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什麼都不教,零起點入學可以嗎?
作為一年級小娃的家長,幼小銜接仿佛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經歷華倫私立小學講座面試,也經歷過因為孩子沒法完成既定安排的焦慮和不安,更多的還有因為要早睡早起平衡生活作息,時間不夠用的各種煩惱……
也是趁著放假的這段時間,再好好的回顧一下,幼小銜接到底要做些什麼?
幼小銜接該教什麼?
上一次關於幼小銜接的講座,其實最大的幾個要點就是:
▲希望孩子能夠在小學時候大量識字,讀題做題時有一定的理解力,能夠獨立的完成作業和考卷。
▲有一定的專注力和注意力,在課堂上能夠專心聽講,不走神,不發呆。
▲合理的生活作息,保持充沛的體力和精神,面對小學持續一天的課程設計。
當時我把這個講座記錄發到其他平臺分享的時候,遇到到了很多家長的留言。一部分覺得感同身受,而另外一部分不同的聲音就覺得我這篇文章像是給課外培訓班打廣告。
其實在校長的講座中就有一個大實話:注意力的培養絕對不是靠半個學期的努力和兩個月的幼小銜接班惡補就能見到成效。
平時生活中,有沒有機會讓孩子發發呆,自己玩自己的,或是什麼都不幹,讓思維放空……這些其實就是讓孩子在自己的思維中找到專注的事情。
並不僅僅是你給他布置一個任務,他可以專心致志的完成,如果做一件讓他倍感壓力和無趣的事,那專注力一定是不起作用的。
所有的孩子在玩的時候一定最專心。
專心是一種需要訓練的技能,培養的方向,並不限定於孩子能夠安靜的坐在課堂那45分鐘,同樣還包括是否能接受學習的內容。
不管是對學習的興趣,還是在注意力的培養,體現的就是3~6歲的這段期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打下的基礎。
這些準備來自對孩子一生的影響,不是在上小學的階段臨時突擊的任務。
準備什麼才是有用的?
另一個讓人煩惱的問題:
我們對幼小銜接的焦慮到底是體現在,擔心孩子能不能完成學校安排的任務?還是更多的考慮孩子是否能達到學校所要求的程度?
要上小學的孩子究竟該學到什麼程度?
識字是不是越多越好?
語文方面,要認識多少個字?3000個字夠嗎?
提前練字來得及嗎?還需不需要會自主閱讀?
數學100以內加減全部都會,10分鐘50道口算題全對,這個水平夠不夠?
這些問題,在一年前正是我所苦惱的,如果已經能掌握到這種程度的孩子,幼小銜接是不是就不再有問題了呢?
呵呵,殘酷的現實告訴我一個道理,無論你做了多少的準備,真正的問題都在最後才出現。
我們都是第1次做父母,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準備好。
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除了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所有前人的經驗都不會100%適合到自己和孩子身上。
不妨不要只是盯著眼前的短期目標,而是想想,小學6年我們想讓孩子達到的是什麼樣的程度。
大量的看書,聽書,讀書到底是圖什麼呢?
只是讀懂題目上的文字,做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嗎?
還是想用書籍讓孩子了解這個世界,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掌握更多文字中的信息體會到文章中的美感和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和意義?
孩子該從讀書那裡得到的是喜歡,好玩,有興趣,還是完成任務的,一天念完十幾本書,逐字逐句的指讀認字,進行聽說讀寫訓練?
大量的刷題|做題|解題,為什麼?
現在已經進入了人工智慧的時代,大量的機械性的計算已經滿足不了培養數學能力的要求。
通過之前對小學一年級考卷的總結已經能發現,真正的小學數學的考卷,現在的口算題的比例只佔到了1/5不到,一年級的數學題裡,很多已經包括到了數學的邏輯推理,數字順序,立方體模型等等。
學習數學,並不一定要指定著運算結果的正確率和速度。更多的應該是為了動腦|解謎|有新發現。
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在數字變化中總結出規律,能在解題的過程中鍛鍊自己的思維模式。
發現事物變化的邏輯關係,感受到練習題中所蘊含的知識要點。
現在學科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你學不好語文,一定是看不懂數學應用題。如果你不能用理科的辯證思維方式來解讀信息,那麼單純的閱讀理解和死記硬背,培養的也只是機械的記憶,而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的練習給孩子帶來的應該是,動腦|解謎|有新發現。
現在的學科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學不好語文,也理解不了數學應用題的關係。
不能學會用理科的,辯證思維理解文章內容。機械的死記硬背,只是培養了記憶力,對解決現實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關於幼小銜接最大的爭議就是孩子是不是應該零起點的入學。
而值得思考的並不是該不該先教孩子學習,而是學什麼?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公認的最應試的填鴨式教育,體現的就是不需要動腦,只需要記住所有的內容就能得出好成績。
所以最需要幼小銜接的並不是孩子,更應該是家長們,孩子當然是要面對極大的挑戰,我們能做的是增加他的負擔,還是給予幫助?
是在他們腦中輸入大量的知識,還是教他們如何正確的學習方法?
這個問題不單只是在幼小銜接中會面對,也許在整個6年的小學階段,我們不斷面對的,都是這些關於教育最基礎的關係,育人先育己。
ps:
個人幼升小準備經驗簡短總結:
寫字是一場硬仗,可以慢慢磨練,不要指望能速成。
★姿勢----字可以歪,人坐正不可以歪。
★結構----筆畫寫不好不急,比例一定先看好。
★速度----開頭慢慢來,熟練了再加快。
體育≈體力≈身體素質=最重要的事
該玩就玩,該活動的時候千萬別偷懶不帶孩子出去玩,出去了就別坐著看手機,走走跑跑大人更要保重身體。
表達能力怎麼來?
孩子——多問,多說,多開口。
家長——不打斷,不插話,不批判。
保有學習興趣,,培養完成任務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早睡早起,才有健康好身體。
我是安家媽媽,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學生家長。
牛娃家長分享成功範例,普娃家長分享的都是踩過坑的血淚教訓,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