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承古希臘雕刻藝術的古羅馬,為何丟掉了「浪漫」,注重「寫實」?

2020-12-25 騰訊網

古羅馬的雕刻繼承了古希臘雕刻藝術,為何二者之間差異大(古希臘雕刻體現出濃厚的人本主義思想和浪漫主義情調;古羅馬雕刻主要突出統治者的精神意志和寫實主義色彩 )

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作為世界藝術史上的兩朵奇葩,同時也是構成西方藝術的兩個源流。古希臘和古羅馬在雕刻、建築、繪畫、音樂等多方面留下了寶貴的人類遺產。

雕塑

在談到兩者時,許多人會把兩者統稱為「古希臘羅馬藝術」,這樣的說法固然沒錯,卻忽略了古希臘藝術和古羅馬藝術同源性之外的差異性。以雕刻為例,古羅馬雖然繼承了古希臘雕刻藝術的許多要點,兩者可說是一脈相承,但羅馬雕刻並非完全等同於希臘雕刻。

仔細比較兩個時代的雕刻作品,不難發現希臘雕刻藝術呈現出濃厚的人本色彩和浪漫主義情調,而羅馬雕刻則呈現出注重現實、強調統治者功績的寫實色彩。

探究兩者之間差異的原因,還需回溯到兩個文明產生的社會環境及當時人們的藝術追求和藝術目的之上。

一、文明誕生的環境不同,風格自然也不同

1、生活環境差異

古希臘人生活在海洋周圍,陸地狹小而海洋廣闊,是當之無愧的海洋民族。陸地面積限制了希臘人在地面的發展,而廣闊的海洋卻提供了無盡的機會。古希臘人依託自身的地理位置,發展海上貿易,出海經商。

古羅馬遺址

獨特的海洋經歷造就了古希臘人富於想像、敢闖敢拼的冒險精神,這種精神滲透到藝術領域當中,就呈現出追求自由、充滿想像的浪漫主義色彩。希臘雕刻藝術家往往把人當作神一樣去刻畫,大膽地抨擊統治者,具有強烈的個體意識,也使希臘雕刻藝術呈現出一定的獨立性。

古羅馬則與希臘不同,由於古羅馬是典型的以陸地為主要疆域的國家,廣闊的土地決定羅馬人以農業發展為主。當時人們耕作水平、生產水平都比較落後,羅馬人要生存發展,必須依靠自然又對抗自然,從而形成了羅馬人嚴肅、務實的民族精神。

另外,羅馬在徵服其他國家的過程中,也受到理依達拉利亞美術的影響,同時也吸收了希臘、埃及等地區的文化,呈現出多元並包的特點,逐漸區別於古希臘雕刻藝術,而有了自身鮮明的點。

2、政治環境差異

古希臘是城邦制國家,城邦很小,城邦與城邦之間是彼此獨立的狀態,不存在競爭和擴張,政治環境以「民主」「自由」為主要特點,人們思想活躍,注重個體的獨立自由,在雕刻中也不涉及政治因素。

但羅馬是奴隸制國家,羅馬統治時期,一直處在徵服他國的不斷擴張之中,人民的政治意識較強。羅馬帝國的君主對藝術、宗教等領域都有很大的威懾力,這時期的羅馬雕刻藝術都帶有強烈的政治意味。

古羅馬雕塑

在羅馬共和國時期,為了彰顯貴族名流、軍事首領和帝王的功績,人們便把他們的雕像陳列在公共場某個人所。這種共知的習慣一直延續到羅馬帝國的統治末期。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之下,還出現了專門為雕像以作為禮物的社會風尚,當時的雕刻藝術家也多以此作為收入的來源。

他們很少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雕刻作品,往往都是哪個富甲大商來了訂單,然後按照訂單的要求進行創作,並不是單純的藝術行為,往往帶有現實的功利性色彩。一時間,連演員、運動員、競技明星的雕像也出現在眾人的視線裡,成為公眾頂禮膜拜的對象。

