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子英語啟蒙的過程中,想必有不少父母有這個疑問,我自己的英語學得不好,可以輔導孩子的英語嗎?我的回答是:「當然可以。」
這真的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
首先,英語啟蒙階段都是非常簡單的詞彙。
現在的年輕父母,只要是通過四六級考試的,英語程度完全可以輔導孩子。如果真的英語程度不好,父母可以先對自己進行啟蒙,再教寶寶,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其次,就算是父母口音不準,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這一階段的最大宗旨,就是培養孩子的興趣。
比如很多孩子上學前是說方言的,上學後學習普通話也會很輕鬆。當然,還是建議父母能趁機充充電,儘量把音讀準確。
另外,寶寶英語啟蒙,家長的英語不需要太好。
前提是家長願意和寶寶一起從零開始學習,給予寶寶足夠的英語輸入時間。只有一種家庭不適合英語啟蒙,那就是不願意努力學習的家長。
在這裡我給各位家長兩個小建議:
第一步,建立信心。
學英語不僅僅是為了寶寶,更多的是自我價值的提升。我認識很多零基礎的父母,甚至是爺爺奶奶,他們卻非常樂意和孩子一起學英語。
萬事開頭難,所以建立信心是邁向成功最重要的一步。
和孩子對話所用到的英語詞彙,語法並不難,尤其是和低齡幼兒對話時,只需要會幾百個單詞,幾十句常用句,就能進行簡單地交流。
如果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堅持學習,哪怕每天只有15分鐘,一年的累計輸入量也是非常可觀的。
第二步,利用神器。
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對於父母學習日常口語,糾正讀音和親子話題,非常有幫助。
其實學習時間不需要很多,每天0.5~1小時就足夠了。英語啟蒙完全可以在任何一段親子互動的時間進行。
想想看,你每天接送孩子往返於英語興趣班時,其實就消耗掉了很多時間。
如果把這部分時間留出來親自上陣,讓英語作為連接親子關係的又一條紐帶,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是不是好得多呢?
每天能聽多久英語相關音頻,便聽多久,見縫插針地聽,總時長保證每天至少30分鐘。
比如早上用英語歌曲叫孩子起床,出行或者回家的車上播放英語歌,睡前聽著英語故事入睡,在家玩耍時播放英語故事。
孩子聽見了就好,不用專門坐著特意去聽。有意識地聽可以等到孩子七八歲,有書寫能力和有一定詞彙量時再進行。
首先,所謂沒效果的定義本身是有問題的。
聽了一定比沒聽強,只是效果不會突然顯現,需要一定時間來累積,況且不同的孩子呈現外顯效果的時間也不同,要堅信聽了就一定會有效果。
其次,聽的材料不對。
比如聽「蘋果蘋果apple,香蕉香蕉banana「,這種中文一句,英文一句中英文結合的,聽非正常語速的,只聽所學的學校或者課外班的課本音頻,聽非母語人士音頻的,這些都是不適合孩子的。
我們應該給孩子聽純正英文母語發音的音頻資料。
最後,聽的時間太少。
有時候孩子可能每天都聽,但是時間只有十來分鐘,這樣量就太少了,何況還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根本談不上堅持,自然也就沒什麼效果。聽的輸入需要很長的時間,很大的量才會顯示出來效果。
閱讀同樣也是越早開始讀越好。
第一階段,家長給孩子朗讀。
家長一定會說:我發音不好怎麼辦。這點完全不用擔心,家長首先要保證,孩子有在聽純正的音頻,孩子有自動擇取美好發音的能力和模仿學習的能力。如果家長實在不會,現在有點讀筆和配套的音頻也可以幫助到大家。
第二階段,家長給孩子指讀。
關於第二個階段,大家關心的一定是從幾歲開始。三歲開始對字母的發音有認知後,便可以開始指讀,但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而定。家長無需著急,也不是一定要在某個階段就必須開始。
第三階段,孩子獨立閱讀。
其實,這個階段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也已經不算是啟蒙階段了,是積累到一定程度的進階階段了。孩子通過前期的積累和始終肯定的氛圍,又愛上了閱讀,那麼他不想總等著大人給他讀,便會開始獨立地看書,進而便會開始更想認字。
所以,綜上所述,各位家長無須擔心,趕快行動起來吧!
圖文 | 鄭蕙鵑老師
編輯 | 留白
一所好幼兒園,就是一方池塘
A good kindergarten is just a p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