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培養基本常識

2021-03-03 佑研匠簇

細胞培養的一大優勢在於能夠控制細胞生長的物理化學環境 (即:溫度、pH 值、滲透壓、O2 和 CO2 壓力) 和生理環境 (即:激素和營養素濃度)。除溫度外,培養環境均由生長培養基控制。

雖然細胞培養的生理環境不如其物理化學環境明確,但是通過對血清成分更好地了解、確定細胞增殖所需的生長因子以及更好地了解培養過程中的細胞微環境 (即:細胞間相互作用、氣體擴散、細胞-基質相互作用),現在可以採用無血清培養基進行一些細胞系的培養。

貼壁培養與懸浮培養

目前主要有兩種基本的細胞培養體系,一種是使細胞在人工基質上單層生長 (即:貼壁培養),另一種是使細胞在培養基中自由漂浮生長 (懸浮培養)。除造血細胞系和其他一些細胞外,大多數脊椎動物細胞均具有貼壁依賴性,必須在合適的基質上培養,且該基質必須經過特殊處理,以便細胞粘附和伸展 (即:組織培養處理)。但是,許多細胞系也可採用懸浮培養。大多數商品化的昆蟲細胞系在單層和懸浮培養體系中均能很好地生長。

懸浮培養細胞可在未經組織培養處理的培養瓶中培養,但是培養容量表面積比 (通常為0.2–0.5 mL/cm2) 的增加,阻礙了有效的氣體交換,因此需要對培養基進行攪動。這種攪動一般通過磁力攪拌器或者轉瓶實現。

培養基

培養基是培養環境中最重要的成分,因為它可提供細胞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素、生長因子和激素,並能調節培養體系的 pH 值和滲透壓。

儘管早期的細胞培養實驗採用從組織提取物和體液中獲得的天然培養基進行,但是由於要對培養條件進行標準化、提高培養基質量以及需要量的增加,促使人們開發出成分確定的培養基。目前主要有三種培養基,即:基礎培養基、減血清培養基和無血清培養基,三者對血清添加量的要求不同。

• 血清是基礎培養基中極為重要的細胞生長和粘附因子、激素、脂質和礦物質來源。此外,血清還可調節細胞膜通透性,並可作為向細胞內運送脂質、酶、微量營養素和微量元素的載體。但是,在培養基中添加血清也有一些缺點,包括:成本高,存在標準化、特異性和變異性問題,具有一些不良效應,例如:可促進或抑制某些細胞的生長和/或功能。如果血清供應單位的聲譽不夠好,那麼血清的汙染也會對細胞培養實驗的成功造成嚴重威脅。

• 基礎培養基

大多數細胞系均可在基礎培養基中生長良好,基礎培養基中含有胺基酸、維生素、無機鹽和碳源 (如葡萄糖),它們的主要作用如下所示,但是這種基礎培養基配方中必須添加血清。

- 胺基酸: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不同的細胞對胺基酸的需求各異,但幾種必需胺基酸細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培養液提供,如組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等。

其餘非必需胺基酸,細胞可以自己合成,或通過轉氨作用由其他物質轉化而來。絕大部分細胞對穀氨醯胺有較高的要求,因為穀氨醯胺是作為能源及碳源物質同時被細胞利用,是細胞合成核酸和蛋白質必需的胺基酸,在缺少穀氨醯胺時,細胞生長不良而死亡,所以各種培養液中都含有較多的穀氨醯胺。細胞所能利用的胺基酸是L型同分異構體,D型胺基酸不能被利用。

- 維生素:維持細胞生長的一種生物活性物質,對細胞代謝有重大作用。它們在細胞中大多形成酶的輔基或輔酶,沒有它們,酶便沒有活性,代謝活動將無法進行。維生素分為水溶和脂溶兩大類,水溶性維生素有:B族維生素、膽鹼、葉酸、肌醇等,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D、E、K等。有的培養液中直接採用ATP和輔酶A。

- 葡萄糖:大部分培養基都以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之一。(是主要作為碳源利用的)

- 無機鹽:維持培養基滲透壓平衡,參與細胞的代謝活動,主要有Na+、K+、Ca2+、Mg2+等

- L-穀氨醯胺:在細胞培養液中L-穀氨醯胺是大部分細胞培養基的基本成分;脫掉氨基後,L-穀氨醯胺可作為培養細胞的能量來源、參與蛋白質的合成和核酸代謝。L-穀氨醯胺的降解導致氨的形成,而氨對於一些細胞具有毒性。L-穀氨醯胺是一種並不穩定的胺基酸,在中性的水溶液中會自發降解,  半衰期一般為3 weeks at 4oC, 5 days at 37oC

