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剛進入社會,一沒技能,二沒經驗,三沒存款。這時的你,主要目標:投資自己,提升技能,增加學識,記住不是存款買包買手機,更不是買房,這樣選擇,你的回報率才會最大化。
30歲後,如果還只靠一份工資生活,那是對自己和家庭不負責。
一,只有一份工資收入,生活就像在走鋼絲,沒安全感,也許下一秒就掉下來。
我的同事,我和他共事十年,他崗位是售後服務,每天西裝革履,帶著自信笑容周旋各類客戶之間,2013年時,工資就有1w-2w.那年他買了房,次年結婚,有一個可愛小孩,妻子就全職帶小孩。當時房價才7000元,物價也不高,他收入完全能從容面對當下生活,過得很滿足。2016年,有了二胎,妻子仍全職在家帶小孩,但此時行業飽和,競爭變大,工資雖然還能領到1w-2w,但付出時間和精力比原先多得多,有著數不完的考核和加不完的班。現在很少見到他笑容,跟他聊天,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焦慮,一份工資維繫著一家四口生活,怕生病,怕掉業績,更怕失業。
人過30歲,發展副業是給自己家庭一份保障,
2013年,如果他選擇不滿足現狀,有七年時間,完全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找一個賺錢的業務,是自己力所能及,找一個點去突破,慢慢地發展自己的副業,或許就有另一片天,也許就不會這麼焦慮了。
二,每月領到工資,先拿20%儲蓄理財,然後才是消費
許多人,領到工資後,沒有計劃性儲蓄和理財,而是先用各種生活消費,這是不對的,正確是:要有計劃性,比如拿出20%薪水儲蓄和理財,然後才安排各種生活開支。日積月累慢慢就有被動收入,給生活系一個安全帶
否則你是不是有這樣經歷: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領工資,收到工資後,打開手機銀行,一陣還款:房貸,花唄,信用卡,還還還……
還沒捂熱,錢就沒了,接下的日子又重新靠著花唄和信用卡活著,於是又開始盼星星盼月亮盼工資。
於是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我在窮忙,越忙越窮。
究其原因是沒有制定儲蓄和理財計劃。過著有錢就多花,沒錢就少花的日子。
有次,我的一個老表拉著我,咬牙切齒的說:他18歲出去務工,今年33歲,整整15年,保守估計一年剩下2萬,總該也有30萬。他說明年不出去了,在家做點小生意,可問題是,這些錢去哪了,他很困惑,也很懊惱。
三,30歲前,從不滿足自己現狀,永遠保持向前一步
鄭遠,一個90後,很有思想的年輕人,2016年進入支付行業,腿腳勤快,一家家推銷支付產品,圈了很多商家,只要他們有支付,鄭遠就有收入,源源不斷,三年下來,每月就有五萬收入,換了新車,也換了大房子,按理生活對他已經很滿意。但跟他接觸,會感受到他對新鮮事物的濃濃求知慾,原因他不會因為滿足而止步,而是不斷學習新思想新事物,2019年,他看到抖音帶貨,嗅到商機,馬上組織團隊進入帶貨領域。上次見他時,告訴我,這個月他賺了30萬。
在拼搏的年齡,千萬不要選擇安逸。社會在進步,行業在變化,任何時刻對職業,生存要有危機感。要躲避危機,謹記以下三點:
1, 在自己熟悉領域,發展一份自己副業。
2, 領到工資後,養成儲蓄理財的習慣。
3, 不要滿足現在,永遠保持向前一步。
歡迎繼續收看世人的人生分享,喜歡就點關注,下次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