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個長徵故事能講三天三夜

2020-12-13 深圳晚報

深圳晚報記者 崔曉丹

「今天第一次我們市民文化大講堂來了這麼多的朋友。」周末深圳市圖書館5樓報告廳,市民文化大講堂主持人文峰面對擠得滿滿當當的觀眾席,一開場如此說道。周末多雨,不少深圳人選擇宅在家中,在圖書館報告廳卻有另一番熱鬧的景象,主辦方放置的座位已全部坐滿,不少未「搶到位」的觀眾沒有離開,而是站在報告廳後面,聽完了一個多小時的演講。中途幾乎沒有手機鈴聲響起,也幾乎沒有人玩手機,觀眾的情緒跟隨臺上嘉賓的演講而變化,時而點頭時而嘆息。

9月11日下午,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活動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宇大校,發表《長徵,一部說不完的故事》主題演講,深圳市人大代表黃翔、深圳晚報社會新聞中心副主任李晶川擔任助講嘉賓,賀龍元帥之女賀曉明女士也來到了活動現場。當天不少市民自發前來參加講座,同時海軍駐深圳某旅、廣東陸軍預備役高炮某團、廣東海警總隊深圳支隊四大隊、廣東公安邊防六支隊、寶安區人武部專門組織人員參加活動。

人活著本身也是一次長徵

「30多年來我多次走上長徵路,今年我當兵41年,對長徵路情有獨鍾。」主講嘉賓陳宇大校從事長徵史研究30多年,是國內著名軍事歷史學家、紅軍史、長徵史資深學者,曾超過10次走訪長徵路。陳宇與深圳晚報也頗有淵源,他是目前正在深圳晚報刊登的專題報導《重走長徵路》的特約評論員,每周撰寫文章,發表評論。

提起長徵,對曾經歷過那段歷史的老人來說,是一曲壯歌,充滿了血與淚。而對於90後、00後來說,可能只是教科書上的幾篇課文、影視劇中的幾個片段,認知甚少,有的甚至對長徵中發生的一些歷史故事表示質疑。「長徵是一部說不完的故事,長徵路我準備了1000個故事,經典故事可以講個三天三夜。」陳宇表示長徵中還有大量鮮為人知的細節,值得慢慢講述。

今年是長徵勝利80周年紀念,長徵精神成了時下熱詞,陳宇認為長徵精神應該是「堅持信仰」這四個字,「長徵精神主要是文化的精髓和挑戰人類極限的頑強毅力,紅軍在長徵中堅持勝利是人類歷史的巔峰跟我們說的深圳精神是一脈相傳的,習近平主席講的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長徵在路上。」

當下長徵精神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在座很多年輕人,我們有很多老人,我們的人生其實就是一次長徵,人活著本身也是一次長徵,有困難就有長徵精神閃耀起來。」這番話落下,臺下頓時響起陣陣掌聲。

長徵精神應該是「堅持信仰」

長徵中發生過無數慘烈故事,其中很多在現代人看來,充滿了不可思議。陳宇向觀眾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二萬五千裡長徵。陳樹湘指揮的紅三十四師勝利地完成了後衛任務,但卻被敵人截斷在湘江東岸,處在四面包圍中。在戰鬥中,陳樹湘腹部中彈,身受重傷,被俘後掏腹斷腸英勇就義。

而關於「斷腸」這個細節,陳宇說自己在文章中這樣描寫「國民黨抬著他邀賞,當時陳樹湘身上蓋著冬天的大衣,他把手伸到自己的肚子裡去,把腸子絞斷。」1996年陳宇發表文章時,報社的年輕編輯對「絞斷」二字提出了質疑,不敢相信人可以這樣做。而前一陣子,分別有兩家報社的編輯把「絞」字改成了「咬」字,以為他筆誤寫了錯別字。「人的毅力不是你想像的那樣,那時候人就是鋼鐵打的,在那個時間是沒有感覺的。」現在生活安逸,網上不時會出現質疑當年歷史細節的言論,陳宇說一定要把長徵的英雄故事說給年輕人聽,因為它是事實。「精神教育並不是學習紅軍長徵歷史,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素質的培養,從這個地方抓起來我們就不會感覺到長徵遙遠,不會覺得隔閡,就不會作為問題提出來。」

此次活動現場,陳宇大校特意從軍事博物館帶來了長徵勝利70周年時,開國元勳後人組織的重走長徵路的籤名地圖,地圖上不僅有包括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五大書記,彭德懷、賀龍等十大元帥,粟裕、徐海東、陳賡等十大將軍以及董必武、左權等後人的籤名,還有當年紅軍長徵途經的所有市縣的相關公章和郵戳。

