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記者蔣翰林 通訊員周丹藜 蔣豐珂報導 近日,網絡上流傳一段聲稱來自廣州水投集團職工之間的對話,對話中稱自來水裡的次氯酸鈉消毒液前幾日已從平常1噸的加藥量提高到3.5噸,現在則按要求提高到了7噸,因此在家裡喝水一定要在燒開之後再敞2分鐘才能喝。對此,近日記者向廣州水投集團廣州自來水公司求證,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此信息純屬謠言。
2月1日-20日,廣州自來水公司次氯酸鈉消耗量為20.939公斤/千方水量,較上月增加7.9%,與去年同期持平。合理的消毒措施,能有效抑制自來水中的微生物在輸送過程中復甦滋生,讓大家用到更為「新鮮」的自來水。因此,市民不必談「氯」色變。
自來水中餘氯在國標安全範圍內
廣州自來水公司稱,目前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規範執行自來水消毒程序,保證出廠水和管網水餘氯合格,且有全面、公開、透明的水質公示體系,每月在官微和官網公布出廠水常規42項指標,7個區域(含大學城)管網監測點6項指標,6個行政區用戶終端代表點42項指標。
目前,廣州自來水公司供水服務範圍內出廠水的餘氯普遍控制在0.8-1.1毫克/升範圍內,管網水(含用戶終端監測代表點)餘氯檢測值為0.2-0.6毫克/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自來水出廠水餘氯保持在0.5-3.0毫克/升)。
自來水水質各項指標均合格。
有餘氯才能抑制管網中的細菌
記者了解到,在自來水淨水工藝中,普遍投加次氯酸鈉進行消毒,其在生產過程中,剩下的餘氯含量能有效抑制配水管網中的細菌。自來水中必須保證一定的餘氯量,才能確保用戶終端用水安全。
自來水生產過程中消毒劑的用量是需要根據供水量、原水水質、供水餘氯含量、水溫等因素適時調整,其目的是為了保障終端用戶的水質優良、飲用安全。
比如,原水因降雨等原因出現渾濁現象時,水中的耗氯量質量也會相應增加,這時便需要通過適當調整藥劑的投放來淨化水質,確保供水水質安全。
自來水公司稱,因此不能單純以自來水生產過程中次氯酸鈉計量的增減,來判斷用戶家中自來水的餘氯量是否增減。
次氯酸鈉投放量與去年同期相當
防疫期間,為保障居民用水持續穩定安全,廣州自來水公司屬下各水廠加強自來水消毒過程管控,淨水試劑投放根據原水水質等因素動態調節。
經統計,2020年2月1-20日廣州自來水公司日均供水量為360.78萬立方米,期間單位制水量消耗的次氯酸鈉相比於2020年1月1-23日增幅為7.9%,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屬於安全合理範圍內,並不存在謠言中所說次氯酸鈉用量成倍增加的情況。
同時,廣州自來水公司強化供水水質保障,嚴格實行24小時全過程水質監控和檢測,提高對各淨水環節重要指標的檢驗次數和監測頻次。
公司各水廠水源、淨水過程、出廠、管網等制水供水全流程均配備水質在線監測設備,可實時在線監測出廠水、管網水水質,其中供水管網配有40個在線水質監測點、402個人工監測點分布在中心城區,監測供水管網水質情況,確保市民飲用的自來水水質安全,指標合格。
無需靜置,燒開即可消除氯味
據了解,由於用戶距水廠有遠有近,管網中餘氯含量大小會有一定差異,用戶對水中氯味的感覺也會不同。
自來水中有餘氯存在,屬正常現象,水燒開後,氯味即消除,完全無需特意靜置一段時間再喝。請廣大市民科學認識自來水消毒的意義,不信謠,不傳謠。
如有用水疑問,可撥打24小時供水熱線9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