡,這樣難道不好嗎?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才是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