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2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延續2020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的主題為「面向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治理」,將合併舉辦2020/202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徵文截稿時間為2021年4月15日。
本文字數:3683字
閱讀時間:11分鐘
一
年會主題
面向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治理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立一百周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之年。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
今年也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面對發展環境的深刻複雜變化,需要充分把握好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建立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深入詮釋了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開啟國家現代化治理體系與能力建設新時代。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並將其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構成部分。其中,空間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實現人居環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城市治理關鍵要有品質意識和繡花功夫。
近年來,規劃體系的變革與空間治理體系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空間建設質量不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規劃工作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推動空間治理、提高空間治理現代化水平為目標,堅持以生態文明為發展理念,不斷改革和完善規劃體系,在空間治理理論、實踐、制度等各個方面不斷創新,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完善多方參與、協同治理的規劃體制和機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推動經濟社會的持續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空間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實現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為人民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堅持以科學規劃為空間治理手段,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不斷提升城鄉建設和發展質量,營建高質量人居環境,為美麗中國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二
參考議題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決定,202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延續2020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的主題:面向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治理,將合併舉辦2020/202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
現圍繞年會主題公開徵集論文。建議作者特別關注下列議題:
1.高質量發展與空間治理的關係及其實現手段;
2.與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規劃體系建設及其理論基礎和實踐機制;
3.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空間響應及規劃策略;
4.「十四五」期間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及規劃應對策略;
5.生態文明背景下國土空間格局的組織原則和標準、規劃方法與技術;
6.以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和空間品質為目標的城鄉人居環境改善路徑和方法;
7.以共建共治共享為目標的規劃制度、規劃編制方法以及實施機制;
8.國土空間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準則和方法;
9.適應精細化管理需求的國土空間規劃制度、方法與技術;
10.面向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治理總體格局的規劃研究;
11.全周期管理理念下的城市更新理論、方法與技術;
12.以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為目標,體現「繡花功夫」、適應新社會經濟形態的城市設計與場所營造;
13.適應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需求的社區規劃、社區建設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方法;
