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待過一個很有人情味的公司,沒有強調考勤和打卡,結果沒過兩年就垮掉了。
遇到這種情況,不知道白巖松的這句論斷是否還成立呢?
我舉這個例子並非要強調單位考勤、打卡一定是好的、一定是對的。而是要告訴大家,一個單位走上坡路還是走下坡路,與是否考勤打卡沒有太大關係。
你單位走上坡路,做什麼都是對的,打卡有打卡的理由,不打卡也有不打卡的理由,反之,如果你單位走下坡路,你打不打卡都是錯的!
我們要搞明白什麼是主因,不要本末倒置。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如果白巖松真的說過這句話,我只能說,那未免有點太絕對化了。
「任何一個單位」涵蓋的就是「一切」的意思,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來推論,那許多工廠、公司豈不是都在走下坡路?
所以這個說法太絕對化了,值得商榷。
考勤、打卡只是外在表現形式,小公司不需要去強調,老闆一個人就看過來了,誰表現好,誰表現差,誰在混日子……都是一目了然,但是企業一旦上了規模,難免有一些渾水摸魚的,如果你不強調考勤和打卡,那麼就那麼少數幾個人不自覺,遲到早退,會帶壞風氣。
這樣就產生了管理學上的破窗效應。
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小的負面行為(遲到、早退)不去管理,就會產生更廣泛的負面影響,或者說,對那些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工作的人是不公平的。
不要給我說什麼以人為本、員工自覺的話。
事實上,如果小問題不去管就不會放大,不要把員工都當成自覺、自律的聖人。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就難免會偷懶,至少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對考勤打卡的管理也是一種最基礎的管理手段,在沒有更好的管理手段前提下,
可能又有人說了,你強調考勤、打卡就說明公司業績不行,要內卷了。我覺得這種說法也是沒有根據的,是否考勤打卡與業績好壞、公司發展沒有明顯的關係。
至少在我這麼多年職場經歷和對企業管理諮詢過程中,什麼樣的情形我都見過,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關鍵不還是在於管理者的引導?
你引導的好,壞事能變成好事,你引導的不好,好事也能變成壞事!說到底,就是這麼回事。
關注@喻德武 分享更多職場、管理乾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