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的饅頭是不一樣的東西?中國人到日本容易誤會的11個日文單字

2020-12-08 金時帶你看日本

日本和中國同為東亞國家,在文字發展或是習慣上都能窺見相似之處,使得日本成為中國人最喜愛前往的地方之一。不過其實日本光是文字上就有許多會令中國人誤會的部分了,有時候就算發音、文字與中國人認知中的事物類似,但背後意思或是根本是不同東西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這回就搜集了一些中國人到日本旅遊時可能會誤會的日文單字,一起來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曾經會錯意吧!

◇饅頭(まんじゅう,manjyu)◆日式包餡和菓子會一點日文的話可以發現這個單字的日文唸起來和「饅頭」頗為相似,漢字也和中文的饅頭一樣,但是基本上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日本的「まんじゅう」是一種包著豆沙餡的日式和菓子,外皮薄味道甜,適合配茶當點心吃。此外除非專程去找,不然日本一般是沒有中國人想像中不含內餡、味道單純的「饅頭」這種食物的哦。

◇お湯(oyu)◆熱水中文的「湯」是指有味道的液態食物,但日文的「湯」是指熱水的意思,所以如果在日本餐廳和店員點了「お湯」,那只會得到一杯熱開水,並不是中國人想像中的熱湯。此外日本人熱愛泡澡,所以在日本傳統的澡堂「湯屋(ゆや)」或是泡熱水澡的日語「お湯に入る」中都可以看到代表熱水的「湯」字出現。

◇マヨネーズ(mayoneezu)◆日式美乃滋有中國家庭會用美乃滋來做色拉,所以很多中國人便以為日本的美乃滋和中國的美乃滋應該是一樣的東西,但其實兩者的味道且用途也完全不同!會有這差異是因為中國人習慣將「桂冠色拉醬」俗稱為「美乃滋」,久而久之便以為美乃滋應該要是甜的,但其實真正的日式美乃滋是鹹的且大多用來當作沾醬居多。

◇レモン/ライム(lemon/laimu)◆萊姆/檸檬中國人都認為綠色的是檸檬、黃色的是萊姆,但其實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以及日本都是黃色的是檸檬、綠色的才是萊姆,和中國完全相反,可要多注意啦。

◇芋(imo)◆地下根莖類食物總稱中國人在日本看見「芋」腦中肯定都會想到紫色的芋頭,但其實在日本「芋」是泛指地下根莖類食物的總稱,最常用來指稱地瓜、番薯類。其它像馬鈴薯「じゃが芋(ジャガイモ)」、芋頭「裡芋(サトイモ)」、山藥「山芋(やまいも」等等,也能從日文看出它們是屬於根莖類食物的一種。下次在日本看到「芋」可別再直覺認為是芋頭啦。

◇人參(ninjin)◆紅蘿蔔最容易受中國人誤會的絕對就是這個「人參」,由於紅蘿蔔的日文漢字和中國的常見補品「人參」極為相似,不少到日本玩的人都曾經會錯意過。而中國人所誤會的「人參」的日文其實是以「高麗人參」、「朝鮮人參」來表示。

◇高菜(takana)◆芥菜在日本料理餐廳常見的「高菜」在日文裡可不是高麗菜,而是口感較為韌實的芥菜。在日本經常作為醃漬小菜出現在餐點中。

◇汽車(kisha)◆蒸汽火車 在日本如果打開地圖APP找路時有時候會看見寫著「汽車道」的地方,中國人第一眼都會以為是一般四輪汽車的行駛道路,但在日本「汽車」是蒸汽火車的意思,所以以「汽車道」為名的道路其實是表示該路段在過去曾為蒸汽火車行駛道路的意思哦。

