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抗疫一線的成果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做好防護也是每個人的當務之急。於是,此前大家並未特別關注的N95口罩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一躍成為了爆款。隨後,一些車企扎堆發布了旗下N95防護級別的汽車,掀起了一波討論的熱潮……
這是確有其事還是博取眼球?其實我們在本周二的直播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借疫情熱度的N95汽車,都是噱頭。錯過直播的朋友們不必擔心,關於為什麼有此結論?本文咱們就來好好梳理一番。
[·「擦邊球」式的借勢營銷·]
這波借勢營銷的所有車企,一律沒有在海報或是文字描述裡標明新冠狀病毒,畢竟連鍾南山院士等抗疫專家都沒說過,有能防護新冠病毒效果達到95%以上的裝備。N95口罩只是防護效果最好,卻也沒敢誇下如此海口,而且口罩的N95級別還有適用於不同場景的細分產品。
關於N95口罩,我們諮詢了做醫療器材的專業人士。他表示這個名詞是一個「遞進」關係:首先,口罩是對口、鼻兩大人體呼吸系統終端最直接的保護,這個先天優勢是大前提。
其次,才涉及N95的概念,市面上的N95口罩主要有三類,分別對應醫用、防霧霾以及工業防護。這其中,醫用N95級別口罩防護新冠病毒的效果最佳,可在近距離面對患者時使用,能阻擋大部分帶有病毒的飛沫進入呼吸道,是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必備醫療物資。
早在2月2日,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醫用防護口罩的要求更高一些,不光是防護的性能,在生產環境(十萬級無塵車間)和企業資質上都有嚴格的要求。」
也就是說:直接防護口、鼻,目前效果最佳,且生產環境有嚴格要求的醫用N95口罩,對於新冠病毒的阻擋是「大部分」。那麼汽車呢?要看最關鍵的空調濾芯。
疫情之下,不同專家給出的防疫辦法中幾乎都提到了通風,打開車窗甚至是車門自然是通風最直截了當的辦法,但這個狀態下就沒有防護和過濾效果了。車門與車窗全部關閉,空調濾芯則要承擔平衡通風與過濾、防護之間矛盾的絕大部分工作。
參照上文的三點來看汽車的空調濾芯:
第一,作用無法直達口、鼻兩人體的呼吸器官。
第二,效果與家裡用的淨化器、新風系統沒有本質差異,都是通過靜電吸附、負離子滅菌、臭氧過濾等方式循環過濾,只相當於民用級別,達不到醫用的水平。
第三,我們對相關企業諮詢得到的反饋是:汽車空調濾芯生產環境的無塵級別,達不到十萬級無塵車間的水平。另外,汽車確實有高於民用級別的「車規級」標準,主要涉及電子元器件安全、零配件抗極端溫度的能力等方面,但不包含空調濾芯以及空調系統。
註:汽車空調濾芯出自車企背後的供應商,博世、馬勒等品牌的產品,大家在電商平臺一搜便知,再上一級的材料(過濾介質)主要集中在科德寶和曼胡默爾兩家企業。
[·宣傳內容本身沒毛病 但全是「送分題」·]
打破第一印象或者說慣性思維,細看車企這波「擦邊球」的內容,其實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如一小時的滅菌率大於85%,對直徑0.5-5微米顆粒物的過濾效率可達95%以上,近期宣傳涉及的車型全都是實事求是的、沒誇大其詞。
但這只是「送分題」,其它裝備了主流空調濾芯、空調相關過濾功能的車型都能實現,這是我們採訪空氣品質檢測權威機構專家得出的反饋。
他還表示:病毒進入到車裡了,什麼空調都沒戲,這是汽車空調「防外、不防裡」,單向、被動的先天機制。所以說,應對新冠病毒是現階段沒有人能答出來的「超綱題」。
換個角度來看,這波N95汽車營銷只涉及幾個自主品牌,而歐、美、日、韓的合資和進口全品牌算上,大部分都沒有發聲。老牌的國際品牌技術都達不到嗎?車價貴了幾倍的豪華車型在空調方面反而落後?怎麼看都不符合商品的規律和人們的認知。
回到營銷方案的具體內容……
先說滅菌,這對於新冠病毒根本就是無稽之談。首先,病毒和細菌是兩個東西想必大家都所有耳聞,用最簡單的描述來區分二者:病毒全是對人有害的,細菌有壞的、也有益生菌、乳酸菌等好的。滅菌和殺毒是兩回事,與此次的新冠病毒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套用一句網友的戲言:汽車空調要是能把新冠給滅了,那還要研究特效藥的專家和一線的醫護人員幹什麼呀?
