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是否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可看出,特徵很明顯

2021-01-08 一葉史

家長們從小就帶著孩子玩拼圖拼圖遊戲,上早教班,其實也為孩子的學業成績打下了基礎。因此,您必須特別考慮從孩子平日的表現來判斷他是否是學習的對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有其獨到的見解,她的家庭教育講課常能見微知著,指出兒童教養問題的根源。

於是,李玫瑾在一次演講中說,這不是孩子們學習的材料,實際上在幼兒園可以看到。不用等著長大

1、孩子的眼神遊離還是專注

孩子的目光游離還是專注李玫瑾老師所說的:老師說話時,孩子的注意力不在老師講話的內容上,而在老師身上,看老師的表情,看老師的衣著,看老師在看誰。

這種孩子肯定注意力不夠,成績也不高。

注意是孩子學習的基礎,連注意力都不夠集中,孩子的智力有多高,作業也是三分鐘熱,學習就一定不行。

而且,從智力的定義來看,智力包括五個要素:觀察力,注意力,記憶,思考力,想像力。而專注力更是基礎能力,學習能力的入口,沒有專注力,其他四個要素都不能得到發展。

2、是否有很強的邏輯思維

是否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孩子邏輯能力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成績。

「最強大腦」節目中,從十幾歲的孩子到三十多歲的老師,沒有一個不是學霸級別的人物,清華北大無處不在,就連那些沒上過學的孩子,也都拿過無數的獎牌。

他們惟一的共同點就是都具有超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於我們難度無比的魔方,數獨遊戲,對於他們只是初級的題目,分分鐘就能完成。

而且美國國家天才兒童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的官網上有關於天才孩子特徵的詳細描述:

很明顯的一點就是突出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擅長抽象邏輯思維。而根據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發布的研究結論,2-8歲這個年齡段正是引導和訓練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期。

因此說,孩子是否具有超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這個階段就能看出,換句話說,這個階段也是最好的培養階段。

3、數學思維的強弱

有的孩子上學後數學成績一落千丈,有的孩子數學成績總是第一,有的孩子覺得學數學很有趣。

2-8歲就是孩子思維發展的「黃金期」,是孩子一生中不可錯過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開始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僅可以事半功倍的領先同齡人,也將讓孩子受益終生。但思維訓練對孩子的影響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而需要逐漸積累。

給大家推薦這套可以幫助孩子在成長關鍵期,練出聰明腦的思維訓練遊戲書——《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幼小銜接全腦開發400題》。

這10本書對應著10個孩子喜歡的、貼近生活的主題場景,豐富而有趣,一點也不枯燥乏味,孩子們很快就能融入到書本裡,在書中玩耍的同時也能很好地提升思維能力。

十場主題表演+30題。

《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本書對應10個孩子喜歡又貼近生活的主題場景,讓孩子在模擬遊戲中與世界互動,獲得發展。

此外,這些思維訓練遊戲裡融入的知識,涉及到生活、機械、世界知名建築、動植物等很多常識,特別有趣,可以媲美兒童科普書了。

主要是進行思維訓練+能力訓練。

書中題目設計不是直接灌輸知識點,而是以思維訓練、能力訓練為主,一套做下來,鍛鍊專注力、觀察力、邏輯力、空間感、數學力、想像力等12大能力,鍛鍊左右腦。

難度遞增,題目豐富多樣。

這套書在編排上,每道題的難度都通過星級區分——所以對於4歲以前年齡偏小的孩子,可以選擇星級低的入手,慢慢來,別著急,樂趣就是最大的意義和動力。

雖然推薦年齡是3-7歲,但是10歲左右大齡的孩子也能玩,很多考察基礎知識、計算、文學等內容,跟小學知識銜接很緊密,豐富多樣的題目,非常考驗孩子們的能力。

這些練習和遊戲以「培養孩子各個方面邏輯性」為核心理念,注重孩子綜合思維能力的訓練,覆蓋面廣,豐富又有趣。小朋友每天花30分鐘左右的時間練習,幼小銜接輕輕鬆鬆。

參照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開創者,當代認知建構主義鼻祖讓·皮亞傑的理論體系編寫而成,並由中科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白雪審定,遵循3-7歲兒童大腦發育特點命題。

