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出身的抗日悍將闕漢騫曾在騰衝戰役全殲日軍,後竟敗逃臺灣

2020-12-25 文史控

文/王國棟

他是黃埔四期裡面知名度非常低的一位高級將領。在抗日戰爭中給予日軍沉重打擊,獲國民黨雲麾勳章、寶鼎勳章等多枚,還得到過美國的棕色勳章。在內戰中曾給我軍造成了重大損失,後敗逃臺灣。此人就是國民黨原54軍軍長闕漢騫將軍。

闕漢騫,1902年出生, 字撥雲,男,漢族, 湖南寧遠人。闕家家境殷實,故闕漢騫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中學畢業後考入政法學校,後於1920年投筆從戎,考入武漢教導團。

1925年,闕漢騫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參加了兩次東徵和北伐。歷任國民黨軍隊連、營、團長、少將旅長等職務。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闕漢騫率部參加廣德誓節渡一役。其以少將旅長身份率部與日軍展開白刃戰,反覆肉搏,血戰到底,威震廣德。1939年,日軍大舉進犯中國的南大門廣州。時任陸軍第14師少將師長的闕漢騫並沒有墨守成規,固守陣地,而是派出一支奇兵會同友軍向日軍防守薄弱的翁源、花縣進攻,收復被日軍侵佔的國土的同時,吸引日軍主力注意,減輕廣州正面日軍的力量。日軍果然中計,撤回3個師團主力應付這支奇兵的進攻,為國軍守衛廣州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此即著名的粵北大捷。

1944年春,升任國軍第54軍副軍長的闕漢騫率兩個師空運緬甸,解盟軍密支那之圍。他統率全軍將士浴血奮戰,突破日軍嚴密設防的怒江天險,攻破海拔3000米的高黎貢山防線,收復了滇西重鎮騰衝,創造了全殲日寇兩個聯隊的光輝戰績。

此戰,闕漢騫一改國軍在與日軍交戰時的畏懼心理,對日軍猛追猛打,不給日軍有半點喘息之機,故能一口氣全殲日軍兩個聯隊,令人嘆服。特別是在攻打滇西重鎮騰衝時,為了全殲3000日軍守兵,同時減少自身傷亡,闕漢騫向24集團軍總部建議使用飛機、大炮和士兵相互配合的戰術,一舉殲滅龜縮之敵。此法果然奏效,不久之後國軍便拿下了騰衝城。此戰也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罕見的有空軍配合的攻殲戰。戰役中他榮升54軍軍長,戰後獲三等雲麾勳章、勝利勳章。

1949年五月,升任浦東兵團司令官的闕漢騫拒絕和平起義,與攻打上海的解放軍激戰,給解放軍造成了重大損失。兵敗後逃往臺灣,繼續與解放軍為敵。

闕漢騫在八年抗戰(1937-1945)中歷經10戰,屢建奇功,有「抗日猛將」之美名。同時,闕漢騫也擅長書法,對書法藝術有獨到見解,造詣頗深。其書法能夠蔚為方家,自成一體,創造書法藝術「撥雲體」,由書法名家吳稚暉所賜「撥雲體」嘉名,吳稚暉曾經撰寫專文推崇闕漢鷹的「四體千字文」