這一時期的雕像有很強的政治目的,政治家和統治者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並且滿足炫耀權勢的虛榮心。

到了帝國時期,羅馬雕刻藝術徹底成為頌揚君主的重要手段,這一時期為君主立像也達到了巔峰,神聖皇帝渥大維在自傳中寫過,在羅馬城中,為他樹立的(或站立或在馬背或在戰車上)銀質塑像約80座。

二、民族性格反過來影響藝術風格

1、希臘人浪漫,認為藝術即藝術;羅馬人務實,認為藝術應有實用性

斷臂的維納斯

古希臘人視藝術創作的過程為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思想浪漫而單純,認為藝術便是藝術本身。希臘人的海洋經歷使他們骨子裡嚮往浪漫和理想,造就了希臘文化中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特質。希臘人特別鍾情於「美」,自然也體現在古希臘雕刻之中。

希臘藝術家在雕刻上極力追求「完美的比例」,連微小的細節也不放過,不容許有一丁點的誤差。希臘雕塑擲鐵餅者、斷臂的維納斯這兩個雕刻作品上都呈現了完美的比例,簡直巧奪天工。同時期希臘的其他雕刻作品也呈現出自然、優雅、浪漫等特質。

但對羅馬人來說,藝術創造有更為實用的功能。羅馬時代領土擴張頻繁,大大小小的戰爭時常發生,人們為了記錄和表彰君主的功績,便想到了通過雕刻來紀念和歌頌君主的功德。

例如羅馬著名建築凱旋門就是為了紀念坦丁大帝擊敗馬克森提皇帝統一羅馬帝國而建的,凱旋門上方的浮雕以謙恭的語言詳細記載了坦丁大帝的赫赫威風。除此之外,凱旋門前的雕像也同樣具有實用意義,為的是人們不忘這位君主的貢獻。

古希臘和古羅馬都有數量眾多的神廟,但兩者的作用卻截然相反,希臘人建造廟宇是為了神靈,而羅馬人建造神廟卻是為了供貴族居住。希臘神廟中有許多栩栩如生的雕像,這些雕像大多取材於希臘神話,希臘人通過「將神創造出來」這一行為來表達對神的崇敬,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古希臘雕塑

羅馬人建神廟則是為了更加實際的作用:歌頌帝王的功德,或者滿足帝王對奢侈生活的要求。因此在羅馬神廟中的雕刻,都充滿著貴族的氣息,許多雕刻都是以帝王、貴族為原型雕刻的,更具有王者風範。

2、希臘人追求完美,表現出浪漫主義;羅馬人追求社會效益,表現出寫實主義

在藝術創作的重點上,古希臘藝術家和古羅馬藝術家也呈現出鮮明的差異,簡單概括就是希臘人重精神,而古羅馬人講究實際,希望用雕刻來講述真實的歷史。

古希臘雕刻家追求展現人體的極致美麗,幾乎是把對美的追求和美的理解都傾瀉於雕刻作品之中,至於是否真實,則不在古希臘雕刻家的考慮範圍之內。

在雕刻時,古希臘藝術家運用簡明流暢的線條、科學和諧的比例來構成人體,再加以飄逸的服飾來展現人體的柔美狀態,顯得真實自然。人體比例之黃金比例被希臘雕刻家運用的爐火純青,給人以勻稱的節奏感,極具欣賞價值。

古希臘雕塑

雖然他們主張藝術模擬自然,但不是全然模擬自然,更非任憑自己的想像虛構。就像亞裡斯多德主張的「藝術應該模仿事物所應然的樣子」,即事物的典型,普遍性、必然性和和諧性,所以是一種理想化的寫實風格。

