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今年聯賽空場舉行和轉播技術的影響,球迷們第一次可以清晰聽見 CBA 賽場的原聲,從場邊的教練到場上的球員,交流的話語幾乎都清晰可聞,給球迷觀賽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賽場原聲聽多了,不少球迷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 CBA 賽場上幾乎總能聽到東北話的聲音,無論是教練席還是球場內,仿佛東北話伴隨著 CBA 的每一場比賽。更有人調侃稱,東北話算得上是 CBA 的官方語言了!
那麼為啥球隊分布大江南北的 CBA 聯賽上,被東北話佔據了絕對 " 話語權 "?昨日,CBA 聯盟發布了《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國內球員基礎信息白皮書》(以下簡稱 "《白皮書》"),
這是 CBA 聯賽自 1995 年創辦以來,首次官方公開呈現國內球員的基礎信息,並通過 " 白皮書 " 這種形式進行記錄。
同時,這本《白皮書》也為 CBA 賽場東北話的統治力,找到了一個官方的解釋!
CBA 三成球員
來自東北三省
本賽季註冊 360 名國內球員中,有 50 人為遼寧籍球員,佔總數的 14%,分布在 CBA19 支球隊中效力,是全聯盟佔比最高的省份
遼寧籍球員 50 人 + 吉林籍球員 31 人 + 黑龍江籍球員 30 人,在全聯盟球員中的佔比接近 31%
東北籍教練佔
聯盟半壁江山
本賽季 19 支 CBA 球隊中,東三省籍貫的主教練達 8 人,在聯盟中的佔比超過了四成
除去外籍主教練執教的 5 支球隊,在總共 14 支本土教練執教的球隊中,東三省籍主教練的比例接近六成
為啥東北籍球員
和教練員這麼多
自然因素:身高,在 2020 年中國各省市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山東和北京分列第一和第二,排在第三的是黑龍江和遼寧,吉林排在第九
CBA 三成球員來自東北三省
此次發布的《白皮書》中,包含了很多球員的基礎數據信息,同時也包括了很多從未有過的有趣信息,比如其中就首次對 CBA 球員的籍貫進行了專門的統計。
根據統計可以看出,本賽季註冊的總共 360 名國內球員中,遼寧籍球員佔總數的 14%,也是全聯盟佔比最高的省份,比排名第二的山東籍球員多了 10 人。而且這 50 人中,有 18 人是目前在遼寧男籃效力的,這也使得遼籃成為了本地籍球員人數最多,且在球隊中佔比最高的球隊。
而且在減去這 18 人之後,聯盟中依然還有 32 名遼寧籍球員分布在其他 18 支球隊中效力,這也為 " 無遼不成軍 " 的說法提供了進一步的佐證。
如果再從整個東三省的角度來看,吉林籍球員共有 31 人,黑龍江籍球員也有 30 人。這兩個省份的球員不僅數量緊隨山東之後,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而且加起來之後,使得東三省籍貫的球員總數達到了 111 人,在全聯盟球員中的佔比接近 31%。也就是說,CBA 聯盟中有超過三成的球員都是來自東三省的,這個比例是相當驚人的。
更何況,還有不少球員雖然籍貫並非在東三省,但是其父母或長輩中也有東三省籍貫的人。比如範子銘雖然出生於廣東,但他的母親曾是遼寧女籃球員,他小時候在遼寧這邊也生活過很長時間,所以說著一口流利的東北話毫不奇怪。
還有一些球員雖然是外省籍貫,卻從小來到東三省這邊學習籃球,生活了很長時間,比如現在效力於新疆隊的周琦和王政博都是河南籍,但經過多年在遼寧生活的結果,就是東北話說的和東北人沒啥兩樣。
東北籍教練佔聯盟半壁江山
在籃球場上,除了球員之間的交流之外,說話最多的人就要數教練了。而在教練席上,東三省籍貫的教練員人數也非常龐大,而且要論起比例來說,可能比球員的影響力還要大。
首先來看看最重要的主教練崗位,這是一場比賽中教練席上說話最多的人了,而且也是和球員交流最重要的角色。在本賽季 19 支 CBA 球隊中,東三省籍貫的主教練竟然達到了 8 人。
這其中,遼寧籍的主教練分別是執教遼籃的楊鳴、廣州隊主帥郭士強、青島隊主帥吳慶龍、山西隊主帥丁偉、廣廈隊主帥李春江以及浙江隊主帥劉維偉;另外還有兩名黑龍江籍的主帥,分別是執教吉林隊的王晗和今年剛執掌江蘇隊的李楠。
光是這 8 名主帥,就已經讓東三省籍主教練在聯盟中的佔比超過了四成,如果再把本賽季聘用外籍主教練的 5 支球隊減去,那麼在總共 14 支聘用本土教練掌印的球隊中,東三省籍主教練的比例就已經超過半數,接近六成。
更何況,那些聘用外籍主帥的球隊中,其實也少不了要安排本土助理教練來和國內球員更好地溝通,比如北控隊的助理教練李曉勇和上海隊的助理教練劉鵬,就都是遼寧籍的教練員。這樣算下來,東三省籍的主教練或教練員,妥妥地佔據了 CBA 聯盟的半壁江山。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非東北籍貫的球員,即便不說東北話,也至少要做到聽懂東北話,否則真的有可能教練語速快了點,就沒聽明白到底布置點啥。你看廣州隊的後衛陳盈駿,每次暫停時都特別專注聽郭士強說話的樣子,就懂了!
為啥東北籍球員和教練這麼多
為啥東北籍的球員和教練這麼多?這裡面有一定的成分是自然因素,也有一部分歷史因素。
首先,就是東三省的籃球基礎較好,而且有著一個天然的優勢,那就是身高。在 2020 年中國各省市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山東和北京分列第一和第二,隨後就是排在第三的黑龍江和遼寧,吉林雖然稍微靠後一些排在第九,但是從東三省整體來看,還是非常有整體優勢的。
如此好的身高條件,就為籃球運動的開展提供了天然的人口基數,令東三省一直以來就是中國籃球的人才寶庫。而且以遼寧為龍頭有著非常發達的專業訓練體制,完善的基層培養機制。在過去幾十年時間裡不斷培養出高水平的籃球運動員,其中很多人退役後又走上教練員——尤其是基層教練員崗位,讓東三省在籃球苗子的挖掘和培養上如滾雪球一般不斷壯大。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大量的人才外流,逐漸導致了目前 CBA 到處都有東北人身影的局面。尤其是在 CBA 邁入職業化進程之後,進一步加劇了這種趨勢。
這裡面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外地球隊願意來東北這邊挖掘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東三省的職業隊建設一直不算太理想,即便是底蘊最強的遼寧,也只有一家職業化俱樂部。而黑龍江省更是至今還沒有自己的 CBA 球隊,要知道如今活躍在 CBA 賽場的黑龍江籍球員多達 30 人,其中不乏國家隊成員,主教練也有 2 名,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正是如此,讓東三省很難完全消化掉自己培養出的優秀球員,使得大量優秀的球員、高水平的教練,都不得不到外地去尋求發展。後來,隨著職業化發展,球員也走向市場化,這導致越來越多的苗子,開始從青少時期就被外地的球隊挖走,離開家鄉逐夢。
久而久之,在中國籃壇的每個角落,幾乎都可見東北人的身影。
遼瀋晚報 ZAKER 瀋陽記者 高鵬
【來源:遼瀋晚報 · ZAKER 瀋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