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艦隊的覆滅:2艘戰列艦170門高射炮沒打過60架轟炸機

2020-12-14 科羅廖夫

1941年12月初,已經露出獠牙的日本終於將武士刀劈向了南洋的馬來,隨著日本海陸軍齊頭並進,馬來和整個南洋地區迅速陷落。這不僅標誌著日本與西方國家終於撕破臉皮不死不休,更加表明了曾經無限光輝的大英帝國的徹底隕落。

大英帝國最引以為豪的就是強大的皇家海軍,聖喬治旗下的海上巨獸曾經威懾四海,而馬來海戰一役則徹底毀滅了英帝國的最後榮光。

1941年大西洋憲章會議後,為了應對日本越來越明顯的南下壓力,英國首相邱吉爾派東方艦隊司令湯姆·S·V·菲利普斯上將率領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和戰列巡洋艦反擊號以及航空母艦無敵號去加強遠東防禦,防範日本人的「可能的襲擊」。

多炮塔的神殿:威爾斯親王號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英王喬治五世級同級二號艦,是第五代使用「威爾斯親王」的名號的戰艦。1937年1月1日開工,1941年3月31日建成,滿載排水量40,580噸,主尺寸227.1(全長)x 225.5(水線長)x 31.3 x 8.53m,航速27.5節,續航力3,100海裡/27節,主要武器為10門3座Mk.6型356mm 45倍徑主炮(從圖上可以看出是前面四聯加雙聯,後面四聯的奇特設計),16門8座雙聯Mk.1型134mm50倍徑副炮,可以搭載3架水上飛機。這些參數與同時代的戰列艦同行們相比較,本級艦口徑最小、彈丸最輕、威力最弱,而且由於低幹舷設計在惡劣海域適航性差,但是本級艦防禦力很強,是一款典型的犧牲火力保全航速和防禦的條約艦。

跑車級的戰巡:反擊號聲望級戰列巡洋艦,1915年1月25日開工,1916年8月18日建成,標準排水量33725噸,主尺寸242.07(全長)x 27.4 x7.8m,航速31節,續航力3650海裡/10節,主要武器為6門3座Mk.1型381mm 42倍徑主炮,,20門10座雙聯Mk.1型114mm 45倍徑副炮,可搭載4架水上飛機。由於本級戰艦接受改造相當頻繁,因此本艦在英國皇家海軍中有「修理」號的「雅號」。

從「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的簡歷中可以看出,進入20世紀30、40年代以後,昔日天下無敵的英國皇家海軍正在衰落。事實上,當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航空母艦在戰鬥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已經讓世界主要大國矚目,但是,英國人還死抱著「世界老大」、「海軍領頭羊」的昔日榮耀不放,並沒有重視航母,仍然將戰列艦當做「殺手鐧」,在海戰思想上就已經落伍了。

此次增援遠東,英國僅僅派出了一艘載機40架的「無敵」號,而這艘有可能改變戰局的航母還在半路上觸礁受傷,不得不返回本土修理。真是天意。

1941年12月2日,太平洋戰爭爆發的一星期前,菲利普斯上將帶著剩下的兩艘戰艦趕到了新加坡,接管了帝國在南洋的海軍力量。

不管是過去、當時,還是現在,新加坡的地理位置都是極度重要的,作為兩洋三洲五海的樞紐,自然是兵家必爭之地。控制了新加坡,就等於控制了東亞。而現在,則掐斷了日本西進印度洋與納粹德國會師的可能性。

如此重要的地方自然是大英帝國在亞洲殖民統治的中心和要塞。

1819年大英帝國殖民官託馬斯·斯坦福·萊福士爵士花了65萬英鎊從柔佛蘇丹那裡得到了新加坡的永久租借權。從此新加坡和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一起成為了大英帝國海上霸權的象徵。

為了對抗越來越明顯的日本南進野心,英國在新加坡設立了東亞英軍總司令部,增派了澳大利亞軍和印度軍。而此時的新加坡的武備也極其強大,不僅有當時世界上最大口徑的18英寸岸炮,還有兩座能夠收容五萬噸級戰列艦的船塢以及120萬噸貯備燃油,即便是大英帝國所有海軍艦船都停泊在新加坡,也能供用半年之久。