藝術所追求的美是與自然的真實性聯繫在一起。所以塑造生動、自然的感性形象,明顯地看出古希臘在藝術上追求完美,具有理想化的特色。

相比之下,羅馬人更重現實,希望藉助藝術作品來表達實在的、具體的東西,所以古羅馬藝術沒有希臘藝術的浪漫主義色彩和幻想成分以及無需追求完美,而是具有寫實性和敘事性的特徵。

羅馬雕刻家在雕刻人體時,喜歡呈現人最真實的樣子,而不去考慮這樣創造是否符合「美的原則」和具有「美的比例」,只有不加修飾,才能呈現一個人最真實的精神面貌。

所以羅馬雕像如果缺了頭部,餘下的部分就沒什麼欣賞性了;而希臘雕像的靈魂充滿身體各個部分,即使只剩下斷臂殘軀,仍然能給人以特有的生命和美感。很多人不喜歡古羅馬的雕塑,因為古羅馬的雕塑沒有希臘的那麼美觀,甚至有很多醜陋,殘暴的東西。

古羅馬雕塑

羅馬雕刻作品《沉歡中的潘神》,其表現出的那種荒誕,淫亂,甚至到了令人反感的地步,這樣真實地表現「人」本身目的在於記錄真實的樣子,在羅馬人看來,這比希臘人精心呈現出的「完美體態」更有社會意義。

羅馬的這些雕塑,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的自然樣態,真實地再現了歷史,具有極大的社會效益,是研究羅馬文化重要的材料。

三、總結

在羅馬雕刻藝術的雛形時期,希臘雕刻藝術對它有顯著的影響。但兩種藝術所處的生活環境、政治環境的巨大差異,以及在這種環境下孕育的不同的民族性格使各自產生了不同的藝術追求和表達重點的不同,從而呈現出浪漫主義和寫實主義的最終差異。

