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土博士解惑 | 糟糕的原生家庭讓我悲觀自卑,種種心結很煎熬

2021-02-16 海爾森心理

這位先生您好。你在留言中提到了你成長過程中的家庭氛圍,你的記憶裡父母之間發生衝突,不會迴避你,讓你感覺到了他們之間糟糕的情緒,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個體最早接觸和面對的社會環境,是個體社會化的起點或第一場所,父母的個體成長發展的第一任教師。從教育順序來說,兒童接受的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後才是學校教育。因此,家庭對一個人的人格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和深遠的影響。有觀點認為家庭對人的塑造力是今天我們對人格發展看法的基石,還有觀點把家庭比作「製造人類性格的工廠」。主觀家庭環境和客觀家庭環境都對兒童人格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你在這樣情感環境裡長大,被捲入到家庭衝突的關係裡,你無意中習得了消極的處理問題的方法,比如談戀愛,無法建立長久持續的親密關係。在氣氛寧靜、愉快的家庭中,孩子有安全感、愉快、生活樂觀、信心十足、待人和善,並且能很好完成各種人生的任務;在氣氛緊張的及衝突的家庭中,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定、容易緊張和焦慮、長期憂心忡忡,擔心家庭悲劇將要發生,害怕父母遷怒於自己而給自己嚴厲的懲罰,對人不信任,容易產生行為問題。


你為失去了發展機會而患得患失,把心裡的苦告訴了媽媽,媽媽卻說你是天生的性格缺陷,為此你對自己有失望,那我想問問你,你是否一定要認同你媽媽給你的評價,覺得自己就是如她所說的一樣呢?你自己知道自己身上有什麼樣的資源嗎?比如你的學習成績,你在那樣一個不被肯定的環境裡,是靠的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好好學習的?你的留言裡,對阿土博士有過祝福和問好,那麼你也是一個有愛的,有修養的孩子啊!這些自身的資源你都想過嗎?


當然我們呈現上面一段話是為了讓你明白一個人性格的形成的部分影響,而不是讓你和你父母對立起來。也許你有些時候可以試著去理解你的原生家庭,在高壓力下父母情緒失控,他們不收斂自己的脾氣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力和認知水準,我們不能對他們有特別的絕對化要求。你對他們的理解點放在他們是如何一步步,努力改變了家裡的經濟條件,也許你會覺得父母也不易,會理解和愛他們。


現在你已經慢慢長大了,脫離開家庭去獨立,每個人在這個階段都會有所惶恐,但是我們終究是要開枝散葉,我們不妨把目標定的容易完成的,一步步漸進式的慢慢開始練習獨立自主,如果不踏出第一步就永遠也不會有後面的每一步,別怕,我們也許可以這樣做: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跡。缺乏自信,自我意識低下,這與童年期的不良成長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跡有關。你可以回憶童年時父母、長輩、朋友對自己說過的具有不良影響的話,例如:「你真笨,什麼也不會做。」、「瞧你笨手笨腳的、讓我來幫你做。」等,你把這些話語仔細整理出來,然後一條一條加以認知重構,並將這些話語轉告給你的朋友、親人,讓他們在你試著幹一些事情時,不要用這些話語來指責你,而要熱情地鼓勵、幫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氣。你可以選做一些略帶冒險性的事,每周做一項,例如:獨自一人到附近的風景點做短途旅行;獨自一人去參加一項娛樂活動或一周規定一天「自主日」,這一日不論什麼事情,決不依賴他人。通過做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氣,改變你事事依賴他人的弱。慢慢會變得有主見。


三、自我提升

其實,你只要正確認識自己,能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會感覺自己沒那麼差,而是自己可能感覺狀態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而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往存在片面性,引起你不必要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你會有主見的。


一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因為人與人性格差異很大,了解自己的性格優勢與不足。要學會揚長避短有助於形成自己獨特的自信心。人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們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自己的認識,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好和更完美。確認識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人就特別需要充滿自信來完成自己的目標,自己的事業.你就能成為強者。


