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南日島戰役,金門戰役後再敗於胡璉,800多人被俘到臺灣

2021-01-16 新歷史

1949年渡江戰役結束之後,二野轉戰西南,四野直奔中南各省,尋找桂軍主力決戰,三野轉戰東南。在當時的這三大野戰軍中,第三野戰軍的任務是比較特殊的,因為這支部隊不僅僅要解放江浙閩等省份,還要解放東南沿海地區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個島嶼。

對於當時的解放軍來說,陸戰沒有誰是對手,但是卻嚴重缺乏海軍作戰經驗,尤其是缺乏先進的艦艇,甚至連小型的機帆船數量都嚴重不足,再加上渡江戰役結束後,各部隊打得實在是太順了,一些部隊的將領出現了嚴重的輕敵思想,所以在島嶼爭奪戰中難免會出現失利。1949年7月,葉飛率領三野第十兵團進入福建之後,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掃清了福建的國民黨軍。

10月15日,葉飛率領部隊進攻廈門,17日,第十兵團成功解放福建。在距離廈門不遠處,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島嶼,這個島嶼就是金門島,這個島嶼東面隔臺灣海峽和臺灣相望,西面就是福建省,當年施琅收復臺灣的時候,就是先攻佔了金門,才拿下臺灣的。所以金門雖小,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在攻打金門戰役之前,十兵團將領,包括葉飛在內,都有點輕敵。不論是抗戰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葉飛都可以說是一員悍將。解放戰爭時期,葉飛率領的華野一縱在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等戰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萊蕪戰役的時候,這支部隊在其他部隊還沒有趕到的情況下,葉飛率領部隊單刀殺入李仙洲兵團,淮海戰役的時候,華野一縱三天殲滅黃百韜兵團一個軍。

所以到金門戰役的時候,身經百戰的葉飛有點輕敵了,並沒有把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放在眼裡。而此時守衛金門的是國民黨軍12兵團司令胡璉,也是員驍將,抗戰時期,曾在石牌重創日軍,解放戰爭時期,胡璉給華野造成了很大的麻煩,雙堆集戰役的時候,胡璉硬是開著一輛坦克衝出了華野的包圍圈。

金門戰役,最終以十兵團的失敗告終,十兵團28軍登島的三個團,共9000多名官兵幾乎全軍覆沒。金門戰役之後,胡璉在國民黨軍中的地位直線升高,蔣介石也很重視這位黃埔四期畢業的將領。

金門戰役後,胡璉並沒有消停,他一邊在金門構築防禦工事固守,一邊在尋找解放軍的破綻。南日島位於中國福建省莆田市東南部的興化灣,是南日群島的主島,福建省第三大島,這裡一直以來都是擴大對臺,對外貿易的窗口,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952年10月8日,國民黨金門防衛司令胡璉派特務偽裝成漁民,到南日島附近轉悠。在晃悠了兩天後,胡璉得知島內兵力空虛,只有解放軍1 個加強連的兵力守島,胡璉認為這是偷襲的好機會,於是開始策劃攻佔南日島。

為了拿下南日島,胡璉指揮國民黨軍在金門島上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的登陸演習。10月11日凌晨,胡璉指揮駐金門國民黨軍第75師2個團、第14師2個團及「南海集訓總隊」突擊大隊共9000餘人,乘坐十多艘登陸艦艇,在八架飛機的掩護下,對南日島發動進攻。

守島的解放軍部隊為83師249團一連,迫擊炮排,重機槍排,團偵察排。這支部隊受到了國民黨軍的突然襲擊後,損失十分慘重,但是依然頑強抗擊,在和國民黨軍激戰十餘個小時後,因為寡不敵眾,大部分犧牲。

南日島遭受攻擊後,福建軍區和28軍迅速採取行動,解放軍駐石城的第83師249團接到命令後,派1個營的兵力分乘9艘機帆船增援。但是我方增援部隊在南日島附近海域遭到了國民黨軍艦艇的打擊,解放軍三艘登陸艇被擊沉,一艘滿載軍火的登陸艇當場被炸毀,火光沖天,最終增援的解放軍僅1個排登陸成功,經過5個小時激戰,該排全部犧牲。

11日晚,解放軍第85師第3團陸戰營在白沙洋登陸,增援南日島。但此時南日島大部分地區都被國民黨軍佔領,佔據優勢兵力的國民黨軍對解放軍增援部隊進行打擊,該部又幾乎全軍覆沒。12日下午,28軍派247團副參謀長石洪貞率2營的2個連和83師偵察隊2個班,再次前往南日島增援,但是又被佔盡優勢兵力的國民黨軍擊敗。

南日島戰役,由於採取逐次增兵的方式,被國民黨軍逐個擊敗。解放軍在此戰傷亡1500多人,800多人被俘虜到臺灣,國民黨軍損失了150人。南日島戰役後,葉飛開始痛定思痛,加強海防建設,最終在1953年的東山島戰役中取得大捷。

