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老齡化加劇和經濟危機的影響,原本的養老金體系難以為繼,大多數歐洲國家在破解這一難題時選擇了「延遲退休」。
養老金體系難以為繼
45歲的蘇迪亞·庫赫特是比利時一名普通教師,照理說,他應該在65歲時退休,領取退休金,找個陽光燦爛的南歐小鎮安享晚年。但政府出臺的延遲退休制度,讓他得多工作2年才能領到全額退休金。
比利時如今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5歲,到2025年延遲為66歲,2030年再調整為67歲。其實,歐洲大多數國家早已制定延遲退休政策。德國、法國、希臘、西班牙等國均已通過法律,在未來數年到十幾年間提高退休年齡至67歲,愛爾蘭打算從2028年起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8歲,英國則打算更進一步,在本世紀四十年代末提高到69歲。
進度不同,但各國延遲退休的原因大同小異。多數國家的養老金制度以「當代人養當代人」的現收現付制為主體,要想順利地運行,得靠正在工作的人繳納足夠多的養老金供養退休者。二戰之後「嬰兒潮」出生的歐洲人,如今都步入老年接近退休,而且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可勞動力人口卻在減少,僧多粥少讓結構性赤字的缺口逐步增大。上世紀50年代,英法等國僱員與退休人員的比例為7:1,但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下降至1.3:1。因此,歐洲國家寄希望於延遲退休,減少養老金支出,增加儲蓄金額,同時靠高齡勞力繼續維持經濟發展。
各國做法有所不同
在養老金的壓力下,歐洲多國推出延遲退休政策,但各自的做法有所不同。
到2018年,法國的法定退休年齡將從65歲增至67歲,前總統薩科齊任內將最低退休年齡從60歲提至62歲,曾引發朝野大規模抗議。繼任者奧朗德上臺後迅速恢復了部分職業的退休年齡,並將精力集中於延長養老金積累的年限,減少國家對退休者的巨額補貼。
「勞模」德國選擇漸進式延遲退休。從2012年1月1日起,用12年的時間把退休年齡延長一年,一年延長一個月; 然後再用6年的時間把退休年齡延長一年,一年延長兩個月,到2030年把退休年齡延長到67歲。但媒體報導稱,這一目標已經提前實現,70歲退休也不遙遠。
英國人目前領取退休金的年齡是男性65歲、女性62歲,到2018年,女性的退休年齡將逐步推遲到65歲與男性持平,2020年起男女的法定退休年齡將進一步推遲至66歲。過去,英國人到了法定退休年齡應該自動退休。但如今,人們可以選擇是否續約,法律還加入了保障老年人繼續工作的條款。英國目前仍在工作的65歲以上老年人已經達到109萬,自2010年5月以來上升了36%。
瑞典屬於最早一批延遲退休年齡的歐洲國家,它的妙招是彈性退休制度。目前瑞典人可以選擇在61歲至67歲間退休,當然,如果願意繼續工作,那麼退休金額度能夠繼續提高。
2009年義大利的退休年齡還是59歲,如今男性的退休年齡為66歲,女性為62歲,並將在2019年均延長至67歲。同時,提前退休所需滿足的最低繳費年限也在增加。由於在歐債危機中預算赤字超標,為了贏得歐委會的援助,延遲退休是義大利必須進行的結構性改革。 「但在如此短時間內迅速推行,存在很大風險。」安特衛普大學教授比雅·坎蒂隆說。
延遲退休不能一刀切
坎蒂隆曾是比利時政府社會政策顧問,目前正參與2020年至2040年的養老金改革。在她看來,一方面,退休金已因經濟危機縮水,當人們得知還要多工作幾年才能領到,心情自然不好。另一方面,體力勞動者身體受到的損害更大,有些崗位根本無法工作到65歲、67歲,而技術含量較高的職業,也很難保證在67歲時維持良好狀態。
事實上,民眾的反對聲也讓許多國家意識到,延遲退休政策不能一刀切。但如何制定標準是個難題。 「必須區分誰能、誰不能工作到67歲。」坎蒂隆告訴記者。法國養老金政策規定,有嚴重傷殘或在不健康或高強度的環境下工作多年的公民,能夠提前拿退休金。而為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延遲退休並不夠,得靠更多的工作崗位來支撐,否則養老金預算減少的同時,失業金預算卻在飆升。 「最理想的狀況是,一邊減少養老金支出,一邊提振經濟、增加工作崗位。」
當然,並非只有年齡一個硬指標,工齡或養老保險交納到一定年限,也能拿退休金。但想要拿到全額,工齡標準著實不低。比利時為45年,法國為41年半。對於高學歷職工尤其是醫學院畢業生來說,還是年齡更容易達標。