1972年,闕漢騫在臺北去世,享年70歲。

相關焦點

  • 「金門王」胡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因為「西北王」胡宗南總是打敗仗,被稱為「常敗將軍」,而「金門王」胡璉的軍事指揮水平卻明顯高於胡宗南,因此才有此說法。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金門王」胡璉的故事。胡璉出生於1907年,他是陝西華州人,出身貧寒。胡璉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家人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省吃儉用供他讀書。1925年,胡璉考入黃埔軍校,進入黃埔第四期,也正是在黃埔軍校中,胡璉認識了人生中的貴人陳誠。
  • 抗日戰爭血戰騰衝,前線國軍精疲力盡,蔣介石為何卻嚴令進攻?
    抗日戰爭時期,騰衝戰役是國軍部隊最著名的慘勝之戰,面對不足三千的守城日軍,負責進攻的國軍第二十集團軍付出了萬餘人的慘痛傷亡,騰衝城也成了一片瓦礫。1944年8月2日,國軍第二十集團軍下屬的闕漢騫第五十四軍開始向騰衝發起進攻,日軍指揮官藏重康美起初對於這支部隊並未在意。
  • 抗日神劇中不堪一擊,真正日軍有多強?抗戰14年沒能全殲1個師團
    但是,近些年在電視上流行的抗日劇逐漸演變成抗日神劇,其中的一些情節極其令人爭議。例如「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包子雷」等奇葩情節侮辱觀眾智商。這些抗日神劇過度神化中國軍人,極度醜化日本軍隊,中國軍人殺日本士兵,猶如砍瓜切菜,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消滅日本軍隊。
  • 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滇西抗日紀念館
    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滇西抗日紀念館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我到雲南採風的同時能不去憑弔那裡的抗戰英烈嗎?騰衝的當地朋友說,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你會得到心靈的洗滌、精神的升華。1944年就在滇西,就在我腳下這片雲貴高原西部的土地上,中華兒女先後打響了著名的騰衝、松山戰役。
  • 揭秘黃埔軍校,徐州三王和山東三李,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
    不過在解放戰爭時期失利,被蔣介石以延誤戰機之罪,送往軍事法庭,後來在黃埔同學的求情下免除了罪行,之後跟著蔣一起赴臺。 第二位是指王家修,他也是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但很可惜的是羨慕的有點早,還沒來得及建功立業。就在1925年3月12日的棉湖之役中犧牲,後葬於廣州黃埔長洲島東江陣亡烈士墓。
  • 29年前,老人因付不起房租被起訴,當庭拍案:我是抗日將軍
    在李登輝的特意安排下,臺灣以降低開支為由裁減了薛嶽的房屋編列經費,要求薛嶽自己付房租。回顧薛嶽的一生,萬家嶺戰役和四戰長沙無疑是人生中最大的亮點。 2:萬家嶺戰役1938年7月下旬,日軍佔領九江之後,開始對武漢進行大包圍。
  • 在滇西打的騰衝戰役有多慘烈?日本軍官見勝利無望,選擇自殺
    從騰衝到昆明有600公裡的樣子,距離緬甸要更近一點,到密支那只有200公裡,要到印度雷多的話,和到昆明的路程差不多,都是600公裡的樣子,是連通南亞東南亞的咽喉通道。也就是說,騰衝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地理位置非常關鍵,日軍以前曾佔據過這片區域,接著就是無數花樣百出的工事被日軍相繼建造起來,後來終於被中國遠徵軍奪了回來。
  • 抗日名將湯恩伯晚年悽涼,無錢看病,病逝日本
    湯恩伯這個名字我們大多是在內戰影視節目中聽說,但湯恩伯確確實實是一位抗日名將,早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他深知日本人用兵之道,在臺兒莊會戰,隨棗會戰,武漢會戰中湯恩伯率領部隊拼死搏殺立下赫赫戰功,但1944年日軍「一號作戰」啟動,湯恩伯所部潰退留下了些許遺憾。
  • 騰衝抗戰遺址知多少
    1944年5月11日,中國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渡江反攻後,經過血腥爭奪,於9月14日將侵騰日軍全殲。淪陷兩年零四個月又四天的騰衝光復。騰衝反攻戰歷時127天,經歷大小戰鬥千餘次,殲滅日軍7757人,美國盟軍陣亡官兵19人,遠徵軍傷亡18766人。經歷了血雨腥風的騰衝大地,到處彈坑遍野,戰壕縱橫,滿目瘡痍。
  •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第一位曾是人人喊打的漢奸,第十位犧牲僅39歲
