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教育部曾發布2017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14門課程標準,新方案中,外科目方面除英語、日語和俄語的基礎上,又新增了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修訂後的課程方案和課標定於2018年秋季開學正式投入使用。
也就是說,這一屆不喜歡英語(或者英語是短板)的學生,在高考外語科目的選擇上,又多了三個。
但是,高考選小語種,卻不能以簡單的「好」或者「不好」來評價,在它的背後,還有很多需要權衡的因素。
一、高考難度來說,日語最簡單
這種難易程度簡單粗暴地體現在詞彙要求上:
高考日語需掌握2000個單詞,而高考英語則需掌握3000~4000個單詞。另外,由於考試人數少,日語的題庫數量也遠遠小於英語。
再者,高考日語是由全國統一命題,其難度比英語地方卷會小一些。這對很多在英語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更鮮明的例子是,很多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會在高二的時候選讀日語,相比起以往英語只能考個七、八十分,日語往往能帶來不錯的成績。如「復讀生在用日語替代英語日語以後,一年就漲了77分」、「高一英語二十幾分高考日語一百二十幾分」之類的案例比比皆是。
有親歷者說:日語高考考的是全國卷,分聽力、單選語法題、閱讀、作文,四大板塊。作文要求全部敬體,也就是ます、です形。閱讀和語法題有難度,N2-N3之間,但聽力比較簡單,只要過了中級都可以。
而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之類還是需要一定的英語基礎的,所以和日語比起來,難度稍大,但同時由於考試的人比較少,題也會相對簡單很多。
根據往年的經驗,總體上來說,在專業老師的輔導下,通過正常的學習(兩到三年,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大多數學生的小語種成績往往都要比英語成績高出20--50分左右。
二、推薦大家用小語種替代英語高考嗎?
並不。
首先,雖然和英語相比,小語種的高考卷會友好很多,但它們依然是需要花費心力去學的東西,尤其對那些直到高中才接觸這些語種的學生來說。所以,如果本身沒有興趣,依然抱著應試的態度選擇小語種,那學起來和英語的痛苦程度沒兩樣,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煎熬。
其次,以小語種替代英語,雖然在高考的時候可以避免「英語成績差」的短板,但如果英語有硬傷的,很有可能四年後畢不了業(有的學校或專業規定必須要有四級證書才能拿到畢業證)。事實上,由於英語才是通行的國際語言,很多大學都對學生的英語成績有硬性要求(比如開設英語必修課,成績不及格就拿不到學分)。所以,即便是在高考的時候暫時逃避了英語,學生依然不能完全把英語丟開。
不過,比較欣慰的一點是,選擇小語種作為外語科目參加高考,在報考高校專業時所受限制並不多,「除了語言類專業、2+2等國際合作項目、部分對英語成績有要求的專業,以及部分國防專業外,其他都可選擇。」
三、關於報考的一些注意事項
報考時間:和其他普通外語類高考一樣在高三上學期報考。填報時在外語科目的下拉菜單中選擇語種。考試分數是一樣的,例如俄語高考題是全國統一命題的,總分依然是150分。
適合對象:
1.努力想提高英語,但學了十幾年還沒進步,並且逐漸喪失信心;
2.藝術生及體育類考生,他們往往英語底子較差,考大學在文化課上不佔優勢,選擇小語種代替英語參加高考可以達到迅速提分的目的;
3.身邊有較好的小語種老師的,畢竟單靠自學很難達到高考的水準;
最後,在報考前,建議先仔細地排查一遍自己想去的專業,看下是否對「外語」有限制,畢竟為了提分就錯失自己心儀的專業,還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