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縣頭臺鎮王冬花:紮根鄉村教育二十載  踐行人民教師初心

2020-09-09 肇源縣融媒體中心

王冬花是肇源縣頭臺鎮中心校一名普通教師。2000年,師範學校畢業的她就踏上了三尺講臺。在學生眼中,她是大家的「心靈導師」,在年輕教師眼中,她是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基本功紮實的「頭雁」。20年從教生涯中,王冬花紮根農村基層教育,始終踐行著一名人民教師的初心,用行動詮釋了「熱愛和崇敬」的內涵。

在肇源縣頭臺鎮中心校教師辦公室內,王冬花在緊張的備課之餘都會記錄下班級內孩子們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以及他們成長的點點滴滴。她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的種子,只不過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則需要漫長的等待。再參照平時筆記中梳理孩子們各自優點和長處,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教育學生。

王冬花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由於肇源縣頭臺鎮中心校有幼兒園,也有小學。王冬花在擔任幼兒園老師時,她悉心照顧每一名孩子,從教他們識字到生活起居,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用自己的愛心澆灌著每個「花朵」健康快樂的成長。在擔任小學老師時,王冬花則是以一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方式,讓每名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在他們的學業上,因材施教,讓每名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正是因為王冬花出色的教育教學理念,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也得到了同事、家長及校領導的充分好評。


肇源縣頭臺鎮中心校教師李曉飛說,王冬花老師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自參加工作以來,是她教我如何做一名好教師,做一名好班主任。在她身上我體會到了愛崗敬業、甘於奉獻的深刻含義。我會時刻以王冬花老師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實際行動踐行對工作、對事業的莊嚴承諾。

肇源縣頭臺鎮中心小學校長王立東說,王冬花老師在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業務能力較強,她也曾代表我校出市級、縣級公開課,並獲得了一致好評,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家長的認可。她在擔任班主任工作中,佳績連連,創造碩果纍纍的同時也把青春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希望她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再創佳績。

從教二十年來,王冬花先後被大慶市教育局授予2017—2019年度大慶市班主任標兵榮譽稱號、2018—2019年度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被肇源縣教育局授予2018—2019學年度師德先進個人等稱號。面對這些榮譽,王冬花並沒有懈怠,而是默默無聞的投身到教育事業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教師的初心和使命。

肇源縣頭臺鎮中心校教師王冬花說,作為一名農村小學教師,我已經工作20年了。20年間有苦也有樂。當我收到孩子們的祝福,得到家長的信任,領導們認可的時候,一切的挫折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孩子們取得優異的成績,我高興;孩子們把我當成好朋友,傾訴心聲,我幸福;孩子們與我分離,離別時的擁抱,讓我感動。我覺得這是一名教師特有的幸福,為了這份幸福,我將繼續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為鄉村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不忘初心,紮根鄉村,甘為鄉村孩子成長進步堅實的墊腳石。守望鄉村教育,奉獻在教育教學的一線,將一批批鄉村孩子培養成才,王冬花老師和眾多的鄉村教師們一起,正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點燃鄉村教育的希望之火。

