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怎麼接?大部分家長都忽略了這些...

2020-09-05 安家媽媽的小世界

幼兒園什麼都不教,零起點入學可以嗎?

作為一年級小娃的家長,幼小銜接仿佛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經歷華倫私立小學講座面試,也經歷過因為孩子沒法完成既定安排的焦慮和不安,更多的還有因為要早睡早起平衡生活作息,時間不夠用的各種煩惱……

也是趁著放假的這段時間,再好好的回顧一下,幼小銜接到底要做些什麼?

幼小銜接該教什麼?

上一次關於幼小銜接的講座,其實最大的幾個要點就是:

▲希望孩子能夠在小學時候大量識字,讀題做題時有一定的理解力,能夠獨立的完成作業和考卷。

▲有一定的專注力和注意力,在課堂上能夠專心聽講,不走神,不發呆。

▲合理的生活作息,保持充沛的體力和精神,面對小學持續一天的課程設計。

當時我把這個講座記錄發到其他平臺分享的時候,遇到到了很多家長的留言。一部分覺得感同身受,而另外一部分不同的聲音就覺得我這篇文章像是給課外培訓班打廣告。

其實在校長的講座中就有一個大實話:注意力的培養絕對不是靠半個學期的努力和兩個月的幼小銜接班惡補就能見到成效。

平時生活中,有沒有機會讓孩子發發呆,自己玩自己的,或是什麼都不幹,讓思維放空……這些其實就是讓孩子在自己的思維中找到專注的事情。

並不僅僅是你給他布置一個任務,他可以專心致志的完成,如果做一件讓他倍感壓力和無趣的事,那專注力一定是不起作用的。

所有的孩子在玩的時候一定最專心。

專心是一種需要訓練的技能,培養的方向,並不限定於孩子能夠安靜的坐在課堂那45分鐘,同樣還包括是否能接受學習的內容。

不管是對學習的興趣,還是在注意力的培養,體現的就是3~6歲的這段期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打下的基礎。

這些準備來自對孩子一生的影響,不是在上小學的階段臨時突擊的任務。

準備什麼才是有用的?

另一個讓人煩惱的問題:

我們對幼小銜接的焦慮到底是體現在,擔心孩子能不能完成學校安排的任務?還是更多的考慮孩子是否能達到學校所要求的程度?

要上小學的孩子究竟該學到什麼程度?

識字是不是越多越好?

語文方面,要認識多少個字?3000個字夠嗎?

提前練字來得及嗎?還需不需要會自主閱讀?

數學100以內加減全部都會,10分鐘50道口算題全對,這個水平夠不夠?

這些問題,在一年前正是我所苦惱的,如果已經能掌握到這種程度的孩子,幼小銜接是不是就不再有問題了呢?

呵呵,殘酷的現實告訴我一個道理,無論你做了多少的準備,真正的問題都在最後才出現。

我們都是第1次做父母,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準備好。

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除了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所有前人的經驗都不會100%適合到自己和孩子身上。

不妨不要只是盯著眼前的短期目標,而是想想,小學6年我們想讓孩子達到的是什麼樣的程度。

大量的看書,聽書,讀書到底是圖什麼呢?

只是讀懂題目上的文字,做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嗎?

還是想用書籍讓孩子了解這個世界,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掌握更多文字中的信息體會到文章中的美感和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和意義?

孩子該從讀書那裡得到的是喜歡,好玩,有興趣,還是完成任務的,一天念完十幾本書,逐字逐句的指讀認字,進行聽說讀寫訓練?

大量的刷題|做題|解題,為什麼?

