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高血壓和腦出血都存在某種因果聯繫。仔細說來,高血壓是因,腦出血是果。然而高血壓導致的「果」,並不僅僅限於腦出血,實際上還有很多危害,比如腎臟衰竭、心臟病等等。無論是哪一個後果,都讓我們害怕不已。畢竟在我們的身邊,也看見過不少人因高血壓而出現重大疾病,甚至死亡。
因此,在臨床中,無論是哪一個科室的醫生,都格外關注患者的高血壓。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說,將高血壓控制在目標範圍內,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高血壓併發症的風險。然而在這個全民重視高血壓的時代,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深受高血壓併發症的危害。因此,這篇文章與大家詳細說一說如何保持血壓平穩,遠離腦出血。
高血壓為什麼會導致腦出血?
腦出血除了外傷,最常見的原因便是高血壓。在臨床中,醫生總將高血壓引發的腦出血稱之為自發性腦出血。確實,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他們的腦部出血似乎總是在神不知鬼不覺中自行發生,簡直讓人猝不及防。一旦搶救不及時,患者很大可能會因此喪命。
為什麼會這樣?
長期高血壓會讓血管內膜中沉積一層脂肪物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長期如此,血管內壁的彈性變弱,脆性也會增加,特別是在大腦深處的血管。一旦腦部血管越來越脆,肯定會在血壓升高的情況,承受不住血液流動碰撞血管壁的壓力。此時,某一處的血管就會破裂,從而產生腦出血。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家裡的塑料熱水瓶經常放在炎熱的環境中,時間一長,塑料外殼就會碎裂一地,有時候沒注意甚至會燙傷自己。其實這就是因為熱水瓶的塑料外殼在高溫的情況下,脆性增加所致。我們的血管也是如此,只不過它的脆性增加不是高溫惹的禍,而是長期高血壓所致。
當發生腦出血,大多數患者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比如麻木、刺痛或無力,就像缺血性中風一樣。神經系統症狀將取決於出血的位置。此外,腦出血量大的話,顱骨壓力會升高,從而導致頭痛、噁心、嘔吐和意識下降。由於出血一直壓迫腦組織,很容易發生腦疝。如果搶救不及時,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高血壓如何管理?
由於高血壓不會引起任何症狀,因此我們可能不會考慮為應對高血壓而付出努力。儘管有時候我們會感覺很好,但我們仍需要控制血壓,以防止高血壓引起其他問題。在這裡,我給大家提出了幾點建議:
改變生活方式是任何降低血壓的關鍵組成部分。在許多情況下,改變生活方式可能是將血壓降至最佳水平不可或缺的治療方法。比如我們的體重超過健康體重,則可以減輕體重;我們抽菸就戒菸,飲酒酒戒酒;在飲食方面,多吃富含低脂乳製品、水果和蔬菜、低飽和脂肪等等;將食鹽的攝入量限制為每天不超過6克,甚至更低; 每天至少抽出30分鐘參加體育鍛鍊。
高血壓不會像其他情況那樣影響我們的社交生活,比如朋友、同事的婚宴、家宴等活動。其實,適當的社交活動也能有助於改善高血壓對我們身體的影響。不過我們在參加社交活動時,一定要注意一些細節。比如我們必須戒菸或減少酒精攝入量,我們可以將社交精力儘可能多地放在與朋友相處上;高血壓患者也不能吃聚會上的飯菜,畢竟很多飯菜含有的鹽、膽固醇或卡路裡含量很高。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建議每天檢查血壓,以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如果我們每天使用藥物降壓,最好按處方劑量服用藥物,並在一天內均勻分配劑量。如果某些降壓藥物,對血壓的控制不良,一定要告知醫生,從而實現藥物的調整。
高血壓者需要避免做哪些事?
其實,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的同時,搭配飲食、生活方式的調整,很多人是能夠將它控制在目標範圍內的。然而,在生活之中,高血壓患者自身陋習,也會讓血壓處於不平穩的狀態。其實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需要避免的事情並不只是局限於飯後。相反,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很多事情需要避免或少做。
在我看來,高血壓患者最切忌不能做的事情,就是無視血壓,需要服藥的情況下,一定要服用藥物。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這是因為我看到有很多很多高血壓患者,總是無視醫生的規勸,勸他吃藥,總是愛理不理,還冤枉醫生是為了賺錢。這幾天,我下鄉為中年人體檢,發現血壓超過三級高血壓的人群,不吃藥的比比皆是。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吃完飯之後,應該避免吸菸、濃茶。這兩大陋習是很多人一直以來的愛好。就拿抽菸來說,飯後一根煙,快活似神仙。對於高血壓患者,經常飯後一根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畢竟抽菸,會損傷全身血管。
此外,飯後立即運動,也難以保持血壓的平穩。在運動的時候,血壓會急劇上升,心率加快,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不好的。在這裡,除了血壓上升,還應該預防飯後直立性低血壓的情況,預防的措施就是不要吃完飯以後,迅速起身站立,而是休息片刻,緩慢站起。
結束語:
高血壓屬於一種慢性疾病,長期高水平確實對我們的身體危害甚大。嚴格來說,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保持平穩,確實能夠減少腦出血的風險。然而想要血壓維持目標範圍,我們在服藥的同時,也應該重視改變生活、飲食的陋習改變。尤其是對於一些需要避免的事情,應該盡力去改變。這樣一來,我們也沒有必要再為高血壓擔驚受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