相關焦點

  • 52年南日島戰役,金門戰役後又一次失利,八百多人被俘虜到臺灣
    1949年10月,當時新中國建立還不到一個月,三野葉飛兵團就在金門遭遇了失利,三個團共9000多官兵損失殆盡,幾乎全軍覆沒。金門戰役失敗後,解放軍受限於海空軍力量不足,在東南沿海的島嶼戰事中,基本上處於守勢。尤其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原先準備攻臺的三野精銳部隊先後被調到了朝鮮前線,就連很多部隊的高射炮,重型火炮都被調到了朝鮮前線。
  • 金門戰役失敗後,葉飛將軍在大二擔島攻島作戰中,再次遭遇慘敗
    此役解放軍攻島部隊被俘252人,犧牲300餘人,不願被俘跳海失蹤150餘人……這場殘酷的戰鬥發生在1950年7月26日:大膽島、二膽島原名大擔島、二擔島,此戰後蔣經國將「擔」改為「膽」。該島地處福建小金門西側,大小金門與青嶼、浯嶼之間,和廈門隔海相望,是金門島西側的天然屏障。
  • 1953年東山島戰役,胡璉率上萬人大舉反攻,被葉飛擊敗
    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後,敗退臺灣的蔣介石不甘心失敗,他將兵力分散部署在臺灣,舟山群島,大小金門島,澎湖列島,海南島等島嶼,企圖憑藉東南沿海地區的島鏈封鎖大陸,伺機反攻。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蔣介石改變了部署。
  • 被過度包裝的戰役:時隔60年 臺灣反思金門之戰
    「一場充滿偶然性而被過度包裝的戰役」特約記者 萬鈞 1949年10月25日至27日,進軍福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發起金門戰役,欲肅清盤踞在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守軍;由於誤判敵情及後援不繼等原因,這場登陸戰以解放軍失利告終。
  • 金門戰役慘敗,我軍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結局如何?
    經過三個月的戰鬥,先後歷經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之後,第十兵團解放了除金門之外的整個福建地區,將境內之敵全部肅清。 同年10月24日,為了徹底肅清福建境內之敵,取得更大的戰果,在第28軍副軍長肖鋒的指揮下,我軍三個團9000多人組成渡海登陸部隊發起了解放金門的戰鬥。
  • 金門戰役——如此輕敵,必敗無疑,輸得一點也不冤
    「……平潭上去四個連,蔣軍即垮;廈門上去七個連,敵人即敗;兩島小勝,致使上到葉飛,下至普通一兵都認為海島作戰不過如此,拿下金門更是易如反掌!」但10兵團全軍上下,已被前面的兩場小勝衝昏了頭腦,認為僅憑第一梯隊9000人,就足以擊敗李良榮的守島殘兵2萬人,待第一梯隊登島後,船隻再返回接運第二梯隊,從時間上也來得及……戰前,葉飛甚至對肖鋒講:「你只要能上去兩個團猛衝猛打,剩下的一個團跟在後面收容俘虜就行!」
  • 開國大典剛過23天,金門戰役打響,我軍卻不幸遭遇罕見嚴重失利
    20多天後,1949年10月24日,當全國人民還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幸福中時,在祖國東南沿海,一場鮮為人知的渡海戰役悄悄打響了,就是解放軍進攻金門島的戰役。從1949年10月24日晚上9點開始,到10月26日晚上基本結束,2、3天時間裡,太多意外發生,是解放戰爭史極其煎熬的3天時間。總之戰役結果是,我軍不僅沒有拿下金門島,反而自身付出慘重代價,第一批登島的9086名官兵(含300餘名船工、民夫),除了約3000人被俘,其餘約6000人全部陣亡,無一人生還。
  • 金門戰役結束後,有兩個士兵平安返回大陸,各自的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解放軍第十兵團指揮9000多人登陸金門,準備解放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不過,金門戰役的結果卻不好,因為準備不充分,解放軍登陸金門後大部分官兵都在作戰中壯烈犧牲,其餘被俘虜。金門戰役結束後,僅有兩個士兵平安返回大陸,這兩人是誰呢?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
  • 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指揮的?
    金門戰役,是解放戰爭史上一個永遠的創痛此戰,解放軍三野第十兵團的3個團9000多官兵,登陸後英勇作戰三晝夜:日本人聲稱,一個日本中將才是金門戰役的真正幕後指揮者。▲臺灣方面的」古寧頭戰役「作戰地圖湯恩伯是著名的常敗將軍,手下的兵卒都是驚弓之鳥,根本博一到,立刻充當了首席軍事顧問的角色。
  • 金門戰役失利後,指揮官蕭鋒主動請罪,後來怎麼樣了?
    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可謂是極其慘烈的一場大戰。當時華野10兵團渡過長江後,迅速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江南,福建地區的敵軍也大都望風而逃。攻佔廈門之後,金門頓時成為了一座孤島,島上守軍是李良榮的22兵團,兵力不過兩萬。而華野10兵團則有十萬大軍,士氣如虹,隔海虎視。
  • 金門戰役戰俘最後歸宿:歸鄉戰俘遭槍決
    國民黨釋放900戰俘1949年10月份爆發的金門戰役(臺灣稱古寧頭戰役),是自南昌起義以來共 軍首次被成建制的消滅,登島的三個團全軍覆沒,長久以來很多人把「全軍覆沒」理解成全部犧牲,其實不然。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分三批登陸金門,總人數為9086人,並沒有「全部犧牲」。
