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役戰俘最後歸宿:歸鄉戰俘遭槍決

2020-12-19 騰訊網

(資料圖)

金門戰役解放軍戰俘最後歸宿

有戰爭的地方就有俘虜,全世界都一樣,不同的是,當俘虜在東方國家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在東方國家,戰俘很少受到本國人民的尊重,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莫不如此。

國民黨釋放900戰俘

1949年10月份爆發的金門戰役(臺灣稱古寧頭戰役),是自南昌起義以來共 軍首次被成建制的消滅,登島的三個團全軍覆沒,長久以來很多人把「全軍覆沒」理解成全部犧牲,其實不然。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分三批登陸金門,總人數為9086人,並沒有「全部犧牲」。在戰役中,解放軍被俘總數為5175人,陣亡3873人,50多人失蹤。最後一個被俘的是253團團長徐博,他躲在附近山洞中,直到1950年1月因在偷吃田地中的紅薯而被捕。

這些俘虜被押往臺中幹城營房和東海岸綠島的「新生營」實施「新生訓練」,經過「教育改造」之後,有900多人(年齡較大以及表示堅決不肯留臺灣的)於1950年被載上漁船遣返大陸。總共分三批釋放,900餘名歸俘回來後,解放軍先後在杭州、福州成立了歸俘集訓隊,不久將131名副連以上軍官送南京,由華東軍區政治部審查。接下來他們被組織進行了一個月的「學習」,並被要求互相揭發,很多人為免去死刑拼命揭發別人。

部分歸鄉戰俘遭槍決

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原244團政治部主任孫樹亮,孫樹亮通過誣陷他人來洗脫自己,結果很多歸來人員都被判處徒刑,連被國民黨稱為「最頑固分子」的251團副團長馬紹堂也被判處5年徒刑,而孫樹亮卻沒有受到任何懲處,這激起了歸來人員的公憤,紛紛檢舉孫樹亮在臺灣軟弱的行為,結果孫樹亮也被判處5年徒刑。除了被判刑的,還有被槍斃的。1951年6月,第一批槍斃的兩人,253團3營營長李子元等人被押到南京水西門外執行槍決,刑場上警衛森嚴,兩口棺材一字排開,據說因念他們過去對革命有功,由組織出面付棺安葬。 李子元在金門戰鬥中率領3營守在林厝東邊高碉堡附近地堡裡,彈藥打光後,再打就是白白送死,李高叫:「別打了,繳槍了。」率領身邊還剩下的17人放下武器。

最終這些歸來的戰俘大都被開除黨籍和軍籍,回鄉務農,之後他們又在歷次政治運動中飽經磨難。1983年中央發出文件,要求對金門被俘人員進行複查處理。絕大多數人恢復了黨籍和軍籍,改為復員軍人,補發了復員費。一位金門戰役的老戰士得到消息後,在喝酒慶祝時狂喜而死。

留臺戰俘生活在恐懼中

除部分被放回大陸的戰俘外,剩下的戰俘大部分編入國軍。然而,他們的生活也飽含心酸。在陳書言的女兒陳心怡的印象裡,父親總是一副很陰鬱的樣子。2002年,她陪父親回大陸探親時得知自己的父親曾是「**」。2008年,陳心怡決定用紀錄片記錄父親傳奇的過去。1949年10月24日晚上,陳書言隨部隊登上金門。之後進攻金門失利,見勢不好,陳書言把黨證撕碎,吞到肚子裡。後來他成了戰俘,陳書言仍清晰地記得,當時不少人在押送途中死掉,在船上,這些人只能吃殘餘的生大米,一些人餓死了,還有一些人在爭搶大米的過程中,從船的上面掉到船艙底部,摔死了。

接下來陳書言被關押在一個學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開會」,他稱之為「**」。「就是講如何恨共產黨,共產黨如何騙你們,你如果講一句違反的話,馬上沒命。黨員或者頑固分子都是活埋,子彈要留著打『**』,不能浪費在你身上。」陳書言說。開完這場「會」後,陳書言被補充到「國軍」隊伍,但是恐懼並沒有消失。在部隊裡不時有人來「套」他的話,問他覺得國民黨如何一類的問題,他必須很小心地回答。

更讓陳書言難以忍受的,是「上面」會讓他們這些同有戰俘經歷的人互相「咬」,如果他的「共產黨」身份被發現,等待他的可能就是殺身之禍。戰戰兢兢的生活讓陳書言養成了守口如瓶的習慣和陰鬱的性格。2008年8月份時,紀錄片拍攝要完成了,陳書言突然要求把片子中有關「**」的那些內容刪除。女兒陳心怡質問:「難道你以為現在還有人監視你嗎?」父親回答:「是,你沒有經過那個時代,你沒有經過那種痛苦,你沒有經過那種恐怖。」陳書言的擔心並不是完全沒道理。當時登島的253團政委陳利華,被俘後用化名進入戰俘營,後來從少尉一直升至政戰總局上校,1981年陳利華身份暴露後,震驚了政戰局,立刻將陳利華秘密逮捕。

