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與日本愛知大學合作項目「國際中國學」正式啟動

2020-12-12 人大新聞網

「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分部」4月5日舉行開學儀式,來自我校人文學院(哲學系)、國際關係學院、財政學院、環境學院的5名博士生成為該合作項目的第一屆博士研究生。這標誌著我校與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合作項目正式啟動。

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分部設在我校哲學系。「國際中國學」項目由人文學院哲學系發起和推動,在學校領導大力支持下,經國際交流處和研究生院全力配合和促進,與日本愛知大學經過近一年的友好協商和洽談,最終達成合作。其主要內容是由我校協助該校「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ICCS)」招收來自我校的留日博士生,我校同時也接受來自日本的博士研究生,兩校聯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學學者。愛知大學今年在我校的招生工作於三月份結束,5名博士生通過了愛知大學在我校舉行的各項考試,正式被該大學錄取。

開學儀式通過「遠程可視多邊國際教學系統(RMCS)」的國際電視會議設備,中日雙方同時同步進行。我校參加開學儀式的有: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校長助理劉大椿教授,人文學院黨委書記、哲學系主任焦國成教授,國際交流處副處長張國增,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主任馬小俠,留日歸國的哲學系教師、該項目的主要聯繫者林美茂副教授,「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分部」辦公室職員殷凡女士。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本部辦公室的村田安先生,李凱先生從日本專程前來我校籌辦並參加開學儀式。

「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事務局局長山本一己教授主持開學儀式,愛知大學本中心負責人加加美光行教授、我校研究生院劉大椿教授分別代表雙方致詞,日方的7名博士生和我方的5名博士生也通過「遠程可視多邊國際教學系統(RMCS)」分別作了自我介紹。之後,我校的5名博士生聽取了有關課程選修、赴日籤證、獎學金受領、系統設備使用等相關的說明,並領取了愛知大學發給的學生證。這些學生將通過「遠程可視多邊國際教學系統」視聽愛知大學的各種課程實況,並在今年秋季前往日本留學一年,直接接受博士課程的各種研究指導。

「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是根據日本文部省「建立21世紀重點科研基地工程」計劃,批准在日本愛知大學建立的。該中心將聯合世界上11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所名門大學友好合作,建立一個國際性的,關於中國學的學術研究與評價的平臺,並聯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研究的新時代學者,以適應21世紀全球化的需要。「國際中國學」這個學科名,是由日本愛知大學研究生院中國研究科科長、「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 負責人、當代日本著名的中國政治學學者加加美光行教授提出的,是在全球化國際大背景下研究現當代中國的跨專業學科,是一門研究傳統與現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人口、環境、中國的國際關係和中國學的研究方法等問題的學問,學科內容涵蓋了中國的哲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所有領域。

我校參與該合作項目的博士研究生,均赴日本愛知大學留學一年,其餘時間在我校學習,通過愛知大學在我校內設立的「遠程可視多邊的國際教學系統教室」,收看發自日本愛知大學和其他大學的博士課程講課實況。博士課程的授課語言為中文、英語、日語。在學習期間,博士生將定期通過遠程可視多邊的國際教學系統接受導師的相關指導。在學最短時間為三年。赴日與在華學習期間,均由愛知大學每月提供一定的生活費。赴日往還旅費亦由愛知大學提供。在我校期間的有關學習事宜,由設在我校哲學系內的「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分部」辦公室統一管理。本專業的博士研究生修完本專業的所有規定的課程,學習成績符合日本愛知大學的要求,完成相應的學位論文,在三至六年內完成博士論文並通過答辯,愛知大學將授予其博士學位。(編輯:木 杉)