相關焦點

  • 初心璀璨,紮根鄉村教育二十三載
    1997年6月從湖南三師畢業後,他一直很紮根鄉村任教至今已23年,始終秉持「做一個讓學生喜愛的老師」的初心,深受師生愛戴,家長擁護。他所任教的學校多次被評為「常寧市教學質量優秀單位」、「常寧市優質教育學校」,他每調動到哪裡,他的管理理念就在那生根結果。擔任校長後,他不斷激勵老師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學校從整改走向優質。
  • 用恆心堅守初心 嘉善姚莊鄉村教師紮根基層四十三載
    校務和教學兩手抓,這是一位堅守農村教育一線四十三載教育工作者的常態。他說:「當鄉村教師是我從小的夢想,在村裡教書我踏實。」  今年59歲的潘建彪,長在農村,也深知農村教育的難處。讀書時,他便立下志願,要紮根鄉村,反哺家鄉。從業43年來,潘建彪經歷見證了幾輪教育改革,從農村複式班至今,他一直堅持用恆心堅守初心。
  • 三十載紮根鄉村育桃李——記省優秀教師林義青
    莆田第十一中學位於秀嶼區埭頭鎮,地處沿海鄉村。1991年畢業後,林義青回到家鄉埭頭,成為一名鄉村教書匠。三十年如一日紮根鄉村教育,前不久,他獲評省優秀教師。「我是一名農家子弟,從小在農村長大,深知這裡的學生需要什麼。」林義青說,作為一名老教師,他始終堅信讀書改變命運。能幫助更多的鄉村孩子通過讀書圓夢,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這也是他當年考取福建師範大學的初心所在。
  • 紮根基層四十三載 浙報點讚嘉善姚莊這位鄉村教師
    12月11日,《浙江日報》刊發《用恆心堅守初心 嘉善姚莊鄉村教師紮根基層四十三載》一文,全文如下:近日,在嘉善縣姚莊鎮的丁柵中心學校樓道裡,剛剛上完兩節科學課的潘建彪校務和教學兩手抓,這是一位堅守農村教育一線四十三載教育工作者的常態。他說:「當鄉村教師是我從小的夢想,在村裡教書我踏實。」今年59歲的潘建彪,長在農村,也深知農村教育的難處。讀書時,他便立下志願,要紮根鄉村,反哺家鄉。從業43年來,潘建彪經歷見證了幾輪教育改革,從農村複式班至今,他一直堅持用恆心堅守初心。
  • 踐行立德樹人初心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魏建鋒看望慰問中小學優秀教師代表
    (記者:閔博智)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9月8日上午,渭南市委書記魏建鋒走訪部分學校,看望慰問一線教師代表,代表渭南市委、市政府向渭南市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渭南市委常委、秘書長王建平,渭南市副市長高潔一同慰問。
  • 紮根鄉村教書育人二十載
    20年來,他紮根農村,默默守望鄉村教育,不知放棄過多少進城的機會,不知謝絕了多少名校的邀請,一心牽掛的是鄉村裡那一雙雙渴盼知識的眼睛。陪伴孩子成長的「哥哥」9月8日下午,記者走進埇橋區汴河中心小學,孫浩老師剛下課,只見學生們圍著他有說有笑。在這些農村娃的眼中,他是可敬的好老師,更是可親的大哥哥。
  • 隆回縣「媽媽老師」:不改初心,紮根農村教育30載
    來源:華聲在線不改初心,紮根農村教育30載隆回縣周旺鎮中心小學的陳丁花老師紮根農村30年了。孩子們喜歡她,叫她「媽媽老師」。 1990年,陳丁花畢業於邵陽師範,她揣著滿滿的教育情懷,走上了講壇,開始了她的教師職業生涯。 陳老師三十年來如一日,以校為家,堅守平凡的崗位,用心書寫教育人生。
  • 楊芙蓉:紮根鄉村教育,詮釋師者初心
    高坪區會龍第二小學教師楊芙蓉,憑著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學生的關愛,紮根鄉村教育22年,播撒無盡的愛與希望,用汗水書寫教書育人的青春答卷,用愛心詮釋師者初心。 1998年,21歲的楊芙蓉從南充師範學校畢業後,義無反顧地留在會龍第二小學擔任語文教師,一幹就22年。會龍第二小學地處高坪區與蓬安縣交界處,楊芙蓉班上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為了讓他們獲得更多的關愛,楊芙蓉在生活中總是事無巨細的照顧著大家,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楊媽媽」。
  • 新時代西寧市教育系統優秀教師風採
    ( 本報記者 小雨 )初心不改耕耘三尺講臺李有琴:西寧市虎臺中學教師市第四屆「敬業奉獻」道德模範、市「四有好老師」、市優秀共產黨員、市優秀班主任……面對如此多的榮譽,李有琴從未有過一刻的鬆懈,二十餘載一直堅守三尺講臺,默默耕耘。課堂上,她像「黃牛」,更似「春蠶」,全力履行好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
  • 詹院孝:27年紮根山區學校踐行「用知識改變命運」初心
    寧縣九峴鄉桃樹莊小學校長詹院孝,27年來,撲身山區小學,始終不忘初心,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讓桃樹莊小學教育工作始終名列學區前茅,讓山區學生享受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詹院孝說,「唯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山區偏遠學校的教學現狀,才能讓當地的孩子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用知識改變命運。」「用知識改變命運」這是詹院孝從事教育事業的初心、也是他紮根山區,奉獻青春和汗水的不竭動力。短短的7個字,他卻用紮根九峴山區27年去踐行。
  • 紮根鄉村教育 譜寫奉獻人生—桃源鄉張坊小學 陳光明
    ,用生命踐行著「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陳光明同志從1979年9月開始在桃源鄉張坊小學任民辦教師,1992年9月到1994年7月在南城師範學習,畢業後分配到該小學任教,一幹就是幾十年,樂此不疲。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不管在何時何地,他都以高度的責任感、事業心,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為已任,志存高遠、無私奉獻,任勞任怨、兢兢業業,處處以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對工作一絲不苟,認認真真、盡心盡責做好每一件事情。他一絲不苟、勤勤懇懇的工作作風受到了學校廣大師生、家長的讚譽和好評。
