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陸九奇
任何一個學科,都有著一整套的知識體系,它常常是在我們接受大量知識點的基礎上,不斷完成的。當我們抓住其知識體系的落腳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時,一切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對語文來說,這個知識體系足夠龐大——從所考查的內容去看,文言文、現代文、寫作、基礎知識等融為一爐,以近萬字的篇幅出現在高考學生的眼前。社會上不少人對此有一定的看法、爭議。
其實,與其去爭議高考語文是如何「讓15%的考生答不完題」,不如去看一看在一份試卷當中,命題者如何打散了知識要點,進行了內容重組,而在面對如此大的閱讀量的試卷中,我們如果以自身的知識體系去完成它,從而讓語文的學習不因高考而止步,讓自己受益一生。
這裡我以2020年江蘇省高考語文試卷為案例,來說一說我的觀點:我們如何在日常學習中抓住語文知識體系的落腳點,從而更高效、更靠譜地去作答。
從整張試卷的分值設定看,江蘇語文卷的分數是比較特別的,其常規部分有160分(作文70),附加題40分——附加題供文科生作答。
其次,基礎知識內容有清晰的體現,先體現在「語言文字運用」的設計上,又體現在文言名篇默寫等方面。
比如第一題中,要求考生依次填入運用得當的詞語(基本為成語),如「多難興邦」「不屈不撓」等;而在「名篇名句默寫」中,有8句古詩文需要默寫,涉及到春秋戰國、唐宋詩文和近代的魯迅詩歌等。後者的跨度相當大,要求我們在日常學習中,抓住大量的名篇佳作進行背誦,才能充分地應對這個難題。
但是,和閱讀、作文相比,基礎題只是語文卷的「開胃小菜」,從文言文閱讀開始,考生會感到閱讀的難度;而現代文閱讀本身雖然輕鬆,但分值高的題目並不容易回答精準;加上分值70分作文,以及附加題等內容,這對江蘇考生真的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實際上,如果沒有日常大量的積累和高強度的訓練,想比較輕鬆應對這張試卷是不可想像的,相信有的考生很可能答不完題。
1吃透教材是永恆的道理
不少人對教材不很看重,覺得「學的不考、考的不學」,其實這是一種認識誤區。要想學好語文,不能忽略教材本身,它濃縮了語文知識體系的各項內容,其材料的選擇是精心的,板塊的設定是科學的。所以,我們必須吃透教材中的各種知識點,再向課外知識延伸、拓展。
教材是一種學習材料的匯總,但教材的規模是有限的,不能完全舒展和呈現更龐大的知識體系,必須融入大量的課外知識,通過閱讀來補充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生成語文能力。
2.反對課外閱讀便是背離語文的本質;認真研讀指定的課外書,足以框定考查邊界
多少年來,多少人反對學生介入課外閱讀——好在新教材「專治不讀書」,集中了不少經典名著、名篇佳作的延伸,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而去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但這種閱讀不能以散亂的方式展開,必須有目的、有意識地展開,比如閱讀《紅樓夢》,要全面熟悉書中的情節,去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等,才能真正深入其中,為高考命題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題目做出應對。
好在高考命題中對名著進行了指定,客觀上給出了考查的邊界——高考命題者不會逾越指定的書籍範疇,不會因此去加重考生的閱讀負擔。
同時,大量閱讀可以生成良好的語感,逐步形成快速閱讀、捕捉信息的能力。這不僅對閱讀本身有好處,在解答基礎知識題目時也大有幫助。
比如第二題中的句子銜接問題。這道題的段落從「瘦西湖的景妙在巧」開始寫起,要求考生依次完成5個句子的銜接。如果考生的邏輯和語感較強,是很容易完成的。比如其中的「所謂面面有情,於此方得」——其前註定有其它句子,這是一個總結式的句子;而「最巧是從小金山下沿堤至「釣魚臺」明顯是一個銜接第一句的句子,理順了其中的邏輯,憑藉著語感,很容易給出正確的答案。
3.文言文閱讀難度大,未來或可成為最主要的拉分項
文言文的作答,自然是建立在對文本的閱讀和理解上。而應對文言文本身,基本沒有押題的空間——我國文言文浩如煙海,隨便在各種文言史料中找出一篇來,巧設題目,都足以讓考生感到陌生、新奇,而又難以讀懂——從今年江蘇的文言文考題來說,可以說是試卷中最難的一道題:理解文本本身尚且不易,翻譯其中的句子,以及梳理文言中的人物性格特點等,更是顯得不大容易。
不過,文言文和其它題目一樣,在日常學習中,多讀、多積累一些詞句的含義,泛讀一些重要的文言篇目,強化對文言文的閱讀語感等,是可以較好地加以應對的。加上考前長時間反覆的訓練所打磨出的答題意識等,是可以最大程度地拿分的。
未來,文言文的閱讀很可能構成試卷中最大的拉分項——所以,有心的同學可以培養對文言的興趣,讓自己在這方面成為一個閱讀高手。
此外,古詩詞鑑賞也是不少學生心中的一個痛處。雖然和文言的篇幅相比,一首詩歌的篇幅很小,但如果沒有接觸過,想要拿到滿分也殊為不易。以這次江蘇的古詩文鑑賞來說,兩道題都需要考生準確找到踩分點——第一題有3個要點,第二題有四個要點,都需要考生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鑑賞:關鍵是讀懂文本,再去進行細緻的梳理,這是不容易做到的。
考生可能遺漏部分知識點,這時我們根據題目的分值設定,是可以大膽猜想其回答要點和層次的,如第一題中"簡要分析你在詩歌中讀到了哪些關於常州信息」?總分6分——可以猜想需要3個要點,再根據文本中的句子進行細緻概括,加以表達。而第二題中的情感分析,考生容易讀出作者的期許和悵惘之情,卻容易忽略對百姓得到一個優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以及作者對秀美山水的喜愛之情。