註:新加坡要塞,圖為日軍佔領後沿用的要塞圖

新加坡這枚足以威脅日本海上生命線的眼中釘,當然讓日本大本營如芒在背、如鯁在喉,欲除之而後快。

1941年12月4日,日本陸軍山下奉文的第25軍率先開進,來新加坡拔釘子了。日本南遣艦隊也隨之起錨。

兩天之後,英國新加坡情報機構獲知了日本艦隊自海南出發的消息,並向司令部報告:日本支援艦隊由一艘金剛級戰列艦、四艘巡洋艦以及二十艘驅逐艦組成。於是菲利普斯上將決定馬上動手,奇襲宋卡,如果運氣好就在海上殲滅日本艦隊。但是直到足足兩天後的8日17:35,菲利普斯上將才率領Z艦隊出動。

難道是菲利普斯這兩天喝酒喝醉了?當然不會。

是因為英國人出問題了。菲利普斯上將根據情報,判斷如果能得到空中護航,以Z艦隊一艘戰列艦、一艘戰列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的戰鬥力完全可以殲滅日本艦隊,於是向英國遠東軍司令、空軍上將羅伯特·布魯克-波帕姆爵士提出9日全天在艦隊北方120英裡提供偵察的要求。但是問題就出在了空中護航上。

因為大英帝國已經無法為自己的艦隊提供空中力量的支援了。羅伯特爵士告訴菲利普斯上將,12月9日,從西貢起飛的日本第22航空部隊讓在馬來的250架英國空軍戰機幾乎折損一空,而建制較全的澳大利亞空軍453中隊的F2A「水牛」戰機根本擺不上檯面。

空中支援沒有了,但是菲利普斯上將還是率領Z艦隊出動了,因為「低劣的日本猴子打不過高貴的不列顛貴族」,更因為他認為飛機不可能擊沉高大巍峨的戰列艦,只可能給皇家海軍造成點小麻煩。

為了避開日本人在阿南巴斯群島海域可能的布雷(事實上日本的確布了456顆水雷),Z艦隊向東繞開了該海域。

此時的日本人還沒有發現Z艦隊,直到當地時間9日下午14時許,一艘日本I-65潛艇發現了這支龐大的艦隊,並向日本艦隊司令小澤治三郎中將作了報告。

收到報告後,小澤治三郎深知憑自己艦隊中最新最大的「鳥海」號巡洋艦也無法與Z艦隊的新式戰列艦一較高下,於是聯繫遠在西貢的近藤信竹中將,讓他派「金剛」、「榛名」兩艘戰列艦支援,如果兩艘戰列艦及時趕到,日本人還有一戰之力。

註:鳥海號高雄級重型巡洋艦,高雄級3號艦,1928年3月26日開工,1932年6月30日入役。公試排水量12,986噸,主尺寸203.16 x 18.99 x 6.11m,航速35.5節,續航力8,000海裡/14節,主要武器為5座10門雙聯三年式203mm 50倍徑主炮,4座8門雙聯八九式610mm魚類發射管。可搭載3架水上偵察機。本級艦和大多數日本軍艦一樣直到戰爭末期才裝備上了性能低劣的雷達。

註:上兩圖為金剛號照片,最下圖為榛名號1936年線圖,均為金剛級戰列艦。金剛級戰列艦首艦金剛號採購自英國維克斯公司,1911年1月17日開工,1913年8月16日竣工,原本作為戰列巡洋艦(日:「巡洋戰艦」),在1928年和1937年進行了兩次現代化改裝,並於第一次改裝後變籍為戰列艦。榛名號是金剛級3號艦,由日本自造,1912年3月16日,1915年4月19日竣工,同為戰列巡洋艦,隨金剛號一同變籍為戰列艦。在1928年和1934年進行了兩次現代化改裝。本級戰艦第二次改裝後公試排水量36,668噸,主尺寸219.4 x 31.02 x 9.72m,航速29.8節,續航力9,850海裡/18節。主要武器為4座8門四一式雙聯356mm 45倍徑主炮,14門四一式152mm 50倍徑副炮。

小澤治三郎深知,儘管「金剛」、「榛名」的數據看上去不錯,但是作為服役將30年的老邁戰艦,它們已經被新銳的英國戰艦遠遠甩在後面。一旦戰鬥打響,勝負殊難預料。

但是正當小澤治三郎還是準備為國「玉碎」時,前線跟蹤Z艦隊的I-65發來報告:Z艦隊跟丟了!

南海天氣多變,一場熱帶暴風雨過後,Z艦隊消失在了I-65視線裡。

那麼此時的Z艦隊在幹什麼呢?

