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臺當局動作頻頻,很多人會問,臺灣回歸離我們還有多遠?真實情況出人意料……
大家應該都看過法國小說家都德的著名小說《最後一課》,普法戰爭後,德國進駐法國阿爾薩斯和洛林,第一件事就是用德語教學,也就是文化改造。文化教育從從下一代抓起,必須掌握下一代。
去中國化在香港有一百多年,在臺灣也有幾十年,並且還在加速。看看蔣經國時代的區區幾個臺獨分子,到如今臺灣綠營的龐大規模,我們應該不寒而慄:越來越多人不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因為對臺貿易,他們端起碗吃大陸的飯,放下筷子罵中國的娘。
臺灣回歸,政治上的回歸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理上的回歸。
去中國化,民進黨在公開幹,而國民黨則在悄悄幹。因為國民黨自身的變化,其對臺獨政策因為美國和日本,由打壓也轉向放任。如今在臺灣加速。
在去中國化的同時,他們在西化,也就是在臺灣持續灌輸和培養西方人的價值觀,培養對西方的認同感。價值觀改造和思想更換,也是美國對臺戰控制的一環。上兵伐謀,思想洗腦,也是一種高級的戰略控制方式。
實際上,試圖與臺灣當局打交道,謀求和平統一的路子會越走越窄,因為臺灣的「去中國化」在加速,造成島內人在文化和心理上在大陸外越漂越遠。因為臺灣本身缺乏政治自主性,被美國控制,和棋子談判,對整個戰略棋局不具實質性的影響和作用。
武統過程中美國會參與中國內戰嗎?
我們再來看看用武統的辦法解決臺灣問題。也就是將中國內戰在60多年後重啟,繼續打完。
反對武統的人們,其主要理由就是為美國因素,也就是一旦出兵攻臺,美國會軍事援助臺灣,甚至站在臺灣軍隊一邊與我國作戰,從而阻撓中國統一。那麼我們就分析一下美國目前在臺灣問題上參戰的可能性。
一旦中國內戰繼續,美國首先要考慮的是,美國插手中國內戰的後果,一旦美國插手中國內戰,首先是會引起13億中國人民的憤怒,這種憤怒和民族感情會堅定支持中國政府和美國戰鬥到底。美國敢於參與中國內戰嗎?和一個13億人口的古老民族不死不休?
其次,中美因為臺灣問題開戰,美國何以保證戰爭不會升級,發展成核大戰?換言之,美國會為了臺灣和中國拼命嗎?即使是常規戰爭,美國準備打多久,有沒有錢打下去?
而且美國是個商人國家,戰爭是為商人的利潤服務的,打仗首先得對美國商人有利,也就是投入和產出的對比,如果對美國的華爾街大亨們沒任何好處,華爾街大亨們不會出錢。也就是美國的戰費從哪裡來?
再次,戰爭還有輸贏問題,美國參與進來,有打贏中國的把握嗎?在東亞大陸邊緣和中國開戰,美國已經有了兩次教訓!韓戰和越南戰爭。戰爭是政治的競賽,也是經濟的競賽,何況中國國力已經今非昔比。
又次,一旦中美開戰,為歐俄和中東諸國所樂見。歐洲必然抓住時機重新武裝。俄羅斯會趁機恢復擴大原蘇聯勢力範圍。中東諸國會脫離美國自立。日本也會趁機正常國家化,同時擺脫美國控制。這就意味著戰火點燃,美國的霸權也就宣告終結。這種戰略後果美國人現在有勇氣面對?
在當前階段,美國仍然不肯放棄世界霸權。臺灣對我們而言是核心利益,對美國而言只一個工具或者棋子,美國不會為了臺灣和中國大戰。
美國不僅不會為了臺灣和中國開戰,甚至也不會為了日本、菲律賓和中國拼命,看看喬治亞和烏克蘭就知道了。即使美國把全部軍隊都集中到東亞,也不過是拿來唬人的!一旦中美開戰,,美國準備付出什麼代價和中國打下去?
恐美恐日綜合症
在今天我們的國度之中,患「恐日恐美綜合症」人很多,這些人自然看不透美國實際是在避免和我們作戰,色厲內荏而外強中乾。
因為他們被美國的炫耀武力嚇住了,認為中國不可能打贏任何戰爭,也就極力反對戰爭選項;他們實際上在配合美國的對華戰略,為美國繼續控制臺灣、祖國實際分裂創造條件。他們唱著和平主義的高調,自然也就對我國不放棄武力解決的選項的政策頗有微詞。
臺灣問題對策
臺灣問題的解決,是以軍事力量為後盾的。戰爭不是美國的選項,而對我們而言只是選項之一。我們為了祖國統一自然不懼一戰。但是非不得已,我們也不應選擇開戰,因為在以武力為備選手段的前提下,祖國的和平統一仍有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我們首先要認識到臺灣問題不能再拖下去,要堅定限期收回的國家意志。因為島內「去中國化」的進程延續,拖得時間越長,未來的善後處理代價越大。
即便美國再次組織對華制裁,恐怕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未必能再度組織起對華制裁陣線;而且美國還不得不考慮我國必然發起和組織對美反制裁的後果,引發美國國內大亂。甚至全球局勢因此都會發生鏈式反應。
其次要儘快完成軍事鬥爭準備。要加快解放軍換裝和武器換代,同時做好各種戰爭預案。比如在和臺灣開戰時要考慮到日本的軍事冒險。
因為一旦臺灣回歸,我國就掐住了日本的海外生命線,這也是日本幾十年在臺灣島內暗中扶植親日勢力、對西南(臺灣)方向進行軍事部署的原因,要做好嚴厲打擊日本的準備。
如果日本退縮,附帶的戰略後果必然是日本向我們屈服,從而參與東亞整合進程。
再次,在臺灣問題上,要將美國作為實際戰略對手。觀察臺灣問題,得跳出臺灣島,不能被島內的所謂「民主選舉」迷惑;而應該在全球戰略博弈的視野中找答案。
再不能被美國操弄的臺灣選舉牽著鼻子走。臺灣誰上臺,誰下臺又如何,仍然改變不了漂在海外的現實。看表面上,是臺灣當局在和中央政府討價還價,不過臺灣當局本身卻沒有什麼籌碼。甚至他們自己還被美國作為對華遏制的籌碼;棋子的宿命,只能是被利用和犧牲。
只要我們做好準備,也就掌握了對臺事物的主動權,中美之間還存在在非戰爭的前提下解決臺灣問題的可能性。
站在美國這個商人國家的立場,美國如果發現中國收回臺灣不可阻止,依照其商人本性,美國最策略性的考慮就是把臺灣當牌打,換點好處,含笑斷腕;也就是拿臺灣做交易,榨乾臺灣的戰略剩餘價值。
這種出賣盟友的事情,美國人已經幹得很順溜了。對美國人而言,只關乎利益,無關乎道義。
我們要佔據道義制高點,充分利用中美之間存在全球戰略利益交換的可能性,逐步收回二戰勝利果實、被美國私吞的諸項國家權益,包括不戰而收回臺灣。
一旦動用武力選項,那就只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神速拿下臺灣本島,消滅島內軍事力量;速戰速決,同時不給美日過多的反應和上下其手的時間與空間,儘量減少我們付出的戰略代價。
中國想要真正的崛起,我們必須要全國統一!必須要收復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