相關焦點

  • 紀念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ICCS)中國分中心成立會議在...
    此次會議由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交流處、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以及南開大學研究生院聯合主辦。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中國哲學教研室林美茂副教授主持,來自日本愛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ICCS北京同窗會的校友近6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 南開與日本愛知大學共同培養博士生
    南開與日本愛知大學共同培養博士生   4月27日,南開大學校長侯自新與日本愛知大學武田信照校長代表雙方正式籤署了兩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項目的協議。這是兩校培養博士研究生的首次合作,也是全國博士生培養的新模式。
  • 南開與日本愛知大學共培博士生
    本報訊(記者李新玲 通訊員陳麗娜)4月27日,南開大學校長侯自新與日本愛知大學武田信照校長代表雙方正式籤署了兩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項目的協議。這是兩校培養博士研究生的首次合作,也是全國博士生培養的新模式。
  • 王毅大使出席日本愛知大學孔子學院成立籤字儀式
    華聲報名古屋消息:2月24日,駐日使館公使銜參贊李東翔代表國家漢辦與日本愛知大學校長武田信照共同籤署了國家漢辦與愛知大學合作建立愛知大學孔子學院的協議,標誌著日本第四所孔子學院的誕生。王毅大使應邀出席籤字儀式,並發表了講話。
  • 專訪:各國政府應加強管控以減少經濟風險——訪日本愛知大學國際...
    新華社東京2月18日電 專訪:各國政府應加強管控以減少經濟風險——訪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博   新華社記者錢錚   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博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距離2007年次貸危機已近10年,全球金融體系仍是單極構造,各國政府需警惕不良債權
  • 我校與萊斯特大學中外合作辦學正式籤約啟動
    9月7日上午,重慶醫科大學與英國萊斯特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籤約暨啟動儀式在袁家崗校區第二教學樓316會議室舉行,副校長楊竹主持籤約儀式。重慶醫科大學與萊斯特大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從誕生到正式啟動歷時五年。五年間,雙方多次互訪,互動頻繁、反覆磋商,不斷深化交流互信。2015年,菲利浦·貝克提出兩校中外合作辦學建議,此後,兩校先後籤訂教學和科研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申報合作協議。兩校共同申報的臨床醫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於2018年獲教育部批准。
  • 專訪:日本製造業「造假」頻發曝制度和監管漏洞——訪日本愛知大學...
    新華社東京11月2日電  專訪:日本製造業「造假」頻發曝制度和監管漏洞——訪日本愛知大學客座研究員李博  新華社記者錢錚  近期,日產汽車公司、神戶制鋼所和斯巴魯公司三家知名日企被曝造假和違規操作。
  • 日本廣島大學客人訪問我校
    籤署協議  3月14日,日本廣島大學生物科學院院長Kohzo Taniguchi教授及瀨戶野外實驗中心主任Teruo Maeda教授訪問我校,侯曦副校長在國際交流中心會見了客人一行。國際處、科研處、研究生院、動科學院、食品學院負責人和部分專家出席會見。  侯曦介紹了近年來我校與日本部分高校開展的相關合作情況,並表示,兩校學生間的互換與流動,是大學間加快校際合作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大學國際化辦學的重要指標。希望廣島大學與我校能夠加強聯繫、開展本科、碩士和博士等各領域的教育交流合作。
  • 愛知大學第二十一屆南開大學現地教學項目結業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周鬱雅 談力瑋)6月26日,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現地教學發表會在主樓小禮堂舉行,來自日本愛知大學的學生呈獻了四個月來在中國文化課學習的成果。結業典禮於當日下午在愛大會館舉行,漢語言文化學院院長王立新、副院長劉松巖,國際學術交流處副處長李莉,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中國現地教學項目實施委員長薛鳴出席典禮,愛知大學全體學生參加了本次活動。  發表會在主持人下條杏、清水柚那、大塚龍司、井藤圭汰流利的漢語中開始。
  • 我校與格羅寧根大學籤署合作備忘錄 將啟動中外合作大學申報
    本網訊    經過近兩個月的緊張溝通,我校與荷蘭格羅寧根大學於3月25日下午在上海籤署合作辦學備忘錄,兩校在煙臺研究院的基礎上建設中外合作辦學的申報工作即將正式啟動  我校校長柯炳生、格羅寧根大學校長S. Poppema、煙臺市長孟凡利分別代表學校和市政府在合作備忘錄上簽字,荷蘭首相馬克-呂特見證了協議的籤署。