菲利普斯上將準備打道回府了。當地時間9日下午16:30,Z艦隊發現了3架偵察機,菲利普斯認為是日本飛機,Z艦隊的行蹤暴露了。奇襲宋卡計劃夭折了,日本艦隊又不見蹤影,於是下令Z艦隊折返改去支援關丹。

此時的Z艦隊距離日本南遣艦隊僅僅只有5海裡,但是卻神奇的擦肩而過。次日3時許,Z艦隊又被一艘I-58潛艇發現,這艘潛艇還向Z艦隊發射了5發魚雷,統統失的之餘竟然幸運地未被英國人發現。

但是英國人就沒這麼幸運了,I-58將Z艦隊的情報發給了小澤治三郎。

此時的南遣艦隊已經離英國人太遠了,根本追不上。小澤治三郎命元山航空隊即刻起飛追擊。

10日4:55,元山航空隊起飛了9架九六陸攻和2架偵察機開始在南海搜索Z艦隊。10時許,一架日本偵察機發現了敵人。

很快,日本陸軍航空兵就像嗅到血腥味兒的鯊魚一樣撲了上來。從11時許到12:20,從土龍木和西貢起飛的來自美幌航空隊和元山航空隊的57架飛機迅速集結,開始攻擊Z艦隊主力「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

遭到襲擊的英國人當然不肯任人宰割,面對突然襲擊,他們表現出了高超的戰術素養,用八聯裝砰砰炮、高射炮和高射機槍組成密不透風的防空網,企圖阻止日本戰機的攻擊。

但是,英國人畢竟老邁了,他們面對的是自己所沒有見過的全新的作戰樣式——空中飽和打擊。57架日本戰機都是從中國戰場上滾過刀山、趟過火海的老劊子手,技術老辣、戰機先進,而且數量眾多。

很快,英國人撐不住了。12:23分,裝甲薄弱的「反擊」號戰列巡洋艦身中1枚250公斤航空炸彈和14枚魚雷,終於傾覆,513名官兵戰死。

「反擊」號的戰沉給了英國人極大震撼,12:33,身受重傷、速度降到6節的「威爾斯親王」號又被一顆500公斤航空炸彈擊中彈藥庫,引起彈藥殉爆,徹底動彈不得。13:20,失去戰鬥能力的「威爾斯親王」號終於沉沒。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上將與「威爾斯親王」號艦長利奇上校與艦同沉。

日本人的損失呢?

損失飛機6架,其中1架還是因為著陸不當,受傷飛機30架。幾乎算是毫髮未傷。

註:馬來海戰(1941年12月8日—10日)示意圖

次日清晨,還沒起床的溫斯頓·邱吉爾接到了海軍大臣達德雷·龐德爵士的電話:「我不得不向您報告,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沉了,菲利普斯死了,他們是被日本飛機炸沉的」。

震驚的首相在反覆確認情報真實後,流下了淚水。後來在那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邱吉爾這樣描述當時的心情:「在整個戰爭中,我從來沒有受到那次那樣的震驚,……,整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已經沒有了美國或者英國的軍艦,日本人現在是這片廣闊水域的主人,而我們是那麼虛弱,那麼無遮無掩。」

英國史學家託馬斯·詹姆斯·裡薩在《新加坡》一書裡滿含複雜地寫道:「在那個夜晚,古老殖民帝國的動脈被切開了——長達數世紀的支配和法律化成了鮮血噴發了出來,那個傷口將永遠不會癒合。」

