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先來品一下這句話:一個靠工資生活的人,永遠都是窮人。這句話包含有以下幾個意思:
01.靠工資生活的人,註定只能是窮人
題主這句話明顯把「靠工資」和「窮人」畫上等號,這就有些極端。
靠工資吃飯的人,分為三六九等,最成功的要數當年「打工皇帝」唐俊,做到副總裁級別,年收入幾千萬;然後是公司高層、高級白領、工程師、職業經理人,這些人年收入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屬於社會精英階層,早已經脫離了「貧窮」。
再往下,中層、基層管理者,雖不一定年收入達到幾十萬,但是小康絕不成問題。再往下,普通技術人員,有一定的技術水平,溫飽還是不成問題的。
最底層的,則是沒有任何技術能力,每天幹著重複、繁重體力的一線人員,比如說車間一線操作工人,建築隊小工,清潔工等。這類人拿著微薄的收入,生活比較困難,如果一直靠著這點工資,註定只能是窮人。
02.要想不做窮人,就得去創業
這是這句話隱含的第二個信息。然而題主忽略了兩個個事實:
事實一: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
有的人性格上保守,喜歡比較安逸的生活,不願意去折騰會,只要有一口飯吃就行了,他們對生活沒有太大追求,得過且過就行。
有的人有想法,有幹勁兒,不安於現狀,即便身處困境,也在努力奮鬥,想一點出人頭地。他們敢想敢幹,說創業就去創業,沒有資金,就從擺地攤開始。
對於這兩類人,則有完全不同的兩種活法。大概說這句「一個靠工資生活的人,永遠都是窮人」的人,本身就是很有想法的人。
事實二:不是說擺脫貧窮,只有創業這一條路
前面已經分析到,只要業務能力足夠強,給別人打工照樣可以過得很好,只要不是追求「富豪」,過上富裕生活,是完全可以的。這也是絕大多數走的一條路,只要個人有技術,有能力,在某一領域出類拔萃,就會有老闆高薪招聘。
03.靠工資生活的人,不一定就是窮人;創業的人,最後也不一定取得成功
說這句話的人,明顯是在引導大家要去創業,不管他背後有沒別的目的。但這種「洗腦式」的話,絕對不可取,大眾也不要輕易相信。
只要有能力,給老闆打工照樣可以生活得很好;創業的人,一個不慎,輸得血本無歸的人,也多得是。
對於一個理性的成年人來說,選擇打工還是創業,要考慮到方方面面,比如說項目如何,資金是否充裕,抗風險能力如何等等,絕不是一句話就陷進去。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個人真有想法,完全可以在工作之餘做個副業,不必陷入這種「非彼即此」的邏輯中。
「一個靠工資生活的人,永遠都是窮人」,你覺得這句話對嗎?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