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孕產婦妊高徵致病重要分子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南京2月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9日從南京鼓樓醫院獲悉,該院醫學團隊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妊娠期高發病妊高徵的發病與一種名為CD81的跨膜蛋白分子高表達高度相關。這一研究的突破,對後續進一步探明疾病機理,降低孕產婦和胎兒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妊高徵醫學上稱為子癇前期,是妊娠婦女常見的併發症。其發病率高達5%至10%,是我國乃至全世界孕產婦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此前研究顯示,患有妊高徵的孕婦會出現「胎盤淺著床」和「全身血管內皮細胞激活」兩個階段表現。但兩階段如何關聯,至今尚不明確。

  南京鼓樓醫院產科研究團隊經過近10年研究,發現CD81跨膜蛋白分子在患有妊高徵的孕婦胎盤和血清中都明顯增高。進一步研究發現,CD81分子增多在局部會影響子宮血管生理性重塑,在全身則使血管內皮功能受損,促進內皮細胞激活。換言之,CD81分子由胎盤局部釋放到全身並產生效應的過程,與妊高徵「胎盤淺著床」以及「全身內皮細胞激活」兩階段病理完全相符。目前雖還不能確定CD81如何與其他分子作用推進妊高徵發生發展,但可以肯定的是,該分子在妊高徵的發病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此項研究負責人、南京鼓樓醫院婦產科教授胡婭莉介紹,找到CD81分子並初步確定它對妊高徵發病的作用機理,就可能將該分子作為標誌物,預測妊高徵的發生,並有針對性地儘早幹預治療。下一步,科研團隊將著力研究CD81分子在妊娠過程中的表現,並嘗試探索通過CD81分子在孕婦群體中篩查妊高徵的可能性。

  南京鼓樓醫院產科是國家衛計委臨床重點專科、江蘇省圍產期疾病診療中心、江蘇省孕產婦危急重症救治指導中心以及江蘇省「『十三五』科教強衛工程」臨床醫學中心。此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臨床重點研究專項和江蘇省興衛工程項目的支持。

