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傷害了我,然後呢?

2020-12-11 中國青年報

她因為塗了口紅,而被哥哥罵作「妓女」。有幾次,哥哥揪住她的頭髮,從客廳的地上一直拖到馬桶邊,直到她承認自己錯了才鬆手。

父親向幾個女兒灌輸的理念是,「正派的女人永遠都不能露出腳踝以上的任何部位」「廚房才是你待的地方」。有一次幹活兒時,她覺得實在太熱了,就捲起襯衫的長袖涼快一下,父親罵道:「這兒不是妓院。」

還有什麼家庭比美國女孩塔拉生活過的這個地方更糟糕嗎?這裡可謂是原生家庭傷痛的集大成者:暴力、獨裁、精神控制、男尊女卑……

塔拉·韋斯特弗從小和父母、幾個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美國愛達荷州的一個山谷裡,她沒有出生證明,父母也記不清她的生日。她沒有醫療記錄、也沒有踏入過學校——在篤信摩門教的父親看來,這些地方都被魔鬼操控。

但在16歲那年,塔拉通過自學考入美國楊百翰大學,後來又成為劍橋的歷史學博士,還曾赴哈佛訪學一年。這名年輕的歷史學家追溯自己特殊的成長過程,寫成《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也許可以看作一本關於如何從原生家庭傷害的陰影中走出來的指南。

最近兩三年,「原生家庭」這個詞熱極一時,許多人訴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種種身體的、心理的傷害,控訴家人不懂得尊重孩子。

就連素以光鮮示人的演藝明星,一旦撞上這個問題,也變得狼狽起來:幾年前,臺灣演員明道一再替哥哥償還巨額債務,就在宣傳新片時,還被假扮為粉絲的債主質問何時還錢;女演員毛曉彤從小父母離異,出了名後被父親討要贍養費,父親一張口就是5000萬元……

儘管針對「原生家庭傷害」的討論熱火朝天,但中英文論文庫裡都很難找到有關這一主題嚴肅的文獻,以至於有人稱之為「偽心理學」。

與這個概念較為相近的是「創傷理論」。美國學者凱西·卡魯斯在其《沉默的經驗》認為,「創傷」是某些人對某一突發性或災難性事件的極不尋常的經歷。創傷事件在經歷者的心中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使人焦慮、恐懼、絕望,對經歷者此後的生活造成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其生存。

美國社會學家傑弗裡·C·亞歷山大認為,「當個人和群體覺得他們經歷了可怕的事件,在群體意識上留下難以抹滅的痕跡,成為永久的記憶,根本且無可逆轉地改變了他們的未來,文化創傷就發生了。」

對於人們受到創傷之後的反應,不同流派有不同的解讀,精神分析一派比較悲觀,它認為人們會暫時將創傷經驗壓抑下來,但這種經驗會成為心理情結,以至於人們不可能產生理性的責任行動。這派理論也許就是「原生家庭決定論」的祖師爺。

另一派則認為人們會「致力於扭轉造成創傷的環境」。人們會採取種種行動,最終,「創傷的感覺會平息消退」。

回到塔拉的故事。那天,塔拉第一次試著塗口紅,哥哥肖恩罵她「妓女」。肖恩又一次故技重施:一把抓住塔拉的一撮頭髮,扭住她的手腕,逼她承認錯誤。

但這次跟以前不一樣的是,另一個哥哥泰勒回到了家。泰勒考入了大學,擺脫了這個奇特的家庭。這一次回來,他問妹妹:「你想過離開嗎?」

泰勒指給她另一條路:就像他一樣,去上大學。「是時候離開了,塔拉,你待得越久,離開的可能性越小。」

網上流傳的許多文章都把人釘死在「原生家庭」的柱子上,認為此生的不幸已成定局。如今故事發展到了「原生家庭決定論」沒講到的部分:改變。

是的,這個「決定論」的問題就在於,讓人們心安理得地沉浸於過去,讓那些處在故事開端的人們以為已經看到了故事結局。

訴說自己的不幸很容易,改變卻很難。

為了考入大學,塔拉買來課本自學。塔拉要從最基本的運算開始學起——分數、倒數、將小數加減乘除——同時還要儘量躲著父親。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接著來。

在這個沒上過學的16歲女孩眼中,三角函數無異於天書,歷史人物拿破崙並不比小說主角冉·阿讓更真實。考入大學後,她必須要拿到獎學金才能繼續讀下去,於是幾乎每天都要學到凌晨兩三點。

