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南縣夯實「硬實力」提升勞動仲裁辦案質量

2020-10-15 二三裡資訊張掖

甘肅張掖網肅南訊 今年以來,肅南縣人社局本著「零積壓 零差錯」的原則,不斷加強政策業務學習,提高勞動爭議案件辦理能力。

加強法律法規學習,提升業務經辦能力。在單位內部組織勞動法律法規的培訓學習,使所有經辦人員能夠熟知法律法規,熟悉業務流程,熟練操作技能。在日常工作中,明確崗位職責,責任分工到人,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履職盡責、愛崗敬業,待人真誠,用心服務,定期召集科室人員開展政治理論和業務學習活動,全面提升科室人員的綜合素質。

嚴把案件審理關,做到裁決零積壓。案件審理實行公開制度,允許群眾到庭旁聽,確保庭審符合法定程序,每一起案件都能在法定期限內辦結,無積壓案件。

嚴把案件結案關,做到裁決「零差錯」。仲裁裁決書要事實認定清楚,適用法律條款精確,案件辦結後,案卷所有資料要及時歸攏整理、裝訂成冊,實現案卷管理的規範化、標準化。實行案卷評查制度,定期對已辦結案件進行評查,查找紕漏,總結經驗,確保結案無差錯。(賈斌)

責任編輯:張淵

來源:甘肅張掖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肅南縣連出「三招」做好勞動爭議仲裁工作
    甘肅張掖網肅南訊 肅南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緊緊圍繞「服務發展,保障民生」工作主線,連出「三招」,及時化解勞動糾紛,防止矛盾激化,有力維護當事人雙方特別是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了全縣勞動關係和諧穩定。始終堅持「調裁結合、以調為主」的原則。
  • 淮濱:勞動仲裁暖人心
    10月10日,早已拿到補償款的許某某再次來到淮濱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緊握該縣人社局副局長林雲峰的手,連身道謝,「特別感謝你們秉持『公平正義』辦理案件和對我的細緻關懷,你們一心為民,敢為擔當,清正廉潔……」
  • 靈臺縣「六個加法」「六個促進」推動勞動仲裁提質增效
    截至目前,共受案處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7件,結案7件,按期受理率達到100%,按期結案率達到100%。「程序規制+庭審觀摩」促進「依法辦案」。深入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和《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組織規則》,嚴格執行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審規範,嚴把庭審準備、庭審調查、庭審辯論、庭審調解、仲裁庭合議、閉庭的每一個程序環節要求,確保庭審過程規範有序進行。
  •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全文)1月1日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 第2號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已於2008年12月17日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第15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部長 尹尉民二○○九年一月一日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二○○九年一月一日第一章    第一條 為公正及時處理勞動、人事爭議 (以下簡稱爭議)
  • 一文搞懂勞動仲裁
    勞動爭議我國實行的是「一裁兩審」的審理體制,即發生勞動爭議要先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在申請勞動仲裁時,就會涉及到由哪個仲裁委員會管轄的問題。《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八條規定,勞動合同履行地為勞動者實際工作場所地。勞動者實際工作場所地應當是勞動者長時間工作的地方,應當排除極短時間的工作地點。比如,員工短期出差,出差地雖然也是工作地,但不能認定為是勞動合同履行地。再比如,有些員工的工作在家裡就可完成,家的所在地便是勞動合同履行地。
  • 賽罕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赴玉泉區交流學習仲裁相關工作
    為更好提升工作效能和辦案質量,近日,賽罕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領導幹部一行來到玉泉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交流學習。首先觀看了玉泉區仲裁院辦案系統從錄入到結案的全過程,並學習了辦案補助的錄入方式與注意事項,學習組認真記錄,互相探討交流。期間,玉泉區仲裁院工作人員挑選了幾份典型案卷作為示例,對案件裝訂順序、當事人材料的審核、庭審筆錄的記錄亮點等工作方法進行經驗分享。
  • 勞動仲裁費用由誰墊付
    當發生勞動爭議時,大多數都會選擇勞動仲裁來解決問題,而申請勞動仲裁是會產生一定費用的。想必很多人想要了解,勞動仲裁費用由誰墊付?我國勞動仲裁費用的收取原則是怎麼樣規定的?下面由法律快車小編為您介紹一下。
  • 雞西市開展「勞動仲裁開放月」活動
    11月2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公開庭審在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舉行。十餘名雞冠區政協委員法制組成員走進仲裁院,聽取仲裁流程介紹、參觀案卷展閱、進行仲裁庭審觀摩,拉開了我市首次「勞動仲裁開放月」活動的序幕。  據悉,此次「勞動仲裁開放月」活動,以仲裁流程信息公開、裁決文書公開及庭審公開等為主要內容,充分展示在立案、庭審、法援等職能上取得的新成效。
  • 勞動仲裁權益「雙保護」讓勞資關係更和諧