隨著Z艦隊的覆滅,大英帝國的海權與榮光徹底結束了,而與大英帝國幾乎相伴並存的巨大戰列艦的時代也終結在小小的飛機手中。

相關焦點

  • 大和號戰列艦,最強的戰列艦,最豪華的旅館,美軍艦載機最貴靶船
    然而,這艘艦首帶有皇家象徵的巨型戰列艦,並未挽回日本軍國主義的頹勢,最終在美國海軍航母艦載轟炸機和魚雷機的輪番轟炸中進水傾覆,葬身於太平洋幽深黑暗的海底。
  • 名字很霸氣、戰果很一般的戰列艦,太平洋戰場上的日本四大金剛
    日俄戰爭後,日本海軍真的發了,他們在海戰中損失了「初瀨」號和「八島」號兩艘戰列艦,以及一些參加過甲午海戰的老舊的軍艦,如參「吉野」號。但是他們俘獲了7艘沙俄軍艦,關鍵這些軍艦都是新的主力戰列艦,想造這些軍艦是要很多年的,有一個漫長的造艦周期,但俘獲的就不一樣了,一下子使日本海軍力量得到空前的加強,成為當時世界第四,太平洋第二。
  • 湊數的另類航母 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異類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主裝甲帶的覆蓋面過長,造成艦內空間狹小,改裝難度很大,同樣不能忍!重心偏高,船舵和艦身匹配度不佳,造成軍艦行駛起來就像沒做四輪定位的小汽車,需要不斷修正方向,掌舵的水兵們除了抗議還能怎麼辦?忍不了!煙囪設計問題造成風向不對,就會把濃煙灌進艦島區域的指揮室附近,讓這艘軍艦的軍官們不停呼吸著日本關西風味的煤煙,酸爽得艦長更不能忍!
  • 長門號戰列艦的「妹妹」:10門410毫米主炮,慘被自己人擊沉
    【話說軍世】在二戰開始之前,舊日本海軍在規模上是第三大海軍,前兩位分別是英國和美國,而當時的義大利、法國海軍在規模上要小於日本,而德國海軍的規模就更小了,而在重要的主力艦戰列艦方面,舊日本海軍同樣實力強大,擁有戰列艦10艘、輕重巡洋艦37艘。
  • 最慘美軍戰列艦:全船1177人陣亡,至今依然躺在珍珠港水下
    如果非要從珍珠港事件中評選一艘美軍最慘的戰艦的話,亞利桑那號說自己是第二,那估計就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了。這艘擁有著12門356毫米主炮的戰列艦在日軍偷襲期間被炸得粉身碎骨,至今依然躺在珍珠港的海水下。1941年12月7日,當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一共動用了6艘航空母艦(分別是赤城、加賀、飛龍、蒼龍、翔鶴、瑞鶴,其中前4艘都在後來著名的中途島海戰中被美軍擊沉)和300多架艦載機對珍珠港進行偷襲,當時的美軍珍珠港內一共有兩艘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其中1號艦賓夕法尼亞號正在幹船塢中進行維修,而2號艦亞利桑那號停泊在美軍珍珠港著名的"戰列艦大街"上處於一種毫無防備的姿態
  • 慈禧訂購3艘2萬噸級戰列艦,報仇日本:這個國家說打日本,不要錢
    我國後來實現1個步兵師1個炮兵團的配備是50-60年代了。清軍1個新軍師擁有1個炮兵團,包括36門野戰炮和18門山炮。而且在1906年,北洋六鎮,已經實現了裝備288門山野炮。而當時整個日本陸軍才有636門山野炮。維持和建立1個這樣的步兵師一年需要250萬兩白銀。
  • 為攻佔日本本土,二戰最強滅國艦隊有多龐大?光航母就有35艘!
    在分兵後,第3艦隊將擁有大部分艦隊航母和快速戰列艦,同時由英國皇家海軍太平洋艦隊構成的第37特混艦隊也將歸屬第3艦隊,哈爾西手中的主要作戰艦艇包括25艘輕重航母、11艘快速戰列艦、30艘巡洋艦和107艘驅逐艦,配備艦載機1827架。
  • 這些戰列艦曾在太平洋上橫行無阻,是二戰勝利的重要物質保障
    有些人可能覺得10艘這個數字算不上很多,但只要和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作對比就可以知道10艘快速戰列艦到底意味著什麼: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主要對手日本只建造了2艘大和級快速戰列艦;義大利建造了3艘維內託級快速戰列艦;法國建造了2艘黎塞留級快速戰列艦,其中二號艦讓巴爾號直到戰後的1955年才完工;德國建造了兩艘俾斯麥級快速戰列艦。
  • 這艘戰艦曾短時間內擊沉大量敵船,卻在戰爭尚未結束時就被廢棄
    原本德意志級裝甲艦要建造5艘,可是在三號艦斯佩伯爵號下水不久,整個建造計劃就匆匆中止,後兩艘還沒開工就被取消。該艦舷側安裝有4座雙聯裝150毫米副炮、4座單管150毫米副炮、14座雙聯裝105毫米高射炮和8座雙聯裝37毫米高射炮。在後來的實際使用中,格奈森瑙號還加裝了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此外,格奈森瑙號安裝了1座水上飛機彈射器,可以搭載3架水上偵察機。