早在「原生家庭決定論」火起來之前,就已經有形形色色的理論告訴人們:改變人生的機會很多。

在哈佛大學著名的積極心理學課程中,塔爾教授告訴學生們,關於生活,人們能掌控的部分就是自己——自己對世界的詮釋以及自己的行動。

這話很俗,但是又的確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相關焦點

  • 走出原生家庭的傷害,最重要的是這一點
    近年來,媒體、報紙、文章和大眾,關於原生家庭以及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有特別多的討論: 我看到這個信息,非常高興,至少我們開始關注到原生家庭給我們孩子成長,以及成年後所帶來的各種影響了。 我覺得是一個特別大的成長和進步。
  • 動輒「原生家庭」傷害:當媽的我已經不會養孩子了,該怎麼辦?
    「對於原生家庭的各種報導太多了,好像每一個錯都是原生家庭的錯,我到底應該怎麼對待我的孩子?我特別迷茫又害怕!生怕一不小心,給他帶去『原生家庭的傷』!」我的朋友遙遙向我「求救」。「管得嚴擔心他有心理陰影,管得松害怕過份溺愛,實在生氣罵兩句打兩下,害怕他以後形成暴力人格!我到底該怎麼辦?原生家庭真是一個坑,要我們父母怎麼填?」
  • 原生家庭是怎麼傷害人的?
    凡是有關係的地方,就會有傷害。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是人際關係中的一種,也必然有傷害。理想的父母,當然是給孩子足夠的愛,但顯然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現實中,每個人成長的家庭裡,都傷痕累累。原生家庭之所以傷害人,是因為原生家庭沒有足夠的愛。
  • 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傷害?
    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共讀《原生家庭》第9-11章。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了解到各種有毒的父母以及有毒的家庭體系。我們回顧我們過往的人生,發現我們在情感上、人生選擇上、性格養成上出現的問題,其根源就是原生家庭。
  • 依戀類型測試: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該如何治癒原生家庭傷害?丨原生家庭測試
    全球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有會影響每個人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生命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關係。
  • 「被父母傷害,我應該報復嗎?」:仇恨原生家庭,是自毀的開始
    尤其是當原生家庭讓你不滿的時候,你會有強烈的逆反心理。 你會憤怒,控訴,甚至攻擊父母,你還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是父母逼你這麼做的。 殊不知,仇恨原生家庭,是自毀的開始。
  • 對於原生家庭的影響,你了解多少呢?
    受原生家庭影響的性格特徵最大的一點就是自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自信,即使別人都認為你很優秀了也會懷疑自己。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這個性格特點吧,但我們要做的不是一蹶不振、永遠帶著原生家庭這個帽子無法做自己,我們需要做的是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家庭,並努力改變自己,讓原生家庭的影響在自己這裡終結。
  • 為何現在流行討論原生家庭的傷害?是時候該我們出場了
    那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原生家庭讓我們感受到的傷害,可以說就是一個社會現象了。而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現象。下面我說兩個點,來討論這個問題。1。原生家庭真的是帶來了傷害了麼?2。為什麼現在流行討論原生家庭的傷害?一個一個來。1。原生家庭真的有傷害麼?
  • 原生家庭對你的傷害,你一定要走出來
    可是,有時候父母的教育或者養育方式可能是錯誤的,而且父母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子女的傷害,那麼這種「有毒的」原生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持久的,可能是終身的。有些父母如果吸毒、酗酒、工作不順心,或者夫妻關係惡化,可能會經常指責、辱罵甚至毆打孩子。「有毒的」家庭帶給孩子的會是自卑、內疚、負罪感、恐懼和不懂得愛,所以「有毒的」種子會一直埋藏在孩子的內心世界裡。
  • 原生家庭的傷害何時休?
    我失聯多年的初中好友,這幾天竟然有了消息,真是感謝萬能的朋友圈。自從初二那年,我們學校撤併,她隨著她的「親生爹媽」到城裡上學去了,我則轉到我姑姑家附近的一個初中,我們就斷了聯絡。後來我也去找過她兩次,但是可惜都沒見到面。自此,音訊就越來越少了。
  • 片面的、絕對化理解「原生家庭論」所帶來的傷害
    「原生家庭論」中「孩子的一切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一論點,被不少人認為是造成千百年來人類心理問題的根源,一夜之間成為教育孩子的焦點,這仿佛是對傳統教育的追問、聲討。雖然一些家庭在通過對「原生家庭論」的學習理解,使得家庭關係得到改善;然而也有很多人對該理論片面的、絕對化理解與過度宣導,反而觸發家庭親情關係變得更加緊張、糟糕,甚至可能成為一些困惑之子對父母的挑剔、報復的佐證。