「不只我父親不肯說,所有與我父親同樣身份的人都不肯說。」陳心怡說。如今金門戰役已過去63年,臺灣也已「解嚴」多年,陳書言的心結和「恐慌」看似很難理解,但若仔細想想,又變得很讓人理解。(摘編自《看歷史》《金門戰俘沉浮記》)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在二戰中也肆意虐殺日本戰俘
    然而在新加坡戰役中,英軍中將帕西瓦爾於1942年2月15日下令13萬英澳新等多國聯軍向日軍投降,其中包括1.5萬名澳軍。在隨後的紐幾內亞爭奪戰中,澳軍與美軍共同抵禦日軍入侵,這裡也成為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澳軍與日軍交戰最激烈的戰場。 太平洋戰爭爆發沒多久,就傳出日軍屠殺澳軍戰俘的消息。新加坡戰役中被俘的1.5萬名澳軍官兵中,有多達7000人被日軍以各種方式虐殺。
  • 志願軍老戰士蔣愷:「被釋戰俘感動得淚流滿面」
    到達安東(今遼寧丹東)後,因具備外語優勢,蔣愷受命入朝後接管外軍戰俘工作。10月23日晚,蔣愷隨兵團機關從鴨綠江邊的長甸河口進入已硝煙瀰漫的朝鮮。 第一次戰役打響不久,前線部隊就抓捕了一名美軍軍官,送到志願軍總部駐地。蔣愷參與接管了這名戰俘,並開始了他長達6年的管理美軍戰俘工作。
  • 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這位金門戰役被俘的士兵,後來過的如何?
    1987年的10月,兩岸開啟了探親之路,久別重逢,歸心似箭,當時很多人回到大陸探尋30多年沒見的親人,聽到開放探親之後,一位普通的臺灣老人立刻就選擇回到大陸,這位老人有怎樣的過去,連他的妻子、女兒都不知道他的家人只知道他是國民黨退役的士兵,老人對家人隱藏了一段刻骨銘心的往事,這位老人叫陳書言,是1949年金門戰役的國民黨戰俘
  • 7000志願軍戰俘歸國:有的成"罪人"
    其他戰俘絕大多數堅決要求回大陸。意識形態的衝突,讓雙方互相視對方為叛徒,戰俘營成為戰場,大規模的毆鬥時有發生。  李正文就是堅決要求回國的戰俘中的一員。戰俘們在被俘後建立了「回國小組」、「中共地下黨團支部」,戰俘被秘密組織起來。
  • 美軍被曝虐待伊戰俘 強迫戰俘模擬性交動作(圖)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4月28日公布的照片顯示,去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軍憲兵曾殘酷虐待伊拉克戰俘。高官公開譴責(圖)  英人權特使對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照片「震驚」  駐伊美軍高官因虐待案停職  本報華盛頓4月29日電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28日在《60分鐘II》節目中公布了一些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的照片。
  • 日本對待戰俘一向殘忍,但有一種戰俘十分優待,還陪他們野炊釣魚
    一個美國中將,被日本看守打耳光,連扇四五個巴掌,見老溫屹立不倒,最後一拳打倒在地。溫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恥辱。3.敬如果前兩個是日軍對待戰俘的本色,那麼這一個就是深藏陰謀了。(日軍羈押戰俘圖)二、優待戰俘的真實用意據日方資料,高級戰俘從菲律賓到日本到中國臺灣最後到中國東北,一共轉移了6個地方。
  • 有四名志願軍戰俘從臺灣跑回大陸定居
    1953年至1954年間,朝鮮停戰前後,雙方遣返各自關押的戰俘  志願軍共俘獲「聯合國軍」戰俘14866「名(戰爭初期志願軍在火線釋放回到對方的未計)  進入志願軍戰俘營的  「聯合國軍」戰俘共5000餘名,其中美軍戰俘3500餘名,(二次戰役一次38軍就俘虜1000
  • 愚蠢與瘋狂,1944年澳大利亞考拉戰俘營日本戰俘越獄事件
    此後日本戰俘逐步增加,最初的戰俘大多是在空襲莫爾茲比港時跳傘或迫降的飛行人員以及沉船的水兵,但隨著俾斯麥海之戰以及科科達小徑戰役,開始出現大量戰場上抓獲的日本陸軍戰俘。此前發生了若干起與日本戰俘相關的惡性事件。其中較大的一起就是我們之前已專文介紹過的紐西蘭費瑟斯頓戰俘營事件,日本戰俘因為拒絕工作與戰俘營衛兵發生衝突,最後造成49人死亡。
  • 我們接受戰俘,但心中有氣!抗戰中被國軍打得鼻青臉腫的日軍戰俘
    所以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日軍的戰俘,其實並不是很多。但是既然是兩兵交戰,就算是實力差距比較大,也會互相有自己的戰士被敵軍抓住的,這也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所以在抗戰期間被國軍抓住的日軍戰俘也是有的。從廣義的範圍上來說,我們當年對待日軍的戰俘相比日軍對待我軍的戰俘態度而言,我們的態度要寬宏大量很多。
