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

2020-12-15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人民日報

中華民族的昨天,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長風破浪會有時。

「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眼光和寬廣的視野,從民族的根本利益、國家的核心利益和人民的整體利益出發,號召我們和衷共濟、共同奮鬥,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在新中國即將迎來成立70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在中國強起來的新時代,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令人心潮澎湃、豪情滿懷。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臺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自鴉片戰爭以來,從中國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慘境地下,臺灣被外族侵佔長達半個世紀,到後來由於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幹涉,海峽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然而,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血濃於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認同,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

回顧歷史,是為了啟迪今天、昭示明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臺灣同胞定然不會缺席。回顧兩岸關係發展歷程,我們能夠看到,和平總能戰勝對抗,開放總能戰勝封閉,融合總能戰勝割裂,交流總能戰勝隔閡。《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年來,大陸日益成為臺灣同胞投資興業、安居樂業的熱土。在時代大潮中,兩岸同胞砥礪前行、同舟共濟。臺胞臺企分享機遇、共享成果,也為大陸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撫今追昔,一個結論分外鮮明: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

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也是兩岸同胞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展望未來,我們推動和平統一進程的能力更強、條件更完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方面重大政策主張,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如何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團結臺灣同胞共同致力於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和祖國和平統一的時代命題,為我們指明了今後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基本思路、重點任務和前進方向。兩岸中國人、海內外中華兒女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我們就能一起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並負垂天翼,俱乘破浪風。」踏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一個屬於兩岸中國人的新時代已經到來。讓我們精誠團結、攜手同心,為同胞謀福祉,為民族創未來!

(原標題: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

《人民日報》(2019年01月07日 01 版)