接著說過濾,這方面我們搜狐健康頻道同事給出了專業解釋(註:1微米=1000納米):上文提到的直徑0.5-5微米換算下來等於500-5000納米,其中包含大家熟悉的pm2.5,即直徑2.5微米(2500納米)以下懸浮顆粒。而新冠狀病毒單體是百納米級別的(80-120納米),一個汽車空調濾芯無法防護的級別,處於國際高效空氣過濾器(HEPA)標準中,最容易穿透的100-300納米區間。
雖然新冠病毒傳播需要飛沫等載體,顆粒物直徑會隨之增加到700-800納米級別,進入到主流汽車空調發揮過濾作用的區間,但效果如何並沒有權威、專業的測試進行驗證,哪個車主都不想當「小白鼠」。
說到權威、專業的驗證,此前天津華誠認證中心自稱發布的「國內首個達到N95級別的汽車空調濾清器過濾效果分級認證」,遭到了廣泛的質疑。這其中,上文提到的汽車空調濾芯材料(過濾介質)供應商認為,這是在誤導民眾,並給出了有理有據、深受大家認可的看法,詳見以下內容。
首先,該認證使用的測試介質是A2礦物質粉塵,替換了氯化鈉氣溶膠(口罩測試的介質),這個新冠病毒的關鍵傳播媒介,屬於偷梁換柱、錯誤引導。
其次,用A2礦物質粉塵的過濾效率為95%,用氯化鈉氣溶膠測試只能達到70%左右,實際防護效果相比宣傳的「N95級」相距甚遠,完全達不到防護病毒的功效。
[·汽車空調濾芯的三大瓶頸·]
上文通過汽車空調濾芯與N95級別口罩的對比,以及防護、過濾新冠病毒達不到N95的問題根源,論證了N95汽車的不靠譜。那麼問題出在哪了?源於汽車空調濾芯的三大瓶頸。
第一是材料,還是前文提到的科德寶以及曼胡默爾,汽車空調濾芯的過濾介質主要來自這兩家企業,導致所有車企源頭的用料都差不多,想要在這方面有所突破,需要材料基礎科學進步,而且還得能夠控制成本實現商業化。
即便現在材料已經在實驗室裡研製出來了,到大批量產、裝車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這方面,吉利投資3.7億元人民幣,加速推進研發健康汽車、IAPS智能空氣淨化系統,就是從側面對N95汽車現狀一個有力的回應。
x
吉利這個「不是已經有了N95汽車了,而是投入高成本研發相關技術」的做法,上了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想來大家對此也是認可的。但矛盾的是,吉利集團的電動車品牌幾何汽車在本周二我們的直播期間,發布了拿到上文天津華誠「不靠譜認證」的「首個CN95標準汽車」,我們直播一開始「吹」完吉利,瞬間就被「打臉」了。
第二是面積,這其實是一個數學問題。如果把空調濾芯的面積看作「分子」,整車大小是「分母」,那麼二者的「比值」就是過濾效率。在不同車輛內部封閉空間沒有太大的差距的情況下,「分子」大了、「比值」自然更大。
這種「分子」大的案例,最典型的就是特斯拉前幾年發布的生化防禦模中,空調濾芯的面積接近普通車的10倍之多,過濾效率優勢明顯。即便如此,特斯拉也沒有站出來說能夠防護新冠病毒。
第三是過濾效率,只是與第二點的方向不同。國際上有很多標準,適用於汽車空調濾芯以及空氣淨化器的設備的,正是前文提到的HEPA標準,即高效空氣過濾器的分級。常用的汽車濾芯處於H11-H13,數字越大代表單次過濾的效率越高,那H50甚至是100級別是不是就能防護新冠病毒了?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過濾最終要看的是整體效率,這與單次效率和空氣循環效率有關,但這二者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係。舉個直觀的例子,一個人帶3層口罩,單次過濾要比戴一層的更好,而更多口罩的阻力會降低進入口鼻的空氣量,影響到通過空氣流通、循環來調節空氣的效果。單次過濾效率高而不透風可不行,需要平衡過濾空氣的阻力和換氣量之間的矛盾。