  • 「聯合國軍」戰俘中的傳奇人物
    ——中國人民志願軍優待「聯合國軍」戰俘紀實(六) 陳 輝 「聯合國軍」戰俘中的傳奇人物來自晨暉軍事00:0042:16 「天下竟有這樣的巧事:當年在朝鮮戰場被我審訊過的美軍戰俘詹姆斯·柏特納
  • 資料:《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
    公約共有143項條款和5個附件,對於戰俘的待遇和保護作了詳細的規定。其主要內容是:  1.「戰俘」「係指落於敵方權力之下」的武裝部隊、民兵、志願部隊人員、合乎一定條件的抵抗運動的人員以及經準許的伴隨武裝部隊的有關人員等(第4條)。  2.戰俘系在敵國國家手中,而非在俘獲彼等之個人或軍事單位手中。拘留國對戰俘所受待遇應負責任(第12條)。
  • 背景資料:《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
    背景資料:《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   《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1949年日內瓦第3公約)共有143條正文和5個附件,是對1929年同名公約的修訂和補充
  • 與日本共產黨創辦戰俘工農學校
    ——人民解放軍對日軍戰俘改造紀實(二)陳 輝1941年5月15日,延安八路軍大禮堂坐滿了八路軍官兵,主席臺上懸掛著毛澤東的肖像和日本已故革命領袖片山潛的遺像,兩旁掛滿了延安各界送來的賀旗和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的題詞。
  • 背景資料:《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 (記者顧德偉) 戰俘一般是指落於敵方權力之下的武裝部隊、民兵、志願部隊人員、合乎一定條件的抵抗運動的人員以及經準許的伴隨武裝部隊的有關人員等。  《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共有143條正文和5個附件。
  • 抗日戰爭期間鮮為人知的延安日本戰俘學校
    這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學員是日軍戰俘和投誠的日軍士兵。那麼,黨中央為什麼要成立一所這樣的學校?這些學員在延安的生活怎樣?他們後來的命運又如何呢?  日本共產黨領袖,當了日本工農學校的校長  1937年平型關戰役之後,我軍戰場上俘虜的日軍官兵越來越多。
  • 罕見的韓戰交換戰俘的真實場面[組圖]
    、本停戰協定生效時各方所收容的全部戰俘的釋放與遣返須按照本停戰協定籤字前雙方所協議的下列規定執行之。送交對方的每一批戰俘應附帶按國籍編制的名單,其中包括姓名、級別(如有)和拘留編號或軍號。醜、各方應將未予直接遣返的其餘戰俘,從其軍事控制與收容下釋放出來統交中立國遣返委員會,按照本停戰協定附件「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範圍」各條的規定予以處理。
  • 棄暗投明後日軍戰俘怎麼說?
    ——我軍對日軍戰俘改造紀實(四)陳 輝對日軍戰俘改造成功最有說服力的應該出自日俘之口。日本投降後,日軍戰俘大都回到日本,他們紛紛撰寫回憶錄和回憶文章,客觀公正地訴說他們在八路軍和新四軍中的轉變過程:圖為日軍戰俘向王震將軍敬禮 沙飛攝01
  • 二戰時,日軍怎樣對美國女戰俘?恐怖到讓人無法承受,立馬暈倒
    二戰時,日軍怎樣對美國女戰俘?恐怖到讓人無法承受,立馬暈倒 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現在提起來都會讓人瑟瑟發抖,這場戰爭對人的影響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無疑可以說是巨大的,不管是與日本敵對的國家還是中立的國家都遭了日本的毒手,其中就包括美國。
  • 志願軍舉辦戰俘運動會,韓軍擅長逃跑,果然奪得長跑冠軍
    當時志願軍的宗旨是友愛感化戰俘,所以戰俘營裡沒有辱罵和體罰,志願軍不僅可以保障戰俘的日常衣食住行,還可以進行文藝活動,滿足戰俘的精神文化需求。志願軍可以確保戰俘營內的所有人平等、吃穿,但在對戰俘的必要教育中,志願軍遇到了困難。外國戰俘與將軍和日軍不同。歐美文化觀價值觀差異太大,對他們的教育相當困難,所以問俘虜東,他回答你西邊,完全驢頭不對馬嘴。
  • 「中國戰俘起義解放國外大城市」謠言的由來
    所謂「中國戰俘起義解放國外大城市」,中文網際網路所流傳的基本情節是這樣子的:「1945年8月20日,被關押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拉包爾戰俘集中營的近千名中國戰俘集體起義,解放了拉包爾市(Rabaul),這座城市是二戰中唯一一座由中國軍人單獨解放的國外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