現在已經進入了人工智慧的時代,大量的機械性的計算已經滿足不了培養數學能力的要求。

通過之前對小學一年級考卷的總結已經能發現,真正的小學數學的考卷,現在的口算題的比例只佔到了1/5不到,一年級的數學題裡,很多已經包括到了數學的邏輯推理,數字順序,立方體模型等等。

學習數學,並不一定要指定著運算結果的正確率和速度。更多的應該是為了動腦|解謎|有新發現。

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在數字變化中總結出規律,能在解題的過程中鍛鍊自己的思維模式。

發現事物變化的邏輯關係,感受到練習題中所蘊含的知識要點。

現在學科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你學不好語文,一定是看不懂數學應用題。如果你不能用理科的辯證思維方式來解讀信息,那麼單純的閱讀理解和死記硬背,培養的也只是機械的記憶,而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的練習給孩子帶來的應該是,動腦|解謎|有新發現。

現在的學科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學不好語文,也理解不了數學應用題的關係。

不能學會用理科的,辯證思維理解文章內容。機械的死記硬背,只是培養了記憶力,對解決現實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關於幼小銜接最大的爭議就是孩子是不是應該零起點的入學。

而值得思考的並不是該不該先教孩子學習,而是學什麼?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公認的最應試的填鴨式教育,體現的就是不需要動腦,只需要記住所有的內容就能得出好成績。

所以最需要幼小銜接的並不是孩子,更應該是家長們,孩子當然是要面對極大的挑戰,我們能做的是增加他的負擔,還是給予幫助?

是在他們腦中輸入大量的知識,還是教他們如何正確的學習方法?

這個問題不單只是在幼小銜接中會面對,也許在整個6年的小學階段,我們不斷面對的,都是這些關於教育最基礎的關係,育人先育己。

ps:

個人幼升小準備經驗簡短總結:

寫字是一場硬仗,可以慢慢磨練,不要指望能速成。

★姿勢----字可以歪,人坐正不可以歪。

★結構----筆畫寫不好不急,比例一定先看好。

★速度----開頭慢慢來,熟練了再加快。

體育≈體力≈身體素質=最重要的事

該玩就玩,該活動的時候千萬別偷懶不帶孩子出去玩,出去了就別坐著看手機,走走跑跑大人更要保重身體。

表達能力怎麼來?