- 酚紅:在培養基中被用來作為PH值的指示劑:中性時為紅色,酸性時為黃色,鹼性時為紫色

- HEPES緩衝系統:用來增加pH緩衝能力。HEPES在pH7.2-7.4之間有很強的緩衝能力,當透氣的培養器皿被拿到二氧化碳培養箱外面的時候,由於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很低,培養液中碳酸鹽緩衝系統就會失去效果,這時候HEPES緩衝系統就能繼續保持 pH的穩定。因此,培養基中的HEPES 可抵抗細胞代謝和培養環境改變引起的 pH 值波動。該培養基適用於穩定敏感性細胞培養體系的 pH 值。

• 減血清培養基

減少血清對細胞培養實驗不良效應的另一種策略是使用減血清培養基。減血清培養基是一種補充了營養素和動物來源因子從而降低了血清需要量的基礎培養基配方。

• 無血清培養基

無血清培養基 (SFM) 通過用適當的營養和激素成分代替血清,避免了使用動物血清帶來的問題。無血清培養基配方可用於多種原代細胞和細胞系,包括:用於重組蛋白生產的中國倉鼠卵巢 (CHO) 細胞、各種雜交瘤細胞系、Sf9 和 Sf21 昆蟲 (草地貪夜蛾) 細胞系以及用於病毒生產宿主細胞系 (例如:293、VERO、MDCK、MDBK) 等。使用無血清培養基的一大優勢是可通過適當的生長因子組合使培養基對特定細胞種類具有選擇性。下表列出了無血清培養基的優缺點

• pH 值  大多數正常的哺乳動物細胞系都能在 pH 值為 7.4 的環境中生長良好,而且不同細胞株間差異極小。但是,目前發現有些轉化細胞系在輕度偏酸性的環境 (pH 7.0–7.4) 中生長較好,而有些正常的成纖維細胞系更適合輕度偏鹼性的環境 (pH 7.4–7.7)。Sf9 和 Sf21 等昆蟲細胞系最適合在 pH 值為 6.2 的環境中生長。

• 二氧化碳  生長培養基可控制培養體系的 pH 值,為培養的細胞緩衝 pH 值的變化。這種緩衝作用通常是通過添加有機緩衝鹽 (例如:HEPES) 或者二氧化碳-碳酸氫鹽緩衝鹽實現。由於培養基的 pH 值取決於溶解態二氧化碳 (CO2) 與碳酸氫鹽 (HCO3–) 間的精密平衡,因此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會改變培養基的 pH 值。為此,使用二氧化碳-碳酸氫鹽緩衝鹽培養基時必須使用外源性二氧化碳,特別是使用開放式培養皿培養細胞或者進行高濃度的轉化細胞系培養時。雖然大多數研究人員通常使用濃度為 5–7% 的二氧化碳,但是 4–10%濃度的二氧化碳適用於大多數細胞培養實驗。然而,每種培養基均具有其推薦的二氧化碳壓力和碳酸氫鹽濃度,以便達到正確的 pH 值和滲透壓;更多信息請參閱培養基製造商提供的說明書。

• 溫度  細胞培養的最佳溫度主要取決於細胞供體的體溫,此外也受到解剖部位體溫差異的影響 (例如:皮膚溫度低於骨骼肌的溫度)。與溫度過低相比,細胞培養時溫度過高是更為嚴重的問題;因此,往往將培養箱的溫度設定為略低於最佳溫度。

- 大多數人和哺乳動物細胞系在 36°C 至 37°C 下具有最佳生長狀態。

- 昆蟲細胞在 27°C 下具有最佳生長狀態;在低於 27°C 以及 27°C 至 30°C 範圍內,細胞生長較慢。溫度超過 30°C 時,昆蟲細胞活力降低,即使溫度降至 27°C,細胞活力也無法恢復。

- 禽類細胞系在 38.5°C 時具有最佳生長狀態。雖然此類細胞也可在 37°C 下培養,但其生長速度會變慢。

- 來源於冷血動物 (例如:兩棲動物、冷水魚) 的細胞系可耐受很寬的溫度範圍(15°C-26°C)。

Tips: 請注意每種細胞的培養條件均有所不同。偏離某種細胞所需的培養條件會導致細胞表型異常,甚至培養完全失敗。因此大家應熟悉自己使用的細胞系,實驗中嚴格遵守所有產品附帶的操作說明。

