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作文當屬學習中最難之事,而教小學生寫作文也令老師和家長發愁,孩子們要麼無話可寫,要麼就胡亂寫一篇「流水帳」應付了事,實在令人頭疼。
其實,小學生作文寫成「流水帳」,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生在組織作文素材時,不會取捨,不懂如何組織。
明末清初著名的戲曲家、小說家,將寫作比作「縫衣」,他說:「編戲有如縫衣,其初則以完全者剪碎,其後又以剪碎者湊成。剪碎易,湊成難,湊成之工,全在針線緊密;一節偶疏,全篇之破綻出矣。」
李漁的這一比喻可謂道盡文章創作的根本——寫文章先要根據自己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對寫作材料進行取捨剪裁,而要想文章寫得渾然天成,靠得是將這些選擇好的素材通過各部分的銜接,將文章素材「縫合」在一起,使其成為一篇思想情感能打動讀者心靈的佳作,達到寫作的藝術效果。
如果學生在寫作時,能有意識地將想到的寫作材料加以取捨剪裁,再銜接好各部分素材之間的起承轉合,那麼,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能像精心剪裁縫合的漂亮衣服一樣,而完美避開像「裹腳布」一樣的「流水帳式」寫法。
那麼,小學生寫作文要如何做到選材取捨有度呢?
一、作文開頭的切入點一定要快,要準確切入主題。
作文開頭的技巧有很多,比如「設置懸念法」「引用法」「抒情法」「排比法」「對比法」「欲揚先抑法」「情景鋪設法」等,然而如此多的方法只針對對用詞造句的講究,但是詞句所要表達的目的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快速而準確的定下文章情感基調並切入主題。
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名家名篇的開頭都簡潔明快,迅速定下全文的情感基調並切入正題:
如葉聖陶的《荷花》開頭是這樣的寫的:「清晨,我到公園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文章一開筆,短短幾句話就將筆鋒引到了荷花那裡,而且定下了驚喜的情感基調。
老舍的《母雞》開關第一句話就寫:「我一向討厭母雞。」他的《貓》第一句話同樣直切主題:「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只一句話就把讀者的興趣撩起,而全篇要寫的內容也圍繞這一句鋪陳開來,一發而不可收。這就是開頭切入的妙處。
除此之外入選語文教材的諸多名篇,如馮驥才的《珍珠鳥》,季羨林的《懷念母親》,林海音的《竊讀記》等,都是在開頭第一段就迅速切入正題,並暈染出作者所要傳達的情感基調。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頭也是一篇好作文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開頭就像裁剪衣服一樣,要做個什麼樣的衣服早已成竹在胸,只有開頭內容截取好了,下筆才有千言萬語,且緊扣主題。
二、選材要選最能表達主題的素材。
作文選材更要懂得取捨,要寫的人事物就像一塊完整的布料,要做成怎樣的一件衣服,要去掉哪些,留下哪些,哪些內容突出出來,哪些內容一筆帶過,都要想清楚。
如老舍的《母雞》,作者前部分寫「我一向討厭母雞」。並從母雞的習性入手選取了母雞的幾個特點,略寫它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
後半部分則詳寫了母雞有了小雞雛後的表現,通過母雞保護和教育小雞的種種事例和表現,一個「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偉大母親形象躍然而出,令人肅然起敬,怪不得老舍最後結尾寫道「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從「討厭」到「崇敬」,作者完成了讚頌母親的情感升華。
我們從名家名篇不難看出,一篇好的文章所寫內容沒有一絲廢話,全文都集中表達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而小學生寫作文,往往內容蕪雜,該寫的不該寫的全部羅列上去,成了一篇「流水帳」,因此作文寫作之前一定要嚴格選材。
寫人、寫景也好,寫事,狀物也好,一定要選最具特色,最能集中表現作者思想情感的內容來寫,寫出來的作文才不會有廢話連篇的感覺。
三、作文素材的銜接要緊密,有條理。
正如李漁所言,「剪碎易,湊成難。」——如何將零碎的作文素材銜接成篇,靠得是段與段之間的銜接與呼應。
小學生寫作文之所以不敢對材料進行大膽的取捨,往往原因也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懂如何再將這些留下來的材料「縫合」在一起,且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那麼,作文段與段之間如何銜接呢?
首先,要確寫寫作順序,將所截取素材按順序排好。1、寫作文的順序可以按時間順序或事件發展的順序來組織材料。
很多寫人記事的文章都採用這種順序來寫,比如課文《雷雨》以下雨前——下雨時——下雨後的順序來截取最富特點的情景來寫。再如《高大的皂莢樹》,先總寫權的樣子,然後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來將每個季節皂莢樹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和快樂組織起來。
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即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寫,如《草船借箭》。
2、可以按地點的變換定序。
寫景的文章一般都按地點變換定序,地點的變換就像是一條線將文章要寫的每個景點的內容穿插起來。
例如,我們寫爬山的遊記,可以以「山腳下——半山腰——山頂上」的順序來組織素材,在不同地點截取最有特色的景物來寫,突出不同地點重要景點景物的變化。
3、可以按人物心情起落來寫。
很多記敘文以人物情感的變換為主線,比如林清玄的《桃花心木》就是以「生疑——設疑——解疑——悟理」的情感變化來展開記敘。
小學生寫作文時也可以用這種組材順序來組織材料,如寫自我成長類文章,可以從自己學習成績不好的沮喪心理,到受到母親鼓勵重燃信心,再到通過努力體會到學習的艱辛彷徨的心理,最終找到信心,悟到學習生活的道理的順序來組織材料。
總之,要想不把文章寫成平鋪直敘的「流水帳」,就要大膽剪裁取捨,再將所選作文材料按一定的順序,通過銜接式、過渡式言語縫合在一起,才能成為一篇結構嚴謹,構思巧妙的文章。沒有取捨剪裁,更不想如何將這些碎片式的材料巧妙地「縫合」在一起,那麼作文將永遠停留在寫「流水帳」的層次上。小學生只有弄懂這個道理才算入了文章創作的大門。
轉載自指尖教育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