◇外人(gaijinn)◆在日本的外國人在過去的日本會用「外人」來稱呼在日本的他國人士,而現今「外人」則是「外國人」的簡稱及俗稱,沒有像中文一樣負面意涵那麼強烈。雖然現在已經比較少看見日本人用「外人」來稱呼外國人,不過或許還是有些日本人會將這個詞當作否定含義使用,因此究竟使用這個詞的日本人背後心態如何可能還是要憑前後文或是說話語氣來判斷了。

◇先生(sennsei)◆對具備學術知識的專業人士的敬稱中國人或多或少有在日劇中看過「先生」這個詞,不過這個詞的中日文意思其實含義大不同。中文的先生只是單純對男性的尊稱,但日文是對具備學術知識的專業人士的敬稱,例如老師、醫生、律師等等。

◇丈夫(joubu)◆牢固、堅固中文的丈夫是夫妻中的男性角色稱謂,但日文的「丈夫」是指一個形容詞,表示堅固、耐用的意思,中國人熟悉的「大丈夫」基本上也是從這個含義而衍生出來的,表示安全、安心、可靠。

結語

這些單字基本上都是曾到日本觀光旅遊或是在日本生活過的中國人的自身經驗,也能夠從這些地方看出中日文化及習慣上的不同。下次到日本旅遊時如果遇到碰到上述單詞,記得提醒自己以及周遭親友這些東西和中國人一般認知中的可是不一樣的喲!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到日本容易誤會的11個日文
    這次,我收集了一些中國人去日本旅遊時可能會誤解的日文話,讓我們看看他們是否誤解了。饅頭(,滿江紅)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日文,你會發現日文這個詞聽起來很像「饅頭」,而漢字和中文饅頭一樣,但基本上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日本「」是一種日風味的豆沙餡,皮薄味甜,適合搭配茶點。此外,除非你專程去找,否則在日本一般不會有中國人想像中的沒有餡料、口味簡單的「饅頭」。
  • 日本「丈夫」與「小三」意思跟你想的不一樣!容易誤會的日文單字
    學習日文時,漢字單字有時候會讓人困擾,因為意思跟中文完全不同!像是日文裡,也有「丈夫」與「小三」這兩個單字,但是意思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小編就來解析給大家聽!▋日文的「丈夫」,不是老公的意思!不過日文裡的丈夫,意思與中文完全不同。日文的「丈夫じょうぶ」,意思是強壯、結實的意思。形容人的身體強壯,可以說「丈夫な體」,形容紙袋很結實不容易壞,可以說「丈夫な紙袋」。所以日語的「丈夫」不是用來指已婚男子,而是形容詞,形容人或物體可靠,不易壞。那麼,「老公」的日文該怎麼說?
  • 這些英文在日本的意思和你想的不一樣?外來語詞彙中日應用大不同
    如今已是世界國際語言的英語,可以說在各個國家之中都已經融入成為文化的一部分,且同樣的英語單字在不同國家、地方也有可能會有不同的意思。而日語之中本來就有許多詞彙是從英語轉變而來,除了發音聽起來不同之外,有一些詞也隨著時代演進意思逐漸延伸、改變,讓外國人有時候即使聽得出、認得卻不一定是想像中的意思。
  • 這些日文漢字意思跟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你曉得幾個?
    日本也是個使用漢字的國家,對於從小學習漢字的我們來說是一大優勢,不管是學習日文或在日本旅行都非常有幫助,看了漢字就大概能略知一二其意,就算完全不懂日文,寫出漢字對方也能了解我們的意思。但是,其實日文漢字意思不是每一個都跟中文漢字意思相通一樣喔!本次小編搜集了幾個有趣的日文漢字,它們的意思保證讓你跌破眼鏡,千萬不要亂用哦!初級漢字一些簡單的日文漢字,日文初學者在課本裡應該都學過的日文單字。
  • 17個無法翻譯只能心領神會的日文單字
