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將全面發展定位為各年齡階段教育的目標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也經歷了從重視開發兒童智力轉向重視全面發展的歷程。當前世界各國也把兒童全面和諧發展作為學前教育的目標。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規定幼兒園教育的基本任務是促進兒童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這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學前教育的目標不是為兒童將從事的職業、勞動做準備,也不是什麼專家的教育,兒童體智德美的發展之間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這點理論上雖然達成共識,但當前的教育實踐領域中仍然存在很多偏向,如重智輕德、重智輕體、重智輕知識能力......這些現象的存在有以下原因;
傳統文化的影響
作為五千年歷史的悠久大國,中國的傳統教育一直以來十分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並將其作為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而其他方面則比較忽視。這點很難短期內改變。
應試教育的壓力
由於高考競爭和就業競爭的現實狀況,學校陷於應試教育的模式之中,這種競爭也影響到學前教育階段。一些神童方案的推行、興趣班、特長班的開設無不反映出應試教育在學前教育階段的影響。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重智力培訓,輕品德培養等錯誤傾向在幼兒園和家庭中比較普遍。
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為兒童的基本素質服務是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工作便利的,學前教育工作者應當明確這一點並在教育中加以實踐。
02 學前教育目標體現了學前兒童發展的特點
我國學前教育目標適應學前兒童發展的特點,學前教育的對象是6歲以前的兒童,他們的身心發展處於特殊時期,身心發展速率是人生中最快的一個階段。同時學前兒童又處於身體、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疾病抵抗能力都較弱的時期,因此切實做好兒童的生理、心理衛生保健工作是促進兒童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首要條件。
眾多研究表明:出生頭幾年不僅是智力發展最重要時期,也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學前教育在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的同時也要強調兒童品德的培養。
現代兒童與以前相比,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發展上都要成熟得多。如身高體重都要超出10年前兒童的發展水平,兒童動作的發育也要提前,心理成熟也有加快的趨勢,呈現以下的特點:
智力發育良好,知識面開闊,好奇好問,喜歡想像,但缺乏與大自然的接觸
活潑好動,喜歡交往,但在交往過程中也表現出主動性偏低、防禦心理較重和自我中心比較強,合作精神不足等特點。
運動能力偏低,獨立性差。戶外活動和鍛鍊身體的時間較少。獨立生活能力偏差,嬌氣怕吃苦。
根據上述兒童的特點,我國學前教育的目標突出了以下特點;
強調兒童的身心健康,將本階段身體的發育和運動技能的健全發展放在首位
重視兒童的智力教育,強調在智力教育中,發展兒童的感知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激發和保護學習興趣
在品德教育中,強調從情感教育入口,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和性格的養成。
在美育目標中,強調兒童培養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當然全面發展不意味著對全體兒童統一標準,而是要根據兒童的個人潛能和特性促進他們體智德美全面和諧發展。全面發展教育的最終結果就是個人潛能和社會價值的充分展現。
雖然如此說,各種天價幼兒園、貴族幼兒園的出現,可以看出家長仍然是需求自己的孩子在全面發展基礎之上的特長教育以適應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
03 學前教育目標與小學教育目標接軌
學前教育階段是終身教育的首要環節,也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教育是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從整體的角度看,既考慮到本階段教育的適當性,又考慮到目標的連續性。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銜接十分重要。兒童進入小學後將由遊戲期進入學習期;由成人的完全照料到更多的獨立活動;由在成人的幫助下行動變為自我約束下行動。
為使幼小銜接更加順利,學前教育的目標中確立了有利於兒童入學準備的各項目標,同時也避免了目標過高和小學化傾向,使兒童能在學前獲得充分發展並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這個可能是目前大部分家長認同的學前教育目標,畢竟在中國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國家,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仍需要走應試教育高考的路子。微信公眾號碧玉簫,與你一起關注學前教育教師考研、考證、考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