相關焦點

  • 「她的故事,得講個三天三夜……」
    「說起她,故事可真多,得講個三天三夜。」青島市政協機關一位工作人員笑著說道:「去年青島市政協全會的大會發言環節,她那句———這世上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這條路不僅指我們腳下的路,更應是新時代人民公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之路——話音剛落,會場就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有半分鐘呢!」「您問秋航委員啊?太熟了!我還是個『秋粉兒』呢!」
  • 搞笑段子:從前有個小孩不睡覺,他媽媽給他講了三天三夜的故事
    孩子:「不行,你先給我講故事!」媽媽:「從前有個小孩不睡覺,他媽媽給他講了三天三夜的故事,小孩想睡都沒辦法睡。」孩子:「媽媽,我要睡了…...」2、昨天凌晨回來,到小區樓下居然一個停車位都沒有!我氣瘋了,於是對著樓上扯著嗓子大吼一聲:「你老公回來啦!」三分鐘不到,十幾臺車開走了。
  • 長徵故事,掰碎了講給95後、00後聽!上音《長徵組歌》復排探班
    廖昌永說,用音樂來講故事,用音樂來講紅色傳承,是上音的優勢和特色。「我們在排練過程中,其實一邊在排練音樂,更是一邊在講內涵講底蘊。」他發現,同學們非常願意聽故事,事實上,也只有當他們聽懂並理解了,所呈現出來的音樂作品才會是靈動、好聽、有溫度的。
  • 幽默段子:從前有個小孩不睡覺,他媽媽給他講了三天三夜的故事
    孩子:「不行,你先給我講故事!」媽媽:「從前有個小孩不睡覺,他媽媽給他講了三天三夜的故事,小孩想睡都沒辦法睡。」孩子:「媽媽,我要睡了………」
  •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長徵出發地傾聽那些感人的長徵故事
    80多年前開始的那場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裡長徵,譜寫出中國共產黨人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英雄史詩;80多年過去了,曾經親身經歷過那段艱苦歲月的人日漸凋零,但紅軍留下的長徵精神永遠不會褪色,依然激勵著長徵沿途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近日,記者隨民政部組織的「長徵英烈紀念行採訪宣傳活動」一行走進江西、貴州兩省,探訪發生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的長徵故事。
  • 草鞋走出的長徵——「畫說長徵」之一
    陳羅壽一輩子生活在江西省于都縣,這裡正是82年前中央紅軍主力長徵集結出發地。從他記事起,母親反覆講述的故事就像一幅幅畫面始終印記在他的腦海裡:1934年重陽節前後,於都迎來了集結的大部隊。母親趕製了20多雙草鞋,一一送給即將長徵的紅軍戰士。那之前,陳羅壽當紅軍的父親曾捎信回來,囑咐母親多打些草鞋。 「母親就是用這套草鞋耙給紅軍打草鞋的。
  • 分享長徵故事,踐行紅軍精神
    2020年8月21日上午9時,由六安市統戰部、六安市政協民宗委、六安市婦聯聯合舉辦的女性素質提升工程之黃聖鳳長徵故事讀書分享會,在市政協常委會議室如期召開。參加讀書會的有市婦聯部分領導、市女企業家協會、市愛心聯盟公益聯合會、市女書法家協會選派20名優秀代表、市愛心媽媽公益協會選送80餘名優秀代表,並有10多名學生小記者,共110餘人參加此次會議。
  • 人民日報:南郵老院長講述長徵故事 重傷也要跟著走
    原標題:穿過紛飛炮火,去擁抱夢想(聽老紅軍講長徵故事) 秦華禮正在講述長徵故事。開始長徵時,戰士們帶了棉衣,後來為了減負把棉絮抽了,穿著單衣過草地、爬雪山,很多人都凍傷了。過草地時,先前還能吃野菜、糠、樹葉,後來連青草、青苔都吃,吃得上吐下瀉,最後一次過草地時,能吃的野菜都沒了,只好吃皮帶、槍的背帶、皮包、皮箱,「皮帶直接煮是煮不爛的,要先放在火上烤烤,烤糊了,刮成金黃色,然後切成一塊一塊放在缸子裡慢慢燉,再切小一點才能咽下去。」
  • 講故事,看紅書,誦經典,柳州市柳北區關工委校外學習站掀起"紅熱浪"
    講故事,看紅書,誦經典,柳州市柳北區關工委校外學習站掀起&34;炎熱的暑假、快樂的青少年假期活動已進行了近1個月。柳北區關工委宣講團的老師們不忘初心,把《紅色傳奇》宣講活動送進社區,在青少年校外學習站裡進行了&34;、&34;、&34;&34;&34;&34;等專題宣講,掀起了&34;。
  • 《跟著信仰走——我們家的長徵故事》出版發行
    為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由人民出版社、《軍嫂》雜誌社聯合主辦的國內第一本關於紅軍長徵的家庭口述回憶錄——《跟著信仰走——我們家的長徵故事》出版座談會日前在京召開。該書由《軍嫂》雜誌社編著,共收錄28個紅軍家庭、31名老紅軍的長徵故事,通過老紅軍自述、紅軍家人及身邊工作人員口述的方式,講述了長徵途中紅軍將士堅定信念、緊密團結、浴血奮戰、不畏艱險的英勇故事,講述了長徵精神對紅軍家庭、部隊官兵的深遠影響,從特定角度反映了長徵的歷史和長徵精神的傳承。本報記者董燕玲