    世界各國有著各自的語言,除了文法、語法、發音的不同之外,詞彙上也反映了一個國家或是民族的個性與習慣,有時候光是從一個語言的單字就能發現使用該語言的人們的思考邏輯與模式,擁有悠久豐富歷史的日本也何嘗不是如此。這次整理了17個中文沒有直接對應詞的日語單字,來看看你是否能跳脫中文框架,用心領神會的方式來了解這些詞彙的意涵吧!
  • 17個無法翻譯只能心領神會的日文單字
    世界各國有著各自的語言,除了文法、語法、發音的不同之外,詞彙上也反映了一個國家或是民族的個性與習慣,有時候光是從一個語言的單字就能發現使用該語言的人們的思考邏輯與模式,擁有悠久豐富歷史的日本也何嘗不是如此。這次整理了17個中文沒有直接對應詞的日語單字,來看看你是否能跳脫中文框架,用心領神會的方式來了解這些詞彙的意涵吧!
  • 從讓日本海關驚訝的饅頭看中日飲食差別
    在抖音看到一個旅居日本的國人說回日本時自己帶的饅頭在經過安檢時被日本海關檢查,日本海關對於食品類的入關檢查很嚴格,當檢查到饅頭時,日本人天然認為這是包子一類帶餡兒的食品,但是掰開檢查時發現只有面,沒有其它顯得很驚訝,知道這是中國的主食之一時更是驚訝。
  • 日語「勉強」「泥棒」意思跟你想的不一樣?5個讓人超意外的日文
    日本也使用漢字,但有很多漢字的單字意思跟中文完全不同!像是日文的「丈夫」的意思是結實,就跟中文不一樣。去日本旅遊時不注意的話,會產生許多誤會。「樂吃購!日本」這次要介紹5個日本常用,但和中文意思不一樣的日文單字「勉強」、「迷惑」、「検討」、「泥棒」、「看病」,看完這篇文章就不怕鬧笑話啦!
  • 美國網友問:日本人和中國人到底誰學習對方的語言更容易?
    大家都知道日文中有許多漢字,對於外國人來說,學習日文比學習中文還恐怖,畢竟中文已經是非常難學的語言了,而學習日文實際上是在學習兩種語言:1個日文+半個中文!這對外國人來說是一種折磨!因此飽受蹂躪的美國人就在論壇上發帖問:是中國人學習日語容易,還是日本人學習中文容易?
  • 2020東京奧運比賽項目日語大全:必學日文單字一覽
    「SOMEITY」具有飛行能力,還能跟石頭、風說話,最厲害的是她用眼神就能移動東西!▋東京奧運比賽名稱、關鍵日文單字告訴你!鐵人三項:トライアスロンtoraiasuron「鐵人三項」又稱三項全能,是由三項運動組成的比賽。
  • 那些容易被日本人誤會的中文要慎用
    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日語中有許多單詞跟中文裡面的單詞長得一樣,雖然長得一樣,但意思卻完全不同,比如下面這些:日本也是使用漢字的國家,所以日本人在看中文的時候也是一樣,明明長得一樣的詞彙,含義和用法卻大不相同,中日兩國網友也經常因為這個產生很多誤解。
  • 日本作家野島剛談中日關係中常見的幾種誤解
    中日「一衣帶水」也是個誤解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此後出現了一個為期不短的中日友好時代。在那時,中日雙方都喜歡提「一衣帶水」,可是在野島剛看來,雙方其實對這個說法的內涵都不甚了解。「『一衣帶水』的說法也是一個誤解。因為歷史上日本人跟中國人基本上沒有什麼交流。」
  • 同文不同義:日語對於中國人來說真的容易學嗎?
    然而,雖然中日之間的語言有著大量的相互滲透,但因為種種原因,許多日語中的漢字與漢語中的漢字「同文並不同義」,在歷史上也給中國人理解日語製造了許多障礙。而進入20世紀以後,日文的文體更是開始走向言文一致,日語中的漢語詞比例逐步減少。現如今,日語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否真的「易學」,恐怕還得打個問號了。
  • 日文與中文之同形歧義:海老是海裡彎著腰的蝦