相關焦點

  • 細胞培養基本操作要領
    細胞培養是生物醫藥科研工作者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決定實驗成敗的關鍵環節。因此,了解細胞培養基本操作要領對於生物醫藥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尤為重要。本文將從實際操作角度談談體外細胞培養過程中的操作要領。
  • 馬爾他農業專家:年輕一代缺乏基本的農業常識,學校應該培養
    馬爾他農業專家稱,年輕一代缺乏基本的農業常識,不少人認為胡蘿蔔是超市裡長出來的。為此,專家希望學校教育應該培養學生的「土壤意識」。據《馬爾他時報》24日報導,多名專家警告,馬爾他的農業發展面臨危機。其中一名專家斯賓塞的觀點尤為讓人印象深刻。
  • 如何培養細胞?這套細胞培養新手入門指南送給你
    什麼是細胞培養?細胞培養(cell culture)是指在體外模擬體內環境(無菌、適宜溫度、酸鹼度和一定營養條件等),使之生存、生長、繁殖並維持主要結構和功能的一種方法。細胞培養也叫細胞克隆技術,在生物學中的正規名詞為細胞培養技術。
  • 培養細胞生長的條件_鄭大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動物細胞在體外培養的基本條件,是儘量提供與體內生活條件相接近的培養環境。體外培養細胞的營養要求體外培養的細胞需要一些基本的營養物質,包括胺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一些無機離子。胺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不同種類的細胞對胺基酸有不同的要求。細胞所能利用的胺基酸是L型同分異構體。
  • 細胞培養基的種類及應用
    2、MEM細胞培養基又稱低限量Eagle培養基(Minimal Essential Medium),1959年在Eagle's基礎培養基(BME)上修改而來,刪去賴氨酸、生物素,胺基酸濃度增加,適合多種細胞單層生長,有可高壓滅菌品種,是一種最基本、試用範圍最廣的培養基,但因其營養成分所限,針對生產之特定細胞培養與表達時,並不一定是使用效果最佳或者最經濟的培養基
  • 細胞培養實驗技術大全(一)
    第一章 細胞培養的基本原理與技術現代生物技術一般認為包括基因工程技術、細胞工程技術、酶工程技術和發酵工程技術,而這些技術的發展幾乎都與細胞培養有密切關係,特別是在醫藥領域的發展,細胞培養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價值。
  • 293細胞培養的經驗總結
    293細胞是貼壁依賴型呈上皮樣細胞,表現出典型的腺病毒轉化細胞的表型,細胞允許Ad5和其他血清型腺病毒在其上增殖。哺乳細胞的大規模培養方式有三種:貼壁培養、微載體培養、無血清懸浮培養。這三種方式均可用於293細胞的大規模培養。293細胞在無Ca2+或含Ca2+培養基中可同樣生長,也可生長在血清濃度降低的培養基中。單層培養細胞在5-10%FBS-DMEM中能生長很好。
  • HepG2細胞如何培養好?
    胎牛血清 DMEM 培養基 ,混勻後加入細胞培養板 ,每孔 1 ml,5%CO2溫箱 37℃培養。1.2 復甦用培養基的選擇鍾志宏等使用培養基培養基RPMI-1640和DMEM兩種培養基對HepG2細胞進行培養,結果發現,用DMEM培養基培養的細胞結果在接種密度為1×104/cm2、血清含量為15%時,經6h培養後細胞開始貼壁,12h後大部分細胞貼壁,且增值速度最快,4d後可以按1:3的比例傳代。
  • 細胞培養操作流程
    一般標準的細胞培養室應包括配液室、準備室和培養室。三室既相互連接又相對獨立,各自完成培養過程中的不同操作。【實驗目的】①了解培養室的設置和設備。②學習無菌概念和無菌操作要領。根據層流方式的不同,超淨工作檯主要分為水平層流式和垂直層流式兩種,基本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將室內空氣經粗過濾器初濾,由離心風機壓入靜壓箱,再經高效空氣過濾器,由此送出的潔淨氣流從一定的均勻的斷面風速通過無菌,從而形成無塵無菌的高潔淨度工作環境。但兩種淨化臺的氣流方向不同。
  • 康寧生命科學:3D細胞培養和2D細胞培養的區別
    3D(三維)培養細胞是目前非常火的細胞培養方式,可以彌補很多傳統2D細胞培養的局限。康寧生命科學旗下的Matrigel等細胞基質、Transwell細胞小室和全新超低附件表面的3D球型微孔板是適用於3D細胞培養的有效工具。多年來,無數用戶使用這些產品取得卓越研究成就。