  •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毛主席在武山的故事
    因毛澤東在村民費孝忠家住過,自此費家山一夜成名,毛澤東上費家山的故事也廣為流傳。  1  毛主席真是料敵如神  時間回到1935年9月,紅軍長徵經過甘肅。20日,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到達哈達鋪,部隊整修後改編為陝甘支隊。
  • 沙畫裡的長徵故事,致敬青春榜樣
    沙畫裡的長徵故事,致敬青春榜樣 2020-05-15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徵精神在薪火相傳中生生不息——「記者再走長徵路」重慶行見聞...
    7月15日,位於綦江區石壕鎮香樹、高山、皂泥3個村交界處的紅軍橋。紅軍橋原名兩河口大橋。今年是紅軍長徵出發85周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烈日下重走長徵路、風雨中探訪紅軍洞、老宅裡傾聽軍民魚水情……採訪過程中,一個個紅軍故事感動了記者,也感召著一代代人在平凡崗位上弘揚長徵精神。他們是退休老人,是鄉村老師,是第一書記,他們讓長徵精神永葆青春。「秀山花燈名嘴」葉天君,74歲,雙目近乎失明。18日,他被人攙扶著走上講臺,聲情並茂地講述段蘇權將軍和秀山老農的血肉情緣。
  • 長徵路上,九個炊事員和一口行軍鍋的故事看完讓人淚目
    九個炊事員「九個炊事員、一口行軍鍋」,是紅軍長徵中著名的故事之一。長徵是人民軍隊歷史上最具史詩色彩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其行軍路線之漫長、戰鬥程度之激烈、自然環境之艱苦,為人類戰爭史上所罕見。在頻繁的作戰和艱難的行軍中,炊事員既要肩挑背扛必要的炊具,又要盡力保障官兵能喝上開水吃上熱飯,任務十分艱巨,體力消耗極大。
  • 從1數到10,用數字來說長徵的故事,保管你能記得住這人間奇蹟!
    對於紅軍長徵,相信許多朋友都會是這樣的情況:從小到大,無數次聆聽過紅軍長徵的故事,但都是片段式的小故事。因此,紅軍長徵究竟是怎樣的一部史詩,紅軍長徵途中有多少驚天動地的人和事,很難清晰地敘述出來。四大紅軍主力參加了長徵:他們是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其中,紅二十五軍走的是另外一條長徵線路,他們從鄂豫皖蘇區出發,一路長徵,並先於其他三個方面軍到達陝北。
  • 特寫:以色列老兵武大衛的長徵情結
    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和索爾茲伯裡的《長徵——前所未聞的故事》中講述的中國紅軍萬裡長徵的故事所吸引,幾年前他決定要來中國重走當年紅軍長徵路。在他的故鄉,有這樣一個童謠:遙遠的地方有個中國,那裡有大米和茶葉;我們這裡卻只有炎熱和瘧疾。等到武大衛當兵之後,他開始知道了中國到底在哪裡,也從此聽說了中國紅軍的故事。「我在童年時就讀過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說不定不少中國人還沒有看過呢」,武大衛有些得意地微笑著說。「也正是這顆東方的紅星,引領著我的人生航向,照耀著我的軍旅生涯。」在一次特種訓練中,武大衛帶領大家橫跨一條很細的管子。
  • 長徵——需要回答的六個疑問
    1984年,年逾70的美國著名作家索爾茲伯裡重走長徵路,撰寫出《長徵——聞所未聞的故事》,他讚嘆:「本世紀中沒有什麼比長徵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 的確,不管從哪個角度解讀,長徵都是偉大的。但也有些問題困擾著人們,必須作出回答。
  • 女聲| 長徵的故事——可愛可敬的「小皮球」
    女聲 | 長徵的故事——可愛可敬的「小皮球」 2019-12-19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律·長徵》的來龍去脈
    第一種觀點認為,《七律·長徵》寫於1935年10月。 《黨史博採》(紀實)2013 年第8期刊載的《毛澤東詩詞背後的故事》一文在「《七律·長徵》背後的故事」一節的開頭寫道:「1935年10月,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吳起鎮。毛澤東在吳起鎮待了三天,即前往瓦窯堡。
  • 解放軍開發闖關遊戲:跟著紅軍去長徵
    課後,他鼓足勇氣找到指導員訴苦:「每天訓練本身就比較累,再加上課上講的那些長徵故事,年代離我們太遠,以前多少也知道個大概,聽著聽著就迷糊著了。沒當兵時,上網打遊戲我可以連續幾個通宵都沒問題,今天的確是控制不住想睡覺……」指導員田燕旗也一肚子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