小學數學學習中,類似的應用題就非常多,而掌握了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的方法,娃再學習就輕鬆多了。

原售價200元,現售價99元,共10本,每本折9.9元,用幾杯奶茶的錢就可以給娃入一套含金量高,又好玩,又能學到的專業幼教書籍,果斷入啊!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是否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可看出,有明顯特徵
    :孩子是否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可以看出,有明顯特徵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研究了很多年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對於孩子的心理了如指掌,也很會教育孩子。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是從孩子幼兒園時期就可以看出來的,因為他們身上會有非常明顯的特徵。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能看出,特徵很明顯
    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很正常,不過,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讀書,有的孩子仿佛天生就是為讀書而生,別人需要學好久背好久的問題他們好像看一遍就會。而有的孩子即使再努力學習也始終攆不上他們。這樣的孩子是不是就不是讀書的料呢?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
  • 孩子是否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可看出,這幾個特徵很明顯
    在當今社會,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因為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會有更好的未來。但是,這並不是說學歷較低就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只是他們需要經歷更多的困難。作為父母,不會願意讓孩子承受更多的痛苦,因此,家長更願意讓孩子多讀書。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擁有這方面的天賦。
  • 李玫瑾教授: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期就可看出,有4大特徵
    李玫瑾教授: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時期就可看出,有4大特徵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都非常重視,因為家長非常清楚,孩子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學歷的話,將來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因為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家裡的長輩都寵著他,哥哥也會謙讓他,這讓二寶養成了嬌慣的脾氣。二寶也是家裡出了名的搗蛋鬼,曾經把家裡的牆壁都畫得亂七八糟,去了幼兒園依然不讓家長省心,經常在學校欺負同學被老師批評。而且二寶太過好動,根本就不願意靜心坐著讀書。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特徵很明顯
    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每天早上背著小書包,家長送到幼兒園,分別的最後一句話都是:「要聽老師話,好好學習。」這句話可能一直延續到高中畢業。而孩子的興趣愛好,包括上課是否真的認真聽講了,都不是家長能掌控得了的。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上幼兒園就有跡可循,特徵非常明顯
    雖然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讀書絕對是一條捷徑,並且在該讀書的年齡就應該好好讀書,但是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學習好的孩子好像並不多,都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李玫瑾教授開玩笑回答:「這孩子長大適合當領導。」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老師非常喜歡,小嘴特別甜,跟小朋友也相處的很好,說明這是一個活躍的孩子,從小就能管理好小朋友,長大可不就適合做領導嗎?
  • 李玫瑾:娃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3個特徵很明顯
    不可否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讀書是走向成功的捷徑,是比較於其他的選擇是最輕鬆的一個選擇,所以大多數家長也很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希望孩子能通過讀書去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精彩人生。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讀書的,有一些孩子就不是讀書的料。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6歲前就能看出來,李玫瑾:這3個特徵明顯
    文 | 嬌嬌媽育兒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大多數家長都有一個共識:讀書才有出路!可同樣是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有些孩子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回家主動做作業,家長几乎不用管。有些孩子上課經常溜號、要家長盯著才肯寫作業,考試還經常馬虎丟分,一看就不是讀書的料!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就能看出來,主要有三個特徵
    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讀書是走向成功的一步,所有大多數的父母也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認為只有學習成績好了,以後才能創造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而且不斷地給孩子增加壓力,讓孩子天天學習,但是有時候,孩子的學習都上不去,這讓大多數父母頭疼的事情。
  • 李玫瑾:小學前有這3個特徵,孩子是「讀書的料」,父母好好培養
    經常聽到身邊的評價某個小孩,"一看就是塊讀書的料"。或者完全相反,"這孩子完全不是讀書的料"。孩子究竟是不是"讀書的料",依據是什麼呢?絕大多數人覺得是"智商"。李玫瑾教授:3個特徵,看孩子是不是塊"讀書的料"很多父母會覺得自己孩子小時候特別聰明,可到了小學之後,這種印象就發生了顛覆,立刻感覺孩子簡直"太蠢了",完全不是讀書的料,感到特別失望。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3個特徵明顯
