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為人父母者,總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會比自己更強更好一些,從而彌補自己曾經的不足,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讓自己的遺憾在孩子身上得到最終的滿足。
當寶貝出生以後,他是那麼的可愛那麼的完美無瑕,像一張未經塗抹的白紙,家長容不得他有一點瑕疵。
這也就意味著寶貝一出生,媽媽就會把全部的心血注入到寶寶身上,希望他們領先起跑,不想看見他們有一點的不完美。
寶寶出生以後,很多媽媽就開始訓練寶寶的各種技能,如果發現自家的寶寶不論在語言,還是動作方面能夠強於同月齡寶寶,內心便會沾沾自喜,說明自己的寶寶很聰明;若寶寶做的一些事情在本應該會的月齡還沒有學會,內心就會產生緊張心理,孩子怎麼不如別人呢?
但過早地進行訓練就如同「揠苗助長」,對於孩子的成長不但沒有任何幫助,反而還會傷害到寶寶。
訓練不當,導致寶寶受傷
小靜是一名85後寶媽,自從寶寶出生以後,就在家負責帶娃,而且平時對於照顧寶寶非常用心,總是希望寶寶贏在起跑線上,在家沒事的時候也特別喜歡訓練寶寶,希望寶寶未來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
寶寶如今已經六個多月了,前幾天小靜在網絡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對於顏色和聲音特別敏感,如果多加刺激和訓練,能夠促進寶寶腦部發育。
因而小靜就開始訓練寶寶看動畫片,每天中午寶寶吃完午飯,就讓寶寶坐著看動畫片裡可愛的卡通人物和搞笑的聲音。寶寶看見五顏六色的圖案,果然變得特別老實,乖乖坐在那裡不哭不鬧。
起初小靜覺得利用寶寶看動畫片這種方式訓練寶寶聲音和顏色非常有作用,可是最近小靜卻意外地發現,寶寶沒事的時候經常會眨眼睛,而且還特別容易流眼淚。
小靜急忙帶著寶寶去醫院看了醫生,醫生說這是寶寶用眼過度導致的眼睛近視,小靜恍然大悟,意識到一定是自己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經常讓寶寶訓練造成的。
其實,在訓練寶寶的過程中,很多媽媽都會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她們認為只要讓寶寶提前學會各種技能,就意味著寶寶會變得非常聰明,殊不知這對寶寶身體來說,是極大的傷害。
兩歲內的寶寶,這三種訓練方式最好別用
1.訓練坐著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多父母都希望寶寶能夠早點學會翻身、爬行、坐立、行走,看見別人家的孩子會坐著,會走路,別提有多羨慕了,所以就開始訓練自己的寶寶。
當寶寶還不會坐著的時候,經常訓練寶寶依靠一個物體坐著,或者讓寶寶長時間坐著,殊不知寶寶的脊椎還沒有發育完全,經常訓練寶寶坐著,特別容易傷害到寶寶脊椎發育。
2.訓練聽力
寶寶兩歲之前,他們的耳朵裡各種內部構造還沒有發育完全,如果過早地讓他們聽到特殊的聲音,或者嘈雜的聲音,反到會影響寶寶聽力發育。
3.看電視
沒有到2周歲的寶寶,寶媽儘量不要讓寶寶看動畫片,由於寶寶的視力還沒有發育完善,過早看動畫片,特別容易造成寶寶視力疲勞,造成寶寶視力下降。
家長為了讓孩子變聰明,往往會採用以上這幾種「揠苗助長」式的訓練,其實練到最後受苦的還是寶寶。
2歲內的寶寶,可以做這幾種訓練
1.鍛鍊手指靈活度
家有小月齡寶寶的媽媽,可以經常幫寶寶活躍手指頭和按摩手指,能夠刺激寶寶手部的感性程度,逐漸讓他們自己獨立用小手感知生活中的不一樣觸感的物體。當寶寶大一些的時候,可以陪著寶寶擺擺積木或者做一些手指操,都可以有效地刺激到寶寶腦部發育。
2.跟寶寶隨意塗鴉
很多小朋友喜歡拿著彩筆在紙上圖圖畫畫,父母可以經常陪著寶寶畫畫,這樣可以讓寶寶擁有更好的創造力。
3.鼓勵寶寶和其他小朋友玩
當寶寶一歲之後,他們就會逐漸認識到別的小朋友,也會感受到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的歡樂。身為家長,應該鼓勵他們多交朋友,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這樣可以讓寶寶學到更多的知識,還能提高社交溝通能力。
一些試圖想讓自己的寶寶能夠提前學會各種技能的寶媽,趕快停下自己的訓練計劃吧,一味的只知道拔苗助長,滿足自己內心的虛榮心,不僅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還容易傷害到寶寶正常的身體發育過程。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育兒平臺,在懷孕或是育兒期間遇到的任何問題和疑惑,都可以通過私信諮詢,在這裡得到滿意的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