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溫州市家政綜合市場將開始試營業。
該市場由溫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籌建,
將首推「家庭服務人員上門卡」,卡面有申請者照片、二維碼等信息,掃二維碼可以獲得持有人身份信息、健康情況、培訓經歷和僱主評價等內容。
「全國家政行業尚缺乏相應的管理和監管,很多家政服務中介還處於『一張桌子、一部電話、一個人』的低端經營模式,行業內信息不互通。由此導致一些問題保姆在A中介推薦的僱主家有不良行為被辭退後,卻能輕易在B中介裡輕鬆登記找到工作。溫州市家政綜合市場將建『誠信信息追溯管理中心』,通過公安審查篩選不符人員,市場內登記的從業者信息會選擇性公開給僱主做參考。」5月7日,溫州市人社局人才管理服務辦公室副主任、市技術工人交流服務中心主任吳松河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溫州市家政綜合市場坐落於鹿城區車站大道209號銀苑大廈二樓,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系家庭服務一站式平臺。市場內劃分為家政體驗區、公共服務區、家政交流區、職業培訓區等功能區域,設有臥室、嬰兒房、廚房等,僱主可以現場要求受僱者模擬為小孩洗澡、為老人翻身按摩等服務。此外,市場還設有家庭服務業產品集聚中心、誠信信息追溯管理中心、人力資源供需對接中心、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實訓體驗中心和糾紛投訴處理中心。
「保姆市場最大問題是沒有行業準入門檻,不良保姆信息不能互通。」吳松河告訴澎湃新聞說,
溫州市家政綜合市場首先設立行業準入門檻,家政服務人員入駐登記申請時,其身份信息將由市人社局發至公安部門審查,如有案底或是網上在逃人員將不予錄取。
「我們目前還在與公安進行溝通,對於案底重點是關注搶劫、盜竊、吸毒、鬥毆或虐待等與家政行業有關的記錄。」
據介紹,通過身份審查後,申請者還將在市場內進行心理測評,測評結果作為該人員是否合適成為家政人員的參考。此外,申請者還必須在指定醫院檢查後取得健康證。此後,市場還會為申請者提供免費的崗前培訓,包括急救知識、職業道德素養、法律意識等課程,還有溫州人習俗、溫州菜怎麼做等培訓。
通過上述流程後,申請者才能拿到市場的「家庭服務人員上門卡」,市場內中介機構必須派遣持卡人員前往僱主家中從事家政服務。目前,已有佔溫州城區家政市場營業額一半以上的22家企業入駐市場。
市場對家政企業入駐也作出了規範管理:
一、對入駐企業每年統計訂單量、好評率,連續排名末尾的將被尚未入駐企業替代;
二、根據服務類型和中介費用,為企業開出保姆指導價,企業須在規定指導價格區間定價;
三、僱主支付中介費後,先留在市場帳戶上,7天後才到達企業帳戶。根據中介費的高低,企業為僱主更換保姆時限將增加,如中介費380元,一個月內無條件更換,980元,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無條件更換。
據介紹,僱主到市場後也要身份登記,內容包括:需要哪類家政人員、所需服務時間、是否住家等,這樣通過系統可以推薦合適的保姆。
「登記僱主的身份信息還有一個作用,可以對已僱傭過的保姆工作情況進行評價,這樣做是防止虛假評價的出現。
如果保姆一年收到三次『差評』將被列入『黑名單』,需再次培訓學習後才能上崗。
」吳松河告訴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