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先生您好。你在留言中提到了你成長過程中的家庭氛圍,你的記憶裡父母之間發生衝突,不會迴避你,讓你感覺到了他們之間糟糕的情緒,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個體最早接觸和面對的社會環境,是個體社會化的起點或第一場所,父母的個體成長發展的第一任教師。從教育順序來說,兒童接受的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後才是學校教育。因此,家庭對一個人的人格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和深遠的影響。有觀點認為家庭對人的塑造力是今天我們對人格發展看法的基石,還有觀點把家庭比作「製造人類性格的工廠」。主觀家庭環境和客觀家庭環境都對兒童人格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你在這樣情感環境裡長大,被捲入到家庭衝突的關係裡,你無意中習得了消極的處理問題的方法,比如談戀愛,無法建立長久持續的親密關係。在氣氛寧靜、愉快的家庭中,孩子有安全感、愉快、生活樂觀、信心十足、待人和善,並且能很好完成各種人生的任務;在氣氛緊張的及衝突的家庭中,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定、容易緊張和焦慮、長期憂心忡忡,擔心家庭悲劇將要發生,害怕父母遷怒於自己而給自己嚴厲的懲罰,對人不信任,容易產生行為問題。
你為失去了發展機會而患得患失,把心裡的苦告訴了媽媽,媽媽卻說你是天生的性格缺陷,為此你對自己有失望,那我想問問你,你是否一定要認同你媽媽給你的評價,覺得自己就是如她所說的一樣呢?你自己知道自己身上有什麼樣的資源嗎?比如你的學習成績,你在那樣一個不被肯定的環境裡,是靠的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好好學習的?你的留言裡,對阿土博士有過祝福和問好,那麼你也是一個有愛的,有修養的孩子啊!這些自身的資源你都想過嗎?
當然我們呈現上面一段話是為了讓你明白一個人性格的形成的部分影響,而不是讓你和你父母對立起來。也許你有些時候可以試著去理解你的原生家庭,在高壓力下父母情緒失控,他們不收斂自己的脾氣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力和認知水準,我們不能對他們有特別的絕對化要求。你對他們的理解點放在他們是如何一步步,努力改變了家裡的經濟條件,也許你會覺得父母也不易,會理解和愛他們。
現在你已經慢慢長大了,脫離開家庭去獨立,每個人在這個階段都會有所惶恐,但是我們終究是要開枝散葉,我們不妨把目標定的容易完成的,一步步漸進式的慢慢開始練習獨立自主,如果不踏出第一步就永遠也不會有後面的每一步,別怕,我們也許可以這樣做: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跡。缺乏自信,自我意識低下,這與童年期的不良成長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跡有關。你可以回憶童年時父母、長輩、朋友對自己說過的具有不良影響的話,例如:「你真笨,什麼也不會做。」、「瞧你笨手笨腳的、讓我來幫你做。」等,你把這些話語仔細整理出來,然後一條一條加以認知重構,並將這些話語轉告給你的朋友、親人,讓他們在你試著幹一些事情時,不要用這些話語來指責你,而要熱情地鼓勵、幫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氣。你可以選做一些略帶冒險性的事,每周做一項,例如:獨自一人到附近的風景點做短途旅行;獨自一人去參加一項娛樂活動或一周規定一天「自主日」,這一日不論什麼事情,決不依賴他人。通過做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氣,改變你事事依賴他人的弱。慢慢會變得有主見。
三、自我提升
其實,你只要正確認識自己,能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會感覺自己沒那麼差,而是自己可能感覺狀態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而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往存在片面性,引起你不必要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你會有主見的。
一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因為人與人性格差異很大,了解自己的性格優勢與不足。要學會揚長避短有助於形成自己獨特的自信心。人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們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自己的認識,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確認識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人就特別需要充滿自信來完成自己的目標,自己的事業.你就能成為強者。
阿土博士祝您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