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持續,近日省內新增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相關本土無症狀感染者5例後,陸續再由深圳、汕尾報告,從納入密接集中隔離人員中發現共3例無症狀感染者。
現階段廣州雖已經建立起了相對全面的防控體系,具備了比較強的檢測和追蹤能力,但是目前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做好個人防護,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責無旁貸,勢在必行。
在省疫情防控發布會上,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特別提醒全省人民,當前疫情防控工作要「不麻痺、不厭戰、不鬆勁」,時刻保持個人防護意識。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省疾控中心了解到個人防護五大招數。
個人防護1:科學戴口罩
省疾控專家指出,在常態化防控期,雖然廣東絕大多數地區處於疫情低風險,但近期省內、省外一些地區從低風險升級到中風險、高風險,且全球疫情仍然持續,輸入風險仍然存在。因此,市民懂得科學佩戴口罩很有必要,同時「帶」口罩比「戴」口罩更重要。
首先,建議隨身攜帶口罩,必要時佩戴。在此提醒各位市民,日常外出要養成隨身攜帶口罩的習慣,到了超市、農貿市場、醫療機構、電影院等人流密集的場所,記得全程佩戴口罩;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過程中需要戴口罩。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近日乘坐多趟公交車期間看到,乘客都能佩戴好口罩乘車。天氣炎熱,有市民在車站等車時稍微拉下口罩透氣,等所乘車輛到站後自覺將口罩拉好再上車;也有市民口罩沒有遮住鼻子,在公交車長提醒下佩戴好口罩後進行刷卡測溫後、再進入車廂。
而在日均客流量超800萬的廣州地鐵,記者則發現安檢員敏感度頗高,一看到口罩佩戴不規範的乘客就會開口提醒,哪怕只是戴得不夠高。當前正值暑運,廣州地鐵多條線路增加列車上線,緩解車廂擁擠,拉開安全距離。
記者在現場走訪時還發現,乘客們普遍能自覺佩戴口罩,但也有部分市民忘了戴口罩。每當此時,安檢員還沒等乘客走近便已主動大聲提醒。天氣炎熱,有的乘客鼻子出汗,不想沾溼就只把口罩戴到鼻尖,安檢員看到同樣會說「麻煩把口罩戴好,拉高一點」。
獨自開車,到往空曠的公園、廣場可以不用戴口罩。
其次,一些機構的工作人員需要戴口罩。
託幼機構等學校的教職員工、食品從業人員、公共服務行業從業人員、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等需佩戴口罩。
第三,這些情況必須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如果有咳嗽、打噴嚏等感冒症狀,或身處高風險地區,或去醫院就診及看望病人時必須要戴上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
您可能有疑問:戴口罩還要堅持多久?專家認為,戴口罩應該作為一種個人衛生習慣來堅持。因為,戴口罩不僅可預防新冠肺炎,還可以預防流感、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個人防護2:日常勤洗手
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推薦用七步洗手法清潔雙手。記得在飯前便後、戴口罩前、脫口罩後、處理食物前後、回到家裡或工作場所後,都要馬上洗手。
洗手需要用肥皂和清水搓洗20秒以上,建議用七步洗手法進行洗手。沒有條件時可使用免洗洗手液清潔雙手,持續時間約20-30秒,其中揉搓雙手的時間至少15秒。洗手前記得不要用髒手觸碰眼、鼻、口等部位。
市民在購物時均緊戴口罩,防疫不敢鬆懈。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憂子 攝
在記者走訪遍布西關美食的荔灣時,發現一日三餐仍然是很多街坊生活的儀式感,他們最關注的就是舌尖上的防護。
家住石圍塘街的蔡先生每天都會去菜市場買菜,作為潮汕人,他的餐桌上少不了海鮮。「還是吃海鮮的,但會選擇國產,並且詢問海鮮檔主海鮮的產地,避免購買大連、汕尾等區域附近海域的海鮮。」蔡先生還表示,在購買海鮮的時候,也會儘量不觸碰海鮮,請老闆幫忙挑選。菜市場空間相對封閉且人流量多,空氣流通比較差,去菜市場,蔡先生一定會戴好口罩,回家後,他也是第一時間進行雙手和鞋底消毒,平時包裡都會一包酒精溼紙巾。
西村街街坊孫女士家則儘量避免食用海鮮,「感覺賣的海鮮也少了。」孫女士說,她的父母每天都去市場買菜,口罩是必須戴的,兩位老人也會隨身備著免洗洗手液,買菜回家後先洗澡再進客廳和房間。據了解,疫情最緊張的時候,孫女士一家都是這樣做個人防護的,8月中旬之後,家裡又恢復了這種謹慎做法。
個人防護3:禮儀與衛生
無論在家還是在外都要注意咳嗽禮儀,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口鼻,使用過的紙巾應丟棄在有蓋垃圾桶內,並及時洗手。注意馬桶使用衛生,馬桶在衝水前蓋上廁板,以免散播病毒。
要注意保持社交距離,人與人的交往最好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要注意就餐禮儀。推廣分餐公筷,衛生又健康;在外聚餐時,建議使用公勺公筷。
個人防護4:通風和保養
首先,居家生活要勤通風,每天要保持一定時間的開窗通風,建議每天開窗通風3次,每次半小時以上。
第二,要妥善保養排水渠管。
保持渠管暢通,沒有滲漏,地漏/排水口不使用時要蓋好;定期把清水注入排水口(U型隔氣口)清洗保養,起到隔絕異味,消毒殺菌,防止管道內細菌病毒氣溶膠傳播。一旦出現反水、漏水,務必及時檢修。如果是舊式樓房,地漏/排水口沒有存水彎或隔氣口,可採取一個補救辦法:「水彈」密封法,即用塑膠袋裝上水,自製一個地漏蓋,留意排水渠/排糞渠有無廢氣倒灌。
個人防護5:不適要就醫
建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要注意營養均衡、適量運動、戒菸限酒,保持充足睡眠。
工作與生活中請配合做好健康監測。
當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時,不要帶病上班或上學,應主動就近到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
特別提醒:買冷凍食品時戴一次性手套
在走訪時,來自荔灣金花街的街坊溫先生告訴記者,一般家裡只購買本土的海鮮產品。為了保證安全,自己或家裡老人買菜的時候,都會去菜市場有營業資質的檔口去買,他還教會家裡的老人使用微信支付,減少接觸。在加工食物前,溫先生也會很注意菜的清洗,並製作熱的熟食,避免白切、涼拌等做法。
由於近期市民群眾對進口冷凍食品涉及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有顧慮,疾控專家、省疾控中心主任鄧惠鴻表示,公眾不必過度恐慌,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食物進行傳播,也沒有發生人因食用某種食品從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採取好防範措施,我們完全可以放心地享用這些食品。」
她建議從6個方面防範:
第一,選購進口冷凍食品戴好一次性手套;
第二,食物在加工之前一定要認真清洗,清洗過程中要防止水花飛濺;
第三,食物一定要燒熟煮透,一般烹調溫度即可殺滅新冠病毒;
第四,生的和熟的食品要分開;
第五,在烹調加工結束以後,對臺面、容器、廚具等進行清洗和消毒;
第六,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處理食物過程避免用不乾淨的手觸摸口眼鼻。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雪華、盧夢謙、李天研、吳多 通訊員 粵疾控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何雪華、盧夢謙、李天研、吳多、陳憂子
海報設計:廣州日報全媒體美術編輯 郭俊航、陳希、譚惠蘭、張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羅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