可見,在作答這類題目的時候,要多維度思考、多角度投入,去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更準確地加以把握並作答。
4.現代文閱讀文本不難,難點在於梳理、提煉、歸納和表達
江蘇省2020現代文閱讀,無論是劉慶邦的《少·男》,還是朱光潛的《談詩歌朗誦》,亦或是文慧的《稻米傳奇》,雖體裁不同,但閱讀難度都不大,其中的選擇題都可以說是送分題。
但,學生作答的痛點在於自主作答、進行概括的題目。這就需要對文本進行全部的或局部內容的梳理、提煉、歸納和表達。
比如,命題要求考生「分析姐姐的人物形象」(《少·男》),必須對全文中「姐姐的行為」進行一番「縱向」梳理,再進行橫向歸納,需要考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結合文中的情節來寫出「姐姐」的形象,且不能遺漏。考生容易經梳理而得出一些反映姐姐形象的詞彙,如愛護弟弟、勇敢、懂事、顧家、隱忍等,但結合文中內容,須把能反映出姐姐特質的情節做一點概括。
再比如,題目中「請你探究小說結尾劃線句子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更是不容易作答的。句子是這樣的:
他哭了一會就不哭了,他心裡突然升起一個莊嚴的念頭:從今以後,我要好好讀書……。
這其實可以看出河生(文中人名)經過一些事情之後,內心發生的一些改變,體現出他的一種心靈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中,我們相對容易感受到他對自身命運的考量,責任和擔當意識的凸顯——然而作者的情感呢?恐怕不是一般的考生很容易琢磨出來的,參考答案是這樣的:這是對河生遭受挫折又無能為力的同情;對河生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的讚許;對河生希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這一價值觀的認同。
所以,只有當你體會到作者對筆下的河生,有著「同情」「讚許」和「認同」三個層面的情感,才能真正拿到這道題的滿分。
其它兩道題——朱光潛的《談詩歌朗誦》和文慧的《稻米傳奇》,題目的設計相對簡單,主要需要考生在熟讀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內容要點的縱向梳理,便不難得出相應的正確結論。
可見,在現代文閱讀中,最難的始終是小說或散文,而科技文、論述類的文章等依靠我們對信息的梳理能力,相對容易處理。
既然語文知識系統,包括了基礎知識、閱讀理解和寫作等大的板塊,那麼我們須以相應的能力來進行各個擊破。在這裡,有5種能力的養成,對語文學習、快速提高成績等十分關鍵。
1.記憶力是學生最可依賴的一種能力,是我們應對語文學習不得不加強的一種能力
雖然我一貫反對單純的死記硬背——那自然導致對所學材料的消化不良,還可能影響學習的胃口。但對高中生而言,單純的死記硬背存在是少數,在經過多年的應試教育之後,每個人多多少少會在背誦過程中融入一定的理解,並經常運用一些小的記憶技巧,以鞏固自身的記憶。
實際上,牢記必背古詩文等學習材料,並在後期的學習中是可以融會貫通的,同時注意以下兩點:
這樣一來,便能在高考中的復現材料中得到較好的分數。
2.理解力是閱讀和解答閱讀題的制勝法門,日常學語文必須多讀、多思、善總結
「理解」的能力因人而異,學生之間的差異常常是明顯的。但在這個明顯的差異背後,其實常常是閱讀量和思考深度的差異——這與多年來的積累有關,又和個人查看問題的角度有關係。即是說,既有角度問題,也有技巧問題。如上述題目中所考查的作者對河生的情感問題,大部分學生可以理解到同情這個層次,但在這個層次之上、之外的認知,則因思考程度的不同而導致五花八門的答案。而從技巧去看,得出同情這個結論之後,有經驗的考生會提升認知度、延伸思考的深度,進而朝著「讚許」河生的選擇、「認同」的選擇等方向出發,進而更好地給出自己的回答。
3.檢索力考驗考生快速閱讀後,能根據題目要求,快速檢索到和問題相關的作答區域。
別小看檢索的能力。不少考生就因檢索能力不強,或檢索的速度不快,導致在查找原文時總是慢半拍,結果便是作答的時間成本高、心理壓力大,導致對後面的題目,如作文和附加題的測試時間受到壓縮,不能更好地完成全部作答。
檢索能力是可以訓練出來的,常見的方式有:
4.轉化力是說,將需要閱讀的材料,從其表達的語言層面,向著作者內在的思想和情感層面進行轉化,從而觸及到內容的最深處。
轉化力在文學作品閱讀和文言文閱讀中運用更廣泛。
文學作品是以形象化的語言來表達的,但作答的時候,我們常常要以抽象的、精確的詞彙去完成,這就涉及到從形象向抽象、文學語言向非文學話語的轉化——這種轉化並非易事,常常是考生可以感受到,但感受不深刻,難以給出一個特別精確的表達——這需要我們進行一個精準的轉化過程,是通過個體思維進行的一種內在轉化。
轉化力不可缺少
想要更好地實現這種轉化,從而更準確地給出答案,以下幾點值得做:
5.表達力是呈現考生認知程度、理解程度的關鍵——你對題目的理解,只能通過精確的表達體現出來
表達不僅在作文中極為重要,在閱讀題以及閱讀題目的過程中,都會發生很大的作用。
實際上,各種作答都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內在的邏輯進行轉化,再用文字進行表達的,所以表達力異常關鍵。
總之,要想用系統的能力去回答語文卷上的各種問題,必須抓住語文知識體系的落腳點,培養自己上述5種能力,才能更好地應對語文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