阿土博士祝您快樂!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傷害了我,然後呢?
    還有什麼家庭比美國女孩塔拉生活過的這個地方更糟糕嗎?這裡可謂是原生家庭傷痛的集大成者:暴力、獨裁、精神控制、男尊女卑……塔拉·韋斯特弗從小和父母、幾個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美國愛達荷州的一個山谷裡,她沒有出生證明,父母也記不清她的生日。她沒有醫療記錄、也沒有踏入過學校——在篤信摩門教的父親看來,這些地方都被魔鬼操控。
  • 你會因為原生家庭而自卑嗎?
    「你會因為原生家庭而自卑嗎?」在我的印象中,【原生家庭】這個詞對我來說,還是陌生的。當我步入成年,看到同齡孩子有的我沒有;同齡學生用的我沒有,在此刻,我會發出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和他們不一樣?內心的自卑情緒也會逐漸湧現。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其和新生家庭是一組相對的概念。這類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對象,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會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生家庭中的表現。(這是關於【原生家庭】的名詞解釋。)
  • 80%的自卑,源自原生家庭
    關於自卑,但凡是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因為每個人都想過更好的生活,成為更好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自卑能夠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要想解決自卑心理,首先要追根溯源,找到自卑的心理根源,那麼自卑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精神分析領域中,首先強調的是原生家庭,那麼先來看看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禮物吧。
  • 原生家庭很重要
    不得不承認,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糟糕家庭出身的人,能成功逆襲成為人格健全、而又快樂感恩人的例子不多。他們在成年後,會花很長的時間去治癒童年的陰影和缺憾。我從小就羨慕那些家庭和睦自信陽光的小孩,覺得他們才是生長在陽光下的花朵,而我只是長在角落裡的荒草,沒人欣賞也沒人在意。就算有一天,不在了,也無人知曉。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我覺得性格的形成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大。從小被打壓,被忽視,讓我變得膽小、自卑。因為自卑,不敢跟喜歡的人表白。因為自卑,不敢去爭取工作上的機會。
  • 17歲上學,28歲獲劍橋博士學位,糟糕的原生家庭也阻擋不了的優秀
    蘇珊·福沃德在其著作《原生家庭》這本書中提到:&34;但《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裡主人塔拉的經歷會告訴你:原生家庭不是原罪,你的人生靠自己掌握。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不言而喻,好的原生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可能更順暢,而不好的原生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很有可能需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克服重重心理障礙,他們的人生道路可能會走得更艱難一些,稍不留意,還可能就會將自己陷入無底的深淵。
  • 完美的家庭並不存在—超越原生家庭
    曹博士電話諮詢工作室 翻開心理類話題,你就會看到類似「每個孩子的歸宿,其實都是原生家庭」這樣的話。 這些年,「原生家庭」從一個心理學上的專業詞彙變成了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大眾詞彙。 媒體、明星、電視劇組成了一股勢力「父母皆禍害」。孩子長大後的種種性格缺陷、生活中遭遇的不幸,好像都是原生家庭的責任。 那麼,在自己的一生中,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 原生家庭裡不被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
    反正我不要他了!我就是不負責任,你起訴我吧,好吧?」看到這裡,小熊媽媽不禁想:這還是親媽嗎?假的吧。只因為分數沒達到要求,打罵孩子,還把孩子遺棄在高速公路上,我真想問問是孩子重要,還是成績重要?或許這位母親之前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是通過嚴厲又不近人情的打罵教育,難道原生家庭中,不被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一定成為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原生家庭裡不被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
  • 骨子裡自卑的人常有兩種表現,心理學家:與原生家庭難逃干係
    其實,琴琴的行為就是過分自卑,有點妄自菲薄,或許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她的內心總是缺點什麼,沒有辦法做到自信、自立、自強,而像琴琴一樣的情況大有人在,那些骨子裡自卑的人,通常都有兩種表現。骨子裡自卑的人很容易過度低估自己的能力,所以在任何事情上他們總是喜歡退縮,總是隨口來一句「我不行」、「我怕我做不了」。