  • 第12期日本愛知大學中國現地教學項目結業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鄭 龍)日前,第12期日本愛知大學中國現地教學項目結業儀式在南開大學愛大會館舉行。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的167名學生經過4個月的努力學習,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結業證書。  校黨委常委、教務長朱光磊,愛知大學學部長砂山出席並講話,南開大學國際學術交流處、漢語言文化學院負責人一同參加了結業儀式。  結業式前,愛知大學的學生們作了匯報演出,包括二胡、小合唱、書法、舞蹈、武術等演出內容。砂山對同學們的匯報演出十分滿意,他對南開大學的教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希望各位同學銘記南開教師的教誨,歸國後繼續努力學習,成為促進中日交流的有用之才。
  • 日本愛知大學高橋五郎教授一行來校訪問
    日本愛知大學高橋五郎教授一行來校訪問 3月28日,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高橋五郎教授和高明潔教授訪問青島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校長原永兵會見了來訪客人,雙方商討了關於今年8月愛知大學學生來校交流訪問的相關事宜,國際合作交流處、外國語學院相關負責人參加了座談
  • 我校師生與美國康奈爾大學、日本北海道大學線上雙一流本科生國際...
    本網訊 為在疫情期間搭建國內外師生交流渠道,拓展我校學生國際化視野,加強我校與國外合作夥伴的聯繫,同時向海外交流學習的師生表達關心和慰問,我校啟動了與美國康奈爾大學、日本北海道大學線上雙一流本科生國際化培養提升項目。項目開幕式於7月24日晚以視頻連線的形式舉行。
  • 攜手前行,共同發展—我校與韓國嘉泉大學籤署國際課程項目合作協議
    2020年12月15日,我校與韓國嘉泉大學舉行了線上簽約儀式,共同推進中韓3+4國際課程項目合作交流。我校校長潘汝良、副校長薛進生、外事辦主任何成陽、招生就業與對外合作處處長許曙青出席了籤約儀式。韓國嘉泉大學出席籤約儀式的代表是國際交流院院長崔景津、國際交流院部長金俊基、國際交流院科長黃太煥等國際交流院相關負責老師以及嘉泉大學中國辦事處代表林海燕等項目工作人員。
  • 北京大學「中日先進位造與機器人國際交流合作項目」正式啟動
    、早稻田大學、大阪大學,雙方就先進位造與機器人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在本科生國際化培養、博士生學術交流、工程博士聯合培養、國際科研合作等方面達成了共識。代表團訪問交流7月24日,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教授、早稻田大學校長田中愛治教授共同出席「先進位造與機器人國際交流合作項目」啟動儀式,並就北京大學與日本高校共建「先進位造與機器人聯合研究中心及國際校區
  • 西北工業大學與荷蘭屯特大學「多維度大學排名研究」項目正式啟動
    西工大新聞網6月10日電 日前,我校與荷蘭屯特大學(TU Twente)「多維度大學排名研究」項目正式啟動。本項目是2010年10月,校長助理張駿率領我校培訓團赴荷蘭屯特大學學習訪問期間,與對方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商談確定的項目。經過認真研討和充分準備,我校成立了以國際合作處、高教研究所和發展計劃處三部門為主的「多維度大學排名研究」課題組,與荷蘭屯特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合作,開展聯合研究。
  • 北大燕京學堂「中國學」項目首批錄取學子七成來自海外
    原標題:北大燕京學堂「中國學」項目首批錄取學子七成來自海外  新華網北京5月6日電(記者魏夢佳)記者從北京大學獲悉,北大燕京學堂中國學碩士研究生項目2015級招生錄取工作近日完成。來自全球一流高校的99位本科畢業生將於9月入學,學習中國歷史、文化、價值與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課程。
  • 駐日本大使程永華接受愛知大學捐贈《中日大辭典》
    12月15日,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會見了愛知大學理事長兼校長佐藤元彥,並接受了該校向中國113所大學捐贈《中日大辭典》第三版目錄。愛知大學副校長功刀由紀子、大辭典主編今泉潤太郎等在座。   佐藤校長表示,愛知大學重視同中國有關大學之間的交流合作,希望通過此次捐贈辭典,對中國大學生日語學習起到積極幫助作用。
  • 「霞關亞洲中國塾」開校紀念國際研討會在東京舉辦
    中國日報網3月19日電(信蓮)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近日,「構築亞洲知識共同體」「霞關亞洲中國塾」開校紀念國際研討會在東京的日本記者俱樂部成功舉辦。會議由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亞洲聯合大學院機構、日本華僑教授會議主辦,國際亞洲共同體學會、日本商務智能協會協辦,主要就日本如何應對歐亞新世紀浪潮和構建亞洲知識共同體進行探討,來自日本、中國、韓國的一流專家學者、政經財界及媒體人士等160人來到了日本的中心地「霞關」參加了國際研討會。南京師範大學林敏潔教授應邀主持了大會。
  • 我校與塔裡木大學、紐西蘭梅西大學籤署「三兄弟合作」協議(圖文)
    郭忠 攝影    6月5日,我校、塔裡木大學與紐西蘭梅西大學籤署框架合作協議,正式啟動農大 -塔裡木大學-梅西大學「三兄弟合作項目」。三兄弟夥伴關係是一種更高效的高校國際合作交流創新模式,符合目前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需求和現階段我國高校開展優質夥伴計劃的特殊要求。2006年開始,教育部積極促進紐西蘭大學參與中國東部大學對口援助西部院校的合作,已建立了6對「三兄弟合作夥伴」關係。我校作為組長單位對口支援新疆塔裡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