  • 原代細胞培養的技巧
    如果接種的細胞密度過大,會導致營養物質供應不足,代謝廢物積累較快需要經常換液和傳代。2)適當增大原代培養接種的細胞密度,給培養的細胞提供更多的類似於在體內時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會極大提高原代培養的細胞在體外存活率。待細胞適應體外環境後進行傳代培養時再以較低的密度接種和培養。3)儘快使接種的細胞貼壁,是決定培養能否成功的關鍵。
  • 細胞培養的一般步驟
    一、細胞復甦將凍存細胞從液氮中取出後,在37℃水浴鍋內不斷搖動促進其融化。
  • DC細胞培養SOP
    13、吸去上清,細胞沉澱用含1% FBS的RPMI-1640培養基重懸,計數後調整細胞濃度為4*106/ml,接種到T175培養瓶中,置孵箱中孵育2h。二、DC培養:1、2h後取出培養瓶,鏡下觀察有細胞貼壁,吸去懸浮的細胞,並加入少量培養基衝洗瓶底兩次,將洗液與懸浮細胞混合,計數後離心後用於培養CIK細胞。
  • 「實驗」細胞傳代培養
    移液器2.熟悉細胞培養過程中的無菌操作技術。3.掌握細胞傳代培養的基本方法。4.掌握貼壁生長細胞的一般形態和生長狀態。二、實驗原理1、細胞培養的概念細胞培養是指在體外模擬體內的生理環境,培養從機體中取出的細胞,並使之生存和生長。體外培養包括器官培養、組織培養和細胞培養(cell culture)。
  • 細胞培養常見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如何選用特殊細胞系培養基?   培養某一類型細胞沒有固定的培養條件。在MEM中培養的細胞,很可能在DMEM或M199中同樣很容易生長。總之,首選MEM做粘附細胞培養、RPMI-1640做懸浮細胞培養是一個好的開始。   2. 何時須更換培養基?   視細胞生長密度而定, 或遵照細胞株基本數據上之更換時間,按時更換培養基即可。   3.
  • 細胞培養實驗室的環境設計
    細胞培養室和設計原則是防止微生物汙染和有害因素影響,要求工作環境清潔、空氣清新、乾燥和無煙塵。細胞培養室的設計原則一般是無菌操作區設在室內較少走動的內側,常規操作和封閉培養於一室,而洗刷消毒在另一室。
  • 關於細胞培養基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識
    >6.普通細胞培養基7.培養基發展的挑戰簡介細胞培養現在已成為應用於生命科學的主要技術之一,它是從動物或植物移取的細胞、組織或器官並將它們在有利於生長的人工環境中培養的統稱。細胞最適生長的基本環境要求是:控制的溫度,良好的細胞附著基質和適當的培養液和培養箱,能夠保持正確的pH值和滲透壓。在動物細胞培養中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一步是選擇適當的培養液用於體外培養。生長培養基或培養基是液體或凝膠狀態的,設計用於支持微生物、細胞或小的植株生長。培養基是控制最佳的細胞生長最重要和最複雜的因素。細胞培養基通常包括適當的細胞能量來源和調節細胞周期的化合物。
  • 動物細胞培養及外源基因導入的原理和方法
    細胞培養是現代生物學研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之一。體外培養的細胞可採用顯微鏡,電鏡等直接觀察記錄,充分滿足實驗的要求。另外還具有研究範圍比較廣泛,研究費用相對經濟等優點。然而,細胞培養也有其局限性。由於培養的細胞脫離了機體複雜的環境條件,其細胞形態和功能都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尤其是體外反覆傳代、長期培養的細胞,有可能發生染色體非二倍體改變等情況。
  • 2020年中考生物複習提綱: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闡述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所有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
  • 細胞原代培養——萬融實驗
    原代培養又稱初代培養,是指直接從機體內獲取組織或細胞,接種培養至第一次傳代階段。一般持續1~4周。原代培養的細胞有貼壁生長和懸浮生長兩種。貼壁培養是根據胰酶的消化原理,使細胞間的蛋白質水解,細胞離散,然後加入適量的培養液,置於合適的容器內,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