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教師節剛過,林義青和往常一樣步履匆匆。身為莆田第十一中學教務處主任,他堅守一線教學崗位。
上午悉心為高一新生上課後,林義青利用中午時間做好新生錄取建檔工作,隨即出發前往福州,參加2020年福建省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教務管理業務教務主任培訓。
莆田第十一中學位於秀嶼區埭頭鎮,地處沿海鄉村。1991年畢業後,林義青回到家鄉埭頭,成為一名鄉村教書匠。三十年如一日紮根鄉村教育,前不久,他獲評省優秀教師。
「我是一名農家子弟,從小在農村長大,深知這裡的學生需要什麼。」林義青說,作為一名老教師,他始終堅信讀書改變命運。能幫助更多的鄉村孩子通過讀書圓夢,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這也是他當年考取福建師範大學的初心所在。
為了全身心投入學校工作,林義青將家安在了學校宿舍。一直謹記「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他,立志成為教育教學的能手。為此,他長期耕耘在課堂教學改革一線,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力爭做一名研究型的老師。近5年他擔任了四屆高三畢業班教學,帶領畢業班老師認真開展全國卷研究,深入研讀考綱與課程標準,提升教學效果。
作為秀嶼區物理名師工作室領銜名師、區物理學科指導組組長,林義青積極組織、開展片區教研,主動與市、區同行深入交流,發揮名師工作室的示範輻射作用。與青年教師結對,給予指導。他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及校本作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不僅受到學生的喜愛,也收穫較好的成效。
「要讓學生參與進來,通過實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林義青加強實驗室建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今年4月,學校被省教育廳授予福建省二級達標高中。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林義青第一時間站了出來,專門負責跟蹤當地在武漢讀書的大學生、在校學生往返湖北及高中風險地區情況,做好學生及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的返莆登記,每天上報、細心核對數據,與區、鎮、社區做好聯繫。其間,他還組織線上教學,讓學生們「停課不停學」。
從青春年少到年近半百,篤定躬耕,教育這方田園成為林義青的樂園。他用愛澆灌著鄉村教育,歷經三十載再出發,依舊熱情滿懷。
(來源:湄洲日報 記者:許愛瓊 見習記者:郭珊珊 編輯: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