    蔣介石自1937年日軍開始全面侵華,無數愛國兒女奮起反抗,但由於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政策,使得日軍在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東三省一大半地區,後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正式拉開了國共第二次統一戰線共同抗日的序幕。而國民黨由於裝備先進兵員雄厚一直是正面戰場的主要力量,今天筆者給大家盤點一下國軍的十大抗日名將。
  • 歷史上有哪些常敗將軍?
    一,常敗將軍1、三國的常敗將軍——夏侯淳曹操非常器重的一名家將曾被稱為「常敗將軍」,不論在演義還是正史中,這位將軍都鮮有打過勝仗。被後人戲稱為「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他就是夏侯惇,這位獨眼將軍在三國的名將中似乎並不矚目,甚至還有被俘虜的不佳記錄。他隨同曹操一起迎戰呂布時,在亂戰之中,被敵軍射瞎了左眼。
  • 臺灣民眾抗日大事記
    日軍對北部地區進行報復性「大掃蕩」。3月 日政府頒布《六三法》,授予臺灣總督以處置一切的專權,實行恐怖統治。4月 抗日武裝打擊入侵臺東卑南地區日寇。6月 日陸軍中將桂太郎、樺山資紀任總督。6~7月 柯鐵、陳發等領導的抗日武裝襲擊各地日軍守備隊,全殲雲林守備隊,收復林圯埔、集集街、鬥南街、莿桐、南投、北鬥街、鬥六和他裡霧等地。
  • 遠徵軍老兵:黃埔18期99人參與松山戰役,打完只剩下20多個同學
    遠徵軍老兵:黃埔18期99人參與松山戰役,此戰過後只剩20多個同學文|歷史的故紙堆黃天,1923年9月8日出生於湖南湘潭烏石鄉萬老衝村。1940年就讀高一時,日軍轟炸湘潭,讓無數人失去了生命,居民區變成廢墟,到處燃起大火,湘潭頓時變成一片火海。黃天讀書的學校也在日軍的空襲中毀於一旦,親眼目睹這一切的黃天,再也無法忍受,他與當時的很多青年一樣,走向了抗日戰場。1940年秋,黃天考入黃埔軍校第18期步科,入伍生團受訓半年後,編入第七總隊學習。
  • 真實的黃埔之五--常敗將軍
    結果紅軍在年僅26歲的黃埔四期生林彪的率領下利用有利地形設下埋伏,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全殲了陳教官的十一師,師長被打傷落荒而逃,吹噓得很厲害的王牌十一師就這樣完蛋了。這令黃埔系的其他派系的將領們氣憤不已,都覺得老頭子太偏心了,這也為日後個派系之間互相碾軋埋下了伏筆。 抗日戰爭爆發後,身為前敵總指揮的陳誠在「淞滬會戰」中制定了錯誤的部署,把幾十萬將士的血肉之軀投入日本人海陸空三軍布下的火海。策略的失誤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國軍以每天一個師的驚人速度消耗。前線的陳誠指揮不力,日軍由杭州灣登陸,國軍被迫撤退,「淞滬會戰」以慘敗告終。
  • 抗日戰爭騰衝反擊戰,日軍兵力嚴重不足,國軍為何卻傷亡慘重?
    1944年5月,由於抗日戰爭局勢發生變化, 國軍部隊開始對日軍據點發起反攻,衛立煌率領的滇西遠徵軍奉命強渡怒江,協同民國駐印軍夾擊緬北日軍。衛立煌下令由霍揆章第二十集團軍負責渡河作戰,周福成第五十三軍一馬當先突破日軍高黎貢山防線,打通了前往騰衝的道路。
  • 1952年南日島戰役,金門戰役後再敗於胡璉,800多人被俘到臺灣
    對於當時的解放軍來說,陸戰沒有誰是對手,但是卻嚴重缺乏海軍作戰經驗,尤其是缺乏先進的艦艇,甚至連小型的機帆船數量都嚴重不足,再加上渡江戰役結束後,各部隊打得實在是太順了,一些部隊的將領出現了嚴重的輕敵思想,所以在島嶼爭奪戰中難免會出現失利。1949年7月,葉飛率領三野第十兵團進入福建之後,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掃清了福建的國民黨軍。
  • 松山戰役有多慘烈?上千「娃娃兵」犧牲,年齡最小的只有9歲
    1944年5月,中國為了打通緬甸公路,20萬中國遠徵軍集結在滇西,準備進攻松山、騰衝和龍陵。為了儘快與駐印軍取得聯繫,指揮官決定主攻騰衝,龍陵方向以防禦增援日軍為主。然而,因計劃早已洩密,日軍提前做了準備,故遠徵軍在進攻高黎貢和騰衝時損失慘重,只好改變作戰計劃。
  • 此人擔憂番號被撤,竟連續3個月在國防部向閻錫山敬禮,後來呢?
    此人是國軍的中將軍長,在我渡江戰役中兵敗,後因擔憂他的部隊番號被裁撤,竟連續3個月跑到國防部向閻錫山部長敬禮問好……這,聽上去像個笑話,然而卻是真實的故事。這位國軍中將軍長叫王克俊,四川廣安嶽池人。王克俊打仗勇猛,抗戰時期參加了淞滬會戰、南昌會戰、上高會戰、長沙會戰和浙贛會戰,特別是在上高會戰時,身為26師師長的他,在團長和副團長先後負傷退出戰鬥後,竟拔出了手槍親自趕到了一線陣地進行督戰,在經過一下午的激戰後,終於將日軍擊退。
  • 中國臺灣抗日五十年史記(上)
    三峽軍民誘敵深入大溪,卻出奇不意集中主力2000人伏擊跟隨其後的日軍500人,竟一舉全殲;並乘勝圍攻大溪日軍。日軍殘部固守待援,直到援軍趕到才避免被全殲。大溪大捷也是日軍侵臺遭受最大敗仗,遺憾的是江國輝不幸被俘就義。給臺灣抗日造成很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