  • 史上規模最大海戰:21艘航母參戰,日本海軍被一鍋端
    在這場大海戰中,美軍和日軍一共投入了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艦船總噸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06萬噸(盟軍133萬噸,日軍73萬噸),因此被稱為「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1944年10月20日,美軍麥克阿瑟率部攻打菲律賓。其中,一支兩棲部隊在進攻菲律賓群島中部的萊特島時,遭遇日本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長官慄田健男率領的艦隊攻擊。
  • 二戰日本海軍的防空差勁,導致大和號戰列艦被擊沉,其辣雞防空是咋...
    2005年日本拍攝的一部關於大和號戰列艦的電影——《男人們的大和》,這部戲其實說到大和炮戰的其實沒有,全劇圍繞大和號上的防空武器來說的,所以很多網友戲稱它為「男人們的防空炮」,因為劇中展現更多的是艦員們操縱著九六式25毫米防空炮在進行對空射擊,別看他們在劇裡打得那麼歡,在實際的菊水特攻中大和編隊擊落的飛機只有10架,而且還包括大和號周圍那一票輕巡和秋月級防空驅逐艦一起打的。
  • 登峰造極的大和號戰列艦,大炮巨艦時代的落日餘暉
    而此時日本艦隊的總噸位僅有美國的六成,雖然離七成僅有一步之遙,但卻因為條約的關係,再也無法繼續追趕了。沒辦法,日本只能再次開動腦筋,想一個在艦隊力量遠遜於對方的情況下,能夠抗衡美國海軍的辦法。無數的事例證明,思想都是逼出來的!在「對美七成論」行不通之後,日本人又發展出了一個「九段漸減邀擊戰術」。
  • 加賀號航母:改造自戰列艦,參與過多起侵略行動,黑歷史嚴重
    1936年改造後的加賀1932年2月5日,6架三式艦上戰鬥機與4架十三式艦上轟炸機與中華民國空軍的4架O2U偵察機發生空戰,但是雙方皆未遭到擊落;2月22日,「加賀」號所屬生田乃木上尉所駕駛的三式艦戰機擊落了美國籍駕駛員所駕駛的波音
  • 早知用高射炮就能成名,我要這16吋管子作甚?照片中的南達科他號
    哎,看吧,還保密呢,起了名字都沒什麼人知道……南達科他可就沒精美彩照了,不過戰場照倒有幾張精彩的,好歹是當過幾天中流砥柱的。1939年7月5日南達科他號在新澤西州卡姆登的紐約造船公司鋪設龍骨,在建造之初就被稱為「戰列艦X」,後來紐約造船公司在廠門口掛了塊牌子「戰列艦X誕生地」。
  • ...用高射炮就能成名,我要這16吋管子作甚?照片中的南達科他號戰列艦
    南達科他可就沒精美彩照了,不過戰場照倒有幾張精彩的,好歹是當過幾天中流砥柱的。 一架九九式俯衝轟炸機在企業號上空墜落,投下的近失彈形成高大水柱。當時兩艦距離約2000碼,彼此對著對方上方開火。
  • 被核潛艇擊沉的第一艘軍艦:服役44年,好運早已用光!
    文/滅霸他爸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兵攻佔英國控制的馬爾維納斯群島,馬島戰爭爆發。5月2日,英國核潛艇「徵服者」號發射魚雷擊沉阿根廷海軍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造成艦上死亡和失蹤321人。而和它一起行動的「內華達」號戰列艦就沒這麼幸運了,被多顆炸彈命中,雖未沉沒,但受損嚴重,後來被拖回美國本土修理。美國向日本宣戰後,「鳳凰城」號就一直奔波往返於一線。1942年底,被派往西南太平洋戰區,加入第44特混艦隊,參加紐幾內亞戰役,第二年返回美國本土維修。
  • 二戰日本有多達25艘航母,其中十艘專業航母是怎麼被逐一消滅的?
    一戰後日本為了稱霸亞洲,逐步建立起一支規模龐大的聯合艦隊,這支艦隊不僅包含了數量眾多的戰列艦,還有為數不少的新式航空母艦,整個二戰中日本總共有25艘航母,如此龐大的數量即便是今天也是一支可怕的力量。這些航母中有10艘為專業級航母,是日本海軍航母的主力,那麼這些航母都是如何被一艘一艘的擊沉的呢?
  • 蒸汽機鐵甲艦彙編之俄國篇:聖安德烈旗下的沙皇艦隊
    葉卡捷琳娜二世級(Imperatritsa Ekaterina II class)戰列艦作為沙俄帝國海軍黑海艦隊重建的標誌,共有四艘:Imperatritsa Ekaterina II, Tchesma , Sinop和Georgiy Pobedonosets。前三艘戰列艦於1883年6月同時在尼古拉耶夫和塞瓦斯託波爾動工興建,直到1889和1890年才分別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