    其實,在日本魚店,不僅中文的蝦變成海老,中文的鯊魚也變成鮫,那種魚不是很會咬人嗎?另外,中文的香魚到了日本是鯰,海蜇則是水母,海參是海鼠,海膽更是雲丹。還有,中文的海藻是日文的海草,中文的紫菜是日文的海苔。日文和中文都用漢字。不少學生,上大學得選修第二外語的時候,寧願學中文也要對德語、法語等歐洲語言敬而遠之,乃是他們以為用漢字的中文應該比用羅馬字的西方語言容易學的緣故。
  • 日本人大多不了解中國 最熟悉的中國人是F4
    在大多數喜歡中國的日本人眼裡,中國是一個「萬寶盆」,應有盡有。喜歡書法的到中國尋找王羲之;喜歡旅遊的到中國遊泰山、看黃河;喜歡美食的到中國嘗盡南北菜系。     在日本的親華人士中,很多人是因為反省二戰歷史而致力於中日友好的,其中大多數是中老年人。這與戰後中國政府對日本採取的寬厚政策分不開。記者常與日本關東日中友好和平會的會員們接觸,他們大多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 看看中日快餐的大對比,日本網友:中國人吃些都是些什麼東西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每個人都在想著如何才擠出更多時間,甚至把吃飯和睡覺的時間也要用來工作,當然了覺不能不睡飯也不能不吃的,因此適應現代生活節奏發展的快餐文化就成為了城市化中一道不一樣的風景線,大街小巷上各式各樣的快餐店林立,既有國際品牌的洋快餐,也有家庭式的傳統中式快餐
  • 無印良品日本人竟不念「MUJI」!5個日本常見品牌念法教學
    日本自由行時,必逛 MUJI 無印良品!去東京、大阪,經常看到百貨公司「OIOI」。但你知道這些熟悉的品牌,日文該怎麼念法嗎?以下就幫大家介紹5個常見品牌的日文念法。下次說出這些名稱時,日本店員、日本朋友就不會聽不懂啦!
  • 10個深入中國的日文漢字詞彙
    除了「經濟」、「社會」、「主義」等,日本開始接觸西洋文化、改革維新時,將這些西洋單字翻譯成了日文,而中文則直接引用這些日文漢字做使用之外,現代生活中也不乏有許多漸漸深入中國的日文詞彙。這一次要介紹10個在中國能在生活中看見、聽見,甚至自己曾經使用過的日文漢字詞彙,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日文名詞悄悄地在中國扎了根吧!你一定碰過!
  • 10個深入中國的日文漢字詞彙
    除了「經濟」、「社會」、「主義」等,日本開始接觸西洋文化、改革維新時,將這些西洋單字翻譯成了日文,而中文則直接引用這些日文漢字做使用之外,現代生活中也不乏有許多漸漸深入中國的日文詞彙。這一次要介紹10個在中國能在生活中看見、聽見,甚至自己曾經使用過的日文漢字詞彙,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日文名詞悄悄地在中國扎了根吧! 你一定碰過!
  • 這三個姓氏聽著好聽還獨特,卻經常被人誤會成日本姓,真是尷尬
    文/一度歷史觀V這三個姓氏聽著好聽還很獨特,卻經常被人誤會成日本姓,真是尷尬中日之間的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漢唐時候,日本人就開始西渡來中國取經,從中原地區的文化裡面吸取了大量的元素特別是在文字方面,日本人的文字就是由漢字演化而來的,即使一個沒有學過日文的人,也能夠看懂日文的一些內容。在姓氏方面,日本人也是大量地借鑑了中原地區的文化,而有的姓氏,日本人和中國人都在通用,導致很多中國人都認為是日本名字,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名字。今天,小編就來舉幾個姓氏,看一看這些姓氏是不是跟日本的姓氏很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