  • 潛意識心理學:你的自卑與自信,往往都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對於個體而言,影響是終身存在的。雖然很多人想要奮力逃離令自己痛苦的原生家庭,但他們逃離的過程中會發現,越掙扎越深陷於原生家庭的桎梏中無法自拔。 你是一個自信的人還是一個自卑的人,其實都來自家庭帶給你的童年記憶,這種記憶在你的內心深處紮根生長,最後形成不可逆的潛意識,伴隨你終身。 每當遇到需要考驗自己能力的事情時,腦海裡的第一反應便是「我不行」。
  • 孔祥舉:張小萌與阿土
    高中畢業後開始闖蕩社會但是很有志氣的阿土也想給上大學的張小萌一個好點的未來,決定隻身到廣東打工幾年有一番作為後再回來。張小萌送阿土到了車站,一路上非常的傷感,本就無以言表。而此時,車站的喇叭裡還放著流行的離別音樂,一首大哲的《闖碼頭》在耳邊不斷響起「我們一起闖碼頭 ,馬上和你要分手,催人的汽笛淹沒了哀愁,止不住的眼淚流,不是哥哥不愛你 ,因為我是農村的,一年的收入只能養活自己 ,哪裡還能顧得上你,我要為你去奮鬥,再苦再累不回頭,只要你耐心把我來等候,總有一天會出頭,等我搬到城裡去,開著大奔來接你,到那個時候把你摟在懷裡 ,再叫一聲親愛的」更增添了離別的不舍與對未來的彷徨
  • 完美的家庭並不存在 | 超越原生家庭
    這些年,「原生家庭」從一個心理學上的專業詞彙變成了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大眾詞彙。媒體、明星、電視劇組成了一股勢力「父母皆禍害」。孩子長大後的種種性格缺陷、生活中遭遇的不幸,好像都是原生家庭的責任。那麼,在自己的一生中,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 孩子的性格,和原生家庭息息相關:這些家庭長大的孩子,容易自卑
    導讀:孩子的性格,和原生家庭息息相關:這些家庭長大的孩子,容易自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性格,和原生家庭息息相關:這些家庭長大的孩子,容易自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自我覺察丨為什麼原生家庭總是輕易背鍋?
    這些年很火的一個概念:原生家庭原罪論。有一丁點兒的雞毛蒜皮的事兒,都能推到原生家庭上去。工作不順利,性格內向自卑敏感,感情失敗缺愛缺安全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原生家庭成了最大的背鍋俠,所有的負能量都能輕易找到源頭。你看,都是因為我原生家庭…….那麼,原生家庭真的這麼可惡嗎?
  • 自我覺察丨為什麼原生家庭總是輕易背鍋?
    這些年很火的一個概念:原生家庭原罪論。有一丁點兒的雞毛蒜皮的事兒,都能推到原生家庭上去。工作不順利,性格內向自卑敏感,感情失敗缺愛缺安全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原生家庭成了最大的背鍋俠,所有的負能量都能輕易找到源頭。你看,都是因為我原生家庭…….那麼,原生家庭真的這麼可惡嗎?
  • 原生家庭的悲哀,父母的自卑情結,成了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是我讀完整本書,看到的是「原生家庭」、「自卑」這兩個詞。下面,我想跟你談談我的理解。你認為什麼樣子的家庭是優秀的?爸爸是哈佛的博士,現在在一個美國高校任職歷史教授,媽媽也是哈佛的高材生,現在全職在家帶孩子,家裡總共有三個可愛的孩子,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這應該是很多人眼中幸福、優秀的一家人,是很多家庭無法企及的。但是,事實上這樣的嗎?
  • 「很抱歉,我有一個不快樂的原生家庭。」
    但我不能這樣說,我不能在她需要安慰的時候這樣沾沾自喜地告訴她真相。我只是輕輕地拍了她的後背道:「沒事,你還有我們,一切都會過去的。」四。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不僅是童年的回憶,有時也是一生的陰影。從小到大沒有帶我玩過一次,沒有對我說過生日快樂。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卻想享受父慈子孝的溫存。五。糟糕的原生家庭,曾讓我幾次聽到朋友提及他有個陪他度過童年的父親,都眼眶泛紅,泫然欲泣,也不知是嫉妒還是自憐。
  • 自我覺察丨如何打好原生家庭這張爛牌
    這些年很火的一個概念:原生家庭原罪論。有一丁點兒的雞毛蒜皮的事兒,都能推到原生家庭上去。工作不順利,性格內向自卑敏感,感情失敗缺愛缺安全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原生家庭成了最大的背鍋俠,所有的負能量都能輕易找到源頭。你看,都是因為我原生家庭…….那麼,原生家庭真的這麼可惡嗎?
  • 擺脫原生家庭的魔咒,你值得更好的人生
    前言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內容可能有點離經叛道——「原生家庭」,似乎看起來是在「不知感恩」,但是其歸根到底,我們在討論的其實是家庭關係——也即如何正確地和家庭相處,彌補之前的瘡疤,完善自己的人格,以圖成長。而這本我所要推薦的書叫做《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由美國作者蘇珊·福沃德與克雷格·巴克執筆。
  • 如何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自卑感
    當你感覺到自己無法控制自己憂愁情緒,並且嚴重影響自己的生活,而且對自己的評價很低,會因為自己的原生家庭而感到很自卑,妄自菲薄。那麼,你就需要重視起來了。因為,你的心理健康決定了你生活的狀態,只有你保持良好的心理,穩定的情緒,你才可能擁有更好的一切。
  • 董卿含淚誦讀,談原生家庭令她自卑,《人生海海》讓她跟過去和解
    在與老友麥家的新書發布會上,原本語氣溫和平靜的董卿,聊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回憶起了那些痛苦,略顯激動地說到:「他對我的嚴厲和苛刻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很多人難以想像,一個知識分子可以對自己的獨生女兒這麼樣的苛刻。我要比別人做得好很多很多,我才會覺得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