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願吉祥,因心而行。一首佛歌《放下》來自印良法師,分享給大家

2020-12-25 晴川與您同行

乘願吉祥,因心而行,長生安養;持一份善念,言一聲善語,修一件善行,獲一顆善果,慈恩廣濟。一首印良法師作詞/作曲,並親自演唱、監製的佛教音樂《放下》,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

《放下》

作曲:印良法師

作詞:印良法師

演唱:印良法師

歌詞如下:

愛過了,恨過了,放下吧

有過了,痛過了,看破吧 

虔誠地,頂禮啊,佛菩薩

今皈依,三寶啊

清靜啊,隨緣啊,現蓮華

了脫啊,自在啊,菩提妙法

入空門,著袈裟,摩訶薩

晨鐘啊,暮鼓啊

大慈啊,大悲啊,觀音菩薩

伴青燈,古佛啊

大慈啊,大悲啊,觀世音菩薩

伴青燈,古佛啊

愛過了,恨過了,放下吧

有過了,痛過了,看破吧

虔誠地,頂禮啊,佛菩薩

今皈依,三寶啊

清靜啊,隨緣啊,現蓮華

了脫啊,自在啊,菩提妙法

入空門,著袈裟,摩訶薩

晨鐘啊,暮鼓啊

大慈啊,大悲啊,觀音菩薩

伴青燈,古佛啊

大慈啊,大悲啊,觀世音菩薩

伴青燈,古佛啊

作者簡介:

印良法師,出身於醫學世家,自幼參學儒釋道文化,研習禪、律、淨、密四宗佛學,垂髫皈依,而立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披剃,太姥山平興寺律壇得戒。常年曆行佛學及傳統文化推廣,孜孜不倦示德身行。勢承如來家業,發願利樂有情。