相關焦點

  • 世界歷史:古羅馬宗教晚於古希臘,宗教之間有何異同?
    百家原創作者:飛宇歷史記古希臘藝術被稱為西方藝術的源頭,由此可知古希臘藝術對西方各類藝術的影響之大是不可估量的。在大家眼中,古希臘藝術的最高成就在建築雕刻和文學方面,儘管古羅馬藝術雖然不及古希臘,但它繼承了古希臘的藝術傳統,在宗教方面也有諸多建樹。古羅馬宗教由於深受古希臘宗教的影響,因此兩者可說大同小異。古希臘宗教所具有的那些特點,如神人同形同性、無經典和教義、無教會組織和神職人員、注重獻祭與儀式等,古羅馬宗教在不同程度上也都具有。
  • 中外歷史通覽:古羅馬建築與雕刻,羅馬大鬥獸場,泰特斯凱旋門
    也就是說,古羅馬的藝術是古代伊特拉斯坎藝術和古希臘藝術的混合。那麼,古羅馬建築與古希臘建築究竟有何異同呢?古羅馬藝術的最大成就是其建築。古希臘人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左右開始向義大利半島的南端移民,所以到現在義大利南部還殘存著當時希臘人的建築物,如那不勒斯附近的波賽東神廟等。當時除了南部的希臘人,在中部和北部還居住著另一個民族,那就是古代伊特拉斯坎人。
  • 《口袋博物館》:從建築與雕塑,多維度表現古羅馬文化藝術圖景
    新的政治制度孕育出新的藝術形式,這一時期的古羅馬,在建築和雕塑的發展非常迅速,而這其中也依然能夠看到,古羅馬的建築、雕塑風格是古希臘藝術的發展和繼承。2)雕塑古羅馬的雕塑依舊延續了古希臘雕塑的風格:「真實的美」。古希臘雕塑參照人的形象來塑造神的形象,並賦予其更為理想更為完美的藝術形式。希臘藝術是理想主義的、簡樸的、強調共性的、典雅精緻的,一句話概括是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 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沒有古希臘古羅馬
    今天跟大家聊聊四大文明古國,為何沒有古希臘和古羅馬?說起四大文明古國,中國人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教科書告訴我們,四大文明古國就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和古代中國。古埃及文明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遊地區,始於公元前32世紀左右,在公元前343年被波斯徵服。
  • 古羅馬與古希臘時期的教育家對於雄辯術的認識
    導語:雄辯術作為一種藝術,在西方的歷史發展最長可以延伸到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時期,並且至今,州長競選演講,辯論比賽,教會彌撒等形式作為雄辯術的變體依然存在。雄辯術對於西方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古希臘與古羅馬濃厚的學習氛圍,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輝煌,絕不僅僅只依賴於雄辯術,更多的,是依靠著全身心投入在辯論術研究中的學者,西塞羅,昆體良,柏拉圖等等。
  • 古今中外史:古羅馬的教育,與古希臘有何不同?
    百家原創作者:秋辭聊歷史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在民族性格方面有諸多差異。如果說古希臘人是個審美民族的話,那麼古羅馬人是個重法的民族;如果說古希臘人長於文學藝術的話,那麼古羅馬人擅長的是軍事政治。一般說來,古希臘人傾向於沉思默想而且多愁善感,古羅馬人則傾向於身體力行而且注重實際。古羅馬既然有發達的教育體制,當然也有相應的教育理論。那麼古羅馬教育理論是怎樣的呢?古羅馬早期教育理論一般都散見於各大思想家的論著中。
  • 最早的「依法治國」:古希臘對法律的宣揚,直接影響到古羅馬立法
    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民主法律體系正在形成 古往今來,不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各國,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法律一直都是起到潛移默化和強制性的雙重作用的
  • 不要被嚇到,這些超寫實人體都是用木頭雕刻出來的
    雕塑藝術,是造型藝術的一種,而木雕又是雕塑的一種,是用木材進行雕刻的一種雕塑形式。在我們國家,木雕一般被稱為「民間工藝」,民間手藝人通常雕刻的題材都是來源於生活百態,展現的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文化。而在西方,木雕藝術更像一種裝置藝術,木雕藝術家們在進行創作時更注重的是情感、思想的表達。今天油畫醬就要為大家介紹一位義大利國寶級的木雕藝術家,也被稱為「本世紀最偉大的木雕藝術家之一」的布魯諾·瓦爾波特,他出生於1959年,他的整個家族都從事著木材相關的行業,因此布魯諾從小就跟木頭打交道。
  • 西歐美術丨黑暗中亦會有光明,上承古羅馬藝術下啟文藝復興的連結
    在一千年的時間裡,歐洲的美術,承接了古早期的古希臘美術和古羅馬美術,並且為後來的文藝復興美術做出了很大的啟發,它的作用之大也是世所罕見。中世紀的美術,可以說是融合了古典與當時的流行趨勢,在文化方面,它既有西方文化的特點,又從東方人的身上吸取了很多獨特的藝術風格。
  • 古希臘建築文明:西歐宏偉建築的源頭,人文主義與建築的完美融合
