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一群幼兒園的孩子被要求老師離開後15分鐘才能吃棉花糖,孩子們當然很多做不到。跟蹤調查多年後,那些能忍住15分鐘才吃棉花糖的學習成績或工作能力都較強。
如果請你說出一件最需要意志力的事,你第一個想要的是什麼?想要年收入百萬,不要淪陷到遊戲裡,要每天堅持健身等,意志力就是駕馭:我想要,我不要,我要做這三種力量。缺乏意志力是達成目標的最大絆腳石,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意志力薄弱----自控只是一時的,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想要贏得意志力挑戰,我們需要調整到正確的身心狀態,用能量去自控,而不是自衛,這就需要我們從壓力中復甦,保證有能量做最好的自己。
意志力第一法則:認知自我。具備自我意識或者當知當覺的能力,才知道如何達到目的。如同電影裡從昏迷中醒來的人,想回家,但不知自己身處何地,談何出發?
認知自我的動力:如興趣,性格,生活節奏等基本屬性。
歡迎參加我的課程認識自己。
意志力第二法則:搞清楚怎麼失敗的?
1過於樂觀或悲觀:人們或者盲目樂觀或者輕易悲觀,前者自信過度一旦失敗不僅打回原形,可能還會更消極,後者乾脆就習得性無助,自暴自棄。
2環境阻力:嘈雜混亂,持續高壓,誘惑信號明顯的環境讓人時刻得花精力保護自己或者區分選擇預支精力,包括接觸的人,手機及食物。早上上班與下班時的自控力明顯不一樣,上下班路途遠,也在提前支付意志力。意志力是有限的,越用越少,消耗過多意志力,感覺就會被放大,情緒化嚴重。
3自控力過度:集中注意力,權衡目標,緩解壓力,克制欲望等這些腦力工作都需要能量,和銀行一樣,大腦能量儲備有限時就會減少開支,第一項減少的開支就是:自控力,因為自控力是消耗最高的能量,能量不夠時,大腦為了「活下去」而選擇滿足當下。比如正減肥的女人為了拯救失戀的痛苦,而開始吃甜食及垃圾食品。適度的壓力能增加抗壓免疫力,而過度自控就是人為的製造壓力,科學家認為,長時間的自控會削弱免疫系統,增大患病概率,反而適得其反。
4疲憊,疲憊感很多時候不僅是身體反應,而是大腦的情緒反應,有人對於感興趣的事是「樂此不疲」,再累再苦都有頑強的毅力堅持,所以有時用疲憊做失敗的理由不一定對,可能是失去了興趣動力或者沒有得到期待反饋的消極。
如何增強意志力呢?有我就夠了,呵呵
1隻定一個小目標。如果目標太多,過程中無論是解決問題還是做決策都要支付精力,所以想讓一個人發瘋,要麼讓他同時或者連續完成很多任務,要麼提供很多要決策的事務催促他。聚焦一個小目標,是有挑戰但可以達成的,比如健身:每天做1個伏地挺身,堅持1個月。雖然目標定的很可笑,但先培養能完成的成功自信,自尊心提高了,就加強了意志力。
對於擔當重任的職場人士,還是要事第一原則,把最佳的精力分配給價值最高的工作上,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就能保持意志力及戰鬥力。管理者輔導下屬有一項最關鍵的內容不是制定目標而是目標分解,歡迎參加我的課程:《管理基本功八步驟》,幫助下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生活中改變小習慣,也有助於鍛鍊意志力,比如左手開門,由原來習慣性沉默到有動靜的回應,(愛表達的人增加沉默,減少語言數量及內容),一個階段只整理一個雜亂的柜子等。
2運動:意志力的奇蹟其實來自身體的訓練。試想想生活中有多少無奈都是力不從心,有強烈的意願度,但行動力及能力不能匹配。比如參加體育比賽,多少人上場前都是滿滿的成功願望和必勝決心,但可望不可及的是能力,同樣都是司機,計程車司機與賽車手能力水平一定不同。這就需要刻意的身體訓練,令身心合一,自如就無需意志力及自控力。