法師發心親自作詞、作曲、演唱,並監製原創作品《乘願吉祥》。《乘願吉祥》,因心而行,長生安養;持一份善念,言一聲善語,修一件善行,獲一顆善果,慈恩廣濟。

相關焦點

  • 紛紛擾擾的世間 雲泉法師給你唱《放下塵緣》
    當你困擾於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中,就靜心聽聽雲泉法師唱的《放下塵緣》,你一定能釋懷,一定能從歌聲裡聽出什麼,悟出什麼。  《放下塵緣》由輕雲望月老師作詞作曲,整首歌曲的歌詞朗朗上口,簡易易懂,但往往簡易的歌詞也是最難寫的歌詞,整首歌的旋律很優美動聽。詞曲都飽含著一種禪意的思想在裡面,同時也是一首勸世的歌,從整首歌詞中可以看出很多句子都是權人權世的。
  • 無著法師的信願行——舔狗的慈悲
    如此又過了多年依舊沒有消息,心如死灰選擇下山,見有老婦拿羽毛刷石頭,欲撫平巨石,磨成鏡子。無著心想,此人做如此不可能的愚事,尚且意志堅定。我欲求生兜率淨土聽取正法,又豈能退心呢?再次回去接著閉關。 無著越加勇猛地念彌勒菩薩名號,又過了多年,別說消息了,連個吉祥夢都沒有。他徹底絕望,心想彌勒菩薩那麼尊貴,也不是誰想見就能見的,於是放棄了!
  • 海濤法師開示:雨轉甘露、業障消除、遍灑吉祥的觀音菩薩甘露咒
    但此時 他方世界的生命,卻因業力所感,當降下的雨滴時,對他們卻是苦不堪言~這是何原因呢?每至天降雨時,#鬼道眾生因業力所感,降下的雨滴,#悉皆化為火球燒身苦不堪言,誦此咒可免除其苦;或為利益一切有情。逢雨起大悲心仰面向空誦此咒二十一遍,祈請「觀世音菩薩」慈悲加持雨水,化成甘露,利益一切有情眾, #祈願雨滴所沾一切有情,#盡滅一切惡業重罪皆獲利樂。
  • 修學淨土要發什麼願?不能發什麼願?
    蕅益大師說得明白:「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只要有真信切願,臨終十念,甚至一念也能往生。反過來說,如果沒有信願,縱然把名號持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溼,也難往生。深信之後,便要發願。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說:「如此信已,則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而自心穢,理應厭離;極樂即自心所感之淨,而自心淨,理就欣求。」可見,我們相信了還不行,還要發願以求生淨土。清代省庵法師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
  • 願吉祥•妙吉祥 ‖ 西峽燃燈寺恭迎文殊菩薩聖誕日暨中高考金榜題名啟智法會實況報導(2)
    燃燈寺全體法師雲集壇場,搭衣持具,威儀嚴整,現場佛號聲聲,梵音嫋嫋,鐘聲曠越,直達雲霄,場面莊嚴、清淨而隆重。文殊菩薩德難量,智光普照遍十方。見聞隨喜度群迷,人人皆得妙吉祥。供佛齋天法會現場,當實法師拈香主法▼
  • 周怡然演繹全新佛歌 《素心若雪》清新脫俗
    周怡然《素心若雪》單曲封面  搜狐娛樂訊 近日,實力派歌手周怡然發布個人全新單曲《素心若雪》,這是一首充滿特色的佛歌,歌曲旋律輕和溫婉  周怡然(身份證名字周藝萌)是一名來自黑龍江省伊春市的姑娘,善良又執著,2016年擔任第五季好聲音上海賽區評委,中央電視臺百姓春晚欄目評委,是一位實力出眾的歌手,她的音色有磁性,音域也很寬。從小喜歡唱歌,在大大小小的晚會和電視節目中都有不錯的表現。在不斷的演唱中,周怡然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她懂得如何能夠用音樂抓住聽眾的心,如何帶領聽眾走進自己營造的音樂世界中。
  • 願見者吉祥--非常殊勝的《八吉祥圖》
    八吉祥圖實際上是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寫的「迴文詩」,所謂「迴文詩」,就是通過對這些文字順讀逆讀,以及其他更多組合方式,就能組合出一首首全新的詩句(偈頌),沒有一首會重複(第十五世噶瑪巴也這樣寫過)。嗡現有自性清淨任運成      安住十方吉祥剎土中諸佛正法僧伽聖者眾      頂禮一切願我等吉祥燈王佛賢勇義成就佛      慈嚴德佛善名勝德佛
  • 如何用正確的心讀誦《地藏經》(學誠法師)
    學誠法師:地藏經是大願地藏菩薩的行誼,佛陀慈心宣說,處處慈悲、處處光明,經中也提到至心讀誦的殊勝利益,可是很多人寧可聽信「有人說」,也不信佛說,何其顛倒?所謂招鬼招陰之說,更不如說是引發了自己內心的「鬼」,妄想、懷疑、恐懼、自私……那沒事也會想出事來;如果真的一心與地藏菩薩相應,心裡充滿對三寶的信心、感恩、皈依以及對眾生的慈悲,又何怕之有呢?
  • 懺悔文(淨空法師認可)
    正法閱讀推薦淨空法師微信號:jkfs777中國佛緣微信號:zgfy777大悲禪寺微信號:dbcs777
  • 親近過淨空法師的青年法師的感言---能利法師
    善知識者,淨空法師也。師乃當代光復佛教為佛陀教育之先軀泰鬥。其所言說皆契於佛理,合於世道;其所行處,是為眾等之楷模,人天之師表,乃吾等之真正歸依處,慚愧末學能利等,能親近老法師,得老法師親為指教,其大幸豈三生哉!先得根本智,再以多聞,則無往而不至。昔六祖能大師,三年而啟根本智,觸類旁通,聽涅盤等,未半而達經義,此方便智也。淨老法師教法與此同,師喻根本智為樹之根、幹,方便智為枝、條等。
  • 阿彌陀佛因地無量的願與行(十二)·乘一法師(雷州話)
    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因問:「孔公算汝終身若何?」餘以實告。
  • 佛歌《慈母橋》,聽哭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桂林一連出現四家念佛養老院天津靜修福善養老院第二位菩薩往生了參學北京雙緣後,我們養老院(錦虹老年公寓)開始天天快樂念佛德州雙緣安養院一行15人慰問白血病少年重慶佛光養老院歡迎大家入住,不論能不能自理
  • 佛說,常行這10件事,是為最吉祥!
    這在佛教經典《佛說吉祥經》中亦有提及,一日,佛在舍衛國祗陀園孤獨精舍,曾有眾神和眾人來到佛的住所。請佛開示:「我等天人眾,願永遠幸福,我佛慈悲,請告訴我們如何才能獲得吉祥?」佛說,常行這10件事者,是為最吉祥的人。
  • 五、關於《行願品》| 以什麼心做事 最終就會成就什麼
    2除《行願品》外,《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也圍繞發菩提心的相關內容作了專門論述,以華嚴見地闡揚菩薩初發心功德。在我們的觀念中,發心只是成佛之路的起點。而依華嚴見地來看,「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圓滿發心與最終結果無二無別。若菩提心發到位,和成佛所成就的,便是同一種心。但這一發心要求極高,不同於普通的發心,更非泛泛一說,必須準確而圓滿。
  • 良因法師簡介
    法師簡介 良因法師,於199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大學期間便參加蓮因寺大專學生齋戒學會,並擔任數屆總務學員長,於其間親近懺公上人,受上人慈悲攝受而發起出世之心,於上人座下披剃。 1991年法師於日月禪寺受大戒,之後前往淨律學佛院(第五屆) 就讀,為期三年,畢業後便留任學院擔任監學、教務長等執事工作,並擔任教學法師之職務,專職僧眾教育。 法師在學院其間,受教於達理老法師、性梵老法師等已故尊宿,以及道海律師、果清律師、慧天老和尚等善知識座下。於僧格之養成及戒、教二門受益良多。
  • 淨空法師: 破迷開悟是因 離苦得樂是果【太上感應篇87】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十願裡面就教導我們,「請轉法輪,請佛住世」,我們偏偏不請,被魔去請,這是我們的過失。佛給我們這個警惕,這裡頭有兩樁事情,第一個親近善知識,這個機緣稀有難逢,一定要緊緊的抓住;第二個要請佛住世,要請轉法輪。實在講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這兩條是主要的、最重要的。請轉法輪就是講學,前面的四願就是改過,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除業障這是改過。
  • 妙建法師:鍥而不捨行大願 一切眾生做陪練
    新年第一天的傍晚,幾位常住法師和居士坐在辦公室,聆聽恩師——上妙下建大和尚的法語甘露。某法師仰望了師父一會,沉思片刻後說道:「師父,弟子通過這一兩年和信眾溝通、帶動大家發心,自己感觸很多。因為深感師父弘法利生的事業很大,但看到自己和大家修行還差的很遠,所以最近心裡有些傷感。」師父:「這個時代就這樣,你要做的是鍥而不捨地努力,至於別人怎麼樣那是他自己的造化。
  • 《來佛三聖永思集》26:戒為無上菩提本(供稿人:悟勝法師)
    從不殺生到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這十條戒,是三乘聖人修行成佛所必須要走的一條康莊大道。這是出離輪迴的階梯,是證得涅盤的門戶。  我們在「賢公和尚,佛門榜樣」的光碟中看到,賢公長老的尊堂從小開始吃素,並持之以恆,直到一九五七年,以八十六歲的高齡念佛自在往生。賢公長老自幼耳濡目染,在菩薩母親的薰陶下發心出家且終身茹素絕非偶然,實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