孩子——多問,多說,多開口。

家長——不打斷,不插話,不批判。

保有學習興趣,,培養完成任務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早睡早起,才有健康好身體。

我是安家媽媽,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學生家長。

牛娃家長分享成功範例,普娃家長分享的都是踩過坑的血淚教訓,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孩子幼兒園升小學,幼小「銜接」接什麼、怎麼接,這篇劃重點
    每年高考過後,家長的望子成龍之心都會被點燃。這不,隨著高考的放榜,孩子「幼兒園升小學」的話題不僅成為了家長們討論的熱點,而且家長們也紛紛付諸行動,給孩子請家教、報補習班等,個個忙得不亦樂乎。這些天,無論是朋友圈、家長群討論的消息比比皆是,網上有關幼小「銜接」的文章也鋪天蓋地。
  • 幼小銜接,應該怎麼接英語?
    英語幼小銜接優勢舉例:1.面對新學科,擁有一定基礎和方法,孩子接受起來更輕鬆,降低因為畏難而造成厭學情緒的概率。2.多數學校小一英語都有拓展內容,學校會提高要求。這些拓展內容,會拉開學校與學校、孩子與孩子之間英語的差距。3.在英語科目上的遊刃有餘,能夠讓剛剛進入小一,還在探索和適應階段的孩子,可以擁有更多時間精力分配給其他學科或內容。4.孩子年齡越大,自我意識越強烈,家長給予引導和陪伴的時間和效果都越有限。提前規劃遠勝於發現問題後解決。
  • 開學一個月,終於知道上幼小銜接的好處,大部分家長都理解錯了
    幼小銜接和小學最大的不同就是,幼小銜接可以慢,幼小銜接中也是以數學思維為主,而不是單純的去做題。這種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孩子可以慢慢來,另一方面家長可以更有耐心。因為幼小銜接沒有考試,只有總結。所以這樣的慢可以讓我們慢慢去培養孩子寫作業的興趣。
  • 幼小銜接,幼兒園怎麼銜,小學如何接?
    昨天朋友給我發過來一個視頻,是中國教育報刊關於幼小銜接的一段採訪,我今天整理出來和大家聊一下。 「幼小銜接」是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那幼小銜接到底需要銜接什麼?哪些是家長需要著重關注的呢? 孩子的生活習慣一定要銜接 幼兒園的生活習慣是有什麼事情就找老師,吃飯找老師、睡覺找老師、拉粑粑也找老師,而這些老師都能解決。
  • 幼小銜接家長必看圖書推薦
    心裡既興奮又焦慮,一系列的問題暴露在眼前:家長要做哪些準備?孩子要做哪些準備?孩子怎樣能喜歡上學校的生活?孩子學習怎麼抓?要達到什麼水平?不要焦慮,今天給大家推薦九本適合幼小銜接家長學習的圖書,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特別提醒:家長如有需要,可以加關注,私信索要相關電子書。
  • 準小學生家長: 幼小銜接您別慌
    全國小學一年級一般9月初開學,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們即將開始全新的學習和生活,有一些變化,面對變化有些家長感覺心裡沒底,總害怕哪裡沒有做到位,孩子剛去習慣不習慣啊?學習跟上跟不上啊?在學校會不會被欺負啊?沒大人接小孩兒怎麼辦?
  • 幼小銜接至關重要 家長們應謹慎選擇
    大部分家長選擇就讀幼小銜接班 可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學習能力 由於今年情況特殊,疫情耽誤了今年正常9月份學前班升小學進度,不少家長選擇晚升一年小學。記者通過調查三四十名即將幼兒園升小學的家長得知,有一部分家長選擇讓孩子正常從幼兒園升小學,但自己付出了很多辛苦,而且藉助了網上幼小銜接課。
  • 30年老教師揭秘:原來90%的孩子,幼小銜接都有這些問題
    很多家長只知道中考、高考能改變孩子的命運,卻忽略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這一關鍵過程。如果說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定基礎。那麼幼小銜接一定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起跑線,所以作為家長來說,必須要搶跑,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 何時開始幼小銜接
    又到了一年暑假季,暑假還沒開始家長們就開始對漫長的假期發愁,但是小神獸們卻是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熱情,可以好好的玩個痛快了。但是還有一批孩子馬上要離開幼兒園開始上小學了,針對這些孩子,我們在幼兒園或者小學附近早就看到幼小銜接的廣告了,家長們見面也是經常談論這個問題,「你家孩子在哪裡上幼小銜接班?」仿佛上小學之前的幼小銜接班是理所當然的過渡,但是我們似乎都忽略了這個問題:「幼小銜接何時開始?」
  • 跑偏的幼小銜接教育 都是家長盲目跟風惹的禍?
    「別人家孩子都提前學小學的東西,我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看著別的家長說得煞有其事,你焦慮嗎?暑期將至,許多上大班孩子的家長又開始忙活著為孩子準備上「幼小銜接」類課程了,那麼,為什麼要上幼小銜接,這些所謂的銜接班課程上的是什麼內容?幼小銜接究竟應該如何銜接呢?
  • 關於幼小銜接,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二、為什麼要上幼小銜接? 幼小街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的重大轉折,這個階段也是處於整個邏輯思維形成和使用過程中所要經歷的三次環境轉換的第二次轉換期,由此可見幼小街接的重要且意義重大。