  • 從小被原生家庭上傷害的孩子,長大都淪為以下結局,很可悲
    文|文兒從《歡樂頌》到《都挺好》,再到《安家》,這幾年反映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都一次次地揭露了原生家庭給人性格和生活帶來的不幸,發人深省。所以,有一段時間我身邊的朋友都在討論,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長大後結局究竟是怎樣的?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以青春愛情之名,掩蓋原生家庭的傷害
    不是父母的感情越好家庭越會幸福嗎?怎麼會有父親願意子女替母親去死的呢?儘管綠子成長於這樣的家庭,她的性格和個人的成長經歷筆者還是挺欣賞的。她是一個非常自立且很有毅力有趣的女孩,儘管原生家庭的影響總是常伴左右。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原生家庭的宿命,要靠自己超越
    你的出生是你的宿命,你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卻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你的原生家庭是伴隨你一生成長的,它根深蒂固,不論是身在何處,它都是一生最難以擺脫的存在。原生家庭,不論從外面看如何美好,令人羨慕,它的內裡都藏著或多或少的痛苦和傷害。了解原生家庭創傷對我們的影響,然後治癒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創傷。在這一點上,《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這本書給了我們方法。
  • 女兒驕橫、兒子孤僻,《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的傷害如何拯救?
    最近,《隱秘的角落》正在熱播中,我忙裡抽閒,一口氣追了六集。雖然還未全部追完,上面的鏡頭卻將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展現得一覽無遺。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解析。在知道丈夫給朝陽買鞋時,她立刻陰陽怪氣地說「幫你兒子買鞋,用得著瞞我嗎?」然後提出要求,「朱晶晶要買裙子」。在這樣的教育下,女兒朱晶晶小小年紀,就養成了目中無人的性格,囂張跋扈,對朱朝陽抱著蔑視的心態,還三番五次和母親一起羞辱朱朝陽。父親朱永平對女兒百依百順,捧在手心裡。
  • 《都挺好》主角受原生家庭的毒害,父母怎樣做才能減少對孩子傷害
    然後,孩子就從自己的腦子裡拿出一大塊金子,給了父母。自己空著半個腦袋出去闖世界,因為腦子不夠用,總是碰到壞人欺騙他,拿走他的金子,最後腦子的金子被偷光,腦子空裡了也失去生命了!有人說哪有這樣的父母,有人說這只是故事,根本不存在。我反而覺得這男孩生在這樣的家庭很可憐,因為他的父母非常自私,只滿足自己的欲望,不顧孩子的生死。
  • 別讓原生家庭毀了孩子,下面9種原生家庭的傷害,你中了幾個?
    大家都知道,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長不恰當的教育,不管是對孩子的生活還是對孩子的發展影響都非常大, 而家庭情況不一樣,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也是不一樣的,本文就給大家帶來了9種原生家庭的傷害,看看每種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哪些吧!
  • 《親愛的小課桌》:原生家庭的傷害可能讓徐敬凱成為「犧牲品」
    徐敬凱媽媽的原生家庭對她的教育不太好,媽媽把這種不好的教育轉移到孩子身上,可能讓徐敬凱成為一個「犧牲品」。傅首爾說出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小時候,媽媽對我嚴格要求,總是希望我還能做得更好一點。徐敬凱媽媽的原生家庭徐敬凱媽媽說出原生家庭對她的教育:「我爸是軍人,把我當男孩子來養,所以我的思想挺古板」。她爸爸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人,對她比較嚴格,可能在她的童年也沒有太多快樂可言。接受過軍事化管理的人,可能都會有這種思想:「一切以達成目標為主」。
  • 初為父母可能不完美,原生家庭的傷害應該就此停止了
    所以,說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幸運,有好鄰居、好朋友、好愛人,來溫暖,來鼓勵,幫助你走出陰影。更多人的很多年都無法擺脫它帶來的陰影,儘管奮力掙扎,最終還是會沉溺下去。說到原生家庭,最近一段時間的話題似乎越來越多,有關於關於原生家庭的小說,也有關於它的電視劇,它的問題受到很多人關注。尤其是父母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和家庭教育的方式。
  • 毀掉一個人的可能不是貧窮,而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原生家庭會影響我們一生嗎?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原生家庭是我們無法選擇的,就好像很多人會說:"我愛我的父母,我只是不喜歡他們。"有時候原生家庭在幼時帶給我們的影響看似微小,但不知哪天就會隨著一場大雨傾盆而下,改變我們整個人生的脈絡。家庭問題會導致人格缺陷,這一缺陷可能會伴隨個體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