14.「十四五」期間我國鄉村振興與村莊空間治理的行動策略;
15.基於「三條控制線」的區域協同發展治理的規劃策略和規劃實施方法;
16.基於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原則的城鄉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的體系化建構與規劃策略;
17.堅持文化自信、「不忘本來」的中國空間規劃傳統的理論總結;
18.融貫城市發展狀況和規劃實施評價的「體檢」新理念、新方法;
19.適應老年人、婦女、兒童、殘障人士等特定群體行為特點、滿足其空間需求的規劃理論與方法;
20.城鄉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的規劃策略與方法;
21.科學、高質量的規劃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城市、大數據等的發展和應用;
22.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風險,建設安全、韌性城市的規劃應對策略與方法。
三
特別提醒
2、作者投稿時,務必根據自己論文的內容,準確選擇自己論文所屬的選題領域,以便論文評審,提高論文入選的可能性。
3、作者提供的電子文件中不得含有計算機病毒或其它惡意軟體,否則,會議主辦單位有權拒絕受理該作者的一切投稿及其他要求。
4、徵文截稿時間:2021年4月15日。為避免截止日期前網絡堵塞,請作者儘早投稿。
5、論文徵集截稿前可以進行論文及相關信息的修改,論文徵集截稿後不得再對論文進行修改(包括論文內容、增減作者、作者信息等)。
6、文章中(包括腳註和尾注)切勿以任何形式出現或洩露作者個人信息,否則,組織方有權拒絕將論文送審。撰稿須知詳見「202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學術論文撰稿須知」。
7、通訊地址:100037北京市三裡河路九號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秘書處,諮詢電話:010-58323866。
四
論文遴選
1、會議主辦單位將對所有應徵文稿進行匿名評審,入選論文將作為會議交流論文,全文收錄在正式出版的《202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裡。並將從中選擇部分緊扣上述選題、質量優良的論文在年會上宣讀,或在會議期間以牆報方式展示,學會將向宣讀論文、牆報論文的作者頒發證書。
2、論文集將發放給每位參加年會人員,並將收錄在主要學術論文資料庫中。
3、學會秘書處將於5月31日開始郵件通知作者稿件審閱結果(作者也可在投稿網站自行查詢錄用結果),論文作者將優先獲邀參加年會(會議費用按有關通知執行)。
202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
學術論文撰稿須知
1 著作權。作者投稿年會意味著作者認可以下有關著作權的規定:
1.1 作者文責自負,不得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道德規範;論文需符合出版要求,行文規範可參考新華社公布的禁用詞及規範用語;
1.2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以下簡稱「學會」)對所發年會論文享有中文專有出版權(包括海內外簡繁體版本印刷出版權和數字出版權)和網絡傳播權。
1.3 反對一稿多投。作者向學會投稿期間不得事先或同時向其它出版物、會議或論文競賽投寄相同或相似內容的稿件,否則,一經發現,將取消該稿件收錄並記入誠信檔案。
1.4 學會對來稿保留修改權,有特殊要求者請事先聲明。
1.5 作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他人著作權,因作者侵權造成的任何糾紛由作者個人承擔。
1.6學會將對論文進行學術不端檢測,重複率超過規定標準的論文將予以退稿。
1.7 各類基金資助項目、獲獎項目請在來稿時以腳註方式註明,並在圓括號內註明項目編號,如涉及作者個人信息的,請勿直接在文中標註,請通過郵件說明情況。
2 稿件技術要求:
2.1選題需圍繞年會主題及參考議題。
2.2請作者務必明確選題領域,以便論文評審,提高論文入選的可能性;未明確選題領域者,論文將無法送審。
2.3學會秘書處不對論文本身進行編輯,請作者嚴格執行以下論文文字格式要求:
2.3.1全文字數控制在8000字以內,通欄排版。
2.3.2頁面尺寸為A4,邊界設定:上下各25.4mm,左右各31.8mm。
2.3.3 文章標題字數不超過20字,三號宋體加粗,居中排版。
2.3.4 空兩行為文章摘要和關鍵詞,小五號楷體,左齊,首行空兩格。摘要需概括文章的主要學術觀點,應包括研究的目的、採用的技術方法、創新點以及主要結論,避免空話、套話,300-500字;關鍵詞3-7個,要選擇最具有檢索意義的術語,首選《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和《建設漢語敘詞表》中使用的術語,詞義應儘可能與文章的具體範疇相對應,避免使用上位詞或下位詞,一般為名詞或詞組,不得以短句作為關鍵詞。
2.3.5 空兩行為正文,五號宋體,左齊,首行空兩格,1.5倍行距。文稿採用層次標題形式,即1、1.1、1.1.1、1.1.1.1……,一級標題採用四號黑體,左齊;二級標題採用小四號宋體加粗;三級標題採用小四號楷體;四級標題同正文。
2.3.6 正文後附註釋和參考文獻,「注釋」兩字和「參考文獻」四字居中排;注釋和參考文獻用小五號楷體,左齊,首行空兩格,1.5倍行距。
3 其他事項:
3.1 按照出版要求,論文中出現的地圖須符合《地圖管理條例》,並須報相關部門審核,考慮審核周期的因素,請作者在論文中儘量避免使用帶有完整縣級以上行政界線的地圖。
3.2文章中(包括腳註和尾注)切勿以任何形式出現或洩露作者個人信息,否則,組織方有權拒絕將論文送審。作者信息將由組織方通過平臺統一提取,請作者投稿時認真填寫,如有多名作者,可在平臺直接增加作者信息,因投稿時未認真填寫作者信息而造成遺漏論文作者的,由投稿人負責。
3.3 作者上傳稿件之後可在網站上直接查詢,截稿日之前均可自行修改替換,截稿日後一律不能再對論文進行修改(包括論文內容、增減作者、作者信息等)。稿件上傳之後點擊修改上傳的稿件即可覆蓋原稿件,請勿重複上傳。
3.4 請作者儘早上傳論文,因網絡傳輸或其他技術原因導致截稿日無法上傳稿件,學會不承擔任何責任。
3.5 5月31日後作者可自行在投稿平臺查詢稿件錄用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