  • 濟南洪家樓附近幼小銜接一般上多久?怎麼選擇幼小銜接班?
    孩子上大班了,現在了解幼小銜接是不是太晚了?幼小銜接都有什麼班型呢?到底要不要上幼小銜接呢?面對家長的焦慮,教育部在2018年發布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治理內容有禁止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等五個方面。
  • 孩子是否需要進行幼小銜接教育?它有什麼用?要怎麼選擇幼小銜接
    近年來幼小銜接的培訓風生水起、如火如荼,焦慮的家長們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都要跟風般的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幼小銜接班。那麼這些培訓對孩子有用嗎?要怎麼選擇幼小銜接教育?畢竟,我們家長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對幼兒日後的學習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而幼小銜接的其核心是這年齡段幼兒的怎樣有效的從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適應小學生活,順利實現幼小銜接。對於促進孩子個體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就是每個要步入小學階段孩子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
  • 寶寶幼小銜接心裡苦?專家:家長也要幼小銜接
    在幼小銜接階段,軒軒並不是一個人。因為擔心孩子一上小學就掉隊,不少家長把起跑線設在了幼兒園大班甚至更早。專家表示,幼小銜接更重要的習慣的培養,這一點大多數父母都懂了。而在學科方面,幼兒園階段再早的搶跑,一般也只能管到小學二年級。幼小銜接適當進行一些知識儲備是可以的,但不要硬灌,可以採取浸潤的方式,讓孩子入個門,就能更順利地完成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 快心算對幼小銜接的影響,家長必看
    可是當寶貝你入學之後才發現,身邊的很多孩子從大班就開始上孔樂幼小銜接課程。認識幾百個字,會小學算數,會拼音甚至已經知道上課的紀律和考試是什麼,而我們的寶貝晨晨這方面還是空白,曾經自豪的他也很失落。是媽媽我的責任,是我沒有做好功課,平時只光顧課外興趣,以為可以憑藉一技之長和同學拉開差距,沒想到卻忽略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根本——學習。
  • 幼小銜接常見的誤區是什麼?
    一、幼小銜接是什麼?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處於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學童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展特徵,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於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幼小銜接問題是長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所關注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難題。
  • 90%的家長都不明白:幼小銜接,銜接的究竟是什麼?
    幼小銜接是家長一直在關注的一個問題,那銜接的究竟是什麼?弄明白這一點很重要!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幼小銜接就是提前學習一年級的知識,在開學的時候有一定的優勢。事實證明,這種優勢是不可持續的,若沒有繼續努力,孩子終將被超越。實際上,幼小銜接真正銜接的是孩子的學業抗壓和社交能力。
  • 現在幼小銜接的市場有多大?什麼是幼小銜接?
    關於幼小銜接市場,當然是很大了。 一方面,小學課程進度快,拼音一個月教完,孩子掌握有難度。解釋下,並不是老師不願意好好教。很多孩子提前學,教學是根據孩子掌握情況調整,速度自然會有所提高。結果就是,家長們都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你一家不報孩子跟不上。 另一方面,父母基本都雙職工,暑假一個多月孩子沒人看。
  • 幼兒園啥都不能教了?那幼小銜接到底該咋辦呢?
    奧數、拼音,這些都不能教。雞娃群裡,大家是這麼看的哈。請大家忽略語音轉換的錯別字,認真體會一下。但是,幼小銜接並不僅僅只是以上這些內容。要銜接的事情仿佛滿眼都是,拆東牆補西牆都來不及。所以,第一次經歷幼小銜接的老母親,一定會很焦慮。檢閱知識存量老母親問了身邊的幾個大班娃。
  • 大班家長新困境:幼小銜接在園時間變短,家庭版幼小銜接該怎麼做
    一些家長很關心幼兒園和幼小銜接機構的開園時間,孩子在家這個超長的假期裡,隨著一些行業的復工,爸爸媽媽沒有過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都把孩子送回了老家,在老家的孩子真的是解放天性,與天地為友,什麼也不學了,畢業班的家長真的是著急,想讓孩子上學,畢竟孩子在幼兒園的作息是規律的,在幼兒園老師會系統地涉及幼小銜接知識與能力,孩子可以有一個好的狀態上小學,但是遲遲不開園,家長們知識與能力也不足,擔心上小學一年級會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