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大圖書館榮獲二等獎

2020-12-12 海南日報數字報
  本報海口10月28日訊 (記者周元 通訊員王琦)「首屆全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大賽」總決賽近日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海南大學圖書館參賽案例「閱讀成就夢想——三維閱讀探索之路」從456個複賽案例中脫穎而出,榮獲二等獎,這是我省高校圖書館參加此類比賽獲得的最好成績。

  此次大賽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主辦。在省內初賽中,海南大學圖書館以並列第一名的身份代表海南省參加華南分賽區選拔比賽,取得決賽資格。決賽中,全國高校強手如雲,經過9名專家評委和110名大眾評委的評審,四川大學、清華大學等6所圖書館獲一等獎,中山大學、海南大學等12所圖書館獲二等獎。

  據介紹,為了適應新需求,海南大學圖書館的三維閱讀將其拓展為「讀書、讀人、讀物」。即通過經典閱讀、數位化閱讀、影像閱讀來「讀書」;通過開展湖畔講壇、真人圖書館,邀請方方面面的專家、達人互動交流,來「讀人」;通過參觀館內的海南歷史文化實物、海南碑碣匾銘託片展、參加黎族織錦技藝培訓等實踐活動,來「讀物」。

  讀書、交流、實踐,三者有機融合,使得傳統的圖書館煥發新魅力。近年來,海南大學圖書館讀者進館人數不斷增長,去年突破100萬人次,紙質圖書的外借量也有所回升。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高校圖書館開放不再羞答答
    根據《規程》規定,圖書館在學校教學期間開放的時間:每周應不低於90小時,假期也應有必要的開放時間,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全天開放。網上資源則應24小時開放。  為此,海南日報記者特地走訪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與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了解海南省主要高校的圖書館對外開放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圖書館佔座別太任性
    ■ 實習生 鍾圓圓  近日,海南師範大學報官方微信上一篇名為《圖書館能佔座嗎?》
  • 海南高校圖書館開放嗎?海大提供圖書館電子資源
    根據《規程》規定,圖書館在學校教學期間開放的時間:每周應不低於90小時,假期也應有必要的開放時間,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全天開放。網上資源則應24小時開放。  為此,海南日報記者特地走訪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與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了解海南省主要高校的圖書館對外開放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文獻的活目錄」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他久居臺灣,卻從未有一刻忘記海南故土,以特殊的方式,展露著赤子之心、桑梓情懷,他被人稱為「海南文獻的活目錄」,他叫王會均。這麼多年來,僅他捐給海大的圖書已近千冊。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在村裡可一鍵直達海大圖書館
    楊元廣是海南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黨委副書記,今年2月20日到上紅興村擔任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駐村伊始,楊元廣就發現上紅興村沒有像樣的文化室,隨即向學校反映了該情況。經過幾個月的組織策劃,海南大學圖書館組織了辦公室、閱讀推广部、資源建設部、技術部、流通閱覽部等多個部門召開了鄉村文化建設活動方案會議,有針對性地為該村村民選擇了實用性強、趣味性大、通俗易懂的圖書和期刊。
  • 為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作貢獻,海大在這個方面榮獲佳績!
    為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作貢獻,海大在這個方面榮獲佳績!12月29日2020海南首屆「e海瑞評」網評大賽頒獎儀式在海南日報社舉行海南大學榮獲「優秀組織獎」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古籍今安在?
    至於存世的海南古籍,從1987年開始,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專家就開始調查,2004年,海南大學圖書館時任館長詹長智博士等學者與中山館合作,補充了廣東海南兩地的資料。2008年,《海南地方文獻書目提要》出版,其中收錄海南古籍書目211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樂為人梯育英才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實習生 林琳  「闊別10年,回到母校就像回家一樣親切」「我想再去食堂嘗嘗母校的飯菜」……日前,70多名海南大學法學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園丁獎」獲獎團隊及個人