    對於李玫瑾這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吧,李玫瑾教授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的教授,多年從事研究青少年兒童犯罪心理學,而且她的育兒理念在網上非常火爆,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同。李玫瑾教授分析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在一次講座中她表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其實在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主要體現在這3個方面。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這3個特徵很明顯,李玫瑾:3歲一看便知
    李玫瑾教授:「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學習,也不是成績好的孩子才有好的未來,其實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在3歲前一看便知,主要是這3個特徵很明顯」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看這3個明顯的特徵1.是否有專注力對於3歲之前的小孩子,能否具有專注力,看他能否專注的做一件事,比如在玩玩具的時候,能不能集中精神,如果總是被其他吸引注意力,那麼上學後,有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吸引他,上學後,就會出現溜號,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成績自然就跟不上。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能看出來,特徵很明顯
    我在寶媽群中,會發現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問題,自己家的孩子平時看機靈的,但是好像學習方面並沒有什麼突出表現。難道自己家的孩子真的不是學習的料嗎?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教授也曾經表達過自己的看法:現在其實,很多人都發現,就是小嘴巴巴的,看著聰明伶俐的孩子往往學習都一般,相反,不吭不哈的孩子、話少的孩子學習都很好。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上幼兒園時便有明顯表現,不用等到小學
    「孩子到底是不是讀書的料」,想必這個問題是每一位家長都想知道的。因為這關乎著孩子之後的走向。孩子到底是不是讀書的料,其實特徵已經在孩子幼兒園時期就很明顯了。媽媽作為幼兒園的資深教師身邊來來往往有很多孩子。媽媽說班裡有一個叫小偉的孩子,每天都會很迅速地做完老師們留的作業。時間久了,媽媽發現他上課時非常專注,緊跟老師的思路,而不像其他孩子會東看西望,心不在焉。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3個表現明顯
    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多年的李玫瑾教授,對於兒童心理分析與教育有著非常獨特的見解。李玫瑾教授表示,「並非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業和考試,難道選擇學音樂、美術的孩子就沒有一個好的未來嗎?」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話可以這麼說,但作為父母,有幾個真正能做到這一點!其中一位就有李玫瑾教授。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看得出,3個特徵一目了然
    雖然如今社會都希望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但孩子的課業卻似乎沒減輕多少。至於孩子的成績,有些家長看得很開,更多的家長卻會感到擔憂和焦慮。就比如,孩子上小學後,大家學習的內容都一樣,有的孩子能輕輕鬆鬆考滿分;有的孩子花了很大努力,成績卻依舊位於中下遊。這時,家長會納悶,是不是自家娃根本不是"讀書的料"呢?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6歲前就能看出端倪,主要看3個方面
    現在基本上每家每戶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並且教育水平和教育設施也變得越來越好,但是反而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孩子產生了厭學的心理。而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學習成績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優秀的唯一憑證,但卻是最明顯的憑證。很多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好好學習,但是卻發現孩子在進入學校後,總是跟不上老師的速度,成績在班級裡總是墊底。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上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這4種表現很明顯
    ,還有人懷疑李玫瑾教授講了這麼多教育心得,自己家孩子教得怎麼樣?總是能聽到身邊人說「這孩子長大後肯定是讀書的料」,也有的孩子天生就不適合苦讀書。而孩子適不適合苦讀書,在幼兒園時期就能從孩子的各方面表現中看出來,從而因材施教,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就看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這3個特徵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孩子的學習一直是所有父母最為關心的一件事情,在所有的父母心中,只有讀書才能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才能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性。記得龍應臺曾和他的兒子說過:讓你努力讀書並不是單純的想你有一個好成績,而是讓你有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幼兒園就能看出,主要看這3點
    導語:有些家長提起來孩子學習的時候,就特別憂心,他們總說自己的孩子很調皮,不是學習的孩子,將來不知道怎麼辦。家長常常說自己的孩子不會學習,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比較笨,在上課的時候不能夠及時地把老師說的知識學會。其實在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這個孩子以後會不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