相關焦點

  • 妙天語中評:和平統一 臺灣前途在大陸
    ,先維持現有兩岸政府,終結兩岸敵對,籤署和平協議,兩岸再看怎樣合作,從民間交流到政府交流,自然就統一。  他問,臺灣今天的經濟,為什麼這麼糟糕?臺灣年輕人為什麼都沒有前途?問題出在歷屆領導人,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對於大陸都帶有敵意。  悟覺妙天指出,雖然馬對大陸沒有敵意,只是跟大陸保持一定的距離,錯就錯在這個地方,這是馬的錯誤。
  • 人民日報評論員: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
    人民日報評論員: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 新華社北京1月6日消息,人民日報1月7日將刊發評論員文章,題為《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
  • 國臺辦評臺灣盛傳的「芒果乾」:是一杯「鴆毒酒」
    「芒果乾」流淌著綠色的血液有記者問:臺灣盛傳一個熱詞「芒果乾」,是用諧音指代所謂「亡國感」。有學者質疑民進黨炒作「芒果乾」到底能否掩蓋難看的「成績單」。發言人對「芒果乾」一詞有何評論?馬曉光回答說,正像臺灣媒體指出的那樣,這個「芒果乾」流淌著綠色的血液,是一杯「鴆毒酒」。
  • 張華:兩岸共圓「中國夢」 臺灣才能有前途
    「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義,臺灣是「中國夢」實現的重要依託,臺灣的前途命運也與「中國夢」息息相關,包括臺灣在內的中華兒女應攜起手來,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不僅意味著經濟發展、國力強盛、民眾幸福,更意味著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意味著中國的完全統一。目前,中國是唯一一個尚未實現國家統一的大國。中國內戰和外力幹涉造成的臺灣問題遲未解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果沒有祖國的完全統一,根本談不上民族的偉大復興。
  • 宋忠平:《國家統一法》有2層含義,針對的不僅僅是臺灣地區
    作者:年負 中國「國家憲法日」當天,國臺辦發布了一則憲法有關國家統一的規定的宣傳海報,不少人由此猜測,中國是否會推出《國家統一法》。在當前兩岸關係高度緊張的形勢下,再加上近年來美國推出諸多「挺臺」法案,一些「臺獨」勢力越蹦越高。
  • 必須有一部針對臺灣的《國家統一法》
    該法總共10條,法律全文為一千餘字,主要表述了和平統一的對臺方針、政策以及實現和平統一的可能途徑和策略。《反分裂國家法》僅適用於臺灣問題。在本法第一第二條中明確:為了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維護臺灣海峽地區和平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 臺灣人強烈反對,呼籲統一
    該媒體稱,為斬斷臺灣與大陸的血脈聯結,民進黨一再裂解臺灣人民對固有文化及傳統家庭制度的價值觀,拿「同婚」宣傳所謂的「脫亞入歐」,大量「去中國化」的言行造成了文化「失根」。蔡當局的種種做法,不僅遭到了島內民眾的強烈反對,更是讓民進黨內的人看不下去。
  • 蔡英文接受BBC採訪,竟稱臺灣已經「獨立」和中國是兩個國家
    蔡英文接受BBC採訪,竟稱臺灣已經「獨立」和中國是兩個國家,1月15日,外交部對此作出回應。問: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接受了BBC的採訪。她表示臺灣已經「獨立」,臺灣和中國是兩個國家。你對她有關言論作何評論?答:兩岸關係的問題,你應該向國臺辦詢問。
  • 【時評】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個人前途總是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休戚相關。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或許你收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或許你拿到了心儀公司的offer,又或許你正處在創業階段並得到了投資人的青睞,亦或是這一年你完成了自己心裡的一個小目標。
  • 《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
    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中國政府出於對整個國家民族利益與前途的考慮,本著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實事求是、照顧各方利益的原則,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告了中國政府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大政方針,呼籲兩岸就結束軍事對峙狀態進行商談。
  • 臺灣問題與中國統一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及其阻力 五、國際事務中涉及臺灣的幾個問題 結束語 前言  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每個主權國家的神聖權利,也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中國政府出於對整個國家民族利益與前途的考慮,本著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實事求是、照顧各方利益的原則,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告了中國政府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大政方針,呼籲兩岸就結束軍事對峙狀態進行商談。
  • 人民日報海外版批臺當局扭曲課綱:操弄歷史終將被歷史操弄
    人民日報海外版批臺當局扭曲課綱:操弄歷史終將被歷史操弄 吳亞明/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08-15 07:49
  • 陳福裕:蔡英文執政 臺灣前途很難樂觀
    ,到底是退回到冷戰和平對峙下作為美日軍事聯盟牽制中國和平崛起以及區域一體化的戰略旗子,還是基於臺灣的前途發展、民族的共同利益和東亞地區的和平繁榮,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鞏固並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攸關臺灣2300萬臺灣同胞的禍福,以及民族振興偉大事業的實現。
  • 最近,關於「臺灣統一時間表」都有這些說法
    1月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以武拒統」?別做大頭夢了!》稱,臺灣要靠提升軍備「以武拒統」,不但是緣木求魚,而且是南轅北轍。島內民眾看最清楚不過:用武器堆不出安全感,搞對抗、搞軍備競賽,不僅不能保障臺灣安全,反而會給兩岸關係帶來風險,損害臺海和平。一年多來,在民進黨狹隘的對抗思維下,兩岸關係越來越「冷」。與此同時,輿論上關於「兩岸統一時間表」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
  • 蔡英文稱「執政是為了臺灣前途」 臺網友毫不留情開酸
    海外網4月11日電民進黨「中執會」決定延後2020年臺灣「大選」初選時程,蔡英文隨後在社交媒體發表她的看法,再次宣稱「這是一場捍衛執政價值的選擇」,而執政,是為了臺灣前途的堅持。看到蔡英文又老調重彈,臺灣網友毫不客氣地開酸了。
  • 臺灣代表:臺灣要脫胎換骨 關鍵在於承認"九二共識"
    (原標題:臺籍代表委員:臺灣要脫胎換骨 關鍵在於承認「九二共識」) 中新社北京
  • 國臺辦:在國家統一問題上我們寄希望於臺灣人民
    針對日前馬英九在東吳大學的演講中講到,統一不是由政治人物決定,是要由兩岸人民來決定提問,馬曉光回答,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所以在國家統一問題上,我們寄希望於臺灣人民。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提問,日前馬英九在東吳大學的演講中講到,統一不是由政治人物決定,是要由兩岸人民來決定,對這一說法您是怎麼看的?
  • 專家談中國統一:臺灣當局應慎思利害
    二十世紀見證了中華民族偉大的輝煌,但也給中國人留下祖國尚未統一的遺憾。新世紀已經到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任就歷史地落在全體海內外中華兒女的肩上。  一、一個中國既是歷史事實,又是客觀現實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這既是歷史事實,也是客觀現實。
  •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新時代對臺工作,習近平提了五點主張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明確提出了一系列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政策措施。 今天上午,《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紀念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 鄧小平中國大陸和臺灣和平統一設想(鄧六條)
    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和平統一已成為國共兩黨的共同語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們希望國共兩黨共同完成民族統一,大家都對中華民族作出貢獻。我們不贊成臺灣「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不能沒有限度,既有限度就不能「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