    今年年初以來,我市各級勞動仲裁機構將構建和諧的勞資關係作為提升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實行合法權益「雙保護」就是一次創新。截至10月末,我市已接待處理各類勞動仲裁爭議逾5000件,為用人單位挽回經濟損失100萬元。疫情期間全市酒店行業停擺,員工沒上班,工資究竟應不應該發、應該怎麼發?
  • 僅用三個月,方正璞華開發的成都高新區仲裁平臺正式上線
    經過雙方的密切協作和項目團隊的努力,「成都高新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信息管理平臺」如期在2020年9月1日重磅上線。為了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方正璞華領導高度重視,智慧政務業務部全體成員按領域分解工作、按崗位明確職責、分階段明確目標、周期性質量審查,帶領團隊分工協作、加班加點。最終,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如期成功上線,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 ...橫向交流、提升辦案水平——我市召開勞動保障監察案件交流研討會
    2020年11月30日,結合年度培訓計劃,市勞動保障監察綜合執法支隊組織召開了由市及三縣六區監察機構負責人和勞動保障監察員參加的「全市勞動保障監察案件交流研討會」。集體學習了《勞動保障監察辦案程序和時效》,並詳釋了案件調查取證中的注意事項。
  • 每天都有勞動仲裁,和勞動糾紛的委託,公司就不怕勞動仲裁嗎?
    近些年,勞動爭議糾紛越來越多,一方面是人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但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公司還有好多不正規的地方,實踐中,對員工合法利益的侵害還是比較嚴重的。公司與個人一旦有了勞動糾紛,基本上都是公司處於強勢地位,員工處於弱勢地位,但好多員工還是選擇了勞動仲裁,拿起了法律的武器,好多人不禁要問,公司難道不怕勞動仲裁嗎?
  • 實務|一文搞懂勞動仲裁管轄問題
    一般情況下判斷勞動合同履行地不難,當勞動者在用人單位所在地工作時,二者是一致的,但二者如果不在同一地點時,就需要對勞動合同履行地進行確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八條規定,勞動合同履行地為勞動者實際工作場所地。勞動者實際工作場所地應當是勞動者長時間工作的地方,應當排除極短時間的工作地點。
  • 綺惠說法 | 勞動仲裁被按撤回申請處理的,能否再仲裁或起訴?
    (以下簡稱勞動仲裁委)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按照《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以下簡稱「《仲裁辦案規則》」)第三十九條:申請人無正當理由未能到庭的,勞動仲裁委「可以按撤回仲裁申請處理」,若「申請人重新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換言之,在王某被按撤訴處理後,勞動仲裁委認為對該案已經作出處理,故不再予以受理。
  • 湖北宜昌:創新提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質效
    法律援助工作站通過獨立承擔勞動爭議諮詢業務,讓勞動仲裁工作的準司法屬性得以進一步彰顯,不僅實現了仲裁機構的提質增效,也通過引導勞動者依法維權、理性維權,以更加便民、親民的方式彰顯公平正義。宜昌市勞動仲裁部門在疫情停工停產期間,編印發布6期涉疫情勞動人事爭議政策問答,指導用人企業和勞動者依法維權、防範風險,僅「宜昌人社」微信公眾平臺瀏覽量就超過20萬人次。
  • 奏響和諧勞動關係更強音,南明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打造維權「快車道」提升辦案質效
    強化統籌,高效化解仲裁案件由於疫情原因,勞動爭議案件激增,特別是農民工集體工資支付爭議也在增多,對此,南明區仲裁院多措並舉,高效處理農民工工資爭議,將全體,無論監察還是仲裁,立案庭維權崗工作人員積極對農民工進行引導,結合實際情況,為當事人分析可供選擇的維權渠道和救濟途徑。
  • 肅南縣幼兒園邀請河西學院教授開展專題講座
    甘肅張掖網肅南訊 為進一步夯實幼兒園教師學前教育理論知識,更好地拓展五大領域的知識面和提升學前教育專業能力,近日,肅南縣幼兒園邀請了河西學院教育學院學前教育教研室主任馬富成教授作了題為《健康教育活動的評價與指導
  • 三種不同的糾紛解決方式——訴訟、仲裁、勞動仲裁
    我們平常說的打官司主要就是訴訟,仲裁、勞動仲裁其實也算是打官司,它們都與訴訟有關聯,但仲裁與勞動仲裁之間卻沒有什麼關係。跟大家普法普了這麼久,竟然沒有聊過這幾種機制。那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一下這三種糾紛解決方式。
  • 省人社廳來金安區開展調解仲裁工作質量評學調研促改活動
    12月9日,省人社廳調解仲裁處處長姚緒朝帶隊來金安區開展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質量評學工作調研,市人社局四級調研員蔡宜生,區委常委、副區長榮維聰,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本政,區人社局黨組成員、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大隊長馬寶,區仲裁院院長張峰陪同調研。
  • 勞動仲裁律師價格表_恆理律師事務所品質服務實力強大
    勞動仲裁律師價格表,恆理律師事務所品質服務實力強大,辦公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智慧財產權大廈A座6層6005諮詢熱線:010-63954248。勞動仲裁律師價格表, 一、基本概念勞動仲裁會是勞動爭議的法定前置程序受理和處理機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用人單位方面的代表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