    當時的社會背景比較注重神權主義,而古希臘風格的彰顯在神廟的建設上,古希臘的建築在現代看來,殘骸都能帶來一股震撼宏偉的感覺,柱式就代表了當時建築的靈魂,也側面的體現出古希臘風格追求的崇高完美的和諧美。當然,古希臘建築風格遠不止柱式這麼簡單,除了柱式當然還有浮雕。為了給建築增添風採,當時的設計師們也下足了功夫,不僅用圓雕雕刻,還有柱簷的高浮雕和淺浮雕,來裝飾整個柱子的整體美觀,和彰顯更優質的美態。
  • 「奮舌動君意」,從古希臘到古羅馬,演說家對文明進程的影響
    從古希臘到古羅馬——被發揚光大的藝術在古希臘時代演說就已經成為了特殊的藝術之一,尤其是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是古希臘演說文化輝煌的時代,並且這一時期也誕生了不少以演說為生的演說家,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創辦修辭學校的伊索克拉底,除了他本人是古希臘著名的演說家外,他本人也致力於培養演說家而聞名,他的學生後來大部分都成為了演說家
  • 簡述歐洲藝術史裡的古典與寫實主義,賞古典寫實油畫裡的撩人貴婦!
    他們稱之為現實主義的原因在於:寫實的表現手法和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內涵。他們對所謂的矯揉造作的理性和激情嗤之以鼻,將寫實性的自然主義發揮的淋漓盡致。而受其直接影響的就是印象主義。可以說寫實主義影響了當時的各種流派和思潮,而這種影響隨著傳統的自然主義的寫實主義的不斷演變,在二十世紀後幾乎全面解體,發展的更為寬泛。
  • 古羅馬同古希臘文學並駕齊驅,有「古典文藝」之美稱!
    古羅馬同古希臘文學並駕齊驅,有「古典文藝」之美稱。羅馬文學藝術注重寫實與敘事,以寫真傳神見長。尼維阿斯(公元前270~前201年)是古羅羅馬偉大的劇作家與詩人,被稱為羅羅馬文學之父。他出生於坎佩尼亞,於公元前235年開始上演他的劇本。
  • 奧克蘭博物館,古希臘和古羅馬風格的宏偉建築
    奧克蘭博物館原名奧克蘭戰爭紀念博物館,座落於奧克蘭市內奧克蘭中央公園的一座山丘上(該山丘的毛利名稱是普克卡瓦-Pukekawa,意思是痛苦的回憶地,古時用於紀念故去的親人),面對著懷依提馬塔港灣,是一座具有古希臘和古羅馬風格的宏偉建築。該館分戰爭紀念博物館和普通博物館兩大部分,館內陳設品豐富,共有三層。
  • 影響了整個西方發展的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究竟誰更厲害
    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時期,希臘人民在贏得「希波戰爭」的勝利之後,開始了文明大發展,先是在政治、文學、藝術、經濟、宗教神話、哲學等文化方快速地走向了繁榮,於是,「希臘文明」曾被一些西方學者稱之為古典文化之最。
  • 犍陀螺雕刻藝術特點
    犍陀螺是一個古代地理名詞,位於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谷地、阿富汗之喀布爾和堪達哈爾以東一帶地區,由於所處地理位置特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從公元前3世紀開始,佛教在這一地區得到傳播和發展,並汲取了來自古希臘和羅馬的雕刻藝術風格,產生了極具影響世界性的犍陀螺藝術。
  • 雕刻家朱銘建美術館20年:藝術不言「退」
    中新社新北9月14日電 題:雕刻家朱銘建美術館20年:藝術不言「退」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邢利宇2019年恰逢臺灣朱銘美術館建館20周年。朱銘先生以埋藏逾5000年珍貴古茄苳沉木雕刻的「太極」新作,於14日在位於新北的館址隆重開展。
  • 不可錯過的美景,哲學與神話的交織,古希臘的浪漫與傳奇——雅典
    不可錯過的美景,哲學與神話的交織,古希臘的浪漫與傳奇——雅典雅典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是民主建立的城市,多年來一直保持著世界的利益,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消息。帕特農神廟Parthenon帕特農神廟是雅典衛城最重要的主體建築,矗立在衛城的最高點,帕特農神廟的設計代表了全希臘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它雖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從巍然屹立的柱廊中,還可以看出神廟當年的丰姿,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遊覽神廟和教堂時要穿著正式一點,最好是男士穿長褲,女士帶長袖的裙子。
  • 古羅馬為何宏偉?支撐萬神殿、鬥獸場崇高美學的硬技術與軟實力
    在繪畫史、建築史和音樂史中,人們常使用的「古羅馬」這個概念,更主要是指羅馬帝國(公元前27~476年)時期,這一時期的羅馬,由屋大維吞併了埃及和希臘,創建了元首制,形成一個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古羅馬」雖然在軍事和政治上徵服了希臘這樣的國家,但在文化藝術方面卻完全繼承了希臘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