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目標有哪些特點?

2020-12-09 陳靈均的教育筆記

01 將全面發展定位為各年齡階段教育的目標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也經歷了從重視開發兒童智力轉向重視全面發展的歷程。當前世界各國也把兒童全面和諧發展作為學前教育的目標。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規定幼兒園教育的基本任務是促進兒童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這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學前教育的目標不是為兒童將從事的職業、勞動做準備,也不是什麼專家的教育,兒童體智德美的發展之間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這點理論上雖然達成共識,但當前的教育實踐領域中仍然存在很多偏向,如重智輕德、重智輕體、重智輕知識能力......這些現象的存在有以下原因;

幼兒園重智輕德的傳統和壓力

傳統文化的影響

作為五千年歷史的悠久大國,中國的傳統教育一直以來十分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並將其作為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而其他方面則比較忽視。這點很難短期內改變。

應試教育的壓力

由於高考競爭和就業競爭的現實狀況,學校陷於應試教育的模式之中,這種競爭也影響到學前教育階段。一些神童方案的推行、興趣班、特長班的開設無不反映出應試教育在學前教育階段的影響。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重智力培訓,輕品德培養等錯誤傾向在幼兒園和家庭中比較普遍。

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為兒童的基本素質服務是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工作便利的,學前教育工作者應當明確這一點並在教育中加以實踐。

02 學前教育目標體現了學前兒童發展的特點

我國學前教育目標適應學前兒童發展的特點,學前教育的對象是6歲以前的兒童,他們的身心發展處於特殊時期,身心發展速率是人生中最快的一個階段。同時學前兒童又處於身體、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疾病抵抗能力都較弱的時期,因此切實做好兒童的生理、心理衛生保健工作是促進兒童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首要條件。

眾多研究表明:出生頭幾年不僅是智力發展最重要時期,也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學前教育在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的同時也要強調兒童品德的培養。

現代兒童與以前相比,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發展上都要成熟得多。如身高體重都要超出10年前兒童的發展水平,兒童動作的發育也要提前,心理成熟也有加快的趨勢,呈現以下的特點:

智力發育良好,知識面開闊,好奇好問,喜歡想像,但缺乏與大自然的接觸

活潑好動,喜歡交往,但在交往過程中也表現出主動性偏低、防禦心理較重和自我中心比較強,合作精神不足等特點。

運動能力偏低,獨立性差。戶外活動和鍛鍊身體的時間較少。獨立生活能力偏差,嬌氣怕吃苦。

根據上述兒童的特點,我國學前教育的目標突出了以下特點;

強調兒童的身心健康,將本階段身體的發育和運動技能的健全發展放在首位

重視兒童的智力教育,強調在智力教育中,發展兒童的感知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激發和保護學習興趣

在品德教育中,強調從情感教育入口,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和性格的養成。

在美育目標中,強調兒童培養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我們急需一所森林幼兒園

當然全面發展不意味著對全體兒童統一標準,而是要根據兒童的個人潛能和特性促進他們體智德美全面和諧發展。全面發展教育的最終結果就是個人潛能和社會價值的充分展現。

雖然如此說,各種天價幼兒園、貴族幼兒園的出現,可以看出家長仍然是需求自己的孩子在全面發展基礎之上的特長教育以適應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

03 學前教育目標與小學教育目標接軌

學前教育階段是終身教育的首要環節,也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教育是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從整體的角度看,既考慮到本階段教育的適當性,又考慮到目標的連續性。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銜接十分重要。兒童進入小學後將由遊戲期進入學習期;由成人的完全照料到更多的獨立活動;由在成人的幫助下行動變為自我約束下行動。

為使幼小銜接更加順利,學前教育的目標中確立了有利於兒童入學準備的各項目標,同時也避免了目標過高和小學化傾向,使兒童能在學前獲得充分發展並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這個可能是目前大部分家長認同的學前教育目標,畢竟在中國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國家,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仍需要走應試教育高考的路子。微信公眾號碧玉簫,與你一起關注學前教育教師考研、考證、考編。