  該研究成果近日已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相關焦點

  • 妊高徵是自限性心血管病
    妊娠高血壓症候群(妊高徵)是導致孕產婦和胎兒死亡的常見妊娠期嚴重併發症,為探明其發病機理,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副院長熊慶副教授領銜的課題組,經5年研究終獲成果———妊高徵是妊娠期特有的、幾乎自限性的心血管疾病,在其發病機理中,線粒體能量代謝和血管舒縮因子等因素起重要作用,而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模式不一定適合妊高徵。
  • 妊高徵到底有多可怕
    「其實不管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妊高徵都是孕產婦死亡的三大主因之一,亟須大家關注。」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產科主任華紹芳表示。  妊高徵是一類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不是一種病,而是一類病。」華紹芳主任介紹,該病共有四種類型,不過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孕婦在懷孕期間出現高血壓了。
  • 研究發現脆性X症候群致病方式
    日前,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同湖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了脆性X症候群關鍵致病基因的致病方式。
  •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在小麥赤黴病菌致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
    深入研究和了解病原菌致病相關蛋白的功能及其調控機制將有助於尋找新的殺菌劑靶標,對小麥赤黴病等的防控具有重要意義。,報導了CHY型鋅指蛋白FgChy1在禾穀鐮孢菌生長發育和致病過程中的重要功能,以及其調控Beta微管蛋白組裝、菌絲極性生長的分子機制。
  • 科學家發現原發性家族性腦鈣化症新隱性致病基因
    ,PFBC)的新致病基因。自2012年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劉靜宇發現首個PFBC致病基因SLC20A2以來, 其他實驗室後續又發現XPR1通過掃描電鏡結合X射線能譜儀分析,發現鈣結節的主要成分為鈣、磷、氧等,與臨床病人腦鈣化的元素組分高度相似,證明MYORG常染色體隱性功能缺失型突變是重要的PFBC致病基因。
  • 中科大科學家發現B型鏈球菌致病「密碼」
    科學家發現B型鏈球菌致病「密碼」記者日前從中科大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金騰川課題組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MichaelPalmer課題組合作,利用X晶體衍射技術首次解析B型鏈球菌成孔蛋白CAMP因子的晶體結構,並揭示了該毒力因子行使生物學功能的分子機制
  • 西安交大在解析基因組非編碼區易感變異致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
    複雜疾病受多基因調控,致病機理複雜。近十年來,各國研究者利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已成功鑑定了數萬個與數百種複雜疾病相關的易感變異位點。然而,近90%的易感變異位於基因組非編碼區,其下遊調控機制未知,亟需解析其分子調控機制,才能將GWAS發現最終轉化為臨床藥物靶標。非編碼區疾病易感變異機制解析是當前遺傳學領域公認的研究熱點和難點。
  • 《科學》:我國學者發現細菌感染致病新機制
  • 冬季謹防妊高徵
    孕婦中大約5%的人會患上妊娠高血壓症候群(以下簡稱「妊高徵」),它是造成孕婦及胎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妊高徵的高危人群包括:20歲之前就懷孕或35歲以上才懷孕者;體重過重者;有高血壓疾病家族史者;有妊高徵病史者;懷雙胎以上者;妊娠期有糖尿病的患者;存在營養不良問題,如貧血、低蛋白血症者;子宮張力過高的孕婦等。
  • 我國在伊波拉病毒糖蛋白致病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伊波拉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對人類最為致命的病毒之一,其致病機理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科研團隊通過構建一系列腺病毒基因轉移載體,系統地研究了伊波拉病毒包膜型糖蛋白在細胞以及小鼠模型中表達的致病效應。
  • 妊高徵,孕期可怕的併發症!
    栩媽寫這個帖子主要就是講妊娠高血壓症候群,簡稱妊高徵。妊高徵常見的臨床症狀為高血壓、浮腫、蛋白尿, 嚴重時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妊高徵醫學上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作子癇。目前發病原因尚不清楚,所以沒有能做到百分之百的預防。不過孕期按時產檢,早發現早治療,病情多數會得到控制。
  • 汗孔角化症致病「元兇」被發現
    今天上午,安徽醫科大學發布信息稱,該校張學軍教授帶領的皮膚遺傳學研究團隊運用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技術結合功能研究發現播散型淺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致病基因甲羥戊酸激酶MVK。昨天,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Nat Genet)在線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40歲、懷孕36周、兩次剖腹產史、伴有重度妊高徵症狀...
    40歲、懷孕36周、兩次剖腹產史、伴有重度妊高徵症狀......怎麼辦? 遠在摩洛哥40歲懷孕36周的雙胞胎產婦有過二次剖腹產史伴有重度妊高徵症狀
  • 中國農大於政權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揭示派傑氏病的致病機制並提出...
    中國農大於政權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揭示派傑氏病的致病機制並提出新的治療策略 2020-06-06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有機所等在分子伴侶調控無膜細胞器動態組裝研究中獲進展
    蛋白質的相分離在多種執行重要生物學功能的無膜細胞器動態組裝中發揮關鍵作用。在疾病條件下,蛋白質相分離調控的紊亂會直接導致蛋白的液-固相轉化和不可逆的蛋白致病聚集。該過程與一些神經退行性疾病,如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密切相關。
  • 研究發現觸發肝臟炎症的分子機制
    近日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達納法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通過小鼠模型發現了一種可觸發肝臟炎症,促使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的分子機制
  • 分子醫學研究所陳曉偉團隊發現受體介導的血脂運輸通路
    臨床和流行病學的研究表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的累積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病變的關鍵誘因。有趣的是,作為影響極多人的重大疾病,血脂代謝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恰恰是從影響極少人的罕見疾病開啟的。
  • 中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分子與量子也可糾纏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記者日前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最新的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成員林毅恆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這項成果對於未來利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
  • JCB:一種家族性帕金森氏症的致病機理發現
    德國科學家近日報告說,他們查明了一種家族性帕金森氏症的致病機理,並發現了此病一種可能的治療靶點。2003年科學家曾發現少數人的家族性帕金森氏症是由他們攜帶的DJ-1基因變異引起的。但是迄今科學界對DJ-1了解並不多。
  • 名院周報 | 北醫三院:喬傑團隊發表孕產婦新冠肺炎患者最新研究
    科技⊙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趙揚玉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孕產婦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特徵研究結果該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3月20日,武漢地區50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治定點醫院孕產婦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實驗室及影像學特點、治療和預後等數據,是目前國內最大樣本量的COVID-19孕產婦描述性研究。該研究為了解妊娠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妊娠結局和新生兒結局提供了重要線索,對指導圍產期保健及制定相應預防和診療措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