  • 【優秀教師事跡展播】熊光菊:紮根鄉村三尺講臺 獻身鄉村教育事業
    ,為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引導廣大教師爭先創優,澧縣廣播電視臺從今天起對部分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進行展播。今天播出的是剛剛榮獲常德市第四屆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的碼頭鋪鎮中學教師熊光菊。她三十多年紮根鄉村,頭髮白了,眼圈黑了,身體瘦了,但是她對鄉村教育的熱愛始終不曾改變,像熊熊燃燒的火光,光焰不滅,像含笑盛開的菊花,生命璀璨,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人民教師心系教育、心系鄉村孩子的博大情懷。
  • 熊光菊:紮根鄉村三尺講臺 獻身鄉村教育事業
    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為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引導廣大教師爭先創優,澧縣廣播電視臺從今天起對部分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進行展播。今天播出的是剛剛榮獲常德市第四屆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的碼頭鋪鎮中學教師熊光菊。她三十多年紮根鄉村,頭髮白了,眼圈黑了,身體瘦了,但是她對鄉村教育的熱愛始終不曾改變,像熊熊燃燒的火光,光焰不滅,像含笑盛開的菊花,生命璀璨,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人民教師心系教育、心系鄉村孩子的博大情懷。
  • 父子接力 紮根鄉村教育42載
    1978年,家鄉大宋樓村缺老師,年僅17歲的他,回到村裡當起了民辦教師。從此在大山裡紮根,一守就是42年。民辦教師當時一個月只有5元的補助,教學工分要到年底才統一發,適逢國家改革開放,身邊的同學、同事紛紛轉行,王錄科憑著心裡那股「不能半路當逃兵」的韌勁,硬是堅持了下來。「越是窮,教育越不能缺席。」
  • 萊西教師李霜紮根鄉村教育 收穫甘甜的教育...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雲天在萊西有這樣一位老師,她熱愛教育事業,愛著她的學生,對待每個學生都像是對待自己的孩子,她也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李媽媽」,她就是萊西市河頭店鎮中心中學李霜老師。李霜老師的父親也是一名教師,老一輩教師的忘我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作風、良師益友的師生情意從小影響著她,引導著她。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羅宗光在看望慰問優秀教師時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9月8日—9日,縣委書記羅宗光先後到水鳴鎮、永安鎮、博白縣中學開展教師節慰問活動。羅宗光首先來到水鳴鎮蓮江村小學看望慰問該校教師馮志娟。馮志娟獨自一人紮根在教學點任教,二十幾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多次被評為市、縣優秀班主任。
  • 【我是共產黨員】成虹:不懼病痛 紮根教育近四十載不忘初心
    央視網消息:成都的夏至雨水和悶熱交替。在一個細雨濛濛的日子,走過雨水倒影、「車間」林立的校園主幹道,記者在成都工業學院模具科技館見到了身材消瘦、面色微黃的該校材料工程學院教師成虹——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同時也是一位與病魔抗爭近20年的患者。一見面,成虹便開門見山地跟記者介紹起科技館裡的館藏模具,聲音圓潤,語速沉穩。若不是他身旁的該校材料工程學院院長邱士安關心提醒,沒有人會知道這是一名術後恢復不久的病人。
  • 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在汪清縣羅子溝鎮中心小學看望慰問基層教師
    9月9日,巴音朝魯在汪清縣羅子溝鎮上河村看望慰問紮根基層一線的鄉村教師,並把節日禮物送到教師手中汪清縣羅子溝鎮中河初級中學內,綠樹成蔭,書聲琅琅。走進富有特色的校園,巴音朝魯詳細察看教學設施配備、教育教學開展、育人工作創新、學生學習成長等情況。在得知近年來學校辦學條件大幅改善,辦學水平迅速提升時,巴音朝魯十分高興。在羅子溝鎮上河村,巴音朝魯親切看望慰問紮根基層一線的鄉村教師,對他們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精神表示肯定。他強調,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
  • 大餘縣首屆「紮根山區教師獎」獲得者事跡展
    從牙牙學語到博文至道,教師陪伴著我們一路成長,成為我們知識的傳播人,思維的啟發者,人生的指路明燈。師道既尊,學風自善,又逢一年教師節,向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致敬。一學年來,全縣廣大師生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辦人民滿意教務為宗旨,湧現出一批師德高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教師。
  • 【教師節特別報導】王雷:紮根鄉村教育18載,用堅守點亮教育的希望之光
    走訪和政縣優秀教師——王雷老師。 今年37歲的王雷是和政縣新莊鄉前進小學的一名普通代課教師,也是一名語文老師。十八年來,他一直紮根農村,從事農村基層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可是每每面對孩子們求知的眼神和那一個個純淨稚嫩的心靈的時候,他一次又一次地打消了放棄的念頭,於是,他又堅守在了鄉村教育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