相關焦點

  • 我國學前教育的目標
    學前教育目標就是結合學前兒童身心發展水平而提出的具體目標,它是教育目的在學前教育中的具體體現。當前我國的學前教育主要是在家庭、託幼機構中實施。其中託幼機構對兒童實施的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託幼機構主要包括託兒所和幼兒園的教育目標。
  • 國外幼小銜接特點對我國學前教育的啟示
    近年來,幼小銜接問題一直是我國幼教界比較關注的熱點話題。幼小銜接得不當容易導致兒童因無法適應學校生活而產生厭學、行為不良等障礙,甚至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因此,本文通過探究國外幼小銜接的特點,以獲取一些對於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啟示。
  • 我國學前教育制度變遷:軌跡、邏輯與趨勢
    黨中央、國務院相繼發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與《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十條」),將全面普及作為學前教育的發展目標,以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為發展路徑,在實踐層面促進學前教育深化改革。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對辦好新時代學前教育的舉措以及早日實現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予以回應。
  •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特點與基本態勢
    近一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十分複雜。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甦艱難曲折而又充滿了變數。從國內看,雖然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有利於發展的條件也很多,但面臨的矛盾也不少。如何充分估計形勢的複雜性和嚴峻性,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準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門成立課題組,對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特點與基本態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 英國和日本的學前教育目標
    01 英國學前教育目標1999年,英國頒布了《早期學習目標》,對兒童應達到的學習結果作了明確規定。,類似我國的《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兒童的實際表現(即不同年齡兒童的發展過程,類似我國的《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和「實踐工作者的工作」(即如何為兒童設計、建構和提供適宜的活動類似我國的《教師指導綱要》)等,提出了基礎階段的目標為:個性、社會性和情感的健康;對學習的積極態度傾向
  • 政策工具視角下我國學前教育政策研究
    、內容編碼對我國學前教育政策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交叉分析。分析發現,我國學前教育政策存在供給型政策工具運用不足、環境型政策工具運用過多、需求型政策工具運用缺乏等問題。為此,可通過合理優化政策工具組合、增強政策工具與學前教育發展的適切性、增強政策工具的持續性以優化我國的學前教育政策。
  • 河南省內的學前教育專業大學有哪些?
    隨著我國二胎政策開放和新生兒出生的比例增大,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問題,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幼師職業中,也促使了學校教育報考人數的增多,最近就有很多河南考生諮詢河南有哪些學前教育專業大學,小編整理了幾所供大家參考。
  • 學前教育政策的相關概念
    無論是對學前教育政策,還是對學前教育法規進行了解,我們首先需要對學前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解。一、學前教育學前教育指的是對人學前的兒童實施的啟蒙教育。學前教育是整個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階段。學前教育的定義:教養機構根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學前幼兒的身心特點,對小學前的學前幼兒所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學前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我國學前教育的任務是: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學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目前,世界各國所規定的學前教育的年齡階段各不相同。
  • 學前教育的國際化發展與普惠性目標並不是悖論
    圖片來源:unsplash「學前教育是新時期中國教育發展最快的一個部分,也是當前中國教育最大的短板之一」。《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為學前教育的發展方向與規範做了政策界定。資深的從業者們如何看待學前教育未來發展呢?「學前教育是新時期中國教育發展最快的一個部分,也是當前中國教育最大的短板之一」。教育部長陳寶生在今年的兩會記者會上曾做如此表述。
  • 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有哪些?
    幼兒園教育目標與教育目的的關係要準確理解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首先需要正確理解教育目的、教育目標、幼兒園教育目標等概念的內涵及其相互關係。教育目的是指一個國家、 民族通過教育,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它是國家對培養人才在質量和規格上的總體要求。
  • 行業觀察|如何認知現代日本學前教育的發展目標?
    在中國找尋與創設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學前教育之路時,廣大學前教育行業的從業者,也很有必要放眼世界,探知他國的學前教育行業發展的狀況。通過獲取更多的經驗與教訓,不斷充實自己,讓我國的學前教育行業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從而真正惠及全中國的孩子。日本的學前教育,起步早,投入大,其發展形態也常年在世界前列。
  • 教育目的和美國的學前教育目標
    教育系統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包含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多個階段。中等教育又分為初中、高中或中專,高等教育又分為專科、本科、研究生階段,研究生階段又分為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階段都有各自的教育任務和具體教育目標,一般來說,教育目的或目標可以分為以下四層級。
  • 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積極發展學前教育,著力解決當前存在的「入園難」問題,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把發展學前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我國學前教育取得長足發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總體上看,學前教育仍是各級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教育資源短缺、投入不足,師資隊伍不健全,體制機制不完善,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園難」問題突出。
  • 楊志彬:一個字總結2019年學前教育發展特點——急!
    學前教育普惠性發展既是當務之急,也是國家的長久國策。眾所周知,2019年新生兒數量並沒有達到一些專家的預期,僅有1100萬左右,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新生兒數量下降有多種原因,當前我國的生育成本高,孩子教育成本高,家長經濟負擔重,適齡青年生活壓力很大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加大國家學前教育投入,壓縮培養孩子的經濟成本,鼓勵促進生育是當務之急。
  • 學前教育與經濟的關係
    學前教育已經形成以公辦幼兒園為骨幹和示範,社會辦園為主體,公辦和民辦、正規和非正規教育相結合,根據城鄉不同特點,以示範公辦幼兒園為中心,靈活多樣的學前教育服務網絡,為0到6歲的學齡前兒童和家長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務。我國六十多年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說明,學前教育的發展必須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 新成就 新突破 全面推進我國學前教育改革發展
    五年來,我國先後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全面部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有力促進了學前教育事業的普及發展,為實現「基本普及學前教育」戰略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由於發展長期滯後、底子薄,學前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最薄弱環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很有必要對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五年成就做一充分梳理,並釐清當前發展的主要問題、思考進一步改革發展的思路。
  • 立法保障學前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2014年,受教育部委託,以江蘇省教育廳原廳長沈健為組長的專家組,承擔了學前教育立法研究的課題,開展了系統的調查和研究,並在總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向教育部提交了學前教育法專家建議稿。 今年,學前教育立法進入全國人大立法視野。對於學前教育立法專家研究了哪些重大問題、聚焦了哪些基本法律關係、形成了哪些認識等業界和社會關心的問題,沈健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作出了回應。
  • 成人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學前教育史》複習題二
    張雪門所倡導的幼兒教育以( )為目標。A、培植士大夫 B、培養宗教信徒 C、改造中華民族 D、發展兒童個性11.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我國首次在初等教育司下設( ),使幼教工作有了全國統一的領導。
  • 當前我國社會思想意識的主要特點
    中國政研會課題組的一項研究表明:當前我國社會思想意識的主要特點有如下幾方面:   1、馬克思主義一元化的指導思想與多樣化的社會思想意識並存。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絕不能搞多元化,這是從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得出的一條基本經驗。
  • 努力發展普惠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二、普惠而有質量是學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的高度提出建設教育強國、加快教育現代化、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目標,要求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上不斷取得新進展。[2]作為國民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學前教育,目前仍是各級各類教育中的短板,毫無疑問應該得到重視並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