  • 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這位金門戰役被俘的士兵,後來過的如何?
    ,是1949年金門戰役的國民黨戰俘1949年的金門戰役,對我軍來說是一次教訓深刻的戰役,參加這次戰役的9086人,大多數人英勇犧牲,只有少數人被俘虜,這些被俘虜的戰士,後來在臺灣過得咋樣,接下來就讓我們根據這位老人的回憶,了解金門戰役被俘人員後來的生活處境2002年這位老人再次回大陸探親,由於當時年齡大了,這次是他的女兒陪他一起回來,他女兒叫陳心怡,也是在這次的探親中,她才知道父親的
  • 從臺灣視角看金門戰役(組圖)
    金門戰役發生之時,新中國已經成立,國民黨所踞之地只剩下中國西南、臺灣和西北部分地區,解放軍憑藉三大戰役以來的如虹氣勢,勢如破竹,無堅不摧;相反地,國民黨軍隊仍陷於蔣介石下野之後內部指揮混亂的局面,各部均是前線潰敗下來的殘部,建制不全,士氣低落。金門雖被國民黨視為防衛臺灣的重要據點,但畢竟距離大陸過近,如果布置主力,一旦被殲滅則國民黨則再無可戰之兵。
  • 解放軍的機槍手被俘當了敵夥夫,在海水中泡了三天後,從金門遊回大陸!
    關於金門戰役中被俘、再從島上逃回大陸的解放軍人員,我曾介紹一位抱著籃球內膽渡海遊回來的19歲小戰士胡清河。 後來,不少自媒體號冠之以「金門戰役唯一逃回來的解放軍人員」。其實這是錯誤的。 胡清河並非唯一從金門島逃回來的解放軍人員。
  • 金門戰役半年後,25團一班長重返大陸,被開除黨籍後,他回鄉務農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金門戰役半年後,25團一班長重返大陸,被開除黨籍後,他回鄉務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一師開始對駐守舟山群島的國民黨軍發動進攻。1950年5月,國民黨軍殲滅12,000多人後,蔣介石撤離舟山,以保留其實力。
  • 假如1949年金門戰役大勝,解放軍能乘勝解放臺灣島嗎?
    眾所周知,我軍自紅軍時期開始,戰鬥力一直都是相當強悍的,在大多數時間裡很少打敗仗,更別說是大規模戰役的慘敗,幾乎沒有。然而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面對手下敗將國軍,是吃過一次大虧的,同時此戰也遲滯了解放軍收復臺灣島的步伐,此戰便是金門戰役。
  • 金門戰役:登陸部隊全軍覆沒,主席稱其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損失
    說到金門這個島嶼,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相信熟悉這裡的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金門炮戰,也稱為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1958炮擊金門的戰略意義遠大於金門島本身的地位,為阻止美國分化中國,建立類似東西德國、朝鮮韓國等分裂政權的陰謀而發起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但是今天小編要說的金門戰役,並不是1958年炮擊金門這場戰鬥。
  • 金門戰役中指揮部隊的李良榮,被蔣介石召回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28軍的三個團在前線總指揮蕭鋒的命令下進攻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不過,解放軍的三個團登陸金門後卻遭遇頑固抵抗,最終因為後援乏力而戰敗,大部分官兵壯烈犧牲。金門戰役的交戰雙方分別是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的三個團以及國民黨李良榮的22兵團(後續胡璉的十二兵團增援)。聽到李良榮這個名字,大部分人都表示很陌生,李良榮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在金門戰役中讓我軍吃了大虧?金門戰役後,李良榮的結局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國民黨22兵團司令李良榮的結局。
  • 金門戰役失利的重要教訓,沒弄清楚胡璉兵團,到底有沒有登島
    金門戰役失利,有很多人原因,有人總結了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不佔。這當然很有道理。其實,金門戰役失利,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就是敵情不明。說是一個兵團,兵力在兩萬多人,其實都是驚弓之鳥,殘兵敗將,戰鬥力不高。兵團司令李良榮雖然畢業於黃埔一期,仕途得意,卻沒有什麼名氣,算不上十分厲害的名將。(蕭鋒少將)所以,我第十兵團才決定發起金門戰役。
  • 金門之戰-解放軍最慘痛的失利
    在粟裕授意下,葉飛將屬下第32軍船隻分發給第28軍,決定集中船隻進攻金門,但鑑於船隻數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後。10月24日晚,終於決定下令渡海,進攻大金門。登島解放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共斃傷國民黨軍9500餘人,登島部隊共3個多團9086人(內有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分壯烈犧牲,餘部被俘。解放軍雖然很看重金門戰役的教訓,但並沒有將其視為重要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