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溶血性貧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了解引起溶血性貧血的外在因素,可以使大家更進一步地了解溶血性貧血,還有助於患者的治療。溶血性貧血對於患者健康的危害很大,所以患者必須要及時地更好地接受治療。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引起溶血性貧血的因素。
溶血性貧血是指紅細胞破壞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償不足時發生的一類貧血。如果骨髓能夠增加紅細胞生成,足以代償紅細胞的生存期縮短,則不會發生貧血,這種狀態稱為代償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貧血」,較少見;常伴有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
引起溶血性貧血的外在因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血漿中紅細胞抗體、激活的補體、藥物、化學毒物、動植物毒素、代謝毒素、細菌、病毒、寄生蟲等。
二、血管環境的異常引起的對紅細胞的機械性損傷,如播散性血管內凝血時微血管壁上粘附的纖維蛋白絲,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裝置不良造成的心瓣膜異常,長途行軍引起的足底部血管內紅細胞壓力過強等。絕大多數外在因素所致的溶貧都是獲得性的。
導致溶血性貧血的內在因素
一、紅細胞膜的異常
紅細胞膜主要由雙層脂質及蛋白質兩大部分組成。膜蛋白約佔整個紅細胞蛋白質的1/5-1/4,其種類甚多,共有70種,包括肌動蛋白、收縮蛋白、錨蛋白、載體及各種酶等形成膜支架;脂類中則以膽固醇和磷脂為主。
紅細胞膜的異常在溶血性疾患發病機制中佔據重要地位,很多溶血性貧血的原因最終常集中在膜的缺陷上。通過直接或間接影響紅細胞的結構和功能,而發生溶血。
二、紅細胞酶的缺乏
為了維持其生命和正常的活動及功能,紅細胞必須消耗能量。成熟的紅細胞不含有糖原而自血漿中攝取葡萄糖,從葡萄糖的糖酵解過程中獲得能量。而葡萄糖的酵解和從中獲得能量必須依靠一系列酶的作用。
引起溶血性貧血的外在因素主要就是有文中介紹的這兩點,希望會對患者更好地治療有所幫助。健康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我們更好地享受生活的基礎,所以大家在生活中必須要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維護好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