運動方式建議由低強度運動再到高強度,低強度比如生活間隙每次五分鐘的伸展運動(高姿態產生高能量),到環境舒適的戶外散步10分鐘,逗逗孩子或者寵物等。高強度:有規律的30-60分鐘有氧運動,周末郊外登山,徒步等。
3呼吸:每分鐘呼吸降到4-6次,每次呼吸用10-15秒,但不要憋氣。心率降低能保持平靜,守住能量,避免及時行樂的失控。
4食物,體內的葡糖糖能給意志力提供能量,所以女人抗壓能力下降時就愛吃甜食。最好吃血糖指數較低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蛋,魚類,及低糖低脂低油的健康食品,這些食物釋放血糖速度較慢,供給穩定,而米飯,麵條,土豆等我們常說的主食轉化血糖速度很快,容易引起情緒波動,因為能快速提升也能快速下降。有的男性一定是吃了主食才覺得有飽腹感,其實是血糖提升後的好心情。
5睡覺,充足的睡眠當然是身心靈最低成本的能量修復,有時一個飽覺醒來,會覺得一切都是新的。
6冥想,都市人最難做到的就是在一個安靜的環境冥想,其實冥想治療已經成為西方職場人士很流行的一種自我修復練習,你也可以試試,每天有十分鐘的冥想,堅持一個月會有很大的收穫。冥想的核心就是觀呼吸,雖然雜念時常光顧,但有意識地拉回到觀呼吸上,也是個不錯的自控力訓練。
7轉念:意志力很多時候支出用於控制,解決了失控的原因就無需調用意志力,情緒產生的指揮官有時是「念頭」,如果轉念能讓自己放鬆,就可以一試。有一個故事曾經改變了人們的情緒,地鐵裡一個中年男子無視自己吵鬧的孩子,令周圍的人很不滿,當有人要求他管控一下孩子時,他說孩子剛失去媽媽,自己有些混亂,想想人們的態度及情緒是不是馬上轉變。如果你身心疲憊的下班被一個無禮的傢伙踩了腳,他連個道歉都沒有就跑開,在你失控的情緒要爆發時,不防轉念想想可能他家中真是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或者病重的老母正等著他…總之自編自演一下讓自己釋然的劇情吧。為了就是保存意志力餘額。
還需要轉念的是把「我不要」變成「我想要」,發力的馬兒拉車方向就會不同。比如我不要遲到了,轉換成我想按時;我不要失敗換成我想成功,我不要太大壓力換成我想輕鬆點等這種正向表達的詞彙,潛意識不接受否定詞,正向暗示能促進大腦的正確指揮。就像一個領導對下屬提要求:我不要飲料。下屬會揣摩很久領導要啥,還不如乾脆的說:我要礦泉水,對方就秒懂,執行。
8壓力管理:前面說過適當的壓力能鍛鍊人們的抗壓免疫力,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所以增強意志力的辦法有時還需要沒事找事給無聊,輕鬆的人生加點任務,如果恨一個人或廢一個人可以把他當寵物養著,讓他消失意志力,就成了「30歲就死了,但70歲才埋」。但都市人往往活在壓力超載中,壓力過大會帶來欲望,因為這是大腦救援任務的一部分,壓力包括憤怒,悲傷,自我懷疑,焦慮等消極情緒,會使大腦開始尋找獎勵以此自愈,因此一些很想戒掉菸癮,酒癮,網癮的人,一旦遭遇挫折(家人批評,同事矛盾等)又會輕而易舉地重蹈覆轍,因為讓他上癮的就是那些「獎勵」。所以系統的學習掌握壓力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我朋友圈連載過《如何變壓力為動力》
9選擇營養的環境及社交。選擇大於努力,對於不匹配的環境,人際關係,及家中不該存留的物品,做斷舍離就是最好的意志力保護。
當然,以上分享只供個人能掌控的方法,如果一旦覺察到自己長時間被某種淤堵情緒困擾,身不由己,難以自拔,建議還是尋找專業人士支持,「掉進水裡不會死,但待在水裡會死」。還好,你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