當然了,汽車空調濾芯的單次效率較高的情況下,想要保證整體效率,加大空調的風量也是可以的辦法,但這又涉及到了噪音的問題,即3層口罩必然伴隨著大口喘粗氣的聲音。試想一下,用車內沒法聽歌,乘客溝通全靠吼、累了發微信等,來換取較高的過濾效果,這誰受得了呀。
[·接近N95汽車「偽命題」的負壓救護車·]
N95汽車是「偽命題」,即便是疫情期間多次出現在新聞中負壓救護車,也沒有能達到N95級別的相關論證,只是有著現階段最好的效果。車內形成負壓即向車外抽出空氣,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汽車天窗翹起的狀態,可抽離車內的煙味等達到換氣效果,但這是被動的。
負壓救護車通過主動的設備能夠大幅提升效果,病人位於救護車內部的負壓區域,呼出帶有病毒的氣體、氣溶膠會被抽走,經過消毒處理後將無害的氣體排除車外。
[·紫外線消毒燈是汽車殺毒的利器?·]
紫外線消毒燈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很多醫院病房都在用,專家也說這個能殺滅新冠病毒,這似乎成為了一個汽車改裝的新方向。不過從車企和做汽車後裝市場從業人員的反饋來看:紫外線消毒燈出現在救護車裡面,倒還能理解,用在普通車裡就不太合適了。
「不合適」主要有兩方面。首先,紫外線消毒燈工作的區域,人是不能身處其中的,會對人體帶來傷害,而消毒結束之後開關車門的風險在所難免。其次,醫院以及醫療機構使用的紫外線消毒燈都是220V的,車載12V效果方面弱化之後,能否殺滅新冠病毒、需要多長時間等等問題,專家沒說呀。
[·「電」是汽車空調遠期目標的掣肘·]
1月份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核心技術論壇上,有專家提出了一個未來願景:汽車車內部空間將成為一個封閉的小型氣候帶。而技術方面的掣肘,一方面是前文提到的空氣濾芯三大瓶頸,另一方面則來自汽車用了幾十年的12V電瓶。
更大功率是更高效的空調系統的條件之一。功率大家中學物理課都學過,主要取決於電壓和電流,電流主要看線纜的粗細,車就那麼大的零配件布局空間,加粗線纜的升級潛力不大,那就剩提升電壓了。
12V電瓶的電壓不夠,最直觀的就是現在一些汽油車用的48V弱混系統,得把電壓升上去,才能支持電渦輪、滑行時發動機啟停、動能回收等功能。另外,雖說純電動車的動力電池和12V電瓶之間有DC-DC轉換裝置,沒有疫情期間汽油車長時間停放打不著火的問題,但空調、音響等等的用電設備,也是用12V電瓶的電。
所以無論什麼動力源的車型,我們在此大膽預測:隨著未來汽車科技進步,數量更多、用戶體驗更好的功能,電壓或許不是提升至48V,但必然會帶來一波對12V電瓶這個用電來源、整車電子架構基礎的顛覆。畢竟現在的12V也是從1950年以前的6V提升上來的。
[·總結·]
借熱點做營銷,是企業一個很常見的手段,往往都能獲得不錯的傳播效果,而一些車企這種蹭疫情熱度的做法,著實讓人大跌眼鏡,而且還是扎堆發布,好似在比誰更不靠譜一樣。當下的特殊時期,各行各業積極的自救我們理解,但這個方式我們不認同!接下來,搜狐汽車·黑客將繼續關注「N95汽車」事件,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