    團隊的事跡被《海南日報》、新華網等媒體報導,社會影響廣泛。  大學科技園創新管理團隊  團隊先行先試,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將海南師範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逐步發展成為「人才項目引領、研發機構支撐、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集聚發展」的園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能多些公共圖書館麼?
    ■ 實習生 鍾圓圓 本報記者 張惠寧  為了解海口青少年閱讀狀況,今年暑假期間,海南師範大學2015年大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一支調研團隊深入到海口的圖書館、書店、學校和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從海口市民讀書現狀探究青少年閱讀習慣
  • 海大 · 記憶丨海大圖書館的鎮館之寶:《四庫全書》
    1984年起,美籍華人林漢生教授不辭辛苦,在美國發起為海大捐獻圖書的活動,徵集到了1.8萬冊原版外文書籍給海大,價值50萬美元。海大圖書館館員清楚地記得,當年這批書籍整整裝了一個貨櫃,經海關驗收後,於1985年才到達海大。    泰籍華人華僑是海大圖書館最為顯目的一支「捐書隊伍」。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人在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學者孟沙認為,大量海南人移民到馬來西亞應是1850年以後的事,而檳城是海南人最早登陸的據點,隨後才分布到馬六甲、太平、吉蘭丹和丁加奴等地。  1866年,海南人的第一個「瓊州會館」在檳城創立。那裡至今仍是馬來西亞海南人最集中的地方。  「怕死不來番」  海南人為什麼要移民東南亞特別是馬來半島?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師範大學2019-2020學年度「園丁獎」獲獎名單
    團隊指導學生在2018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了歷史最好成績:榮獲全國二等獎3項、省一等獎3項、省二等獎2項、省三等獎3項。在2019年的國賽中,獲得全國二等獎2項、省一等獎4項、省二等獎3項、省三等獎3項的好成績。
  • 海大「211工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海口3月24日訊 (記者李叢嬌 通訊員陳菲 楊葵)今天,海南大學「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為迎接國家驗收奠定良好基礎。  23日至24日,省教育廳組織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副校長鍾登華任組長的專家組,開始對海南大學「211工程」三期建設進行檢查驗收,檢查通過聽取匯報、現場答疑、實地考察、查閱資料、師生座談等方式進行。
  • 海大圖書館:有多少圖書來自捐贈
    本報記者 蘇曉傑攝  「海大圖書館館藏起步階段,館裡的圖書大多數來自捐獻。」海大圖書館館長詹長智在他的辦公室裡對前來採訪的記者這樣說。  海大圖書館自建立以來,館裡不少有價值的圖書都是靠社會各界人士捐贈而來。「書藏於私,不如藏於公。」在國內外,向大學圖書館捐贈圖書,成了有識之士們的一種優良傳統。
  • 海南大學圖書館的鎮館之寶:《四庫全書》
    2006年5月26日《海南日報》刊發卓蘭花的《海大圖書館:有多少圖書來自捐贈》一文,較為詳細報導了這方面的情況:海大圖書館自建立以來,館裡不少有價值的圖書都是靠社會各界人士捐贈而來。「書藏於私,不如藏於公。」在國內外,向大學圖書館捐贈圖書,成了有識之士們的一種優良傳統。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圖書館裡為何見不到你的身影?
    有人提出過這樣的困惑:為何高校圖書館越建越大,看書的學生卻越來越少?在資訊時代背景下,圖書館裡的大學生去哪了?如何讓他們重返圖書館?  現象  圖書館的「閱讀熱」冷了  「走!到圖書館看書去。」你有多久沒聽到這樣的話?  對海南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蘇州來說,上一次聽到這句話還是中學時期。
  • 海南日報數字報-「微課」成「金課」
    本報訊(記者馬珂)海南日報記者從海南大學經濟學院獲悉,該院微宏觀經濟學課程組從2015年起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暢遊椰城 歡樂無限
    時間:2018年11月24日9:00—10:30  地點: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迎賓大廳  2  2018第三屆海南世界休閒旅遊博覽會  時間:2018年11月23日-25日  地點:海南國際會展中心  3  第四屆海南國際旅遊美食博覽會  時間:2018年11月23日-26日
  • 海南日報數字報-那些「藏」在海南高校的博物館
    8月29日,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所高校了解到:海南有六所高校具有一定規模的博物館,分別是海南大學博物館、海南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南海文化博物館、海口經濟學院博物館、三亞學院博物館、瓊臺師範學院博物館。其中,瓊臺師範學院只有校史館,僅陳列了老照片,但因為其是海南最古老的高等學府,有數百年歷史,本身便被一些專家視為「博物館」,具備博物館的相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